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同步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同步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9 11:33: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分层作业
1.下列资产阶级革命著作,属于章炳麟的是( )
A.《猛回头》 B.《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革命军》 D.《警世钟》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B项正确;《猛回头》《警世钟》是陈天华的著作,排除AD项;《革命军》是邹容的著作,排除C项。故选B项。
2.1905年,一位年青人在加入某革命组织时郑重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中国同盟会 D.强学会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1905年创建的革命政党同盟会的革命纲领,C项符合题意;兴中会1894年成立的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A项排除;华兴会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课本没有提及革命纲领,B项排除;强学会是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组织,不属于革命组织,D项排除。故选C。
3.孙中山发起辛亥革命是中国同盟会来组织的。它成立于
A.檀香山 B.武昌 C.日本东京 D.南京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C项正确;在檀香山成立的是兴中会,排除A项;。故选C项。武昌是辛亥革命首义武昌起义的地点,排除B项;南京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排除D项。故选C项。
4.《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指( )
A.民主、民权、民生 B.民族、民权、民生
C.民族、民权、民意 D.人文、自由、理性
【答案】B
【解析】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B项正确;ACD都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故选B项。
5.1894年11月,孙中山在 成立兴中会,提出“ ”的宗旨,号召“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答案】 檀香山 振兴中华
【解析】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6.1895年,孙中山回到香港,联络 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10月,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海外。
【答案】陆皓东
【解析】1895年,孙中山回到香港,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10月,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海外。
7.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 ,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答案】《民报》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同盟会的机关报被称为《民报》,孙中山将其三民主义在《民报》中阐述为民族、民生、民权。
1.小伟正在阅读一本人物传记,其目录内容为“第一章:青少年时代”“第二章:踏上民主革命的征途”“第三章:成立中国同盟会”“第四章:推翻封建帝制,创建中华民国”。由此可以判断,这本人物传记的主人公是( )
A.林则徐 B.孙中山 C.袁世凯 D.李大钊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成立中国同盟会”推翻封建帝制,创建中华民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建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创建中华民国,B项正确;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李大钊第一个举起了马克思主义大旗,他们均与“推翻封建帝制,创建中华民国”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2.孙中山(1866—1925)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革命活动是( )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B.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C.开展革命活动,准备发动武昌起义 D.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1866+28=1894,故他28岁时是1894年。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A项正确;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排除B项;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排除C项;1905年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排除D项。故选A项。
3.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主张:国家不应片面追求坚船炮利,而要大力发展经济,培养经济人才。11月制定的《兴中会章程》中则写到:中国积弱,非一日矣……庸奴误国,荼毒苍生。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檀香山华侨对孙中山的影响 B.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加快革命进程
C.“三民主义”成为了指导思想 D.孙中山对国情认识加深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894年6月孙中山......培养经济人才。”可知,孙中山认识到洋务运动对西方的学习具有片面性,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培养新式人才,这说明孙中山对国情认识在不断加深,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檀香山华侨对孙中山的影响,排除A项;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时间不符,排除B项;“三民主义”形成于1905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有的史学家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即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 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孙中山摸到的“主题”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维护变法,救亡图存 D.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答案】D
【解析】据题干“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即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 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结合所学可知,半殖半封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近代化是两大课题,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符合顺应发展趋势,表达资阶政治经济要求,反映中国人民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愿望,成为辛亥指导思想,推动革命发展,推翻了清政府统治,D项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张,排除A项;师夷长技以自强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排除B项;维护变法,救亡图存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排除C项。故选D项。
5.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上第一次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不久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变法维新运动,也提出振兴中国的问题;后来,义和团运动中农民爱国英雄们也提出“振兴中国”的口号。这表明( )
A.民权意识开始不断觉醒 B.革命纲领内容具有一致性
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 D.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由题干信息,关键词“振兴中华”可知,“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变法维新运动,也提出振兴中国的问题”,因此“振兴中国”表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民权意识开始不断觉醒,与题干内容不符,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各阶级的革命纲领内容完全一致,不符合事实,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已成大势所趋,与题干内容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6.孙中山流亡海外期间,先后到过欧美、日本等国。每到一国,他都深入了解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时也在思考中国的革命道路和方式,深感建立一个全国性政党的重要性。这个最终建立起来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日知会 D.同盟会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同时也在思考中国的革命道路和方式,深感建立一个全国性政党的重要性”及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领导和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D项正确;兴中会是孙中山于1894年在檀香山创建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宗旨是驱除鞑房,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排除A项;1904年11月,光复会在上海成立,推蔡元培为会长,陶成章为副会长,排除B项;日知会,1905年在武昌成立,属于清末湖北革命团体,排除C项。故选D项。
7.“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选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若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的这段论述,突出地体现了同盟会纲领中的(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中的“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可知体现的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体现了同盟会纲领中的建立民国,C项正确;驱除鞑虏指的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排除A项;恢复中华指的是反对民族压迫,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平均地权指的是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以崇高的人格深受中国人的敬仰,他是中国禁毒第一人,他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伟大的民族英雄。
材料二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他建设西北,抬棺西征,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
材料三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他在黄海海战中以身殉国,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材料四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认为“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他矢志为变法献身,被称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
材料五:“首创中华唤万民,推翻帝制历艰辛。鞠躬尽猝兴华夏,天下为公励后人。”他是伟大的民主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哪一壮举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在维护中国领主权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
(3)材料三、四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
(4)材料五中的“他”指的是谁?他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这些“中国脊梁”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答出一点。
【答案】
(1)“他”:林则徐;
壮举:虎门销烟。
(2)“他”:左宗棠;
贡献:收复新疆。
(3)“他”:邓世昌;谭嗣同。
(4)“他”:孙中山;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5)品质: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心系民众;宁死不屈;不怕牺牲。
【解析】
(1)“他”:根据材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林则徐的诗句。
壮举:根据材料“他是中国禁毒第一人,他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伟大的民族英雄。”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出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他”和贡献:根据材料“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结合所学可知,这首诗颂扬的是清代名将率军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业绩。因此人物是左宗棠。
(3)“他”:根据材料“黄海海战”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担任护航任务,在黄海大东沟遭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为国捐躯。根据材料“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并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不肯逃走,甘愿为变法牺牲。不久,谭嗣同被捕,在狱中墙上,他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几天后,谭嗣同等六人被押赴刑场,慷慨就义。
(4)“他”:根据材料“推翻帝制”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指导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5)品质: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这些精神可从爱国、牺牲、奉献等精神品质分析,如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心系民众;宁死不屈;不怕牺牲。
1.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材料中的“有识之士”最有可能属于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地主阶级顽固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义和团运动后中国的有识之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地主阶级洋务派,是洋务运动时期;选项B资产阶级维新派,是戊戌变法时期;选项 C地主阶级顽固派,不属于“有识之士”;选项D资产阶级革命派,是辛亥革命时期,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中说,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而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下列最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主要目的是实现社会财富的平均,实现人民普遍幸福,这和民生主义相同。因此,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最能佐证孙中山的平民立场,孙中山被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D项正确;民族主义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排除AB项;民权主义为“创立民国”,排除C项。故选D项。
3.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对满洲贵族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洲贵族“宰制于上”的封建专制政权,还因为它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避免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
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B.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
C.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反对满洲贵族统治”“避免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主义是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三民主义其实是孙中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思考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高度概括,材料反映三民主义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A项正确;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排除B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许多先进知识分子进一步接受新思想,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材料体现不出三民主义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排除C项;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集中概括,不能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排除D项。故选A项。
4.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移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理解。
材料二 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一个事实,即它不仅仅暴露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对于全面改革的惊人无能,而且也反映出政治领导是多么没有能力使制度恢复生气和经受中国危机时代所必需的自我改造。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三
革命党人的著作或书信 内容(部分)
1903年,陈天华撰写的《猛回头》 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1911年,黄花岗起义前黄兴写的绝命书 本日驰赴件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
1911年,黄花岗起义前方声洞写给父亲的信 祖国之存亡,在此一举。事败则中国不免于亡,四万万人皆死,不特儿一人;如事成则四万万人皆生,儿虽死亦乐也。
(3)依据材料三,指出《猛回头》描述的中国面临的形势。概括以上著作和书信反映的精神。
【答案】
(1)理解:洋务运动中发展的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民族资本主义起到了促进作用;传统的“重本抑末”等观念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极力量弱小;改革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
(3)形势:列强企图瓜分中国;
精神:推翻清政府,挽救民族危亡。
【解析】
(1)理解:根据材料“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移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得出洋务运动中发展的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民族资本主义起到了促进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创办的一系列近代企业,使传统的“重本抑末”等观念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根据材料“中国的政治制度对于全面改革的惊人无能”“政治领导是多么没有能力使制度恢复生气和经受中国危机时代所必需的自我改造。”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极力量弱小;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失败在于力量太过于弱小,顽固派的力量太强大,改革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
(3)形势:根据材料“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分析得出列强企图瓜分中国;
精神:根据材料“《猛回头》”“黄花岗起义”结合所学可知,《猛回头》是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号召人民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黄花岗起义也是想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为了挽救中。因此反映的精神是:推翻清政府,挽救民族危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分层作业
1.下列资产阶级革命著作,属于章炳麟的是( )
A.《猛回头》 B.《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革命军》 D.《警世钟》
2.1905年,一位年青人在加入某革命组织时郑重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中国同盟会 D.强学会
3.孙中山发起辛亥革命是中国同盟会来组织的。它成立于
A.檀香山 B.武昌 C.日本东京 D.南京
4.《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指( )
A.民主、民权、民生 B.民族、民权、民生
C.民族、民权、民意 D.人文、自由、理性
5.1894年11月,孙中山在 成立兴中会,提出“ ”的宗旨,号召“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6.1895年,孙中山回到香港,联络 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10月,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海外。
7.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 ,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1.小伟正在阅读一本人物传记,其目录内容为“第一章:青少年时代”“第二章:踏上民主革命的征途”“第三章:成立中国同盟会”“第四章:推翻封建帝制,创建中华民国”。由此可以判断,这本人物传记的主人公是( )
A.林则徐 B.孙中山 C.袁世凯 D.李大钊
2.孙中山(1866—1925)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革命活动是( )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B.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C.开展革命活动,准备发动武昌起义 D.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3.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主张:国家不应片面追求坚船炮利,而要大力发展经济,培养经济人才。11月制定的《兴中会章程》中则写到:中国积弱,非一日矣……庸奴误国,荼毒苍生。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檀香山华侨对孙中山的影响 B.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加快革命进程
C.“三民主义”成为了指导思想 D.孙中山对国情认识加深
4.有的史学家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即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 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孙中山摸到的“主题”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维护变法,救亡图存 D.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5.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上第一次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不久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变法维新运动,也提出振兴中国的问题;后来,义和团运动中农民爱国英雄们也提出“振兴中国”的口号。这表明( )
A.民权意识开始不断觉醒 B.革命纲领内容具有一致性
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 D.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
6.孙中山流亡海外期间,先后到过欧美、日本等国。每到一国,他都深入了解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时也在思考中国的革命道路和方式,深感建立一个全国性政党的重要性。这个最终建立起来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日知会 D.同盟会
7.“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选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若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的这段论述,突出地体现了同盟会纲领中的(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以崇高的人格深受中国人的敬仰,他是中国禁毒第一人,他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伟大的民族英雄。
材料二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他建设西北,抬棺西征,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
材料三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他在黄海海战中以身殉国,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材料四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认为“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他矢志为变法献身,被称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
材料五:“首创中华唤万民,推翻帝制历艰辛。鞠躬尽猝兴华夏,天下为公励后人。”他是伟大的民主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哪一壮举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在维护中国领主权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
(3)材料三、四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
(4)材料五中的“他”指的是谁?他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这些“中国脊梁”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答出一点。
1.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材料中的“有识之士”最有可能属于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地主阶级顽固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中说,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而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下列最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3.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对满洲贵族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洲贵族“宰制于上”的封建专制政权,还因为它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避免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
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B.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
C.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
4.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移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理解。
材料二 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一个事实,即它不仅仅暴露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对于全面改革的惊人无能,而且也反映出政治领导是多么没有能力使制度恢复生气和经受中国危机时代所必需的自我改造。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三
革命党人的著作或书信 内容(部分)
1903年,陈天华撰写的《猛回头》 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1911年,黄花岗起义前黄兴写的绝命书 本日驰赴件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
1911年,黄花岗起义前方声洞写给父亲的信 祖国之存亡,在此一举。事败则中国不免于亡,四万万人皆死,不特儿一人;如事成则四万万人皆生,儿虽死亦乐也。
(3)依据材料三,指出《猛回头》描述的中国面临的形势。概括以上著作和书信反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