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9 17:0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重要事件

课程标准
无明确要求。(只有变化才是永恒的)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变化总是伴有痛苦的体验,因为它总是要解决一些难题。
1.战国兼并不断,富国强兵者存
2.战国商鞅变法
(1)变法内容
军事
政治
富国强兵
经济
废除世卿世禄制
建立县制
什伍连坐
强令分户
奖励军功
废井田,开阡陌
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
统一度量衡
法治严苛,社会稳定;统一度量衡,经济发展;奖励耕战,国富军强,奠定统一基础。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桓宽:《盐铁论·非鞅》
(2)商鞅变法影响探究
重刑峭法,埋下暴政隐患。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何来鲜卑?
匈奴之后崛起的又一强大游牧民族。两晋南北朝时期,内迁建立政权(北魏),至隋唐时因汉化,鲜卑作为政权和民族实体逐渐消失。
(2)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1
措施 内容 影响
均田制 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恢复生产,保证税收和征役;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三长制 废除宗主督护制,设三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和征役。 废除地方割据力量,控制地方财政。增加了财政,加强中央集权。
整 顿 吏 治 行俸禄制和考核制度;严惩贪污 政治清明,减少农民负担,有利与政治稳定和农业发展。
影视剧中
11岁的孝文帝
36岁的太皇太后
(早期—注重改革政治、经济)
(3)北魏孝文帝改革2
(后期—注重文化风俗)
(1)迁都洛阳
(2)移风易俗,实行汉制
汉服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贺兰 贺
独孤 刘
汉姓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通婚
汉语
实质:少数民族政权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
4.北宋——王安石变法(视频)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史富弼的上疏》
①辽和西夏威胁,边患危机
②土地兼并,矛盾尖锐
③冗官冗员,财政危机
④庆历新政失败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王安石变法的时代背景
(2)王安石变法——为富国强兵而变
◎王安石
吏治
财政
军事
裁撤冗员
限制恩荫
改革科举
青苗法
募役法
均输法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冗员
冗费
冗兵
均输法:通过政府调节物资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人暴敛牟利。
用人不当,损害百姓利益。
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
神宗动摇,改革搁置。
(3)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5.明朝:张居正改革
(1)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其大者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疾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未修,曰财用大亏,其他为圣明之累者,不可以悉举,而五者乃其尤大较著者也。——张居正《论时政疏》
(2)张居正改革措施
考成法
加强考核,整肃吏治
一条鞭法
简化税制,以银代物,按人地征
整饬武备
外防边患,内修防备
政治
经济
军事
结果:张居正死后,除一条鞭法,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
【课堂探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变法的联系与差异
性质
目的
结果
内容
实质:局部改变与生产力不相符合的生产关系(旧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确立制度: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挽救危机: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
政治:权力分配监督问题
经济:财政收入问题
军事:边患和内乱防控问题
文化:统一意识形态问题
由于时代的局限,改革结果不尽相同。
是否实现改革目的?没有实现的阻力为“旧势力的阻挠和措施推行的方式。
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中国古代通常表述为
“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1.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能变则全,不变则亡
2.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颁布新法 改革旧制
政治 广开言路,提拔新人,改订律法,合并机构 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经济 提倡实业,开矿筑路,财政改革,创办银行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文教 普设学堂,兼习中西,开办大学,设经济科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军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行征兵制,兴办兵厂 裁汰八旗,绿营旧军
1898年6月,金凤颁诏,“明定国是”
内容:(定性?)
结局: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既是政治改良运动,又是思想解放运动。
【课堂探究】为什么戊戌变法会失败?
直接原因:缺乏正确理论指导,改革激进,脱离群众,激化矛盾。
史料1:维新志土们大多是青年士人,为国家民族之救亡图存大业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己任,但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众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援。它是一场准备很不充分的政治运动。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史料2:他们把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3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英)赫德
史料3: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梦蕉亭杂记》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
3.清末新政——一场半封建半殖民性质的假维新、伪变法。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2)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3)评价:
材料:正是1901年后王朝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的进行的改革,极具讽刺地加快了精英阶层的政治觉醒的过程。与其说这些改革有利于孙中山等激进分子的活动,不如说它们更多地加速了王朝的覆灭。 ——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落》
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革命很快爆发,加速清廷灭亡。
1.新中国成立初期——深刻转变
2.全面建设时期——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3.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新时期
4.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和政治制度层面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953年到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改造。到1956年底,经济上奠定了工业化基础,和公有制成分的转化。
从1950年到1953年春,全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恢复农业发展,巩固工农联盟。
1、新中国成立初期——深刻转变
土地
改革
经济
改革
政治
改革
(1)土地改革(1950-1953)
提高农民积极性,恢复农业,为工业化做准备。
(2)“一化三改造”(1953-1957)
主要成就:
A.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
B.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鞍钢
沈飞歼教1
沈机无缝钢管
一汽解放
A.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
B.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工商业
公私合营
二、全面建设时期——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1、正确探索
2、“左”倾错误
(“三面红旗”)
八大路线
“八字方针”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2.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失误
探索1:中共八大会议(1956.9.15)
A. 主要任务:把农业国,建成工业国
B.八大路线: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任务
失误1:反右的同时,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
共产风:绝对平均主义
失误2:“三面红旗”(1958年开始)
1.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2.“大跃进” 运动:“赶英超美”
3.人民公社化运动
(搞平均主义,搞义务劳动。认为公社规模越大,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认为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但我们真实的经济水平是——物质匮乏
探索2:1960年纠“左”,“八字方针”
调整:各生产部门的比例关系
巩固:已取得的建设成果
充实:新兴工业(塑料、化工)
提高:质量、管理、效率
这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达五千亿元。自七十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又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 这场文化领域发端的“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的破坏尤其严重,影响极为深远。很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学校停课,文化园地荒芜,许多科研机构被撤销,造成“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据1982年的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文盲和半文盲达二亿三千多万,严重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文化大革命”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一些投机分子、野心分子、阴谋分子和打砸抢分子乘机混到党内并窃取一部分权力,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个人崇拜以及各种愚昧落后的思想行为泛滥开来。
失误3:建国以来最大的浩劫——“文革”
思想预备:十一届三中全会
(1)思想基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指导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4)决策:实行改革开放。
3.伟大的转折——“改革开放”
(1)农村经济改革
分配方式: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管理方式:人民公社——乡、镇政府;
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
经营方式:集体生产——包产到户。
注:199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写入宪法
(2)城市经济改革
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开放:
4.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
改革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是发展的主题。
改革是对旧事物的挑战,必然触动旧势力的利益。
改革不仅要有智慧、懂策略,更要有坚定的决心和勇气。
改革措施必须符合时代潮流。
改革要争取民众支持。
改革要结合国情……
本课总结
本课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中国近代的
改革探索
中国古代的变法与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民国时期的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