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2.3 太阳能(两大考点)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考点易错题优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2.3 太阳能(两大考点)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考点易错题优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0-22 14:42:09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考点分类专题易错题汇编培优练
专题22.3 太阳能(两大考点)
考点1 太阳能的来源 1
考点2 太阳能的利用 3
考点1 太阳能的来源
【典例分析】(2024·云南曲靖·三模)如图,航天器都有很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对它分析正确的是(  )
A.电池板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B.太阳能电池板的能量转化率低于100%
C.电池板利用的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太阳能来自于太阳内部发生的核裂变
【变式1-1】(2024·江苏扬州·三模)我国在“人造太阳”的项目中取得重大突破,刷新磁约束核反应运行时间记录。“人造太阳”是利用氢核 (填“裂变”或“聚变”)来获得巨大能量,核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已知1g氢核变能放出6.3×107的能量,相当于完全燃烧 m3,天然气释放的能量。(天然气的热值为3.6×107J/m3)
【变式1-2】(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关于能源与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纤通信中的光纤利用了玻璃材料,在内壁多次反射把信息传到远方
B.裂变也称为热核反应,裂变时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C.太阳能是太阳核心发生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是不可再生能源
D.信号比信号频率更高,传播速度更快,可以传输更多的信息
【变式1-3】(2024·宁夏银川·二模)关于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形,说法正确的是(  )
A.图 1 中的实验为电动机原理
B.图 2 中充电桩的金属外壳应与大地相连
C.图 3 中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着剧烈的裂变反应
D.图 4 中三颗同步卫星能实现全球通讯,说明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变式1-4】(2024·河南商丘·模拟预测)如图是太阳能LED照明路灯。这种路灯的灯杆顶端是太阳能电池板,每当夜幕降临,太阳能路灯同时亮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是通过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而来的
B.LED路灯主要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
C.太阳能电池板将电能转化为太阳能
D.路灯的工作与否是通过紫外线控制的
【变式1-5】(2024·河北邢台·模拟预测)2024年2月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11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火箭在加速上升时机械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卫星在太空中使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太阳能来自太阳发生核 (选填“裂变”或“聚变”)释放的能量。
【变式1-6】(2024·广东中山·三模)关于太阳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再生,来源于核裂变 B.不可再生,来源于核裂变
C.可再生,来源于核聚变 D.不可再生,来源于核聚变
【变式1-7】(2024·广东·二模)2023年4月12日,中国科学团队实现403秒稳态运行人造太阳,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有关太阳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是清洁能源 B.是二次能源
C.内部发生核聚变 D.是不可再生能源
【变式1-8】(2024·广东云浮·一模)太阳内部的原子核发生 (选填“裂变”、“聚变”)从而释放能量,太阳能是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具有安全、清洁等优点。小陈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盛有100kg水,在太阳照射下水温从20℃上升到70℃,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J。[]
【变式1-9】(2024·河北邢台·模拟预测)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风、光、水、核电等清洁能源设备的产业链制造能力,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消耗的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 (选填“裂变”或“聚变”)。
考点2 太阳能的利用
【典例分析】(2024·山东济南·三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B.冬天为防止结冰汽车加注的防冻液凝固点较高
C.纳米材料为人们研究制造微小机器提供了基础
D.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人类使用
【变式2-1】(2024·广东广州·二模)
(1)太阳能是一种 (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之一是用太阳电池把 能转化成 能;另一种方式是用集热器加热,从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来看,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来增加水的内能,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储有300kg的水,若水温从20℃升到70℃,这些水吸收了 J热量。(水的比热容4.2×103J/(kg·℃);
(2)如图是为宇航员设计的“太空圆珠笔”,墨水靠密封笔管内的压缩氮气推动活塞向外挤出。笔管内压缩氮气的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周围环境的气压;墨水向外挤出的过程中,密封压缩氮气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氮。当液态氮暴露在30℃的环境中(此时液态氮的沸点为),能观察到液态氮在不断沸腾,一段时间周边气温降至0℃,那么此时液态氮的温度等于 ℃(填一温度值)。
【变式2-2】(2024·四川成都·三模)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实现了高功率稳定的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关于太阳的研究,长达了几千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煤、风能等能源都间接来自太阳能
B.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C.太阳辐射包含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等,红外线可用于消毒
D.光导纤维利用光能传输信息的原理,传输过程光能的损耗很大
【变式2-3】(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太空电站,即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太阳能电站,其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太阳能是太阳内部氢原子核裂变释放出的能量
B.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
C.太空电站工作过程中依然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D.利用微波实现“无缆传输”,微波是一种电磁波
【变式2-4】(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2023年5月10日,由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顺利升空,船箭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组合体端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舟六号”离开地面后就不再受地球的吸引力
B.对接后,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运动的
C.“天舟六号”的太阳能帆板将电能转化为太阳能,供仪器设备使用
D.对接后,“天舟六号”飞船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变式2-5】(2024·广东广州·二模)能源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可进行不同分类。下列四组能源中,能归入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一组是(  )
A.煤炭、地热能 B.太阳能、风能
C.水能、天然气 D.石油、核能
【变式2-6】(2024·河北邢台·模拟预测)2024年3月27日清晨,搭载人造卫星“云海三号”02星的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此次发射的“云海三号”02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环境探测、大气海洋环境探测和科学试验等任务。升空后,卫星会打开它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太阳能是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 (选填“核聚变”或“核裂变”)时释放的核能。卫星探测所得的数据将通过 发送回地面。
【变式2-7】(2024·广东中山·三模)2024年2月23日,中国航天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迎来甲辰龙年首飞。如题图所示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卫星随火箭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上升的过程中,卫星十一号的惯性逐渐变小
B.火箭上升的过程中,卫星十一号所受大气压强越来越大
C.以舱内卫星十一号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D.空间站利用太阳能帆板提供能量,太阳能是太阳内的氢原子核裂变时释放的核能
【变式2-8】(2024·河南商丘·模拟预测)近年来,我国在航天科技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 (选填“电磁波”“超声波”或“红外线”)向地球传递信息。导航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来自太阳内部持续发生的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考点分类专题易错题汇编培优练
专题22.3 太阳能(两大考点)
考点1 太阳能的来源 1
考点2 太阳能的利用 5
考点1 太阳能的来源
【典例分析】(2024·云南曲靖·三模)如图,航天器都有很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对它分析正确的是(  )
A.电池板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B.太阳能电池板的能量转化率低于100%
C.电池板利用的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太阳能来自于太阳内部发生的核裂变
答案:B
规范解答:A.电池板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
B.目前太阳能电池板的能量转化效率在24%左右,远低于100%,故B正确;
C.电池板利用的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故D错误。
故选 B。
【变式1-1】(2024·江苏扬州·三模)我国在“人造太阳”的项目中取得重大突破,刷新磁约束核反应运行时间记录。“人造太阳”是利用氢核 (填“裂变”或“聚变”)来获得巨大能量,核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已知1g氢核变能放出6.3×107的能量,相当于完全燃烧 m3,天然气释放的能量。(天然气的热值为3.6×107J/m3)
答案: 聚变 不可再生 1.75
规范解答:[1]“人造太阳”是利用氢核聚变来获得巨大能量的。在聚变过程中,轻元素核(如氢核)结合成重元素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能量释放方式与太阳内部的能量产生方式相似,因此得名“人造太阳”。
[2]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这是因为核能主要来源于原子核的裂变或聚变,而这些过程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下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一旦核燃料被消耗,就无法在短时间内自然再生。
[3]已知1g氢核聚变能放出6.3×107J的能量,天然气的热值为3.6×107J/m3。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Q=Vq,得
所以,1g氢核聚变能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完全燃烧1.75m3的天然气。
【变式1-2】(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关于能源与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纤通信中的光纤利用了玻璃材料,在内壁多次反射把信息传到远方
B.裂变也称为热核反应,裂变时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C.太阳能是太阳核心发生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是不可再生能源
D.信号比信号频率更高,传播速度更快,可以传输更多的信息
答案:A
规范解答:A.光纤通信是光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从中一端射出,而光导纤维是很细很细的玻璃丝,故A正确;
B.热核反应是指核聚变,而不是裂变,聚变和裂变时都能释放出巨大的核能,故B错误;
C.太阳能是太阳发生聚变放出的能量,是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5G信号比4G信号的频率更高,传输的信息更多,但两者都是电磁波,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变式1-3】(2024·宁夏银川·二模)关于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形,说法正确的是(  )
A.图 1 中的实验为电动机原理
B.图 2 中充电桩的金属外壳应与大地相连
C.图 3 中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着剧烈的裂变反应
D.图 4 中三颗同步卫星能实现全球通讯,说明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B
规范解答:A.图1中的实验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原理,故A错误;
B.图2中充电桩的金属外壳应与大地相连,是为了防止金属外壳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故B正确;
C.图3中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着剧烈的聚变反应,而不是裂变反应,故C错误;
D.图4中三颗同步卫星能实现全球通讯,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变式1-4】(2024·河南商丘·模拟预测)如图是太阳能LED照明路灯。这种路灯的灯杆顶端是太阳能电池板,每当夜幕降临,太阳能路灯同时亮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是通过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而来的
B.LED路灯主要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
C.太阳能电池板将电能转化为太阳能
D.路灯的工作与否是通过紫外线控制的
答案:A
规范解答:A.太阳内部时刻发生着核聚变,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太阳能是从核聚变反应而来的,故A正确;
B.LED路灯主要是由半导材料制成的,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故B错误;
C..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路灯装有光控开关,路灯的工作与否是通过光线的强弱控制的,故D错误。
故选A。
【变式1-5】(2024·河北邢台·模拟预测)2024年2月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11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火箭在加速上升时机械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卫星在太空中使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太阳能来自太阳发生核 (选填“裂变”或“聚变”)释放的能量。
答案: 变大 聚变
规范解答:[1]火箭在加速上升时,速度增大,高度增加,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2]太阳能内部是由于较轻的氢原子核在高温下发生聚变而释放出核能。
【变式1-6】(2024·广东中山·三模)关于太阳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再生,来源于核裂变 B.不可再生,来源于核裂变
C.可再生,来源于核聚变 D.不可再生,来源于核聚变
答案:C
规范解答:太阳能是核聚变释放的能,可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资源,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变式1-7】(2024·广东·二模)2023年4月12日,中国科学团队实现403秒稳态运行人造太阳,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有关太阳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是清洁能源 B.是二次能源
C.内部发生核聚变 D.是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C
规范解答:根据太阳能的知识可知:
A.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能源,故A错误;
B.太阳能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是一次能源,故B错误;
C.太阳内部发生的是核聚变,故C正确;
D.太阳能可以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中得到,是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1-8】(2024·广东云浮·一模)太阳内部的原子核发生 (选填“裂变”、“聚变”)从而释放能量,太阳能是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具有安全、清洁等优点。小陈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盛有100kg水,在太阳照射下水温从20℃上升到70℃,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J。[]
答案: 聚变 可再生 2.1×107
规范解答:[1][2]太阳能是由太阳内部原子发生核聚变而释放的能量,太阳能取之不尽,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获得,属于可再生能源。
[3]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Δt=4.2×103J/(kg ℃)×100kg×(70℃﹣20℃)=2.1×107J
【变式1-9】(2024·河北邢台·模拟预测)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风、光、水、核电等清洁能源设备的产业链制造能力,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消耗的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 (选填“裂变”或“聚变”)。
答案: 可再生 聚变
规范解答:[1]水能、风能、太阳能都能不断的从自然界中获取,所以属于可再生能源。
[2]核能来自与核裂变或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考点2 太阳能的利用
【典例分析】(2024·山东济南·三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B.冬天为防止结冰汽车加注的防冻液凝固点较高
C.纳米材料为人们研究制造微小机器提供了基础
D.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人类使用
答案:C
规范解答:A.因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传播速度快,所以“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故A错误;
B.冬天为汽车加注的防冻液凝固点较低,不易结冰,故B错误;
C.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它用来表示最小的长度
1纳米=10-9米
纳米材料的出现为人们制造微小机器提供了物质基础,故C正确;
D.白天,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蓄电池内,则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夜晚供交通指示灯及照明灯发光,则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光能,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2-1】(2024·广东广州·二模)
(1)太阳能是一种 (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之一是用太阳电池把 能转化成 能;另一种方式是用集热器加热,从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来看,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来增加水的内能,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储有300kg的水,若水温从20℃升到70℃,这些水吸收了 J热量。(水的比热容4.2×103J/(kg·℃);
(2)如图是为宇航员设计的“太空圆珠笔”,墨水靠密封笔管内的压缩氮气推动活塞向外挤出。笔管内压缩氮气的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周围环境的气压;墨水向外挤出的过程中,密封压缩氮气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氮。当液态氮暴露在30℃的环境中(此时液态氮的沸点为),能观察到液态氮在不断沸腾,一段时间周边气温降至0℃,那么此时液态氮的温度等于 ℃(填一温度值)。
答案:(1) 可 太阳(光) 电 热传递 6.3×107
(2) 大于 变小 液化 -196
规范解答:(1)[1]太阳能可以源源不断得到,是可再生能源。
[2][3]用太阳能电池可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4]另一种方式是用集热器加热,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的。
[5]水吸收得热量为
(2)[1]墨水靠密封笔管内的压缩氮气推动活塞向外挤出,说明笔管内压缩氮气的气压大于周围环境的气压。
[2]墨水向外挤出的过程中,密封压缩氮气的质量不变,而体积变大,根据可知,氮气的密度变小。
[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态的过程叫液化,氮气液化成液态氮。
[4]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液化为液态氮。当液态氮暴露在30℃的环境中(此时液态氮的沸点为-196℃),能观察到液态氮在不断沸腾,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此时液态氮的温度等于-196℃。
【变式2-2】(2024·四川成都·三模)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实现了高功率稳定的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关于太阳的研究,长达了几千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煤、风能等能源都间接来自太阳能
B.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C.太阳辐射包含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等,红外线可用于消毒
D.光导纤维利用光能传输信息的原理,传输过程光能的损耗很大
答案:A
规范解答:A.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煤、石油、风能、谁能等能源都间接来自太阳能,故A正确;
B.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不可控的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故B错误;
C.太阳辐射包含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等,紫外线可用于消毒,故C错误;
D.光导纤维利用光能传输信息的原理,传输过程光能的损耗比电在电线传导的损耗低得多,故D错误。
故选A。
【变式2-3】(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太空电站,即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太阳能电站,其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太阳能是太阳内部氢原子核裂变释放出的能量
B.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
C.太空电站工作过程中依然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D.利用微波实现“无缆传输”,微波是一种电磁波
答案:A
规范解答:A.太阳能是太阳内部氢原子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太阳能使用时不产生有害物质,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而且可以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是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自然界的一切物理现象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太空电站工作过程中依然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利用微波实现“无缆传输”,微波是一种波长较短的电磁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2-4】(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2023年5月10日,由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顺利升空,船箭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组合体端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舟六号”离开地面后就不再受地球的吸引力
B.对接后,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运动的
C.“天舟六号”的太阳能帆板将电能转化为太阳能,供仪器设备使用
D.对接后,“天舟六号”飞船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答案:D
规范解答:A.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均受到重力作用,“天舟六号”离开地面后仍受地球的吸引力,故A错误;
B.对接后,飞船相对于空间站位置不变,因此是静止的,故B错误;
C.“天舟六号”的太阳能帆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仪器设备使用,故C错误;
D.对接后,“天舟六号”飞船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过程中,不受阻力作用,只有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守恒,故D正确。
故选D。
【变式2-5】(2024·广东广州·二模)能源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可进行不同分类。下列四组能源中,能归入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一组是(  )
A.煤炭、地热能 B.太阳能、风能
C.水能、天然气 D.石油、核能
答案:B
规范解答:A.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和风能是来自太阳的可再生能源,也是一次能源,故B符合题意;
C.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会越用越少,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不符合题意;
D.石油和核能都是不可再生的,会越用越少,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2-6】(2024·河北邢台·模拟预测)2024年3月27日清晨,搭载人造卫星“云海三号”02星的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此次发射的“云海三号”02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环境探测、大气海洋环境探测和科学试验等任务。升空后,卫星会打开它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太阳能是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 (选填“核聚变”或“核裂变”)时释放的核能。卫星探测所得的数据将通过 发送回地面。
答案: 电 核聚变 电磁波
规范解答:[1]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太阳内部有大量的氢原子核,当大量的氢原子核发生核聚变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即太阳能。
[3]卫星是利用电磁波和地面进行数据的传输的。
【变式2-7】(2024·广东中山·三模)2024年2月23日,中国航天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迎来甲辰龙年首飞。如题图所示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卫星随火箭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上升的过程中,卫星十一号的惯性逐渐变小
B.火箭上升的过程中,卫星十一号所受大气压强越来越大
C.以舱内卫星十一号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D.空间站利用太阳能帆板提供能量,太阳能是太阳内的氢原子核裂变时释放的核能
答案:C
规范解答:A.火箭上升的过程中,卫星十一号的质量不变,惯性大小不变,故A错误;
B.火箭上升的过程中,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所以卫星十一号所受大气压强越来越小,故B错误;
C.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卫星十一号与火箭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以舱内卫星十一号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故C正确;
D.空间站是利用太阳能帆板来提供能量的,太阳能是太阳内部的氢原子核发生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2-8】(2024·河南商丘·模拟预测)近年来,我国在航天科技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 (选填“电磁波”“超声波”或“红外线”)向地球传递信息。导航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来自太阳内部持续发生的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
答案: 电磁波 核聚变
规范解答:[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向地球传递信息的。
[2]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作用下发生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