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9 11:1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四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墓葬中,为何会出现这些文物?
大食人俑 东罗马金币 非洲黑人俑
①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
唐朝时期中外交往频繁
日本
新罗
天竺
地图上唐朝与哪些国家有交往?
通达天下
遣唐使
鉴真东渡
中日
中印
玄奘西行天竺
一、遣唐使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包括使者、僧人、留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什么日本要派遣唐使到中国呢 因为自隋朝统一中国后,中国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唐朝建立后,中国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唐王朝成为了当时东亚最强大的帝国。而日本当时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急需向中国学习。为了更直接吸取中国先进文化,就向中国派出“遣唐使”,在隋朝派出的使团叫“遣隋使”。
你知道“遣唐使”包括哪些人吗?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
遣唐使
一、遣唐使
1.背景:
遣唐使来唐路线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交流非常频繁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会面遣唐使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前后20次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素质高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日本先后20次派遣遣唐使。当时的遣唐船其实很小,长33.6米,宽9.2米,但是每一艘遣唐船配置的船工有130人,加上一些遣唐使和政府官员、留学人员等,总共有150余人。四艘船至少有600人,但是最终能侥幸抵达中国的,可能只有150余人,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其余的都成了这些成功者的“殉葬品”。另外,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选了解唐朝情况和博通经史、娴习文艺的人担任。——日本奈良《大唐遣唐使展》
大唐
东海
一、遣唐使
7.遣唐使来华的特点:
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并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制度
皇帝
唐朝三省六部制
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省












天皇
太政官
神祇官
























日本二官八省制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结合课本P19,总结一下日本学习了中国哪些方面?
一、遣唐使
建筑技术
日本平城京
唐·圆通寺
日本·唐招提寺
建筑风格
一、遣唐使
货币
唐人茶道
日本茶道
和同开珎
服饰
开元通宝
平假名与片假名
平假名:用汉字的草书创造的“音节文字”。如あ、い、う、え、お。。。。
片假名:用汉字的偏旁创造的“音节文字”。如ア、イ、ウ、エ、オ。。。。
平假名与日文汉字一起记述日语的词汇,如:私は中国人です。/我是中国人。
文字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结合课本P19,总结一下遣唐使学习了中国哪些方面?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说明什么?
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遣唐使
1、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国家。2、唐朝对日本的影响很大。
3、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封闭是不可能发展的。
吸收、借鉴、创新
二、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
1、目的:传授佛经,弘扬佛法
3、经历:六次东渡
4、地位: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5、内容:鉴真的贡献: 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东渡
2.人物:扬州大明寺高僧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1、什么时候去的?
概况:唐玄宗时期,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东渡日本,754年第6次东渡成功。
2、鉴真有何贡献?
地位:鉴真是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问题思考:
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学习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神。
二、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
唐招提寺
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日本文化的恩人”
1
2
3
4
5
6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
因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因弟子好心阻拦,未果。
遭遇台风;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754年,66岁的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
鉴真
(687-763)
2、鉴真六次东渡
二、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
鉴真,唐朝律宗时期高僧,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在日本留学僧恳请下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背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相关史事 唐朝诗文、典籍等大量传
播到朝鲜。新罗人崔致远十二岁入唐求学,
18岁考中进士。后来他在唐朝做官,写下
大量诗文。他的文集《桂苑笔耕》流传至
今。
双向交流
隋及唐初,朝鲜半岛有高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7世纪中叶,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唐王朝与新罗形成册封关系.
①学唐文化
新罗强盛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②来唐经商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③仿学唐制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④引进科技
⑤朝乐入唐
新罗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人中国,在唐朝宫廷和民间演出、流行。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四 玄奘西行
1.时间: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2.目的:为了求取佛经,研习佛法
3.经历:
(1)出发: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2)学习:他遍访天竺的名寺, 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 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3)归国: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
四 玄奘西行
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成果
影响:
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成功。
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为追求真理,坚忍不拔,意志坚定。
四 玄奘西行
据他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玄奘,名陈袆(huī),河南偃师人,法名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师。
1、西行是指去哪?什么时候去的?
2、为什么要去?
3、研习佛法的主要地点在哪?
4、带了什么来?
5、哪部文献中有记载?
为了求取佛经,研习佛法
那烂陀寺
大量佛经
《大唐西域记》
天竺(古印度),唐太宗时期
四 玄奘西行
思考探究
1.鉴真和玄奘两位高僧的相同点有哪些?
1.都是生活在唐朝的著名高僧;
2.都是促进中外交往的杰出使者;
3.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4.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坚守理想、不言放弃的精神。
2.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
因素:经济文化世界领先;国家安定统一;
实行开放和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发达。
1.努力发展经济文化,提高综合国力;
2.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3.学习唐朝的博大胸怀。
3.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发展有什么启示?
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它的核心文明体不是固步自封的,而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如此才造就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繁荣。
知识探究
唐朝的中外交往——与亚洲、非洲、欧洲等70多个国家都有交往
思考:唐朝中外交流有哪些影响
对世界:
①促进了交往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②增强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对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中国:
①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②中国成为东亚文明的中心,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日本
天竺
玄奘西行天竺
《大唐西域记》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双向交流
兼容并蓄
国家
事件
特点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