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0 14:5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四课
汇报人:XXX
导入新课
1
新知探究
2
课堂练习
3
拓展延伸
4
目录
导入新课
1
走进作者
钟华论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领导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钟华论”聚焦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实现文字、视频、图片、金句海报的全媒体呈现,彰显新华社评论的权威性、传播力和影响力。
主要作品:《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百年风华:读懂你的样子——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凡水有源,方能奔涌》等。
社会背景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在神州大地上蔓延。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部署,果断决策,领导全国人民打响了一场英勇抗疫的战争。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广大的党员群众响应党的号召,团结一心,逆势而行,与“疫魔”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取得了抗疫斗争的伟大胜利。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为了展现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抗疫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而创作的
文体知识
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报社或杂志社代表编辑部意见所发表的评论当前重大问题的文章。因此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才会把社论喻为“报纸的心脏”。
社论是一种事实与意见的精确、合理与有系统的表白,为了娱乐,并影响公众,也为了要解释新闻,使一般读者能够了解其重要性。
——史本沙尔《社论写作》
新知探究
2
文体知识
功能:认知功能、教育功能
它代表媒体乃至政党、政治团体等直接发言的喉舌与舆论功能。
①社论是代表党委指导性的声音,是不准进行无休止的讨论和辩论;
②社论是权威性的坚守党性原则的评论文章,不准任意发挥个人意见;
③社论把社会生活和时政问题提升到理论高度并分析阐述,也把受众的认识水平提升到政策高度,具有高度指导性
分析标题
①本文的标题由主副标题构成。主标题“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是一个介词短语,副标题“2020中国抗疫记”则交代了文章所写的具体内容
主标题
副标题
②这两个标题结合在一起,意思是2020年中国成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必将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留在浓墨重彩的一笔
1.快速浏览全文,利用圈点勾画法标注重点词句,概括各部分内容,依据《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拟小标题的写作特色,给每部分拟一则小标题。
要求:
①字数控制在10个字以内
②尽量保持字数的均衡
1.阅读文章各部分小结,用短句概括每节主要意思并拟个小标题
章节
主要内容
章节标题
导语




2020年的中国抗疫,在中华民族史册、人类发展史册上写下悲壮雄浑的篇章。
举国抗疫
悲壮雄浑
领导力、组织动员力和执行力引领武汉挺过疫情。
国家力量
挺过疫情
制度优势是我们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
制度优越
团结一心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
中国精神
力量之源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是最为深切的抗疫感悟和必须牢牢坚守的价值取向。
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
1.阅读文章各部分小结,用短句概括每节主要意思并拟个小标题
章节
主要内容
章节标题




科学防治贯穿中国抗击新冠疫情防疫战役实践的始终
科学防治
贯穿始终
总结和反思在中国抗疫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
总结经验
汲取教训
中国在全国抗击疫情中展现的大国担当及团结合作的中国理念和中国合作
全球抗疫
中国担当
号召全国人民坚定信念,从深重苦难与磨砺中汲取力量,向着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光明前进
重换生机
展望未来
2.阅读文章各部分小结,划分层次,概括每一层次主要意思
总述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英勇抗疫,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悲壮雄伟的篇章。总述抗疫取得的成果,领起下文。
从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方面解释新冠肺炎抗疫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第一、二、三节】
从我国中国共产党思想理念和科学执政带领中华民族抗疫取得胜利的主要措施【第四、五节】
从我国不断总结与反思,从抗疫过程中汲取教训与经验,来报道抗疫取得胜利【第六、七、八节】
3.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本篇文章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采用纵横结合形式
作者并没有按照一般的横式结构或者纵式结构展开议论全文,而是将回顾与总结、记事与思考、议论与抒情融为一体,站在全局高度,以事实为基础,采用纵横结合式结构 (也叫复式结构)带领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理解这场伟大的抗疫斗争。
这篇社论形的文章,富有诗意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文中哪些语句打动了你 请你有感情的诵读这些语句,并谈谈打动你的原因
要求:
分析手法和情感
诗意美
“武汉,从来不是一座‘孤岛’;湖北,从来不是孤军作战。”(p27)
对称句式,“从来不是”加强语气,突显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句话,生动形象的解读了抗议期间大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场面。九省通衢武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居然面临封城。但是武汉不是孤岛,无数热血儿女奔赴那里和武汉人民一起战斗。中华民族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每个老百姓。
诗意美
“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P29
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天固然寒冷,但寒冬过后就是温暖明媚的春天,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春天。
这句话化用了雪莱的诗,兼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寒冬象征着困境,而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阻挡不了”说明困难总会过去,希望必将到来,表现了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和面对困境的乐观精神
诗意美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P30
此话出自韩愈的《进学解》,原意指防堵泛滥的百川川,使它们向东流淌,挽回已经倾倒的狂澜。
疫情的肆虐有如洪水猛兽,在最严峻的时刻,党中央沉着冷静,统筹规划,运筹帷幄,使中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社会的和谐安定。这其中包含中华五千年的智慧,以及党中央心系民众的赤诚之心。
诗意美
“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p32)
引用恩格斯的话强调团结的力量和作用,高度赞扬中国人民集中量办大事的作风,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名言的使用使得文章的观点有说服力。
诗意美
“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稳若泰山,源于根基坚实如铁。” P32
①运用比喻,形象地表明虽然疫情严重,但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做到万众,沉着应对
②采用对称句式,指出抗疫成功的原因在于党领导人民上下一心,奋起战斗,写出对党的高度信任和赞扬语言富有诗意,又饱含真情。
诗意美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 (P32)
①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增强语势,给人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
②又引用了林则徐、顾炎武、《诗经·秦风》、苏轼的诗词名句,体现了疫情之下,各行各业的中国人民英勇无畏,坚守责任的精神品质,歌颂了华夏儿女自古以来风雨压不跨,苦难中开花的大无畏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课堂练习
3
对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对科学抗疫的理想思索
对文化精神的热情礼赞
对命运与共的真诚愿望
对人民精神的歌颂赞扬
对体系变革的深入思索
1、多角度、多层次地叙述,呈现出全面性和立体感
2、将回顾与总结、记事与思考融为一体,呈现出厚重感和深刻性
3、善用名言、诗句、格言式句子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你从文中学到哪些写作技巧?请结合具体文段进行分析
拓展延伸
4
文章总结
本文全面、客观、立体地报道了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一事件,思路清晰,内容全面,高屋建领,气魄宏大。
既表现出对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又彰显了科学抗疫的理性思考;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礼赞,又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和博大胸怀;既有对新时代中国人民高尚品格的歌颂又有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这次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们有一句话感动了中国: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长辈们说:“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讲话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四课
汇报人: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