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分层作业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 )
A.1911年武昌 B.1911年上海
C.1911年南京 D.1912年南京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D项正确;1911年在武昌发生的是武昌起义,排除A项;武昌起义后,经各方协商,决定在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与上海无关,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间是1912年元旦,不是1911年,排除C项。故选D项。
2.1911年12月,在南京的17省代表集会,正式投票选举临时大总统,最终当选的是( )
A.宋教仁 B.黎元洪 C.康有为 D.孙中山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士兵发动武昌起义,揭开辛亥革命的序幕,此后南方多个省份宣告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2月,在南京的17省代表集会选举资产阶级革命派领袖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出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D项正确;宋教仁在中华民国成立后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排除A项;黎元洪在武昌起义后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出任副总统,排除B项;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与辛亥革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
A.全体国民 B.资产阶级 C.革命党人 D.南京临时政府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2 年 3 月 11 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A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南京临时政府均不符合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知识可知,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形式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由此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D项正确;《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颁布的法律,排除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C项。故选D项。
5.1912年2月12日,在 的逼迫下,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答案】袁世凯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在袁世凯的逼迫下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6.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 窃取。
【答案】袁世凯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的是在孙中山之后继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此举表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7.作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 制度和 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答案】 民主共和 民主自由
【解析】3 月11 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等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以及民主自由原则。
1.下图是钱病鹤创作的漫画——《辞旧迎新》,以1912年人们欢庆元旦、辞旧迎新为主题,以国旗的变迁来说明政权的更替。漫画中黄龙正从国旗上飞走,取代它的是一面星星围绕太阳的旗帜。“辞旧迎新”指的是( )
A.民国成立 B.清帝退位 C.二次革命 D.洪宪帝制
【答案】A
【解析】根据“漫画中黄龙正从国旗上飞走,取代它的是一面星星围绕太阳的旗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龙”代表封建王朝,“龙”飞走说明君主专制灭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旗帜”中的图案代表共和体制,所以“辞旧迎新”指的是民国成立,A项正确;清帝退位反映的是“龙”飞走,排除B项;二次革命的爆发与宋教仁遇刺直接相关,图片没有反映,排除C项;洪宪帝制反映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图片没有反映,排除D项。故选A项。
2.小刘同学在中国印刷博物馆看到了馆藏的《人民日报》创刊号(右为局部图),报纸右上角写着“中華民國三十七年六月十五日創刊”。由此可知《人民日报》创刊于( )
A.1921年 B.1948年 C.1949年 D.1950年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因此,1912年是民国元年,民国纪元和公元纪年的换算中,1911年加上民国纪年等于公元纪年,因此,“中華民國三十七年六月十五日創刊”是1948年,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3.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说:“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下列现象中最能体现“这五十年”政治方面进化的是( )
A.握手取代跪拜 B.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C.总统取代皇帝 D.新学堂取代旧私塾
【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及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由此可知,最能体现“这五十年”政治方面进化的是总统制取代了皇帝制,C项正确;“握手取代跪拜”属于社会习俗的变化,排除A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属于思想文化变化的内容,排除B项;“新学堂取代旧私塾”属于近代教育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4.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于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次日(3月11日)由孙中山颁布。南京临时政府此举旨在( )
A.传播民主共和理念 B.加速推翻清朝统治
C.获取广大民众支持 D.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于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次日(3月11日)由孙中山颁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不久,被迫同意袁世凯迁都北京,为维护民主共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要实行责任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D项正确;传播民主共和理念,是题干材料所述内容客观产生的影响,不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废除,清帝国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项;南京临时政府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政治,而不是获取广大民众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
5.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孙中山为限制袁世凯权力,采取的措施包括有( )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③发表《讨袁檄文》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其实行专制和独裁。①②④均属于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采取的措施,D项正确;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6.1912年2月,民国要人唐绍仪、蔡元培等26人发起组织社会改良会。该会宣言说:由于“数千年君权之影响”,人们的思想“与共和思想抵触者颇多”,因此要“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材料表明辛亥革命( )
A.推动思想解放 B.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C.普及民主科学 D.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可知,改良会主张反对专制和迷信,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了思想的解放,A项正确;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
7.《阿Q正传》中写道:“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B.辛亥革命未真正推翻清朝统治
C.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民主共和的思想未能深入人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和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我国的封建制度,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A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D两项;题干强调的是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并未说明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排除C项。故选A项。
8.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以他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驱除鞑虏。……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
(二)恢复中华。……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四)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 辛亥革命成功后不久,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摘编自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1)材料一所述内容是孙中山创立的哪一革命政党的政治纲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来的三民主义与这一纲领有着怎样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写出该约法的历史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
关系: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也是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者并无原则上和实质上的区别;“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巩固民主共和政体。
原则:主权在民。
历史地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精神:救国救民、追求共和的民主革命精神;胸怀祖国、具有天下为公的爱国精神;意志坚强、永不言败、愈挫愈勇的不屈不挠精神;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
【解析】
(1)革命政党:根据材料一中的“同盟会誓言”,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同盟会确认其政纲为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该纲领后又被解释为三民主义学说。
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二者并无原则上和实质上的区别;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所有制。
(2)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说明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目的:根据所学知识,“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目的在于防范袁世凯的专制独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巩固民主共和政体。
原则:根据所学知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即主权在民,实质是否定的当时的封建君主专制,所以“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历史地位:根据所学知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它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而且第一次用法律方式赋予了国民广泛的权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遭到彻底否定。
(4)精神: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内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知识,据孙中山先生一生的追求和事迹,孙中山先生救国救民,追求民主共和的革命精神、民主精神;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胸怀祖国,具有天下为公的爱国精神;意志坚强,永不言败,愈挫愈勇的不屈不挠精神;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等值得我们学习。
1.“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这段材料评价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C
【解析】据题干材料和所学可知,“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指的是辛亥革命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所以,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C项正确;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的先进技术,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推翻清朝统治,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目的也不是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排除B项;五四运动开始于1919年,清政府已垮台,当时是民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2.中国历代都采用帝王纪年。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这从侧面反映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 )
A.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B.终结君主专制制度
C.推动革命高潮到来 D.鼓舞全国人民斗志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中国历代都采用帝王纪年……中华民国,改用阳历”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从侧面反映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终结君主专制制度。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B项正确;材料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终结君主专制制度的目的和决心,“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 推动革命高潮到来、 鼓舞全国人民斗志”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迫于形势,孙中山和革命党人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为限制袁世凯权利,遂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
A.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C.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自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D.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并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体现了主权在民的观念,即否定了主权在君、君主专制的思想;“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体现了国家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国家是君主的根本,体现了民本思想,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自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意为君主将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将天下的祸患都归于别人,旨在批评封建专制制度,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4.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自强求富”到“变法维新”,从“政治改良”到“民主革命”,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民族经济的发展 B.思想解放的推动 C.西学东渐的深入 D.民族危机的加深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入侵,民族的危难,使魏源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们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9世纪末期,面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危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于1898年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丑条约》签订后,我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国内革命情绪日益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自强求富”到“变法维新”,从“政治改良”到“民主革命”,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项正确;材料不能全面反映民族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思想解放的推动有利于促进近代化进程,但不是我国近代化探索的最主要原因,排除B项;西学东渐是明末到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不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5.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历史巨变 辛亥革命'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释读图片——分析革命背景】
(1)一组同学收集到下面两幅图,用于了解革命前中国面临的困境。请你和他们一起解读图片,说明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图一戊戌六君子被处死
图二《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2)二组同学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检索到下表中的信息,并确立了右边的研究主题。请你参与一个研究主题,选择和其对应的材料,并说明选择材料的理由。
①照片 ②油画 ③音乐 ④专著
1911年10月10日晚8时,湖北新军第8镇(师)工程8营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开创共和——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晚,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先行者之歌》收录辛亥革命时期的歌曲200首,内容包括宣传妇女自由解放、反对旧俗陋习、提倡文明新风尚;开通民智、破除迷信、提倡科学、兴办实业等。 《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研究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包括“民主政治体制的开创”“社会风俗变革与城市现代化”等章节。
主题: 对应材料: (填序号)
理由:
任务三 【阅读文献——见证革命成果】
(3)三组同学摘录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部分内容,请据此说明为什么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4)通过本次项目化学习,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的理解。
【答案】
(1)图一: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戊戌变法,遭到慈禧为首的顽固派阻挠,并发动戊戌政变,屠杀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导致戊戌变法失败;证明通过资产阶级改革进行救亡图存行不通。
图二: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趋高涨。
(2) 【示例1】主题1:辛亥革命的真实场景选择材料:①理由:照片是了解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这一真实场景的重要史料。 【示例2】主题2:辛亥革命在全国的扩展选择材料:②理由:绘画作品反应了辛亥革命重大成果,即成立中华民国,推翻封建清王朝,结束帝制。 【示例3】主题3:辛亥革命的影响选择材料:③④
理由:音乐和专著从社会思潮演变、社会习俗现代化、近代政治体制变革等角度说明辛亥革命的影响。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体现了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精神和“三权分立”的原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4)学习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优秀品格,这种革命精神成为我们民族永恒的感召力量。
【解析】
(1)图一:由图中所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戊戌变法,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屠杀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证明通过资产阶级改革进行救亡图存行不通;图二:由图中所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题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8时,湖北新军第8镇(师)工程8营攻占楚望台军械库,这是描述辛亥革命的过程,序号为①照片;主题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的成立以及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属于辛亥革命的重大成果,序号为②油画;主题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宣传妇女自由解放、反对旧俗陋习、提倡文明新风尚;开通民智、破除迷信、提倡科学、兴办实业等以及中国社会的变化包括社会习俗现代化、近代政治体制变革等,属于辛亥革命的影响,序号为③音乐和④专著。
(3)原因:由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远举、参政等自由权……”和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体现了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精神和“三权分立”的原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4)理解:本题可以从辛亥革命过程中所发生的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等角度谈理解,如学习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优秀品格,这种革命精神成为我们民族永恒的感召力量。
6.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自强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族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蔡元培曾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之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2)材料二反映的事件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材料二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企业创办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期间?创办“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的主张是什么?
(4)材料四中“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的革命发生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先生的未竟之功”指的是什么?
【答案】
(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条约:《辛丑条约》含义: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或成为“洋人的朝廷”)。
(3)洋务运动;“求富”。
(4)1911年;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解析】
(1)根据材料一“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这场战争”指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2)根据材料二“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情况发生与《辛丑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材料二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依根据材料三“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图片中的企业创办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这是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的运动;格努所学知识,洋务派创办“汉阳铁厂”等民用企业的主张是“求富”。
(4)根据材料四“……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故发生在1911年。根据所学知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所以“先生的未竟之功”指的是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分层作业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 )
A.1911年武昌 B.1911年上海
C.1911年南京 D.1912年南京
2.1911年12月,在南京的17省代表集会,正式投票选举临时大总统,最终当选的是( )
A.宋教仁 B.黎元洪 C.康有为 D.孙中山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
A.全体国民 B.资产阶级 C.革命党人 D.南京临时政府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1912年2月12日,在 的逼迫下,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6.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 窃取。
7.作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 制度和 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1.下图是钱病鹤创作的漫画——《辞旧迎新》,以1912年人们欢庆元旦、辞旧迎新为主题,以国旗的变迁来说明政权的更替。漫画中黄龙正从国旗上飞走,取代它的是一面星星围绕太阳的旗帜。“辞旧迎新”指的是( )
A.民国成立 B.清帝退位 C.二次革命 D.洪宪帝制
2.小刘同学在中国印刷博物馆看到了馆藏的《人民日报》创刊号(右为局部图),报纸右上角写着“中華民國三十七年六月十五日創刊”。由此可知《人民日报》创刊于( )
A.1921年 B.1948年 C.1949年 D.1950年
3.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说:“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下列现象中最能体现“这五十年”政治方面进化的是( )
A.握手取代跪拜 B.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C.总统取代皇帝 D.新学堂取代旧私塾
4.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于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次日(3月11日)由孙中山颁布。南京临时政府此举旨在( )
A.传播民主共和理念 B.加速推翻清朝统治
C.获取广大民众支持 D.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5.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孙中山为限制袁世凯权力,采取的措施包括有( )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③发表《讨袁檄文》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1912年2月,民国要人唐绍仪、蔡元培等26人发起组织社会改良会。该会宣言说:由于“数千年君权之影响”,人们的思想“与共和思想抵触者颇多”,因此要“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材料表明辛亥革命( )
A.推动思想解放 B.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C.普及民主科学 D.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
7.《阿Q正传》中写道:“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B.辛亥革命未真正推翻清朝统治
C.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民主共和的思想未能深入人心
8.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以他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驱除鞑虏。……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
(二)恢复中华。……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四)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 辛亥革命成功后不久,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摘编自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1)材料一所述内容是孙中山创立的哪一革命政党的政治纲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来的三民主义与这一纲领有着怎样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写出该约法的历史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这段材料评价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中国历代都采用帝王纪年。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这从侧面反映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 )
A.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B.终结君主专制制度
C.推动革命高潮到来 D.鼓舞全国人民斗志
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迫于形势,孙中山和革命党人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为限制袁世凯权利,遂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
A.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C.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自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D.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4.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自强求富”到“变法维新”,从“政治改良”到“民主革命”,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民族经济的发展B.思想解放的推动 C.西学东渐的深入 D.民族危机的加深
5.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历史巨变 辛亥革命'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释读图片——分析革命背景】
(1)一组同学收集到下面两幅图,用于了解革命前中国面临的困境。请你和他们一起解读图片,说明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图一戊戌六君子被处死
图二《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2)二组同学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检索到下表中的信息,并确立了右边的研究主题。请你参与一个研究主题,选择和其对应的材料,并说明选择材料的理由。
①照片 ②油画 ③音乐 ④专著
1911年10月10日晚8时,湖北新军第8镇(师)工程8营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开创共和——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晚,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先行者之歌》收录辛亥革命时期的歌曲200首,内容包括宣传妇女自由解放、反对旧俗陋习、提倡文明新风尚;开通民智、破除迷信、提倡科学、兴办实业等。 《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研究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包括“民主政治体制的开创”“社会风俗变革与城市现代化”等章节。
主题: 对应材料: (填序号)
理由:
任务三 【阅读文献——见证革命成果】
(3)三组同学摘录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部分内容,请据此说明为什么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4)通过本次项目化学习,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的理解。
6.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自强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族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蔡元培曾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之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2)材料二反映的事件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材料二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企业创办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期间?创办“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的主张是什么?
(4)材料四中“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的革命发生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先生的未竟之功”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