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旧邦新造,中道而废——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后续 课件+学历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时 旧邦新造,中道而废——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后续 课件+学历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9 11:21:53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导言:大单元架构
第二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2课时(10、11课) 旧邦新造,中道而废
——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后续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
旧邦新造,中道而废——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后续
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支持革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政权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梦寐以求的就是推翻清朝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在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
旧邦新造,中道而废——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后续
Q1:革命派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组建政府呢?
12月29日上午10时,各省代表齐集南京丁家桥原江苏省谘议局,举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首任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到会者……共17省45位代表。……选票为每省1票,共17票。获三分之二以上选票者当选。投票结果,孙中山得16票,黄兴得1票。孙中山当选为首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史(第一卷)》
◎五色旗(五种颜色依次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着“五族共和”)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这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临时政府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阳历
Q2:民国纪年法?
旧邦新造,中道而废——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后续
年份 民国年份
1912年 民国元年
1913年 民国二年
1914年 民国三年
1915年 民国四年
1916年 民国五年
…… ……
公元xx年=1911+民国N年
民国N年=公元xx年-1911
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
小提醒:民国纪年只适用于公元1912年至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间。
中华民国成立于___________年,这一年就被称为民国元年。
1912
Q3: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了,革命顺利推进了吗?
旧邦新造,中道而废——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后续
大权在握
1905年:掌握全国北洋新军的控制权。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清廷急切要求“统兵平乱”。
1911年: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
支持
西方列强
立宪派旧官僚
拥护
革命派
镇压
清政府
逼宫
旧邦新造,中道而废——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后续
南京临时政府内部矛盾重,…… 以北洋新军为主体的清军在对武昌的进攻中所表现出来的军事能力,大大震惊了革命党人和立宪派人物。他们对如何抗击袁世凯缺乏必要的信心,许多人表现出与袁氏谈判的浓厚兴趣;另一些人则希望利用袁世凯手中的军队胁迫清帝退位……。孙中山只好让步,答应只要袁世凯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他“即可正式宣布解职”。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Q3: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了,革命顺利推进了吗?
◎清帝逊位诏书
◎幼年溥仪
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1912.2.12
清帝退位
1912.2.15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1912.3.10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4.1
孙中山正式解除职务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与外国公使合影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旧邦新造,中道而废——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后续
Q3: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了,革命顺利推进了吗?
旧邦新造,中道而废——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后续
Q4:为了约束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提出了哪些要求?
(一)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能更改;
(二)辞职后,俟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行辞职;
(三)临时政府约法为参议院所制定,新总统必须遵循颁布之一切法制章程。
——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第一卷)》
《临时约法》刊行封面
一部法律文件
约束袁世凯
与国民约定民主原则
中国民国时期
规定了国家根本的政权组建内容
南京临时政府制定
非正式,制定仓促
旧邦新造,中道而废——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后续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有请愿、选举被选举等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平等自由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行政权
(总统、国务员)
司法权
(法院)
立法权
(参议院)
责任
内阁制
可否决参议院法案
可任命法官
可宣布总统违宪
可宣布法律
不合宪法
任命法官
需参议院确认
分权制衡
旧邦新造,中道而废——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后续
Q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做出了怎样的规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旧邦新造,中道而废——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后续
Q5:至此可看,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请阐述理由?
成功: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②拉开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的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③促使社会风俗发生新变化
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失败:
①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③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辛亥革命……为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它根本没有打碎封建军阀和官僚的国家机器。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更是原封未动。中国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就这个意义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在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旧邦新造,中道而废——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后续
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这一种结果,后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结果,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和专制之争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VS
旧邦新造,中道而废——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后续
Q6:民主和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怎样的肉搏?
暗杀宋教仁被称为“宋案”
孙中山、黄兴号召反袁,发动二次革命,失败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卖国,为复辟帝制做准备
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护国战争,袁世凯取消帝制,护国战争胜利
改组内阁破坏责任内阁制
1913年
1913-1914年
1916年
1912-1913年
袁世凯死去
宋教仁四处活动,组建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
民主
专制
袁世凯上台
1913年
1915年末
1915-1916年
宋教仁被暗杀
二次革命形势图
对内独裁,对外卖国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启示:封建帝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逆历史发展潮流必将失败
旧邦新造,中道而废——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后续
1894年
1895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1917和1920年
1924年
Q7:结合单元所学,梳理孙中山主要革命活动?
1894年11月,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2月,成立兴中会总部。同年10月,领导广州起义。
1905年8月,孙中山成立同盟会。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年7月,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
1917年7月和1920年11月,两次领导护法运动。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旧邦新造,中道而废——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后续
1912年
1916年
1928年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袁世凯统治时期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于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后形成。 也是中国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
旧邦新造,中道而废——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后续
Q8:有哪些军阀势力割据?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列表
军阀 派系 代表 人物 依附 列强 势力
范围
直系 冯国璋 曹锟 英、美 直隶(今北京)湖
北、江苏、江西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安徽、浙江、山东、
福建、陕西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奉天、
黑龙江、吉林)
滇系 唐继尧 美、英 云南、贵州
桂系 陆荣廷 美、英 广西、广东
依附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旧邦新造,中道而废——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后续
Q9:军阀割据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
农户减少 1914-1918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减少 1914-1918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增加 1914-1918 减少4900多万亩
陆军增加 1914-1918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增加 1916-1918 增加5000多万元
1914至1918年四年内........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危害,而且造成了饥民成群、盗匪四起,还有无数人被夺去了生命财产。再加上连年战火、兵匪抢劫、拉夫派差,更使生产陷于停顿,交通四处阻塞,社会秩序十分混乱。祸国殃民的北洋军阀,已把广大农民推向更加悲惨的境地。
——李侃《中国近代史》
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经济破坏,民不聊生
课堂小结
Q1:革命派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组建政府呢?
Q2:民国纪年法
Q3: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了,革命顺利推进了吗?
Q4:为了约束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提出了哪些要求?
Q5:至此可看,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请阐述理由?
Q6:民主和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怎样的肉搏?
Q7:结合单元所学,梳理孙中山主要革命活动?
Q8:有哪些军阀势力割据?
Q9:军阀割据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
当堂测试
1.(2024·广东·中考真题)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 )
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
C.民生主义初步实现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2.(2024·贵州黔南·中考真题)1935年,电影《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该影片获奖的时间换算成民国纪年是( )
A.民国二十年 B.民国二十二年
C.民国二十四年 D.民国二十六年
B
C
当堂测试
3.(2024·贵州黔南·中考真题)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辛亥革命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油画《武昌起义》 B.国家博物馆馆藏《清帝退位诏书》
C.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 D.茅家琦等人所著《孙中山评传》
4.(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清末,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到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蓬勃兴起,如“中华革命党”“中华银行”等。这一现象( )
A.否定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B.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C.体现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B
C
当堂测试
5.(2024·重庆·中考真题)从下列两幅形势图中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A.革命运动都从南到北席卷全国 B.革命中宣布独立的省区完全相同
C.两次斗争都反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D.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展开了不懈斗争
D
当堂测试
6.(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下侧漫画《二五与一十之比较》选自1920年8月6日出版的《新闻报》。该漫画反映了( )
A.辛亥革命成果丧尽 B.护国战争北上讨袁
C.五四运动呼之欲出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D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学生用学历案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2课时 10、11课 旧邦新造,中道而废——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后续)
【学习目标】
知道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知道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分析袁世凯能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认识中华民国的成立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用史料分析二次革命爆发的背景,认识军阀混战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熟悉内容:结合目录对本册书整体有个认识。读一次课文,包括“相关史事”“知识拓展”“课后活动”,可以标注不太理解的问题,上课解决。预习完成后,把你想到的,想说的记录下来。自主学习,填写完成《学案》知识清单,在书上标注勾画重点知识。
二、课中学习:
学习任务(一) 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Q1:革命派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组建政府呢?
Q2:民国纪年法
Q3: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了,革命顺利推进了吗?
Q4:为了约束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提出了哪些要求?
Q5:至此可看,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请阐述理由?
辛亥革命……为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它根本没有打碎封建军阀和官僚的国家机器。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更是原封未动。中国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就这个意义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学习任务(二)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袁世凯之间的对抗
Q6:民主和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怎样的肉搏?
Q7:结合单元所学,梳理孙中山主要革命活动?
学习任务(三)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Q8:有哪些军阀势力割据?
Q9:军阀割据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
农户减少 1914-1918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减少 1914-1918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增加 1914-1918 减少4900多万亩
陆军增加 1914-1918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增加 1916-1918 增加5000多万元
1914至1918年四年内........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危害,而且造成了饥民成群、盗匪四起,还有无数人被夺去了生命财产。再加上连年战火、兵匪抢劫、拉夫派差,更使生产陷于停顿,交通四处阻塞,社会秩序十分混乱。祸国殃民的北洋军阀,已把广大农民推向更加悲惨的境地。
——李侃《中国近代史》
课后检测:
1.1912年4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中, “政党、政府、投票、选举、立法、行政、司法、议会、民主、共和、 自由、权利、人格、博爱”等新名词让人目不暇接。这些新名词的出现( )
A.成为指导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
C.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D.有利于中华民国诞生
2.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孙中山认为两个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是辛亥革命(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结束了封建制度,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
3.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4.湖北宜昌的石牌保卫战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西方军事家称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下表是时任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出战前的誓言,此事发生于公历( )
“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 此誓,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
A.1941年5月27日 B.1942年5月27日
C.1943年5月27日 D.1944年5月27日
5.据研究,民国时期《百美图》中的女性不再像传统那样居于室内,而是出现在街道、茶室、公园、溜冰场、电影院等公共场合中。同样,畅销上海的杂志《礼拜六》上的妇女封面形象由卑微刻板、拘泥守礼变成了自然活泼、自信松弛。女性形象的变化反映了( )
A.女性个性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 B.女性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提高
C.人性化、个性化的时代特征 D.民主科学成为社会的新风尚
6.下列关于民国初期的史实,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护国战争——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袁世凯复辟帝制
B.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
C.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
D.宋教仁遇刺——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二次革命
7.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上有一著名墓葬,墓主人蔡锷将军于1917年4月国葬于此,孙中山先生亲笔书写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来弘扬他的丰功伟绩。蔡锷将军被誉为近代中国( )
A.睁眼看世界的人物 B.再造民国第一人
C.为宪法流血第一人 D.为变法流血牺牲第一人
8.如图是1916—1925年北洋政府财政支出预算表。导致军费支出增加是因为当时( )
A.军阀割据混战 B.抗击列强侵略 C.卷入一战旋涡 D.镇压农民起义
9.袁世凯就职大总统后,不断破坏责任制内阁,一度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这反映了( )
A.戊戌变法的局限性 B.辛亥革命的必要性
C.民主革命的艰巨性 D.五四运动的广泛性
10.20世纪前半期,是中国近代的动荡时期。我们可以把“辛亥革命”“创立中华民国”“袁世凯 窃取革命果实”和“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这四部分内容概括成以下哪组关键词( )
A.武装革命、民主共和、转移权力、国家分裂
B.师夷长技、民主共和、转移权力、军阀混战
C.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复辟帝制、国家分裂
D.武装革命、君主立宪、复辟帝制、军阀混战
11.1920年《申报》刊登“今次灾情,较三年前更重,而政府对于救济方法,全不努力,致各方面皆不满意。总统仅令财政部拨款两万元派济,此外一无作为。”该材料反映了( )
A.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B.北洋政府独裁腐败
C.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 D.北洋政府忽视民生
12.对以下时间轴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辛亥革命( )
A.充分发动了人民群众 B.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共和
C.终结了封建制度 D.尚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13.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政治纲领阐发……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05年8月 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
1911年4月 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A发动_____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B_____成立
材料二 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北洋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 5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
7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1世纪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1)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和三民主义的内容。
(2)在材料二表格中的A.B处分别填入相应的事件或内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请你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
14.材料一:
(注;图一为黄兴绝笔书;图二为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图三为清帝退位诏书)
(1)根据材料一,在下面的史料分类中填入恰当的图片序号。其中图二、图三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影像史料: 文献史料:
材料二:宣统帝退位后,南京临时政府派蔡元培、宋教仁等为迎袁专使,赴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袁世凯不肯离开他的北京老巢,表面上表示“极愿早日南行”,暗地里却指使亲信部队在北京制造“兵变”,纵火抢劫,造成混乱。接着,保定、天津等地也发生类似事件……在这种形势下,南京参议院只得作出让步,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摘编自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有何影响?
材料三:1915年12月,袁世凯公然宣布复辟封建帝制,激起各阶层民众的反帝反封建情绪,各地酝酿的武装反袁斗争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人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反对帝制,武装讨伐袁世凯。革命党人也在广东、上海、四川等地组织民众打击袁世凯势力。最终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摘编自殷俊燕《云南护国首义档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护国运动胜利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识。
15.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列强侵略】
图一 鸦片战争形势图 图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人民反抗】
事件名称 代表人物 结果或意义
虎门销烟 林则徐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洪秀全 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收复新疆 B 新疆重回祖国怀抱
黄海战役 邓世昌 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义和团运动 C(意义)
【步履维艰】
材料一: 材料二: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1)图一中A为中国近代第一块被割占的土地,请写出她的名字。对比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你发现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透过这些信息,你得出什么结论?
(2)将表格中B、C处内容补充完整。
(3)材料一中的“民贼”指谁?根据材料二内容,分析军阀割据的危害。
【学后反思】
在基础知识方面,我掌握了
在学习方法方面,我学到了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我感悟到了
我还有些困惑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C C A C B A C A D D
1.C
【解析】依据材料“1912年4月……‘政党、政府、投票、选举、立法、行政、司法、议会、民主、共和、 自由、权利、人格、博爱’等新名词让人目不暇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名词出现是发生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后,中国民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这些新词的出现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C项正确;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排除A项;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华民国建立发生在1912年1月1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解析】根据“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并结合所学可知,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孙中山认为两个主义已经实现,B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但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解析】根据材料中“《清帝退位诏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结束,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可以得出,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 C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并未统一全国,“从分裂走向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华民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从屈辱走向独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清朝末年,我国已被迫开放,“从封闭走向开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纪年转化民国纪年的公式为:公元纪年=民国年代+1911年。题干所给时间是“民国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因此换算成公元纪年就是:1943年5月27日,C项正确;1941年5月27日是民国三十年五月二十七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42年5月27日是民国三十一年五月二十七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944年5月27日是民国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七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解析】根据材料“民国时期《百美图》中的女性不再像传统那样居于室内,而是出现在街道、茶室、公园、溜冰场、电影院等公共场合中。同样,畅销上海的杂志《礼拜六》上的妇女封面形象由卑微刻板、拘泥守礼变成了自然活泼、自信松弛。”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民国时期女性有意识的解放自己的个性,女性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些都是辛亥革命后社会进步的成果,体现女性个性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A项正确;民国时期,女性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人性化内容,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科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二次革命即称讨袁之役,结果失败。为复辟帝制,袁世凯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是在1915年12月。护国运动发生在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C项正确;护国战争发生在袁世凯复辟帝制之后,排除A项;二次革命发生在宋教仁遇刺之后,排除B项;二次革命发生在袁世凯复辟帝制之前,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武昌起义后,蔡锷在云南起义响应,任云南军政府都督,后奉调入京。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后,蔡锷秘密离京返至昆明,宣布云南独立,发动反袁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因功勋卓著,孙中山赞誉其为“再造民国第一人”,B项正确;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林则徐,而不是蔡锷,排除A项;宋教仁为民主共和国捐躯,为宪法流血第一人,而不是蔡锷,排除C项;谭嗣同是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而不是蔡锷,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解析】据题干“是1916—1925年北洋政府财政支出预算表”可知北洋军阀的军费预算开支在整个财政开支中的比例逐年提高,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有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其他如滇系军阀唐继尧,桂系军阀陆荣廷。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连年混战,中国陷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A项正确;1916-1925年间列强忙于战争和战后恢复,没有发起大规模的列强侵略,排除B项;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排除C项;在1916- 1925年之间,没有出现农民起义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解析】根据题干“袁世凯就职大总统后,不断破坏责任制内阁,一度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致使革命进程出现反复,这说明革命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革命具有艰巨性,C项正确;题干与辛亥革命有关,没有涉及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排除AD项;题干描述了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复辟帝制,公然开历史倒车的情形,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必要性,排除B项。故选C项。
10.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故可概括为武装革命;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可概括为民主共和;1913年,中华民国政权落入旧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故可概括为转移权力;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故可概括为国家分裂,A项正确;魏源主张师夷长技,排除B项;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排除C项;复辟帝制的主要有袁世凯复辟、张勋复辟还有清末溥仪复辟,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20年”,可知处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政府对于救济方法,全不努力,致各方面皆不满意。总统仅令财政部拨款两万元派济,此外一无作为”说明北洋政府不重视民生问题,D项正确;社会动荡不安的主要表现是社会秩序混乱等,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北洋政府独裁腐败主要表现在内务部各机构假公济私、任意挥霍,巧立名目侵吞善款,任职官吏巧善钻营、营私舞弊等,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忽视民生问题,“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解析】据题干“辛亥革命、中华民国、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战的时代,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的社会性质尚未改变,D项正确;题干时间轴反映了辛亥革命的过程,没有显示人民群众,排除A项;武昌起义属于武装起义,不属于和平方式,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没有终结封建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3.(1)名称:中国同盟会。
内容: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2)A:武昌起义;B:中华民国。
(3)共同之处: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评价:积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思想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消极: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解析】(1)名称:根据材料“1905年8月”“日本东京”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内容:根据材料一“三民主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刊发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A:根据材料二“1911年10月10日”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根据材料二“1912年1月1日”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
(3)共同之处:根据材料二“‘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帝制告终,民治开始’”“‘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等可知,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为: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评价:对于事件的评价,应尽量采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即积极+消极、进步+局限、主要+次要等多角度思考。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我们一方面要肯定它的贡献: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它的不足: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因此,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为:积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思想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4.(1)图二;图一、图三;重大成果:成立中华民国、推翻清政府。
(2)现象: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阻碍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
(3)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遭到全国人民反对(或全国各阶层民众的反对);革命力量组织明确,声势浩大,得到全国响应(或革命党人的不懈努力);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袁世凯手下众叛亲离。(答其中两点即可)
(4)认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与民主共和建设历程具有曲折性;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答其中一点即可)
【解析】(1)序号:根据题干“图二为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影像史料;根据题干“图一为黄兴绝笔书和图三为清帝退位诏书”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和图三是文献史料
成果:根据材料“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和清帝退位诏书”可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成立中华民国、推翻清政府。
(2)现象:根据材料“在这种形势下,南京参议院只得作出让步,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可知,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窃取了亥革命的果实,阻碍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
(3)原因:根据材料“1915年12月,袁世凯公然宣布复辟封建帝制,激起各阶层民众的反帝反封建情绪,各地酝酿的武装反袁斗争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人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反对帝制,武装讨伐袁世凯。革命党人也在广东、上海、四川等地组织民众打击袁世凯势力。”和所学知识可知,护国运动胜利的原因是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遭到全国人民反对(或全国各阶层民众的反对);革命力量组织明确,声势浩大,得到全国响应(或革命党人的不懈努力);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袁世凯手下众叛亲离。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与民主共和建设历程具有曲折性;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15.(1)A:香港岛;变化:开放的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结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B:左宗棠;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3)民贼:袁世凯;危害:军阀割据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使中国内战连绵,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解析】(1)A:根据图片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天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变化:根据图片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天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作为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8年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1860年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结论:根据图片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丧失更多的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B: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新疆回到祖国的怀抱。C:根据材料“义和团运动”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使中国避免沦为殖民地。
(3)民贼:根据材料“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在掌握国家大权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不断破坏民主共和制度。危害:根据材料“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阀之间争权夺利,频繁发生战争,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军阀割据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无法安居乐业,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