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分层作业
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谁窃取( )
A.慈禧 B.宋教仁 C.袁世凯 D.蒋介石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C项正确;辛亥革命时期,慈禧已经去世,排除A项;宋教仁是革命党人,被袁世凯派人暗杀,排除B项;蒋介石没有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排除D项。故选C项。
2.1915年,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积极做准备,日本利用欧洲列强忙于一战而无暇顾及中国、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急于获得帝国主义支持的形势,趁机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3.1916至1927年被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主要原因是( )
A.清帝退位 B.军阀割据 C.北伐战争 D.日本侵华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陷入割据混战的局面,直到北伐战争打倒了两派军阀,基本结束了北洋政府的统治,B项正确;清帝退位是在1912年,排除A项;北伐战争爆发于1926年,基本结束了北洋政府的统治,与“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不符合,排除C项;日本侵华与题干中的时间“1916至1927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袁世凯为了建立 ,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春, 遇刺身亡;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
【答案】 独裁统治 宋教仁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经查是袁世凯的亲信所为,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故第一空填:独裁统治。第二空填:宋教仁。
5.1911年4月,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与清军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历史土将这次起义称为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军队北上讨伐, 爆发。
【答案】 黄花岗起义 护国战争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黄兴提前发动广州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胜利结束。故答案是黄花岗起义和护国战争。
6.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 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主要派系有: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以 为首的奉系军阀,等等。
【答案】 中华帝国 张作霖
【解析】1915年末,袁世凯公然复辟帝制,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四分五裂,主要派系有: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等等。
1.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尾联点出自己的看法。该对联讽刺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宣统帝溥仪被逼退位
C.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D.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可知,对联中每句短语的第一个字联起来,就是“民国总统不是东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袁世凯当总统时,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复辟帝制,对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因此说“不是东西”,C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统帝被逼退位与“民国总统不是东西”不符,排除AB项;孙中山是第一位民国总统,他在位时,努力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因此,王湘绮不可能会讽刺他,排除D项。故选C项。
2.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身中3弹,送医院后不治而亡,年仅31岁。这一史料可以纳入的主题是( )
A.列强侵华丧权辱国 B.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C.破坏民主复辟帝制 D.国家统一安居乐业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肆意践踏辛亥革命的成果。1913年,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袁世凯借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了“二次革命”。从本质上看,“宋案”反映了共和与专制的矛盾,因此可以纳入破坏民主复辟帝制的主题,C项正确;“宋案”是共和与专制的矛盾,与列强侵略无关,排除A项;1913年还未到军阀混战时期,排除B项;国家统一安居乐业与刺杀案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下面是同学们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据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剧本名称: 第一幕:大党改组 第二幕:宋案发生 第三幕:南方反袁 第四幕:袁贼镇压
A.辛亥革命 B.军阀割据 C.二次革命 D.走向共和
【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展开了政治斗争。1913年3月,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南方革命党人纷纷响应,与北洋军展开作战。1913年9月4日,南京失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以“讨袁”为中心的“二次革命”,以彻底失败而告终。由材料“大党改组”“宋案发生”“南方反袁”“袁贼镇压”,可知与二次革命有关,排除A项,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军阀割据的信息,排除B项;“走向共和”应该包括较长时间段的正确民主共和的努力,排除D项。故选C项。
4.运用时间轴组织教学是培养学生时空概念的一种常用方式。如下图所示时间轴中方框处的内容指代错误的是( )
A.兴中会成立 B.中国同盟会成立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袁世凯复辟帝制
【答案】D
【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191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1915年,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兴中会于1894年11月24日成立于美国檀香山,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华民国成立是在1912年,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5.全中国,只有一个地方的地名敢理直气壮冠以“护国”二字。那就是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在这个中国的边疆小城,唱出了一曲历史的壮歌。是为了纪念100多年前的哪个历史事件( )
A.安庆起义 B.辛亥革命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5年,袁世凯称帝,云南蔡锷领导的护国战争,最终推翻了帝制,D项正确;安庆起义在安徽,辛亥革命爆发于湖北,二次革命是为了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排除ABC项。故选D项。
6.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护国战争 ②“二次革命” ③宋教仁遇刺 ④袁世凯称帝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③②④①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13年宋教仁遇刺,之后孙中山等人号召反袁,发动二次革命,但以失败告终;此后袁世凯称帝,举国反对,爆发了护国战争,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正确顺序是③②④①,D项正确;ABC三项都不是正确排列顺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7.从下图材料中可以看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农户减少 1914-1918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减少 1914-1918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增加 1914-1918 增加49)多万亩
陆军增加 1914-1919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增加 1916-1918 增加5000多万元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D.北洋军阀分裂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军阀混战导致陆军、军费增加,而农户、耕地却减少,这势必造成生产萎缩,从而阻碍社会进步,C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1901年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B项;陆军军费增加、农户、耕地减少,这影响社会进步,不能体现北洋军阀分裂,排除D项。故选C项。
8.下表主要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 )
1905年11月 1912年1月 1912年2月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主张概括为“三民主义” 经历了一系列起义失败后,最终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成立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5年底 1915年2月 1916年6月
袁世凯准备在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护国战争爆发 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混乱
A.北洋军阀的统治黑暗腐朽 B.辛亥革命成果得到巩固
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 D.民主发展之路艰辛曲折
【答案】D
【解析】根据图表以及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政治动乱之中。因此图表反映的是民主发展之路艰辛曲折,D项正确;“经历了一系列起义失败后,最终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成立”等没有体现北洋军阀的统治黑暗腐朽,排除A项;“袁世凯准备在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反映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排除B项;袁世凯复辟帝制没有体现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排除C项。故选D项。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的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
材料二: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1年10月10日 A
1912年元旦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
…… ……
材料三:袁世凯上台之后,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不懈的斗争。材料四:如表所示
派系 军阀 控制范围
直系 冯国璋、曹锟 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皖系 段祺瑞 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奉系 东北
…… …… ……
(1)写出材料一中提到的“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该革命组织的政治纲领是什么?
(2)材料二表格中的A处应为哪一事件?该事件初步实现了孙中山的哪些革命目标?
(3)材料三中提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不懈的斗争”。请写出展开了哪些不懈的斗争?
(4)结合材料四回答,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怎样的局面之中?这一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的影响?
【答案】
(1)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
(4)军阀割据;影响了社会的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或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解析】
(1)革命组织:根据所学知识,由“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可知,该革命组织为同盟会。
政治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2)事件:根据所学知识,A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革命目标:根据所学知识,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
(3)斗争:根据所学知识,袁世凯上台后,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 为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展开了不懈的斗争,其中包括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4)局面: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四,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中。
不利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这一局面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空前灾难,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尾联点出自己的看法。该对联讽刺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宣统帝溥仪被逼退位
C.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D.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可知,对联中每句短语的第一个字联起来,就是“民国总统不是东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袁世凯当总统时,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复辟帝制,对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因此说“不是东西”,C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统帝被逼退位与“民国总统不是东西”不符,排除AB项;孙中山是第一位民国总统,他在位时,努力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因此,王湘绮不可能会讽刺他,排除D项。故选C项。
2.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身中3弹,送医院后不治而亡,年仅31岁。这一史料可以纳入的主题是( )
A.列强侵华丧权辱国 B.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C.破坏民主复辟帝制 D.国家统一安居乐业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肆意践踏辛亥革命的成果。1913年,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袁世凯借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了“二次革命”。从本质上看,“宋案”反映了共和与专制的矛盾,因此可以纳入破坏民主复辟帝制的主题,C项正确;“宋案”是共和与专制的矛盾,与列强侵略无关,排除A项;1913年还未到军阀混战时期,排除B项;国家统一安居乐业与刺杀案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下面是同学们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据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剧本名称: 第一幕:大党改组 第二幕:宋案发生 第三幕:南方反袁 第四幕:袁贼镇压
A.辛亥革命 B.军阀割据 C.二次革命 D.走向共和
【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展开了政治斗争。1913年3月,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南方革命党人纷纷响应,与北洋军展开作战。1913年9月4日,南京失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以“讨袁”为中心的“二次革命”,以彻底失败而告终。由材料“大党改组”“宋案发生”“南方反袁”“袁贼镇压”,可知与二次革命有关,排除A项,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军阀割据的信息,排除B项;“走向共和”应该包括较长时间段的正确民主共和的努力,排除D项。故选C项。
4.运用时间轴组织教学是培养学生时空概念的一种常用方式。如下图所示时间轴中方框处的内容指代错误的是( )
A.兴中会成立 B.中国同盟会成立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袁世凯复辟帝制
【答案】D
【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191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1915年,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兴中会于1894年11月24日成立于美国檀香山,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华民国成立是在1912年,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5.全中国,只有一个地方的地名敢理直气壮冠以“护国”二字。那就是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在这个中国的边疆小城,唱出了一曲历史的壮歌。是为了纪念100多年前的哪个历史事件( )
A.安庆起义 B.辛亥革命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5年,袁世凯称帝,云南蔡锷领导的护国战争,最终推翻了帝制,D项正确;安庆起义在安徽,辛亥革命爆发于湖北,二次革命是为了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排除ABC项。故选D项。
6.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护国战争 ②“二次革命” ③宋教仁遇刺 ④袁世凯称帝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③②④①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13年宋教仁遇刺,之后孙中山等人号召反袁,发动二次革命,但以失败告终;此后袁世凯称帝,举国反对,爆发了护国战争,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正确顺序是③②④①,D项正确;ABC三项都不是正确排列顺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7.从下图材料中可以看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农户减少 1914-1918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减少 1914-1918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增加 1914-1918 增加49)多万亩
陆军增加 1914-1919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增加 1916-1918 增加5000多万元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D.北洋军阀分裂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军阀混战导致陆军、军费增加,而农户、耕地却减少,这势必造成生产萎缩,从而阻碍社会进步,C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1901年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B项;陆军军费增加、农户、耕地减少,这影响社会进步,不能体现北洋军阀分裂,排除D项。故选C项。
8.下表主要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 )
1905年11月 1912年1月 1912年2月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主张概括为“三民主义” 经历了一系列起义失败后,最终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成立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5年底 1915年2月 1916年6月
袁世凯准备在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护国战争爆发 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混乱
A.北洋军阀的统治黑暗腐朽 B.辛亥革命成果得到巩固
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 D.民主发展之路艰辛曲折
【答案】D
【解析】根据图表以及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政治动乱之中。因此图表反映的是民主发展之路艰辛曲折,D项正确;“经历了一系列起义失败后,最终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成立”等没有体现北洋军阀的统治黑暗腐朽,排除A项;“袁世凯准备在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反映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排除B项;袁世凯复辟帝制没有体现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排除C项。故选D项。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的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
材料二: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1年10月10日 A
1912年元旦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
…… ……
材料三:袁世凯上台之后,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不懈的斗争。材料四:如表所示
派系 军阀 控制范围
直系 冯国璋、曹锟 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皖系 段祺瑞 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奉系 东北
…… …… ……
(1)写出材料一中提到的“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该革命组织的政治纲领是什么?
(2)材料二表格中的A处应为哪一事件?该事件初步实现了孙中山的哪些革命目标?
(3)材料三中提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不懈的斗争”。请写出展开了哪些不懈的斗争?
(4)结合材料四回答,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怎样的局面之中?这一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的影响?
【答案】
(1)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
(4)军阀割据;影响了社会的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或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解析】
(1)革命组织:根据所学知识,由“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可知,该革命组织为同盟会。
政治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2)事件:根据所学知识,A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革命目标:根据所学知识,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
(3)斗争:根据所学知识,袁世凯上台后,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 为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展开了不懈的斗争,其中包括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4)局面: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四,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中。
不利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这一局面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空前灾难,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分层作业
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谁窃取( )
A.慈禧 B.宋教仁 C.袁世凯 D.蒋介石
2.1915年,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3.1916至1927年被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主要原因是( )
A.清帝退位 B.军阀割据 C.北伐战争 D.日本侵华
4.袁世凯为了建立 ,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春, 遇刺身亡;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
5.1911年4月,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与清军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历史土将这次起义称为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军队北上讨伐, 爆发。
6.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 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主要派系有: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以 为首的奉系军阀,等等。
1.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尾联点出自己的看法。该对联讽刺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宣统帝溥仪被逼退位
C.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D.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2.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身中3弹,送医院后不治而亡,年仅31岁。这一史料可以纳入的主题是( )
A.列强侵华丧权辱国 B.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C.破坏民主复辟帝制 D.国家统一安居乐业
3.下面是同学们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据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剧本名称: 第一幕:大党改组 第二幕:宋案发生 第三幕:南方反袁 第四幕:袁贼镇压
A.辛亥革命 B.军阀割据 C.二次革命 D.走向共和
4.运用时间轴组织教学是培养学生时空概念的一种常用方式。如下图所示时间轴中方框处的内容指代错误的是( )
A.兴中会成立 B.中国同盟会成立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袁世凯复辟帝制
5.全中国,只有一个地方的地名敢理直气壮冠以“护国”二字。那就是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在这个中国的边疆小城,唱出了一曲历史的壮歌。是为了纪念100多年前的哪个历史事件( )
A.安庆起义 B.辛亥革命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6.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护国战争 ②“二次革命” ③宋教仁遇刺 ④袁世凯称帝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③②④①
7.从下图材料中可以看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农户减少 1914-1918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减少 1914-1918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增加 1914-1918 增加49)多万亩
陆军增加 1914-1919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增加 1916-1918 增加5000多万元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D.北洋军阀分裂
8.下表主要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 )
1905年11月 1912年1月 1912年2月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主张概括为“三民主义” 经历了一系列起义失败后,最终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成立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5年底 1915年2月 1916年6月
袁世凯准备在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护国战争爆发 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混乱
A.北洋军阀的统治黑暗腐朽 B.辛亥革命成果得到巩固
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 D.民主发展之路艰辛曲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的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
材料二: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1年10月10日 A
1912年元旦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
…… ……
材料三:袁世凯上台之后,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不懈的斗争。材料四:如表所示
派系 军阀 控制范围
直系 冯国璋、曹锟 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皖系 段祺瑞 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奉系 东北
…… …… ……
(1)写出材料一中提到的“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该革命组织的政治纲领是什么?
(2)材料二表格中的A处应为哪一事件?该事件初步实现了孙中山的哪些革命目标?
(3)材料三中提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不懈的斗争”。请写出展开了哪些不懈的斗争?
(4)结合材料四回答,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怎样的局面之中?这一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的影响?
1.“宋案”发生后,孙中山等终于认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举起了反袁的旗帜。7月,李烈钧正式宣布江西独立,电告讨袁,南方革命党人纷纷响应,与政府军展开作战。9月,南京失守,持续两个月的革命失败,孙中山、黄兴等被迫再次流亡日本。这次“革命”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国民党的力量太涣散 B.帝国主义支持政府军
C.袁世凯纠结重兵围剿 D.领导人战斗意志不强
2.下面示意图反映出民国初年( )
A.专制独裁从未改变 B.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C.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D.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材料二:1912年3月5日的《时报》上,有人发表了以《新代谢》为题的文章,其中写道:“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辛亥革命还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随后的几年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革命政府还提倡社会新风,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
——《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国社会》
材料三: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不得照抄原文)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成为“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的过程中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设立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努力最终达到了怎样的成果。(不得照抄原文)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能照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贼”指的是哪一人物。孙中山为什么将他称之为“民贼”?孙中山是如何“戮此民贼,以拯吾民”的。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 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然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在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革命思想广为传播,革命团体不断出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1911年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他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但是,洋务运动最终没能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写出中央和地方主要代表)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侵华战争。它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并引发了后来的瓜分中国狂潮。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 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①写出《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中开放的四个商埠。②其中哪个城市的开放,最能说明“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由于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最终失败了。
(3)①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②主持这次变法的是哪一位皇帝?
材料四: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了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夷、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中那一条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五: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他先后建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
(5)材料五中的“三民主义”是指哪三大主义?
材料六: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内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次日清晨,革命党人起义成功。随后,其他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 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寿终正寝。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革命志士们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付出了极大牺牲。
(6)结合材料六和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七: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词》:“盖责任内阁制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议会负责任是也。”“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
(7)材料七反映的是哪部文献所规定的政体
材料八:袁世凯上台之后,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不懈的斗争。
(8)阅读材料八回答,这里的“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不懈的斗争”最主要的是指哪次“革命”和哪次“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