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0 14:2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上
目录
导入新课
1
新知探究
2
课堂练习
3
拓展延伸
4
导入新课
1
赏析词作抒写悼亡之情的手法。
感悟苏轼对亡妻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感受词作丰富想象,往复曲折的结构。
学习目标
一、说到苏轼,你会想到哪些关键词?
二、请简要介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三、说一说苏轼结合王弗的故事。
课前预习
新知探究
2
预习一:走进作者
(1037-1101)
三苏
一门父子三词客
苏洵 苏轼 苏辙
李白
苏轼
文坛领袖
名高望重 提携后进
文学全才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豪放派
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宋四家
北宋成就最高的书法家
东坡肉
美食大家,这道菜改变了人们对猪肉的偏见
苏堤
治理地方
颇有政绩
乌台诗案
仕途坎坷,多次被贬
因讥刺新政,遭变法派报复
预习二、写作背景
苏轼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熙宁八年(乙卯年,公元1075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这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现实里的境遇,对亡妻依旧的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这首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
王弗,天资聪颖,知书达理,贤淑端庄,曾对苏轼进行过多次有见识的告诫。王弗生前既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也是文学上的知己,事业上的贤内助。夫妻琴瑟相和,甘苦与共,可惜天妒良缘,不幸的是王弗二十六岁就去世了,归葬于家乡的祖茔,这时苏轼中年丧妻,其心中的沉痛是不言而喻的。
预习三、苏轼与王弗
品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整体感知
本词的线索是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记梦
梦前
十年生死两茫茫,……尘满面,鬓如霜。
梦中
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
梦醒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以梦为线索,按照时间的顺序,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一气呵成,组织严密。
请你谈一谈,本词中的哪句话最能触痛你的心?请赏析一下。
合作探究
温馨提示:
可从“炼字、手法、意象、意境”来具体分析句子的内容,从而感受其中的情感。
品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如何理解“两茫茫”?传达了怎样的情思?
“生死”写出了词人与爱妻阴阳两隔,世间最远的距离不过如此。
“两”字,不只是讲词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
“生死两茫茫”所表现出凄婉、沉痛的感情,直笼罩全篇。
“十年生死两茫茫。”
对写法(对面落笔、一笔两面)
定义:对写法是指作者在写人叙事时从对方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
作用:这种表达技巧常见于表现亲情的作品中,单方面的思念只是一层意思。如果转换角度,写出两地的思念,情感的表现将更加细腻动人,耐人寻味。
词作明明是写了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应该“常思量”才对,为什么词人又说“不思量”,这样写是否矛盾?
“不思量”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说不思量,即是思量。
“自难忘”虽相思太苦,但旧情难忘。苏轼对亡妻的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
“不思量,自难忘。”
如果坟近在身旁,就“有处”“话凄凉”?
死者在千里之外,没有昔日的伴侣近在咫尺相陪,九泉之下若有灵,连诉话凄凉的地方也没有。这该多么孤寂清冷!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仅是因为时间过得太久,久到亲密的两个人不认识了吗?
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体验?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压,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遭际不幸,转徙外地,艰辛备尝。可以说,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作此词时,苏轼年仅四十,说"鬓如霜"不无夸张,但我们也由此可见其生活遭际挫折和心境之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词人期盼与亡妻相见,为什么在梦中见了,却又“相顾无言”?
十年死别,思念至苦,积思成梦。
“小轩窗,正梳妆”,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爱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动写照。
夫妻一旦相见,该有千种哀愁、万端感慨要向对方倾诉;万语千言,从何说起呢?无言胜过有言,万千思绪尽在其中了。语言又是那么的笨拙和苍白。感情的浓烈已不需语言来表示。将思念与感慨以“泪千行”来互诉衷肠。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以虚映实,虚中见实。
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
“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短松岗,即指王弗的墓地。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
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题虽为记梦,实际是以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
请用一句诗小结梦前、梦境、梦后的情感?
此情无计可消除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恨绵绵无绝期
记梦
梦前怀念
梦中相逢
梦醒悲凉
现实
梦境
现实
课堂练习
3
品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我俩生死离别已经整整十年,在这漫长且难熬的十年里,两相茫茫。爱妻啊!思念你的情怀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今夜,我在凄凉的梦中惊醒,你在千里之外的孤坟里是否也和我一样,心中无限的话语无处诉说。我四处奔波,早已是满面沧桑,两鬓如霜,即使是能再相见,我想你也是认不得我的。
今夜迷离恍惚之中,我梦见你回到了我们的家,在明亮的窗前打扮梳妆,此刻,无穷尽的思念都化成了泪水夺眶而出,可是梦终究醒了,唉!我再也再也见不到你,往后残生,只有空忆那短松冈上的孤坟,我料想你也像我一样,在每年的月明之夜,和我一样的伤心断肠。
品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本词以“梦”为线索,把梦境的记述、对亡妻的思念和落拓的身世之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虚写梦,实写情,以虚映实,虚中见实。作者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字展开描写。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本词在对梦境的淡淡追述中,表达了作者的死别之悲、独处之苦、世路之艰。
【总结】
拓展延伸
4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
定会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课堂小练】
课后作业
读一读苏轼的其他作品,认识一个立体多面的苏轼,以“我眼中的苏轼”为题,写一篇400字的读后感受。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