《鸢尾花》教学设计
教材:人美课标版四年级下册
课型:欣赏·评述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掌握了一系列有关形、色、肌理等方面的美术语言,具备了一定的绘画表现能力,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领悟理解能力也在逐年增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丰富审美体验,引导他们多角度欣赏、认识画家的作品,用美术语言、形式分析作品,积累美术知识,建构美术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的《鸢尾花》,了解作品的艺术特征及艺术风格。
过程与方法:将对比观察、分层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运用在对作品逐步深入的欣赏过程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品《鸢尾花》中的绘画语言和艺术美感,体会画家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征、绘画风格。
教学难点:多角度对作品进行审美,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学具准备:各色水粉颜料、画板、排笔、调色盘、水桶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励
我今天把画画的围裙系上了,口袋里装满了颜料,都是这节课要奖励给各个小组的礼物,期待你们以最好的状态投入这节课,可以吗?
二、看花导入课题
在我们学校南城校区的花坛里,有这样一丛花,有人认识它吗?让我来告诉你吧,它的名字叫鸢尾花(板书课题:鸢尾花)
三、对比感知风格
1、我们的表现方式
漂亮的花儿,很适合入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画?我是这样画的(出示教师作品),画得好看吗?为什么觉得好看呢?嗯,我画得很写实。
2、画家的表现方式
有一位画家,他用油画的方式,也画了一幅《鸢尾花》,你们一定很想看,别急,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我说,睁开!(出示画家作品)从你们的反应我看出来了,视觉上很震撼啊!
3、两相对比,风格提炼
同学们觉得画家画的鸢尾花,和我们眼睛看到的,一样吗?我们对比一下,哪里不一样?颜色不同、形态也有变化。
这幅创作于1889年的《鸢尾花》,在约莫百年以后的1988年,以5390万美元的天价卖出。画得不那么写实的作品,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价值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凡高,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设计意图:对鸢尾花,我们和画家有着不同的绘画表达,在对比中感知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并适时设疑,激发学生对作品及创作背景的兴趣。)
四、创作背景了解
1、凡高其人(视频故事)
凡高的全名——文森特凡高,1853年出生在欧洲荷兰。年轻的时候,做过画商、代课教师、传教士等多份职业,但全部以失败告终。后来,他接受弟弟的建议开始学习画画。
1880年到1886年,《吃土豆的人》是他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作品,可是当时并没有人欣赏他颜色灰暗的画作。
1886年,凡高来到了艺术之都巴黎,受到印象派画家和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开始采用明快的色彩。
两年后,凡高来到南部小镇阿尔,这里明亮的阳光给了凡高新的艺术灵感。他把屋子涂成喜欢的黄色,邀请好朋友高更前来共同创作。他在田野里采来心爱的向日葵,从早画到晚,从花开画到花谢。可是,连好朋友高更也无法理解和赞同凡高的绘画方式,他们之间因为艺术见解不同爆发了激烈的争吵,这位唯一的朋友离凡高而去。绝望中,情绪失控的凡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人们都说,凡高疯了。他被送进了圣雷米小镇的精神病院。《星空》、《麦田群鸦》、《鸢尾花》都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他用生命里所有的时间来画画,在烈日下、在大雨里,人们都讥笑这个疯子很穷很脏很怪,小孩子也朝他身上扔石子。更重要的是,2000多幅作品无人问津,没有人认可他的艺术,他视为生命的艺术。他疲惫了、失望了,决定放弃了!
1890年7月,麦田里传来一声枪响,心灰意冷的凡高用子弹结束了自己年仅37岁的生命,就这样,在人们的不解和冷漠中离去。
2、情感背景
在这段视频故事里,你关注到了吗?凡高有没有朋友?周围的人们是怎样对他的 如果是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的心情会怎样?凡高的情绪,他是怎样通过画笔表达的呢?
(设计意图:教师对画家生平的讲述、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都有利于学生体会、感知作品的情感内涵。)
五、赏析《鸢尾花》
下面,我们一起从造型、构图、色彩三个方面来看看这幅作品——附魂泣血的《鸢尾花》
造型
凡高笔下,这么多花儿,每朵的形态一样吗?都不一样!请一位同学上来拿放大镜找找看,怎么不一样。有的是花苞,有的初绽,有的完全绽开。(师摆放)老师曾经有幸见到了鸢尾花开放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PPT鸢尾花绽放视频)
花开放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一股强大的力量,生命力,就跟凡高笔下的形象一样,造型各异,以一种挣扎的向上的姿态在生长。
这也说明画家平常对生活的观察足够?细致入微!正是因为心里存了一份对生活的热爱,所以才会有细致的观察,才有如此丰富的造型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画面中丰富的造型表现推测画家的情绪状态。)
2、构图
这么多形态各异的花,在画面上怎么布局,才会好看呢?
我现在想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试着摆一摆,台下的同学也可以为他们支招啊!(生上台尝试构图)老师非常诧异,你们的花在画面上有聚有散、有疏有密、由远有近,跟画家的构图方式颇有几分相似呢!
这些离我们近的大朵的花从右下的区域长出来,远一点的,在画的上方连成了一片,现在我请你们眯缝起眼睛,中间都是什么?这一丛叶子,将聚散得宜的花朵上下分开,画面的构图显得非常的——稳定,花儿千姿百态,构图却不失稳定。
(设计意图:利用希沃课件的工具优势,让孩子们动手移一移、摆一摆,体会有聚散、有远近、有变化的构图带来的美感。)
3、色彩
接下来,我们玩个火眼金睛的游戏。
⑴老师这里有一些原作的局部放大图,请你们找一找,画家画叶子的时候,用到了哪些颜色?
前面几片,是白色加翠绿调出来的,后面一丛,是黄色加绿色调和的结果,还有淡黄色的线条、蓝紫色的线条。用这么多颜色画叶子,我已经尝试过了。现在请你们翻开桌子上的画板,请你对比一下,这样用色,与我们用过的单色平涂相比较,效果有什么不一样?恩,色彩和层次都变得更丰富了。
(设计意图:在火眼金睛找颜色的过程中,感受《鸢尾花》叶子颜色的丰富层次带来的美感。)
⑵那么,我们接着看看,在花朵上面,你看到了哪些颜色?人们都说,凡高在这幅画里,有借一朵花比喻自己,同学们猜猜是哪一朵?白色的这朵,它与周围的环境,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正好跟画家自己一样,一样的孤独。
⑶我们现在把目光放到近处的土地和远处的草地上,你还看到了其它的颜色吗?
同学们找到了这么颜色,我现在把这些颜色放到色相环里看看,它们在色相环里处于处于相对的位置,这种就叫——对比色。
这种对比色的用法给我们什么感受?很跳跃、活泼、明朗,充满生机、富有律动。
⑷凡高作品共同的色彩特征
接下来老师想请六名同学来当我的小助手,我数,123,你们就将这些作品翻过来。(凡高画作)这些作品都出自一个人之手,猜猜他是谁。好眼力,就是凡高!这是他的《夜晚露天咖啡座》、《阿尔的卧室》、《麦田群鸦》……这几幅作品,跟《鸢尾花》一样,在色彩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你能发现吗?
揭示——色彩十分绚烂,色调十分明亮。
(设计意图:对画家包括《鸢尾花》在内的多份作品一起进行观察、欣赏,十分有视觉冲击力,也有利于把握画家整体的绘画风格。)
六、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
⑴色彩与情感
凡高说“我相信能用色彩表现人世间的快乐、悲伤和壮丽的画家,一定是最伟大的画家,有最伟大的人格和灵魂”
凡高就是这样,用色彩,表达他生命里的惊喜、战栗、痛苦和欢悦。
同学们,你能在《鸢尾花》这幅画里,找到他用来表达悲伤的颜色吗?哦!是大片忧郁的蓝紫色。花的颜色跟我们眼睛看到的并不相同,原来就是因为凡高的画,不是简单的写实,而是情感的表达!那些明亮的黄,你觉得画家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颜色的强烈对比其实也反映了画家内心的挣扎,他用细致而结实的笔触表达了现实与梦想的强烈对抗。
凡高的艺术,是心灵的表现。
他曾说:“作画,我并不谋求准确,我要更有力地表现我自己。”
“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
“当我画一个太阳,我要画出它骇人的光热巨浪,当我画一个人,我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⑵艺术风格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前面那个问题:一幅画得不那么写实的作品,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价值呢?40秒时间,给同学们观点碰撞,计时开始
(生谈)
一方面,表达了强烈的情感,他用生命在画画,每一幅,都触及灵魂。
一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用绚烂的色彩表现了艺术家主体的情感世界。
他的思想与才华,远远超越了他所在的年代,唯有岁月,才懂得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凡高语录,孩子们能更从画面中体会和理解画家的情感内容,同时为课前的问题下结论。)
七、绘画体验
同学们,我们看到花儿在朵朵绽放,(小视频)心情和凡高是一样的吗?那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谈)
很好,带着你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学习像凡高那样,用强烈的色彩,画出你心爱的那种花吧!老师送一首歌给你们,歌名就叫文森特凡高,咱们,边听边画!
(学生用水粉创作)
(设计意图:有对《鸢尾花》的欣赏做铺垫,孩子们可以更积极地尝试像画家一样地去表达。这个时候,技法变得不那么重要,用色和情绪最重要。在婉转的音乐声中,让孩子们也投入进去吧!)
八、评价小结
展示评价
现在六个组的精彩已经呈现,我想请同学找出你最喜欢的那幅作品。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评价
你们对自己的画,满意吗?
也许,你们的画作不是最完美的,可是,只要你们饱满的情绪来自于心底,你们的画就是最能打动人的。
结语
用一句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课——我心藏瑰宝灿烂如歌、唯有画作可为我吟唱。孩子们,让我们跟凡高一样,在艺术中追求个性,坚持你的坚持,执著你的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