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9 11:0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前黄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试卷
历 史 试 卷
一、选择题
1.“国家制度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中国某个早期国家围绕“乐者为同,礼者为异”进行某项制度构建,而春秋战国时期此项制度遭到破坏与冲击。下表表述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序号 相关表述
A 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而齐国上下推崇的颜色为“紫色”。
B “太子”称谓本意专指周天子继承人,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在不同国家史书当中。
C 公元前645年,晋国规定“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
D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主持召开诸侯大会,周天子成为了“出席者”。
2.北魏均田令规定,奴婢按编户民标准授田,但要求“奴从耕,婢从织”。北齐均田令规定“奴婢限外不授田者皆不输”。隋承齐制,大业元年(605)又规定“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依附民)之课”。这意味着:
A.均田制逐渐遭到破坏 B.承担赋役是授田前提
C.北齐奴婢不再授田 D.隋代废除定额租调
3.南宋陈亮为学“俱以读书经济为事,嗤(嘲讽)空疏随人牙后谈性命者,以为灰埃”,世人“以为此近于功利,俱目之为浙学”;叶适指出“(士、农、工、商)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明代王守仁认为“四民异业而同道”,明末清初黄宗羲进一步提出“工商皆本”。这些学者的理念:
A.挑战了封建的纲常伦理 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
C.促使重农抑商政策转变 D.反映士农阶层地位逐步下降
4.1284年,元朝政府下令禁止权势之家进行海外贸易,犯者籍没一半家产,但这一禁令收效甚微。1293年,不再禁止权势之家“入蕃为贾”,而是约束不法行为,“依着百姓每(们)的体例,与抽分者”。此后权势之家出海为贾现象增多。这反映出元朝:
A.征税加剧社会贫富分化 B.贵族势力扩张威胁专制皇权
C.法律调整缓和阶级矛盾 D.海外贸易繁荣推动政策变革
5.在满汉高官的对峙中,康熙往往偏护满族阵营。而江南江西总督噶礼与江苏巡抚张伯行的督抚互参案中,康熙却将满官噶礼革职,保全了汉官张伯行,这一举措使得“满汉之间积累了几十年的紧张关系重新获得平衡”。这反映了:
A.地方机构的激烈冲突 B.满汉民族矛盾不可调和
C.君权至上的统治意志 D.行政连续性稳定性降低
6.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也注意到启蒙张扬个性一面,但并未像西方启蒙运动一样进入到深层的理性与自由去揭示启蒙意义,而是把启蒙定位于科学与民主这样一种外显的范畴。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 B.救亡与启蒙的双重使命
C.新文化运动自身具有局限性 D.反封建思想的不彻底性
7.从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广东革命政权在广州先后举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共产党人彭湃、毛泽东等人的相继主持下,农讲所为广东和全国20个省区培训了700多名农运骨干。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得益于:
A.国共合作的实现 B.苏区的政权建设 C.生产关系的变革 D.农民运动的扩大
8.1938年,中共地下党组织和进步新闻工作者在上海租界合办《每日译报》,聘请英国人担任发行人,以英商大学图书公司(香港注册)名义出版发行。受《每日译报》悬挂“洋旗”成功的启发,爱国人士纷纷以英美旗帜为掩护办报。此举旨在:
A.寻求英美援助 B.进行抗战新闻宣传 C.促进报业繁荣 D.掩护中共敌后活动
9.1954年起,全国逐渐建立起供销社。供销社一方面要及时保质保量地向农民供应各种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以有益于农民的价格收购和销售农副产品,“从商业上去剪除农民所受的中间剥削”。供销社的建立:
A.加快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推动了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C.服务于国家的工业化战略 D.促进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10.下图是1960年单应桂画的国画《当代英雄》。画面描绘了两位妇女开山劈岭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深入开展 B.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C.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D.群众发展生产的强烈愿望
11.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于1963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一个综合性大型国际运动会。由此可知,中国参加相关活动:
A.联合周边各国对抗美国 B.增强和亚非拉国家联系
C.意在重构东亚政治格局 D.成功推动第三世界兴起
12.中世纪的巴黎逐渐形成具有16个街区的街区体制,巴黎市政街区除了推举市民参与市政府的选举和决策之外,还有军事防卫等军事职能。这些措施:
A.体现地方分权的理念 B.增强了社会治理效能
C.保证了巴黎市区安全 D.利于法国王权的强化
13.15世纪有西欧思想家指出“事实上,人们所谓的……无神论的基础是相当脆弱的。对宗教真正持淡漠态度的人还是极少数,而且这种态度更多地……不是来自于学者。”这表明此时文艺复兴的特点是:
A.权威性 B.进步性 C.过渡性 D.工具性
14.某位学者在提到一战时曾指出,“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该学者意在:
A.全面分析一战爆发原因 B.反对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C.劝导各国政府退出一战 D.反思民族主义的消极作用
15.1921年10月,列宁指出,“我们刚刚做完建立苏维埃政权这第一件事”,“我们关于经济建设任务所说的,要比1918年下半年以及整个1919年和1920年所做的要小心谨慎得多。”这一论述:
A.彻底否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体现列宁有意改变经济政策
C.表明列宁思想发生根本变化 D.为俄国革命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非选择题
1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常常会出现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他们被认为是社会的楷模,被称为“义门”。浦江郑氏历经南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宋史·孝义传》中记载郑氏先祖郑绮“善读书,通春秋谷梁学,以肃穆治家,九世不异爨(烧火做饭)”。母亲张氏四肢瘫痪,郑绮“抱持就厕便溲三十年如一日”。
——摘编自浙江日报等新闻报道
材料二 郑文嗣,婺州浦江人。其家十世同居,凡二百四十余年,一钱尺帛无敢私。至大(年号)间表其门。文嗣殁,从弟太和继主家事,益严而有恩……冠昏丧葬,必稽朱熹《家礼》而行执。虽尝仕宦,不敢一毫有违家法。……宗族里闾,皆怀之以恩。
——摘编自《元史·孝友传》
材料三 郑濂,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几三百年。……弟文融,字太和,部使者余阙表为东浙第一家。郑氏家法,代以一人主家政。文融至渶,皆以笃行著。文融著《家范》三卷,凡五十八则……共相损益,定为一百六十八则,刊行焉。
——摘编自《明史·孝义传》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氏“义门”家族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义门”存续的文化意义。(8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宋时期是我国茶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作为备受欢迎的饮品,茶叶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人们的相互交往。唐宋茶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大大减少了自然经济的“地盘”,而且使得围绕着茶叶商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复杂起来,进而逐渐克服了人与人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狭隘性。宋政府通过控制茶叶互市贸易、赏赐茶叶给少数民族首领、赏赐茶叶给军队官兵等方法增强军队力量,换取和平。由于少数民族嗜好荼茗,所以茶叶成为民族间交往的媒介之一,成为协调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摘编自孙洪升《论唐宋时期茶叶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1887年,中国茶叶的出口量被印度超过,引起了朝野上下的震动。即使当时中国业茶者和有识之士采取了某种措施,也不可能阻止茶叶外贸的减少趋势,因为这根本不是措施是否得力的问题,而是体制和制度的问题。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等
(1)根据材料一,简析唐宋时期茶叶经济发展的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以来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7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孙中山沿海港口建设规划示意图
(依据1921年《建国方略·实业计划》原图改绘)
材料二 新中国与海洋相关的文献及内容(部分)
1958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十二海里
1982 第六个五年计划:积极开展海上石油的对外合作勘探和开发
1996 《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阐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战略目标、基本对策,以及主要行动领域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至二百海里
2003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海洋产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2022 中共二十大报告: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三 中国当代海洋资源开发及成就示意图(部分)
依据材料,评析百年来中国对海洋资源的谋划与开发。
19.(16分)戊戌政变前夕光绪皇帝颁发过“密诏”。围绕此“密诏”的真伪,一直是史学界的热议话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8年10月19日,上海《新闻报》首登康有为所持“密诏”,其内容如下:朕维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能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不能变法,而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保,汝可与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诸同志妥速密筹,设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胜企望之至。特谕。
材料二 时隔十一年后(1909年)杨锐之子向都察院呈缴了一份“密诏”,其内容如下:近来朕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再行办理,朕实不胜十分焦急翘盼之至。特谕。
材料三 后世学者认为康有为的密诏是伪造。深受光绪帝信任的张荫桓在日记有记录,戊戌年间的光绪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更习惯用“尔”、“尔们”作为第二人称,尤其是在命令或陈述语气中。在戊戌变法中较活跃的王照曾经亲眼见过密诏;与此同时,袁世凯在他的《戊戌日记》中也记录了光绪皇帝的密诏,内容与王照所见的基本吻合,但与康有为所披露的密诏明显不同。
——摘编自李文杰《日暮乾清门》、杨东《近年来关于康有为研究的一些论争及其界说》等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两份“密诏”的异同点。(8分)
综合上述材料,你是否同意康有为的密诏是伪造这一结论,说明理由。(8分)
江苏省前黄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试卷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B B D C B A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B B C D B
二、非选择题
16.(12分) (1)特点:累世同居;以儒家伦理道德(或孝义)治家;数代道德高尚之人主持家政;得到统治者的褒奖和推崇;被乡里感恩称道。(任答四点得4分)
(2)意义:义门所尊崇的家教、家风与文化与儒家思想高度一致,成为统治者社会教化的典范;义门注重家学教育的思想与做法有利于古代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与推广;义门对于其他宗族和家庭的建设有示范引领作用;义门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很多理念和做法至今仍可借鉴。(8分)
17.(14分)(1)影响: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茶叶贸易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缓和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茶叶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任答三点得6分,卷面分1分)
(2)变化:贸易范围:从国内贸易到世界贸易(中西方之间贸易);经营方式:外国特权贸易公司垄断,并呈现半殖民地化特征;贸易趋势:近代贸易额呈现先升后降(由盛而衰)。(任答两点得4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或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尤其是工业革命后经济侵略加剧);殖民地的茶叶竞争;近代中国主权开始部分丧失;近代中国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任答三点得3分)
18.(13分) 百年来中国对海洋资源的谋划与开发经历了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2分)
在民国时期,孙中山就注重港口建设,这是近代海洋意识觉醒的体现,有利于发展实业和巩固海防。然而,这一规划未能得到实施。(2分)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领海、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国土进行了明确的法律界定,这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2分)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开始勘探和开发海上油气资源,积极发展海洋经济,这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2分)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提出了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加快发展海洋产业,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共二十大更是强调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性。(2分)
总体来说,百年来中国对海洋资源的谋划与开发不断得到强化,体现了海洋意识的提升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这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分)
(卷面分1分)
19.(16分)(1)同:都指出唯有变法才能救亡图存;都认为慈禧太后阻挠变法;都要求革除守旧的大臣以推进变法;都委任杨锐、刘光地、谭嗣同等人商议对策。(4分)
异:康诏强调形势非常严峻,皇帝地位不保,急切要求大臣相救;杨诏则是强调尽快商议不违逆太后意思,又能推进变法的对策,且按程序呈办。(4分)
(2)仅回答同意与否不得分。要有至少两个角度和史实说明理由。
认为康诏是伪造的(1分),理由:从史料来源看,康诏刊登在大众报刊上,杨诏则是呈递给正规的官府机构;从文本内容看,学者的研究表明康诏的行文表达不符合光绪帝的用语习惯;从作者身份和意图看,虽然都是亲历者或参与者提供,但康诏与其他人不能形成互证。(6分)(卷面分1分)
不同意康诏是伪造的(1分),可酌情给分,理由:从史料产生时间上看,康有为的密诏是最早出现的;目前密诏原文并没有被发现,不能就此判断康有为的密诏是伪造的。(4分)(卷面分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