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海水的运动课件(共48张PPT,含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3海水的运动课件(共48张PPT,含视频素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19 15:1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新课导入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战役。1944年,盟军在英国集结,计划在夜间横跨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地区。此战涉及多兵种的合作,海军要求在海水水位最低时行动,便于爆破队破坏德军在海岸带布置的障碍物,保护登陆舰安全靠岸;陆军登陆部队要求在海水水位最高时行动,减少士兵在海滩上暴露的时间;空降部队要求行动时有明亮的月光,便于识别地面目标。最终指挥部选择了6月6日(农历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为什么选择这一天
利用潮汐规律
海水的运动
第三节
Movement of sea water
第一课时
思考:海水有哪些运动形式?你见过哪些?
海浪
潮汐
洋流
问题导学1
(3′)
什么是海浪?
海浪的主要运动形式有哪些?其成因和特点有什么区别呢?
海浪对滨海和海上的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
阅读课本57-58页,思考下列问题。
海 浪
海里的波浪
风浪、海啸、风暴潮
(一)、常见的海浪
成因:
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
点拨运用1(8’)
风速越大,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海浪的主要运动形式:①风浪
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高、波长等要素来描述波浪
海啸袭击沿海地区
地震时海啸开始
海浪的主要运动形式:②海啸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
波高最大达23.6米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造成海啸海浪波高达10余米
——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形成的巨浪
海浪的主要运动形式:③风暴潮
—— 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
—— 强风与海水涨潮叠加,风暴潮来势倍增
—— 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
2013年9月22日,广东省汕头市,强台风“天兔”登陆前的海浪。
—— 风暴潮发生时,海面会上升,容易引起沿海水位暴涨,
发生海水倒灌
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密切关注海浪预报
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
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应避开大的海浪
影响人们在海滨和海上的活动
海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侵蚀和堆积形成海蚀崖、海蚀洞、海滩等
海蚀拱桥
海蚀柱
海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岸防护具体措施
种植海岸防护林,防风消浪
生物
工程
修建海堤
预警
加强天气监测预报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防波堤
问题导学2
(3′)
什么是潮汐?潮汐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潮汐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阅读课本59-60页,思考下列问题。
潮汐
概念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
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
潮:白天的海水涨落
汐:夜晚的海水涨落
成因
潮汐的发生与月球和
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
有关。
大潮:朔、望,即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
小潮:上弦月和下弦月,即农历初七、八和廿二、廿三前后。
当日、月、地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太阳的引潮力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形成天文大潮,潮位最高(月球可以在日地之间,地球也可以在日月之间)
当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相互垂直时,太阳的引潮力削弱月球的引潮力,形成小潮。
(5′)
潮汐规律与人类活动
沿海各地,每日潮涨潮落的时间准确、可查;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潮间带采集养殖
港口建设和航运
潮汐能源发电
潮汐与游泳、旅游
思考1:赶海、养殖等人类活动应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人们一般选择在潮间带进行采集和养殖
潮间带:是指退潮时露出水面,涨潮时被潮水淹没的海岸地带
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
如福建霞浦紫菜养殖场
人们用竹竿搭出养殖紫菜的网帘
潮水落去,紫菜出露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
潮水涨起,紫菜浸入海水中,可吸收养分
思考2:船舶进出港口等人类活动应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利用潮汐规律:
海港码头在施工前必须掌握潮汐涨落的高度,使高潮时不致淹没码头,低潮时又不致使船只搁浅。
大船进出港口可以利用涨潮时海阔水深的时机
掌握潮汐规律,能使港口增加大船的通过能力。
浙江温岭的江厦潮汐电站
通常一天可以发电几次?
一天中涨落潮有两次,因此可以发电四次
思考3:潮汐能发电等人类活动应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潮汐能发电的优缺点
优点:
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发电相对稳定,受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小;发电成本低;不存在人口迁移、淹没农田等问题
缺点:
发电具有间歇性;投资大、造价高;
思考4:游泳等人类活动应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不要在退潮时下海游泳!
思考4:游泳等人类活动应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思考5:海钓等人类活动应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利用潮汐规律:
涨潮落潮把鱼钓,平潮干潮睡大觉
涨三分潮至七分潮或落三分潮至七分潮期间是最佳钓时间
俗话说:海钓不看潮,纯粹瞎胡闹
课本案例
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外口宽度达100 km;溯江而上,河道越来越窄,在海宁附近河道急剧收缩,宽度已不足3 km。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水体涌积,后浪与前浪层层相叠,潮流高度暴涨。
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海水上涨势头更猛烈,往往能形成形如立墙、势若冲天的大潮。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又逢东南风盛行,江水东流与大潮西进相遇,风助潮涌,潮借风威,于是就发生了“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这一时段,浙江海宁一带会吸引众多游客来观看这一天下奇观。
分析钱塘大潮在农历八月十八最为壮观的原因。
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最为壮观的原因
【河口形状】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为典型的喇叭状海湾,涨潮时大
量海水涌入狭窄河道,堆高了水位;
【天文大潮】农历八月十八,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正值天文
大潮时,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
【风势】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水文】此时入海径流丰富,江水东流与潮水西进相遇,顶托作用强。
钱塘江大潮
(6′)
“天时、地利、风和”
课堂小结
(1′)
问题导学1
(3′)
什么是洋流?洋流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按海水温度,可以将洋流分为哪两种类型?
判读下图中A、B、C、D四支洋流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阅读课本第61页以及地图册29页,完成下列问题。
洋流及其分类
A
B
C
D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暖流和寒流
洋流的分类
按海水温度(性质):
暖流
寒流
从水温____的海域流向水温____的海域
从水温____的海域流向水温____的海域
洋流判断:
较高纬,水温低
较高纬,水温低
较低纬,水温高
N
S
北半球
南半球








一般而言,




暖流从较低纬海域流向较高纬海域
寒流从较高纬海域流向较低纬海域
“高来暖”
“低来寒”
牛刀小试
判读下图中A、B、C、D四支洋流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A
B
C
D
暖 流
寒 流
水温低流向水温高
水温高流向水温低
读图思考
20℃
18℃
16℃
A
B
图示区域所在半球为________。
图中能正确表示洋流方向的是
____(A/B),按性质为______。
更正错误的洋流方向,该洋流
按性质为_______。
北半球
A
暖流
暖流
寒流
寒流
依据海洋表层海水等温线确定洋流性质
    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
规律:
步骤:
1
定半球
依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
2
定方向
依据: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
3
定性质
依据寒、暖流的定义判断洋流的性质
(5’)
点拨运用1
即时演练
A. ①南半球暖流 ②北半球暖流  ③南半球寒流 ④北半球寒流
B. ①南半球寒流 ②北半球寒流  ③北半球暖流 ④南半球暖流
C. ①北半球暖流 ②南半球寒流  ③北半球寒流 ④南半球暖流
D. ①北半球暖流 ②南半球暖流 ③南半球寒流 ④北半球暖流
下列所示四图,是洋流流经某热带、副热带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图,下列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C
(2’)
洋流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沿岸气候
海洋生物
海洋航行
海洋污染
世界上纬度最高不冻港
——摩尔曼斯克
摩尔曼斯克
北大西洋暖流
66°34′N
从图中可以看出,摩尔曼斯克的纬度位置已处在北极圈以北,但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成为北冰洋沿岸的不冻港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秘鲁寒流
赤道地区的寒冷岛
——科隆群岛
科隆群岛位于赤道地区,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温度较低,同时部分南极地区的企鹅随着洋流在此地区栖息。
点拨运用
2(8′)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纽芬兰岛位于北美大陆的东海岸(图3.17).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早在16世纪,这里鳕鱼非常密集,人们甚至用“可以踩着鳕鱼背在海面上行走”来形容。纽芬兰渔场也被誉为“大西洋巨大金矿”。
经过几个世纪的开发,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过度捕捞之后,纽芬兰渔场的鱼群数量急剧下降。1992年,加拿大政府严令禁止捕捞鳕鱼,以保护海洋生态。
分析纽芬兰渔场形成的原因。
2、洋流对生物的影响
形成渔场的原因
寒暖流交汇
海水受到扰动
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
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日本暖流
千岛寒流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秘鲁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
东格陵兰寒流
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
纽芬兰渔场
秘鲁渔场


东南信风
(离岸风)
秘鲁沿岸上升补偿流的形成
秘鲁寒流
深层海水上涌
上升补偿流
北大西洋暖流
北赤道暖流
1492年
加那利寒流
1493年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是从北部航行到美国的,共花了37天的时间。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是从南部航行到美洲,结果只花了20天。
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省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3、洋流对航运的影响


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向较低纬度漂移:给海上航行造成较大威胁
热带寒流海域
微风(大气稳定)
冷却、水汽充足
雾的形成条件
3、洋流对航运的影响
靠近纽芬兰岛的冰山
寒暖流相遇: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利: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弊:扩大污染范围
4、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事发: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大规模地震,由此引发的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事故
泄露:该事件16个月后,有关机构对福岛排放出的核污染物在太平洋的扩散过程进行了模拟
日本可溶性放射性元素铯-137排放模拟
课堂小结
(2′)
当堂检测
(13′)
荷兰是受风暴潮影响严重的国家,风暴潮是由剧烈的大气扰动导致海水异常升降的现象。右图示意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由堤防闸坝组成的防潮抗洪系统,其闸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打开或关闭。读图,完成1~2题。
1.荷兰沿海风暴潮多发的原因是( )
A.靠近台风发源地区
B.常年受西风影响且地势低平
C.海岸线长,摩擦力小
D.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2.下列情形中,堤坝闸门需要打开的是( )
A.海水低潮位时 B.风暴潮发生时
C.河流枯水期时 D.河流结冰期时
A
C
“风助潮涌,潮借风威,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读左图杭州湾至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和右图是“日、地、月运动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与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河口形状
B.夏季东南风
C.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D.地转偏向力
4.右图中,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位于( )
A.甲、乙位置 B.甲、丙位置
C.丙、丁位置 D.乙、丁位置
D
B
波浪能是一种新能源,我国海域辽阔,波浪能资源丰富。利用波浪能发电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下图示意我国渤海海域波浪能密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仅考虑发电效率,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的海域是( )
M B.N C.Q D.K
6.下列海域中,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M B.T C.S D.Q
D
B
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阳江入海口,为我国最早的跨海梁式花岗岩石桥(下图)。古人采用“涨舟弦牵”的浮运架桥法,将每每块重达几十吨的石梁架设在桥墩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洛阳桥选用花岗岩石材建造的主要原因是( )
A.抗震性强 B.抗蚀性强 C.原料丰富 D.美观优雅
2.推测古代“涨舟弦牵”的浮运架桥法原理是( )
A.涨潮运石梁,退潮架石梁 B.涨潮和退潮运石梁
C.退潮运石梁,涨潮架石梁
D.涨潮和退潮架石梁
3.洛阳桥桥墩呈尖劈船型主要是为了( )
A.提高河流通航能力 B.减少河口泥沙淤积
C.减缓水流保护桥墩 D.缓解河口洪涝灾害
选做题
B
A
C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受风、洋面、地形等因素影响。我囯有广阔的海洋资源,波浪能的理论存储量为7000万千瓦左右。下图示意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利用波浪发电,其能量来源是(  )
A.天体引潮力 B.地球内部 C.太阳辐射 D.海洋生物
5.图中区域( )
A.位于我国渤海和黄海沿岸 B.波浪能密度北部小于南部
C.海域的水深北部大于南部 D.海岸线平直处波浪能集中
6.下列关于波浪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波浪能不可再生,是新兴清洁能源
B.波浪能较稳定,已被广泛开发利用
C.北半球比南半球洋面广,能量更大
D.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波浪能较大
C
B
D
当堂检测
(15′)
下图为南美洲南部沿岸洋流示意图。
读图,回答1~2 题。
关于图中①②两股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为暖流 B.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C.均为寒流 D.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图示范围内世界著名的大渔场是(  )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秘鲁渔场
A
A
下图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垃圾洲”的固体漂浮物主要来自( )
①大气沉降 ②河流输入 ③海洋运输 ④海底上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日本发生“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甲地,附近海域产生大量的固体漂浮物,这些漂浮物在洋流作用下主要漂向( )
A.西北 B.东南 C.东北 D.西南
C
C
某运输船6月中旬从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出发8月底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下图示意该运输船的航行线路。据此完成下题。
5.④海域附近形成大渔场的主要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搅动带来营养物质 B.附近沿岸的河流带来营养物质
C.补偿流涌升从海底带来营养物质 D.西风带使海水泛起带来营养物质
6.墨西哥湾(甲处)海底石油发生泄漏,下列四地最可能受到污染的是(  )
A.亚洲东海岸    B.非洲南部沿海
C.欧洲西海岸 D.南美洲东海岸
A
C
  被称为中国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第一人的郭川,驾驶“青岛号”帆船,历经137天20小时不间断地航行,于2013年4月5日成功返回青岛。“青岛号”帆船造价上百万,船上一些发电、淡水制取、通信等主要设备由相关企业赞助。读郭川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回答7~8题。
7. 图中四个航段中,航行速度较快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 假设郭川在甲处投放一只漂流瓶,该漂流瓶最不可能到达的海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B
A
9、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只花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下图北大西洋及其周边地区图。
(1)图中①洋流为______,②洋流为______,③洋流为______。(填“暖流”或“寒流”)
(2)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若想一路顺风顺水,所借助的洋流是______。(填数码)
(3)都柏林和印第安港所处纬度差不多,冬季气温较高的是______。请分析原因。
暖流
寒流
暖流

都柏林
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7、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只花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下图北大西洋及其周边地区图。
(4)丙表示纽芬兰渔场,简要解释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5)若丁处海湾发生石油泄漏事故,那么甲乙两处更容易受污染的是______。
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饵料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