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65年3月24日,毛泽东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代表团说:“我们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外国人认为二万五千里长征很光荣,我们也说光荣,没有被消灭掉。可是,那是犯了错误的结果。”这里毛泽东强调的是长征( )
A.是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 B.途中红军历尽艰辛
C.是“左”的错误的结果 D.增强了红军的实力
2.长征路上,红军所到之处,不仅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而且开仓济贫,帮助群众废除苛捐杂税,使群众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好、红军好。红军的这些做法有利于( )
A.壮大革命力量 B.形成“工农武装割据”
C.完成国民革命 D.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3.据下图分析,当时中共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
A.推翻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统一
B.保存革命实力,实现战略转移
C.组织大规模反击,灭日军气焰
D.转战陕北,粉碎敌人重点进攻
4.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走进陕北,写出了传世名作《红星照耀中国》。受限于当时的环境,斯诺并没有机会亲走长征路。49年以后,《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问世,该书作者、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以70多岁高龄重走长征路,完成了斯诺的心愿。那索尔兹伯里走的是下面哪条路线呢 ( )
A.瑞金——湘江——赤水河——遵义 B.井冈山——泸定桥——过雪山——延安
C.瑞金——湘江——泸定桥——会宁 D.井冈山——遵义——赤水河——延安
5.某电视纪录片对下图这样解说:“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解说词中的“会议”( )
A.明确概括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6.毛泽东说:“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这表明( )
A.我党幼年时期把马列原理神圣化教条化
B.成立不等于成熟,必有一个发展过程
C.遵义会议是我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D.我党已将马列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7.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这肯定了中国共产党( )
A.实事求是的精神 B.艰苦奋斗的作风
C.全面抗战的路线 D.统一战线的政策
8.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这些会议深刻影响着中国革命的进程。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召开过的两次重要会议的会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会议召开于抗日战争期间;图2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B.图1会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图2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图1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图2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D.图1会议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图2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9.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红军长征”进行研究性学习,下面是该小组搜集到的一则资料,对这则资料解读正确的是( )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A.长征建立起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长征传播革命精神,打开革命新局面
C.长征保存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长征挽救了中国革命并使其转危为安
10.“红军长征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使全国革命的重心移到了靠近抗日前线的西北,为革命新高潮的掀起、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发展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说明全国革命的重心( )
A.由城市转向山区 B.由沿海转向内地
C.由南方转向北方 D.由农村转向城市
11.“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首歌反映了( )
A.忧国忧民、民主进步的五四精神 B.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C.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 D.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12.这次军事行动,部队从东南的群山之间到达西北的黄土高原,走了一个大写的“L”,“向沿途的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这次军事行动( )
A.标志着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奠定了解放全国的基础
二、综合题
13.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从材料一中爱国学生高呼的口号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 为什么说这场运动“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材料二
图1 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1923年2月,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到达了顶峰。
(2)材料二中图1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达到了顶峰”指什么事件
材料三 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指出材料三中“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关键性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毛泽东
(4)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什么 长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留下了哪些宝贵精神
1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而调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历史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角度概括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必要性。并说明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取得的成果是什么?
材料二 (井冈山)由于地处两省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比较远。加之湘赣两省军阀之间又存在矛盾,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因此,毛泽东反复教育干部和战士,坚决为建立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政权而奋斗……
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建立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边界红旗始终不例,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得到了什么呢?一个恰当的回答是:他既不是军委主席,也不是政治局主席、他只是政治局常委委员.另一个恰当的回答是:毛泽东得到了很多……更重要的是他成了过去党的正确路线的唯一代表,将来能领导党和军队取得胜利的唯一人选。
——杨炳章《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得到了什么;简述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4)综上所述,归纳不同时期中国革命变化的共同特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C B D A C B C
题号 11 12
答案 D C
1.C
【详解】根据材料“外国人认为二万五千里长征很光荣,我们也说光荣,没有被消灭掉。可是,那是犯了错误的结果”,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强调犯了“左”的错误的结果。1934 年 10 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C项正确;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但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长征是“左”的错误的结果,没有体现长征途中红军历尽艰辛,排除B项;长征中红军军队人数锐减,不能说增强了红军的实力,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而且开仓济贫,帮助群众废除苛捐杂税”可知,红军在长征路上作风优良,团结群众,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壮大,A项正确;1927年,毛泽东开创了井冈山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红军开始长征是1934年,排除B项;国民革命时期是从1924年至1927年,红军开始长征是1934年,排除C项;中央红军在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长征,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根据图片材料中的“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相关信息可以,图片中的历史事件是长征,1934年,中共中央第五次反围剿行动失败后,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进行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实力,B项正确;北伐战争时期的目的是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军阀,实现全国统一,排除A项;灭日军气焰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转战陕北,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是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拼死冲杀,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一路上,红一方面军血战湘西。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但敌人已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了重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短暂休整后,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并且在懋功会师与红四方面军,之后穿越草地,激战腊子口,最终大会师,抵达延安。C项正确;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在长征路上,赤水河晚于遵义出现,排除A项;长征路途没有井冈山,排除B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根据题干“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李德、博古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项正确;1987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明确概括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排除A项;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C项;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根据材料“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也体现了我党已将马列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D项正确;我党幼年时期把马列原理神圣化教条化,但无法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A项;材料“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表明中共将马列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自主解决问题,与必有一个发展过程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体现遵义会议的意义和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根据题干“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可知,遵义会议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改正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实事求是,改正错误的精神,不是艰苦奋斗的作风,排除B项;全面抗战的路线出现在七七事变后,与题干的长征无关,排除C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性会议,与统一战线的政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这些会议深刻影响着中国革命的进程”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C项正确;古田会议召开于国共十年对峙期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排除A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排除B项;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体现出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宣传了自己的革命理论与精神,而“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体现出红军长征打开革命新局面,综上材料体现出长征传播革命精神,打开革命新局面,B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不是在长征途中建立的,排除A项;长征保存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排除C项;长征挽救了中国革命并使其转危为安,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使全国革命的重心由南方转向北方,为革命新高潮的掀起、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发展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C项正确;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利后,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全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向山区,排除A项;长征前,中国革命的中心在江西等南方省份,而非沿海地区,排除B项;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全国革命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袭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可知,材料反映了红军长征时期爬雪山、过草地,克服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因此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符合题意,D项正确;五四精神形成于五四运动期间,而题干内容体现了长征,排除A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排除B项;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根据题干“向沿途的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可得出,反映是红军长征,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C项正确;南昌起义标志着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排除A项;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B项;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三大战役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13.(1)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原因: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焕然一新。顶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3)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事件:遵义会议
历史意义: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事件: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精神:长征精神;红船精神。
【详解】(1)性质:据材料“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会议,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积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终于爆发了!5月4日,北京三百多名学生集会并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其中“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口号最能体现这场以知识青年为先锋,广大劳动群众积极参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革命运动性质。原因: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拥护,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逐渐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和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具有里程碑意义。
(2)历史意义:据材料二图1可知这是中共一大召开的上海会址,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顶峰:据材料“1923年2月,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到达了顶峰”和所学可知,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3)原因: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反而让红军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事件及意义:据材料“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和结合所学可知,长征路上的关键性事件是遵义会议,长征路上危机四伏,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事件: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 历史意义:根据所学可知,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精神: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学生可以答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长征精神,也可以从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角度作答。
14.(1)必要性: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决定了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
成果:创办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掀起了工农运动高潮;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原因:井冈山地处边界,地势险要;湘赣军阀之间存有矛盾;敌人统治力量较为薄弱;物产丰富,群众基础好。
重要意义:是毛泽东领导下开辟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显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表示了统治阶级消灭人民革命的企图破产,在全国政治上具有重大意义。
(3)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共同特点: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详解】(1)必要性:根据材料一“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和所学知识可知,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结合所学,可以从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等角度进行分析,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决定了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
成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黄埔军校、工农运动高潮、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取得的成果是创办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掀起了工农运动高潮;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原因:根据材料二“(井冈山)由于地处两省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比较远”可得出,井冈山地处边界,地势险要;根据材料二“加之湘赣两省军阀之间又存在矛盾,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可得出,湘赣军阀之间存有矛盾;湘赣军阀之间存有矛盾;根据材料二“井冈山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建立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可得出,物产丰富,群众基础好。
重要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重要意义为是毛泽东领导下开辟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显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表示了统治阶级消灭人民革命的企图破产,在全国政治上具有重大意义。
(3)得到:根据材料三“毛泽东得到了很多……更重要的是他成了过去党的正确路线的唯一代表”和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所以,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得到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共同特点:综上所述可知,可以从材料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材料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材料三遵义会议的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不同时期中国革命变化的共同特点为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