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学方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教学方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9 09:2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弘扬传统研经典,立身处世德为先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教学方案
一、单元课文特点
1.本单元有六篇课文,它们都属于先秦诸子散文,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感受先秦诸子雍容、犀利、雄奇、朴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领悟其妙处。本单元包括儒家的《论语》十二章、《大学》一章、《孟子》一章、道家的《老子》四章、《庄子》一章,以及墨家的《墨子·兼爱》篇。
2.本单元课文都是谈论立身处世之道的,比如《<论语>十二章》,或阐述持身以道、以礼、以仁、以恕、以义的道理,或辨析君子、小人,或论述经典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价值,富于启发性。《老子》四章中体现了道家朴素的辨证法思想,老子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初步揭示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对立统一并可能向对立面互相转化的关系。
3.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该任务群的课程目标为:①读懂诸子散文,解决字、词、句、篇的理解问题。②深刻理解文化内涵,探索文化要义,比如探索诸子思想,史论史传的意义,以及中国古代文人的情志。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
2.深化对诸子思想的认识。熟记经典语句,理解经典语句内涵。
3.感受先秦诸子雍容、犀利、雄奇、朴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领悟其妙处。
4.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5.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一部(篇)作品,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论。
6.梳理本单元各篇课文所讲的立身处世的道理,并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展开讨论。
7.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用经典语句激活思维,锻炼议论文写作能力。精选经典语句,写作一篇议论文。
8.综合课标和教材中关于本单元的语文学科内容、教学任务和学习要求,就可以尝试提炼出本单元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大概念。
9.结合历史学科深入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时代背景,把握儒家、道家和墨家的思想特点,各自不同的论说风格以及这些学说的现实意义;
10.理解先秦诸子原典的思想价值和人文内涵,结合思想政治学科进一步认识其对中华文明产生的重要影响,辩证思考诸子学说的现实价值,能够在新时代的语境中,结合个人阅读体验就核心观点做出辨析和阐释,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单元教学重点:本单元的学科概念为“理解与传承先秦诸子文化经典”。尝试以历史和政治作为辅助学科,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拆分学科关键概念“理解与传承先秦诸子文化经典”,形成针对学科关键概念深入理解的内容主线,将整个跨学科学习的逻辑链条确定为三个主要问题:“百家争鸣产生具有怎样的历史背景”“百家争鸣的内容是什么”“怎样理解和评价诸子百家的思想”。
2.单元教学难点:在单篇教学以及明确百家争鸣背景的基础上,梳理教材选文内容,明确各家思想学说的内涵。开展群文阅读,主要进行两个层次的对比:一是教材选文之间的对比,明确各家论说的语言风格特点;二是结合教师补充拓展材料,如教材中未涉及的法家代表论著《韩非子》等篇章进行对比阅读,进一步理解各家主张及其论争焦点(2023年新课标2卷文言文阅读涉及到法家思想)。专题研读主要围绕诸子思想的文化影响与传承发展展开,针对其影响主要进行儒法道互补专题研究,针对传承发展在结合补充资料思辨先秦诸子思想局限的基础上,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开拓与提升学生的思维,实现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单元教学设计
1.言同道不同。本单元侧重于儒道的思想,可以梳理《论语十二章》中君子立身处世的几点要求,归纳儒家“待己”、“待人”的态度,探究孔子的思想核心“仁”;阅读比较老子与庄子的作品,分析各自的不同风格,并绘制或挑选符合老庄的人物头像,或者结合老子的思想对当下的一些新闻事件谈谈自己的看法。
2.背诵积累,夯实基础。《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老子四章》是教读课文,要求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以培养阅读能力,完成背诵。《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五石之瓠》《兼爱》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完成积累。
3.正己修身,立德树人。在修身方面,孔子与老子有相似性,都强调加强对自身的修养,减少过多的欲望;在处世方面,孔子与老子则有较大的区别,一个强调“有为”,一个强调“无为”,追求“自然”,可以从学说、经历、时代背景及后世评价等多个角度为切入点,进行比较。
4.从学情上看,学生步入青年,开始有对人生的思考和见解,但体验不丰富,对诸子百家中所涉及到的许多问题和认识缺乏切身体验。没有超人的眼界,更无法形成传统文化认同。
五、活动设计
活动一:初读课文,探寻诸子的世界,完成下列表格。
篇目 对象 目的 社会背景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活动预设:
篇目 对象 目的 社会背景
论语十二章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 春秋末年,社会动乱,礼崩乐坏
大学之道 儒家门人 探究学习的真正目的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个体家庭开始从宗族社会中独立出来并迅速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统治者 推行仁政 战国时期,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当时各个思想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纷纷游说各国诸候。
思考:《论语十二章》中,孔子以对话的形式,给出了一些君子立身处世的要求。这些要求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请你结合热点新闻或身边发生的事情,选择其中一则谈谈其现实意义(以批判思维来解读)。
活动二:阅读《<论语>十二章》和《<老子>四章》,分析两篇文章中哪些句子表达类似的观点。小组交流讨论,并针对这些句子比较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异同。
活动预设:
在修身方面,孔子与老子有相似性,都强调加强对自身的修养,减少过多的欲望;在处世方面,孔子与老子则有较大的区别,一个强调“有为”,一个强调“无为”,追求“自然”。
思考:在辩证关系中,老子为何会偏重于“无”“丑”“柔弱”“祸”这样的概念?请结合政治哲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谈谈这种思想对你有什么启发?
活动三:请根据课文中的儒道两家思想,对下列新闻事件或人物做一个点评。
新闻事件:
武汉校内被老师开车撞倒身亡的小学生母亲杨女士坠楼身亡。据小区居民透露,小孩母亲直接从楼顶跳下,当场身亡,随后救护车及警车赶至现场。提及此事,不少小区居民感到惋惜和气愤,“她才刚刚失去了孩子,又遭受网络暴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透露,孩子走后,孩子母亲一直沉浸在悲痛当中,后来又遭到了网暴。此前,杨女士曾就孩子被撞身亡事件发声,称目前没有收到任何的道歉。
活动预设:
1.儒家思想对生活和生命中的深刻认知,以及所主张的积极入世态度和各种解决社会关系的智慧与方法,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当今社会产生正面的引导
2.道家思想则常有突破俗见之处,可以说是见人所不见,知人所不知,想人所不能想,言人所不能言。比如老子的逆向思维突破自我认知的限制,有着更为广阔的视野与境界。
思考:比较阅读《论语十二章》和墨子《兼爱》,想一想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有什么异同?
六、活动特色
1.基于跨学科领域,结合历史、政治所学知识,探究孔孟思想中关于“待己”、“待人”的不同态度,学习其立身处世之道;
2.结合相关语句,探讨儒道墨法各流派思想的异同,进一步领会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各家思想的影响,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3.丰富人文内涵,提升语文综合素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培养逻辑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