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查士丁尼大帝
目 录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01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02
03
宗教伦理与教化
壹
重要名词
《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权》、《大宪章》、罗马法复兴运动、英美法系、《法国民法典》、大陆法系、新教伦理
贰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本课
重点
本单元时间轴
壹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耶林《罗马法的精神》
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十二铜表法》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一).渊源:罗马法
BC509年
BC450年
BC8世纪
罗马建城
罗马共和国
习惯法
成文法
公民法
万民法
476年
罗马帝国
1453年
BC27年
形式:
适用范围:
(一)、渊源——罗马法
①背景:贵族随意解释法律,损害平民的利益
②目的:为了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③颁布: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④地位: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内战停止,国土继续扩张,各地交通发展起来,人口流动加剧,民族人民之间联系加强,罗马的商业和手工业极其兴盛,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大城市。希腊哲学中的自然法思想也在罗马境内流行起来。
——郭守兰 等
《西方法文化史纲》
十二铜表法 第一表 传唤 第二表 审理
第三表 执行 第四表 家长权
第五表 继承和监护 第六表 所有权和占有
第七表 土地和房屋 第八表 私犯
第九表 公法 第十表 宗教法
第十一表 前五表的补充 第十二表 后五表的补充
◎十二铜表法
(1)罗马共和国(前509-前27):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第八表第二条 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取得和解时,则伤人者应遭受同样的伤害。
第八表第十二条 如果于夜间行窃被杀,则杀死行窃者应认为是合法的。
第八表第三条 折断自由人的骨头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的罚金。
第九表第一条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第十一表 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⑤评价:
同态复仇,保留了落后习俗
保护私有财产
维护奴隶主特权
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一定程度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保留了一些较野蛮的习惯法,
根本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1.渊源:罗马法
(2) 罗马帝国(前27-1453): 《罗马民法大全》
①背景: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②颁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③意义: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完备 ,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公元前
6世纪
公元前
449年
6世纪
公元前3世纪
习惯法
成文法
公民法
万民法
适用范围
形式
十二铜表法
罗马民法大全
BC27年
476年
1453年
西哥特
东哥特
法兰克
汪达尔
勃艮第
阿勒曼尼
摩尔人
苏维汇
东罗马帝国
盎格鲁人
罗马帝国时期
东罗马帝国
《查士丁尼法典》
汇编罗马帝国仍生效的法律
《查士丁尼法理概要》
历代法学家对罗马法的学说和解释
《查士丁尼新法典》
535年后所颁布的法律
《查士丁尼法学汇纂》
供当时学习法律之用的基本教材
《罗马民法大全》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1.渊源:罗马法
(3)罗马法的基本精神
材料一:在海滩上发现的珍宝和其他东西,根据自然法立即属于发现者所有……根据自然法,你所有的动物所生育的小动物归你所有。
材料二: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来平等……为别人制定的法律,自己也必须遵守。
材料三: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
保护私有财产
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
注重程序,无罪推定
3
〖史料实证〗
材料一:“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思想而受惩罚。”“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材料二: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的重要原则。
⑵材料二是刑事法学发展史上著名的“无罪推定”原则的来历,这个原则与罗马法有什么关系?
(1)原则:不得缺席定罪;无罪推定(无证据不定罪,即疑罪从无);
不得因言获罪(或言论自由、思想者无罪);谁主张谁举证;罪责自负。
(2)关系:继承与发展。
罗马帝国横欧亚非三洲,但帝国的行政人员很少。公元1世纪初只有百人左右,这百人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在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帝国前期的城市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罗马和亚历山大里亚成为内外贸易的枢纽和商品集散地。……
——《罗马帝国发展史》
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这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的合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
(4)罗马法的影响
1、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罗马法
深化探究:
对罗马法的评价
1.实质:罗马法是保障和维护罗马奴隶主地位和统治的工具。
2.影响
(1)对罗马帝国的影响: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解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的统治。
(2)对世界的影响: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奠定欧美法律体系基础。罗马法中的自然法思想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制度的思想武器。
3.局限性:罗马法的制定主要体现的是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十二铜表法》 《罗马民法大全》
时间 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 东罗马帝国时期颁布
背景 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 东罗马帝国海上贸易发达,经济发展迅速,国势日盛;之前的法律规模庞大,内容庞杂,使用不便
宗旨 主要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主要是为了协调帝国内部各种利益关系
内容 对传统习惯法的记录和整理 大量法律文献的汇编
地位 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联系 《罗马民法大全》是对《十二铜表法》的继承与发展。 比较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2.发展:中古时期的法律
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日耳曼法
罗马法的传播
教会法
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3.形成体系
(1)英美法系
①背景:11世纪,诺曼底公爵政府英国,建立诺曼王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王室设立法院,并派送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
②过程:
普通法的产生与1066年诺曼征服有着密切的联系。……(诺曼征服后)一方面保留了地方法院的继续运作,另一方面,对司法也进行了全面的介入。 ——蒋啸《判例法研究》
英格兰中央政府统一法律、强化中央集权的过程,也是一个王室法自我完善的过程……实现了盎格鲁—撒克逊习惯法、诺曼底法、教会法的有机混合,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适用于全国的法律体系——普通法。 ——谢红星《多元法律文化的混合》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3.形成体系
(2)大陆法系
①背景:13世纪以后,随着完全的加强,法国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利益成熟。
②构成: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
③过程:
我一生四十次战争胜利的光荣,被滑铁卢一战就抹去了,但我有一份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这就是我的法典。 ——拿破仑
【史料实证】
材料:西欧各国自罗马帝国瓦解和罗马法失效之后,日耳曼各民族各部落均扶其地方的习惯法以为治,而全欧法律种类之多,以千百计。那时只法国一国的民法便有数百种之多。伏尔泰(Voltaire)曾讥笑说过:旅行法国者改换法律次数之多,犹如其换马匹一样。但自拿破仑用整部的法典统一了法国的民法之后,各国才感觉到法律统一之可能。《拿破仑法典》同时还供给它们一个极好的模楷。十九世纪各国建立的民法典,我们可以说,它们几乎没有一个是不曾受过《拿破仑法典》之影响的。
——摘自梅汝璈《<拿破仑法典>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拿破仑法典》颁布对欧洲国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影响: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用法律条文确定下来,然后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为欧洲国家的法律统一提供了可能;为欧洲各国法典编纂树立了楷模(或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典范)
〖思考点〗法国大革命对法律建设有什么重要贡献?
1、法国大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使启蒙思想得以实现,是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建立的前提;
2、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充分体现了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等启蒙思想以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基本原则,对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大革命中上台的拿破仑为捍卫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对资产阶级法律进行总结,颁布《拿破仑法典》最早确立了法国资级法律体系,为欧洲各国法典编纂树立了楷模。
,
区别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法律渊源
在适用法律的 技术方面
受罗马法影响 程度
涵盖的范围
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整,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
法官的地位突出;
可以遵循先例,无先例时法官可创立先例,也可对先例作出新的解释。
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法官只能适用法律而不能创制法律
吸收的是罗马法的精神,
只采纳罗马法部分原则
是在罗马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罗马法有很大一部分继承。
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
探讨: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关系
探讨: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关系
相同点:
都是建立在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的法律体系(本质);
都受到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指导思想);
都继承中古时期的罗马法、教会法、日耳曼法(传统)。
都以资产阶级商品经济、资产阶级民族统一国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基础(背景)。
贰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形成背景
01
LOGO
陪审团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但当时只适用于奴隶主和自由民。…11世纪,英国确立了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罗马时期。…1878年德国颁布的国家律师法,奠定了近代律师制度的基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
——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
西方法律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1)经济: 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
(2)政治: 资产阶级 代议制度确立。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等促进公民权利观念的发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权分立
法律思想来源
02
LOGO
思考:近代西方法律的基本思想来源?
继承传统法律思想,融合启蒙思想
陪审团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但当时只适用于奴隶主和自由民。…11世纪,英国确立了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罗马时期。…1878年德国颁布的国家律师法,奠定了近代律师制度的基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
——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
西方法律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康德
主权属于人民
主权在民天赋人权
启蒙四子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西方法律特征
02
特征
NO.1
权力制衡,三权分立,立法和司法独立
NO.2
保护个人权利,特别是私有财产
NO.3
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的原则
阅读课本P50-P51,概括后世西方法律有何特征或原则?
陪审团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但当时只适用于奴隶主和自由民。…11世纪,英国确立了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罗马时期。…1878年德国颁布的国家律师法,奠定了近代律师制度的基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
——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
西方法律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思考:它与罗马法有何相似之处?
答:都是为阶级利益服务的。
西方法律特征
02
特征
材料一: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利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刀,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的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机构)。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1)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①立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
②行政权: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
③司法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
西方法律特征
02
特征
材料二:纵观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西方法律思想,其具体制度设计上颇具差异,但无一例外的彰显了对个人本位个人价值的强调……保护个人自由和权利的观念仍然是西方社会法治的价值基础
—李盼盼《对西方个人本位法律传统的几点思考》
材料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和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法国《人权宣言》
(2)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①法律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
②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西方法律特征
02
特征
材料:无罪推定原则的核心意义在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主要强调了三层意思:①对任何人有罪决定的宣告,只能由法院决定,其他任何机关和组织都无权决定;②强调证据裁判主义精神,法院应当用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不能推定或假设;③在判决生效之前,被告人是无罪的,不能因为其被逮捕、被起诉、被审判而认为其有罪。
(3)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历史纵横)。
实行无罪推定原则,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3.局限性
(1)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财产的多少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
(2)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3)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直到20世纪,黑人、原住民和妇女还在为享有完全的公民权积极斗争。
法律和私有财产的设定是不平等的第一阶段。——卢梭
法律的运用比法律本身还要不人道得多;法律压迫穷人,富人管理法律和对于穷人是一条法律,对于富人是另一条法律——这是两句早已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
——恩格斯
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马丁·路德·金
◎美国黑人运动
叁
宗教伦理
与教化
基督教的发展演变知识填空: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
_____教(罗马为中心)
____教(君士坦丁堡中心)
_____教
____教
_____教
①______教②________教③________教
____世纪第一次分裂(1054年)
____世纪第二次分裂
11
16
天主
东正
天主
新
东正
路德 卡尔文 英国国
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国家逐渐都接受了基督教。
(2)教化手段: ①保存古典文化,宣讲教义
②开办学校
③深入日常生活
材料一:基督教会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而这些宗教信仰和道德并非一无是处。基督教宣扬“十诫”:1.除耶和华(上帝)外不可信仰别的神;2.不可造、拜偶像;3.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4.当受安息日为圣日;5.当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盗;9.不可做假证;10.不可贪恋他人的财物。基督教道德伦理的基本要求是:1.要爱主;2.要顺服、忍辱、勿抗恶;3.要爱人如己;4.要经常忏悔罪恶。 ——范立民《基督教与中世纪教育》
材料二: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 ——恩格斯
1、中世纪的基督教:
基督教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3)评价:
加尔文认为:财富不是万恶之源,而是上帝祝福的标志;强调不随便乱花一厘钱,财产越多越应感到有责任为上帝的荣耀而不使财产减少;财富意味着人履行了其职业责任,它不仅在道德上是正当的,而且是应该的、必须的。
——李会军,王罡 《加尔文的新教伦理及其启蒙意义》
①新教反对教皇权威,主张“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是新教的宗教改革之始。他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认为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全凭个人虔诚的信仰。
2.新教的宗教伦理与教化
(1)背景: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
(2)内容:
天主教会主张
上帝
神职人员
教徒
路德教主张
上帝
教徒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
评价:“因信称义”否定了教会的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回忆:马丁路德主要思想:
(1)人的灵魂的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
--(信仰得救)
(2)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与对话;
--(《圣经》的平民化与普及化)
(3)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圣经》至高无上
因信称义(核心)
(4)主张教随国定,强调世俗王权高于教权。
(5)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6)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
作用:满足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代表了德意志民族和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
加尔文认为:财富不是万恶之源,而是上帝祝福的标志;强调不随便乱花一厘钱,财产越多越应感到有责任为上帝的荣耀而不使财产减少;财富意味着人履行了其职业责任,它不仅在道德上是正当的,而且是应该的、必须的。
——李会军,王罡 《加尔文的新教伦理及其启蒙意义》
①新教反对教皇权威,主张“因信称义”
②新教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是新教的宗教改革之始。他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认为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全凭个人虔诚的信仰。
2.新教的宗教伦理与教化
(1)背景: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
(2)内容:
(3)评价:
积极影响: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消极影响:
①仍然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
②排斥其他教派,引起多次教派冲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③一些对教义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被斥为“异端”,遭到迫害
◎残忍迫害
异见教徒
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他们与北方有分裂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连续八次的天主教和新教的激烈对抗,对十六世纪的法国造成了破坏。
2.新教的宗教伦理与教化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1.中世纪的基督教
(1)地位: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2)教化:①保存古典文化 ②开办学校 ③深入日常生活 ④维持社会秩序
(3)评价: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材料一:基督教会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而这些宗教信仰和道德并非一无是处。基督教宣扬“十诫”:1.除耶和华(上帝)外不可信仰别的神;2.不可造、拜偶像;3.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4.当受安息日为圣日;5.当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盗;9.不可做假证;10.不可贪恋他人的财物。基督教道德伦理的基本要求是:1.要爱主;2.要顺服、忍辱、勿抗恶;3.要爱人如己;4.要经常忏悔罪恶。 ——范立民《基督教与中世纪教育》
材料二: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 ——恩格斯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2.新教的宗教伦理与教化
(1)背景: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
(2)内容:
①新教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
②新教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材料一:路德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马克思
材料二: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实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 ——马克斯·韦伯
积极影响: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书影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2.新教的宗教伦理与教化
(1)背景: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
(2)内容:
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消极影响:
①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
②排斥其他教派,引起多次教派冲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③一些对教义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被斥为“异端”,遭到迫害
◎残忍迫害
异见教徒
本课思维导图
近代西方的
法律与教化
近代西方法律制
度的渊源及发展
近代西方法律制
度的基本特征
宗教伦理与教化
罗马法的诞生与发展
中古时期的法律
英美法系(普通法系)
大陆法系(民法系)
罗马共和国:《十二铜表法》
罗马帝国:《罗马民法大全》
权力结构:立法和司法独立
法律内容:注重保护个人权力
司法实践:坚持秩序公证和无罪推定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局限性
中世纪的教会
宗教改革后的教会
(1)
目的:《法学阶梯》颁布的目的在于普及法学教育,维护罗马皇帝的专制统治。
相似:二者的体系和框架基本一致;都对法律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都注重保护基本的人权;都维护私有财产权;都注重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协调社会关系。
(2)
影响: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否定了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强调人人平等的社会地位;
维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
推动了法国和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巩固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
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起到了示范作用,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2021·浙江1月选考历史·19)史载,拿破仑曾向政府力陈一项计划,“不但可夺英国人在地中海中之商权,而且可断其东通印度之孔道”,实则拿破仑存心“仿古代亚历山大之东征”,若政府陷于“无以自存之域,然后彼可树救国之帜幡然返国矣”。此计划是
A.远征意大利
B.对英国实施“大陆封锁”
C.远征埃及
D.与英国争夺戈雷岛
链接高考
C
(2020·全国Ⅰ卷·33) 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
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链接高考
A
(2020·全国Ⅱ卷·33)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
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C.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链接高考
A
(2019·全国Ⅲ卷·32)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传统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链接高考
C
(2016·海南高考·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链接高考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