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9 09:4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学习目标
1
2
3
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简述公车上书及康有为、梁启超等宣传变法的基本史实,提高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史观、史料实证)
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准确说出戊戌变法的时间、代表人物,绘制戊戌变法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改革措施的表格,概述戊戌变法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国情怀)
壹·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背景:
《马关条约》的签订
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划分势力范围
由于《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制造,清政府不得不放开民间办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后,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起来,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由此产生。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产生的……
①甲午战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壹·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2.领导人:
晚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光绪十七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
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
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
民国六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
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
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康有为(1858-1927)
壹·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2.领导人:
梁启超(1873-1929)
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发动“公车上书”
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
但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
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
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
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活动于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主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主政体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部分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文化、教育



wéi
xīn
pài
壹·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3.概况:
观看视频,了解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内容及影响。
壹·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3.概况:
公车: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参加考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时间
人物
主张
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
具呈举人康祖诒等,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赏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影响
壹·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4.创办学会报刊: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并没有放弃变法,继续为变法做准备,维新派转而把目光投向了宣传思想......
1895年11月,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强学会成为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入会者众多。强学会的声势,吸引了一部分官僚,他们纷纷表示赞助,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
1891广州万木草堂
1895上海强学会
1895北京强学会
1895北京《万国公报》
1896上海《时务报》
1897长沙时务学堂
1897天津《国闻报》
壹·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长沙南学会
成都蜀学会
国闻报
时务报
梁启超
严复
1897年创刊于天津,严复主笔。
1896年创刊于上海,梁启超主笔。
北方最有影响力的报纸。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有“神童”之誉。18岁入万木草堂跟随康有为学习。上海《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变法思想。
严复,福建侯官人。1877年赴英留学,深受西方思想影响。回国后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其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4.创办学会报刊:
壹·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
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今夫日本……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 ——严复
维新人士在报刊中宣传了什么思想?产生了什么作用?
变法图强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贰·百日维新
1.背景:
1897年11月13日,三艘德国军舰突然驶进往日平静的胶州湾,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舰上官兵竟顺利登陆并占领了青岛。这就是震动中外的胶州湾事件。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竞相效仿,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贰·百日维新
2.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1898年为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康有为
光绪帝
“如果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则不能立国。所以应该现在尽革旧俗,制定宪法,走日本和俄国的改革之路,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体制。”
“ 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
贰·百日维新
3.内容:
根据教材P30,整理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完成以下表格填写。并思考每一措施的影响。
类别 内容 作用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议政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京师大学堂
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贰·百日维新
3.内容:
从变法的内容来看,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为洋奴汉奸。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戊戌政变,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陈變龙《梦蕉亭杂记》
命八旗人下,如愿出京谋生计者,任其自由。于是满族诸人大 哗,谣谤起。
——黄鸿寺《清史纪事本末》
旧官僚
八旗兵
旧读书人
变法内容由于触及守旧势力的封建传统和切身利益,引起顽固派对变法的惊恐和敌视。出面阻挡历史车轮的,是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
贰·百日维新
4.结果: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被废止。前后仅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囚禁于北京瀛台
逃亡海外
中南海瀛台涵远楼
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宁赠友邦,不予家奴。
——慈禧
贰·百日维新
4.结果:
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杨深秀以及康广仁六人被捕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殉难图
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舍我其谁的牺牲精神
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贰·百日维新
5.失败原因:
结合材料,说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将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
“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狠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启发:
①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行不通;
②变法要依靠人民群众,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①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②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③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④脱离了人民群众
根本原因
贰·百日维新
6.意义: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运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地。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意义:①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贰·百日维新
6.意义:
意义:②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学习侧重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目的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救亡图存,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代表人物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康有为、梁启超
学习对象 学西方 学英国、日本君主立宪制
性质 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领导派别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评价 ①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②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③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①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技的传播
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③影响了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④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知识拓展:
对比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课堂小结
公车上书 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
拉开维新变法序幕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传播维新变法思想
百日维新 1898年
光绪帝发布变法诏令
推行维新变法措施
慈禧发动政变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六君子
民族危亡
甲午战后
思想启蒙影响持久
随堂训练
1.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为此,他参与领导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护国战争
2.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材料中“探索新的救国之道”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B
C
随堂训练
3.从历史的连续性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政治体制转型长剧中的一首序曲,具有伟大的、深远的意义。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它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一场改良运动
B.它结束的标志为“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C.它得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上层集团的支持
D.它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他放弃了逃生的机会,愿以自己的流血牺牲来唤醒民族觉醒,他在刑场上悲愤地朗诵了自己的绝命诗,慷慨就义,他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光绪帝 D、谭嗣同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