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2 内能(八大考点)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考点易错题优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3.2 内能(八大考点)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考点易错题优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0-22 14:42:09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考点分类专题易错题汇编培优练
专题13.2 内能(八大考点)
考点1 内能的概念 1
考点2 分子动能及其影响因素 2
考点3 判断物体内能的变化 3
考点4 热量的概念 5
考点5 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 7
考点6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8
考点7 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9
考点8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11
考点1 内能的概念
【典例分析】(23-24八年级下·上海普陀·期末)0℃的冰 (填“有”或“没有”)内能。0℃的冰吸收热量后熔化成0℃的水,其温度 ,内能 (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答案: 有 不变 增大
规范解答:[1]因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所以0℃的冰有内能。
[2][3]冰是晶体,0℃的冰吸收热量后熔化成0℃的水,在整个熔化过程中其温度保持不变,但是由于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变式1-1】(23-24八年级下·上海宝山·期末)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摄氏温标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为100℃。物体的温度越 ,组成物体的分子热运动越激烈。温度为0℃的物体 内能(选填“具有”或“不具有”)。
答案: 冷热程度 沸水 高 具有
规范解答:[1][2]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摄氏温度规定: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沸水温度是 100℃。
[3]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有挂,温度越高,组成物体的分子热运动越激烈。
[4]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温度为 0℃的物体同样具有内能。
【变式1-2】(23-24八年级下·上海嘉定·期末)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越快,其内能越大 B.0℃的冰块没有内能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答案:D
规范解答:A.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A错误;
B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冰也有内能,故B错误,D正确;
C.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故C错误。
故选D。
考点2 分子动能及其影响因素
【典例分析】(2023·江西宜春·模拟预测)如图表示不同时刻某物体分子的运动情况(带箭头的线段越长代表分子运动越快), (选填“A”或“B”)图的分子动能较大,图中影响分子动能大小的因素是 。

答案: B 温度
规范解答:[1]分子运动越快,分子的动能越大,由图可知,B图中箭头比A图中箭头长,分子运动较快,所以B图的分子动能较大。
[2]由图可知,分子数目相同,A图温度为0℃,B图中温度为100℃,B图的分子运动快动能较大,能说明影响分子动能大小的因素是温度。
【变式2-1】(22-23九年级上·江苏扬州·阶段练习)甲、乙两杯水的温度分别为0℃和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杯中的水放热,内能减小,温度立刻降低
B.甲杯中水的内能不一定比乙杯中的小
C.乙杯中水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乙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甲杯中的剧烈
答案:A
规范解答:A.甲杯中的水放热、凝固结冰,凝固过程中内能减小、温度不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了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外,还和物体的质量有关,温度低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乙杯中水的温度升高,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快,水的内能一定增加,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乙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甲杯中的剧烈,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2-2】(23-24九年级上·江苏泰州·阶段练习)0℃的冰在熔化过程中,其温度 ,内能 ;(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多出的这部分能量是以 (选填“分子动能”或“分子势能”)的形式存在的。
答案: 不变 变大 分子势能
规范解答:[1][2]因为0℃的冰熔化成0℃的水需要吸收热量,则内能增大。
[3]因为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和总和,由于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因此多余部分能量应该是分子势能的大小。
考点3 判断物体内能的变化
【典例分析】(2024·广东·模拟预测)如题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模型,其中 图分子间作用力最小,这种物质由图甲状态变为图乙状态时,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内能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丙 吸热 增大
规范解答:[1]分析图可知:甲图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是固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乙图分子排列没有固定的位置,比较松散,分子间有较弱的作用力,是液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丙图分子排列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分子间作用力最弱的,是气体分子的排列模型。故丙图中图分子间作用力最小。
[2][3]这种物质由图甲状态变为图乙状态,即由固态变为液态时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内能增大。
【变式3-1】(2024·安徽合肥·二模)如图所示,为晶体熔化时的分子运动模型,结合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晶体刚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 B.晶体熔化中,吸热用于减少分子间束缚
C.晶体熔化时,其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熔化时,其内能保持不变
答案:D
规范解答:A.晶体刚被加热时,温度升高,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晶体熔化中,吸热用于减少分子间束缚,让分子运动更加剧烈,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其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3-2】(23-24九年级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中)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 (选填“甲”或“乙”)物质是晶体,乙物质在BC段过程中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乙 增大
规范解答:[1]由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可知,甲的温度逐渐升高,没有一定的熔点;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所以乙是晶体。
[2]乙是晶体,乙物质在BC段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物质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其内能增大。
【变式3-3】(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不计加热过程中质量损耗),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过程中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某时刻,烧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的温度为 ℃;
(2)由图像可知:6~10min试管内的碎冰的内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试管内的碎冰熔化过程需要 min。
答案: -9 变大 7
规范解答:(1)[1]由图甲可知,温度计最小一格为1℃,即分度值为1℃,此时刻度在0刻度线以下,因此读数为-9℃。
(2)[2]由实验装置可知,烧杯中的冰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冰从烧杯中吸收热量,因此烧杯中的冰温度先开始升高且先开始熔化,所以图乙左侧图像表示的是烧杯中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由图像乙可知在第6min时,烧杯中的冰在熔化过程,试管中的冰到达熔点开始熔化,由于熔化过程需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所以6~10min试管内的碎冰的内能变大。
[3]由图乙可知,试管中的碎冰熔化时间段是6min~13min,所以试管内的碎冰熔化过程经历了7min。
考点4 热量的概念
【典例分析】(22-23八年级下·上海·期末)热量是指在 过程中,物体吸收或者放出能量的多少,单位是 ,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种类、质量和 有关。
答案: 热传递 焦耳 温度的变化
规范解答:[1][2]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者放出能量的多少,单位是焦耳,符号为J。
[3]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
【变式4-1】(2024·江西景德镇·三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变大
B.青少年不宜大量食用巧克力,是因为巧克力含有的热量较多
C.冰比水感觉更冷,因为冰的内能比水的内能少
D.0℃的冰块和温度、质量相同的水,其内能相等
答案:A
规范解答:A.冰是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其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故A正确;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青少年不宜大量食用巧克力,是因为在质量相同时巧克力提供的能量更多,容易导致肥胖,故B错误;
C.冰比水感觉更冷,是因为冰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等,因为不知道冰和水的质量关系,所以不能比较它们的内能大小,故C错误;
D.0℃的冰块和温度、质量相同的水,因为状态不同,所以内能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变式4-2】(23-24九年级上·山东菏泽·阶段练习)“热”字有多种含义,在物理学中有时表示温度,有时表示热量,有时表示内能。则“物体吸热温度会升高”中的“热”表示的是 ;“沸腾的水很热”中的“热”表示的是 。
答案: 热量 温度
规范解答:[1][2]“热”有不同含义,有“温度”“内能”“热量”等多种含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内能表示物体具有内能;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故物体吸热是指吸收热量,即其中的“热”表示的是吸收的热量。开水很热是指水的温度高,即这里的“热”表示的是温度。
【变式4-3】(2024·湖南长沙·二模)长沙的臭豆腐是有名的美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咬开豆腐冒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锅内油沸腾前,温度升高,内能不变
C.锅内臭豆腐温度升高过程中,含有的热量越来越多
D.豆腐臭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规范解答:A.咬开豆腐冒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白气是水滴,故A错误;
B.锅内油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B错误;
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的热量越来越多,故C错误;
D.豆腐臭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香气分子不断扩散到空气中,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5 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
【典例分析】(23-24八年级下·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 的总和叫做内能, 的冰块(选填“具有”或“没有”)内能。质量相同的100℃水蒸气和100℃水,温度 大,内能 大(后两空均选填“水蒸气”、“水”或“一样”)。
答案: 势能 具有 一样 水蒸气
规范解答:[1] 分子热运动具有分子动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凭借其相对位置而具有能叫分子势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故的冰块具有内能。
[3] 质量相同的100℃水蒸气和100℃水,温度都是100℃,温度一样大。
[4] 100℃水变成100℃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故质量相同的100℃水蒸气和100℃水,100℃水蒸气内能大。
【变式5-1】(23-24八年级下·上海金山·期末)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同一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吸收热量
答案:A
规范解答:AB.同一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过程,但是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故A正确,B错误;
C.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或“具有”,故C错误;
D.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D错误。
故选A。
【变式5-2】(23-24九年级上·山东德州·阶段练习) 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 ,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 。
答案: 一切 增加 减少
规范解答:[1][2][3]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和是物质的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一个物体的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减慢,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加快,内能增加。
【变式5-3】(2024·北京西城·二模)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机械能越大,它的内能就越大 B.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可能变小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热量 D.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答案:B
规范解答:A.物体的机械能与内能是两种不同的能量形式。机械能是物体发生机械运动而具有的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二者没有直接的联系,故A错误;
B.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可能变小,比如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不变,但是内能减小,故B正确;
C.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故C错误;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升高可能不变,比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6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典例分析】(22-23九年级上·广西南宁·期中)如图,有三杯水,两杯水的质量相等,且比杯水的质量大,水的温度如图所示, 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杯中水的内能最小。(选填“”“”或“”)
答案: A C
规范解答:[1][2]由图知,A、B两杯水的质量相等,A杯水的温度比B杯水的温度高,则A的内能大于B的内能; B、C两杯水温度相同,B杯水的质量比C杯水的质量大,则B的内能大于C的内能,所以A杯中水的内能最大,C杯中水的内能最小。
【变式6-1】(22-23九年级上·湖北武汉·阶段练习)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
B.冰山的内能一定比铁水的内能小
C.一块0℃的冰变成0℃的水,内能不变
D.物体的温度越低,内能越小,所以0℃的物体内能为零
答案:A
规范解答: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所以,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故A正确;
B.物体的内能不仅与温度有关,还和质量、状态有关,冰山的内能不一定比铁水的内能小,故B错误;
C.一块0℃的冰变成0℃的水,这是熔化现象,冰熔化时温度不变,但是要吸热热量,内能增大,故C错误;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D错误。
故选A。
【变式6-2】(23-24九年级上·四川绵阳·期末)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升高时,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质量相等的100℃水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水蒸气的内能。
答案: 增加 小于
规范解答:[1]内能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有关,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
[2]水变成水蒸气时需要吸收热量,故质量相等的100℃水的内能小于100℃水蒸气的内能。
【变式6-3】(23-24九年级上·广东佛山·期末)在甲、乙两杯质量相同的水中同时滴入一滴墨水,一段时间后,墨水扩散情况如题图所示,则 杯水的温度较高, 杯水的分子运动较剧烈, 杯水的内能较大。(均选填“甲”或“乙”)
答案: 乙 乙 乙
规范解答:[1][2][3]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由于热水的温度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图中乙杯墨水扩散得快,分子运动较剧烈,乙杯水的温度较高;内能与质量、温度以及所处的状态有关,甲、乙两杯中水的质量相等,乙杯的温度高,所以乙杯的内能大。
考点7 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典例分析】(2024·广东·中考真题)如图是古代省油灯的示意图。它下层盛水,能减慢上层油的消耗。点灯后,水在升温的过程中(  )
A.吸热,内能增加 B.吸热,内能减少 C.放热,内能增加 D.放热,内能减少
答案:A
规范解答: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点灯后,水在升温的过程中,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7-1】(2024·辽宁·中考真题)东北铁锅炖深受大家喜爱,炖煮锅内食物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锅内食物香味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
答案: 热传递 无规则运动
规范解答:[1] 炖煮锅内食物时,食物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2] 锅内食物香味四溢,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变式7-2】(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端午节期间,小龙在家里学习时,闻到粽子的香味,这是 现象;煮粽子时,是通过 方式改变它的内能。
答案: 扩散 热传递
规范解答:[1]因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闻到粽子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
[2]煮粽子的过程中,粽子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煮粽子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内能的。
【变式7-3】(2024·湖北武汉·二模)如图是小明在家做的色香味美的蛋炒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炒鸡蛋时能看见白色油烟,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炒饭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饭的内能
C.刚炒熟的蛋炒饭冒“白气”是因为它含有的热量多
D.蛋炒饭放凉后,蛋炒饭内部的分子热运动停止
答案:B
规范解答:A.油烟不是分子,炒鸡蛋时会产生油烟,这是油烟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炒饭时炒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
C.刚炒熟的蛋炒饭冒“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C错误;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蛋炒饭放凉后,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速度变慢,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8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典例分析】(23-24八年级下·上海徐汇·阶段练习)分子因热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 。汽车的挡风玻璃在烈日下温度会升高,它的内能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其内能的变化是通过方式 方式实现的。改变内能的另一种方式是: 。
答案: 分子动能 增加 热传递 做功
规范解答:[1]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分子之间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3]挡风玻璃的温度升高,则其内能增加。此内能的变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是空气中的热量转移给了玻璃。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因此改变内能的另一种方式是:做功。
【变式8-1】(22-23九年级上·吉林·期末)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水加热,加热至水沸腾后会看到塞子被弹出。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膨胀对橡皮塞 ,水蒸气的内能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被弹出的橡皮塞表面附有水珠,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 。
答案: 做功 变小 引力
规范解答:[1][2]水蒸气膨胀对橡皮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橡皮塞的机械能,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3]被弹出的橡皮塞表面附有水珠,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变式8-2】(2024·广东·三模)如图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缓慢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白雾。在“瓶塞跳出,出现白雾”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能转化为 机械能。这个现象说明了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 液化 内 做功
规范解答:[1][2][3]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白雾”;这个现象说明做功可改变物体的内能。
【变式8-3】(2024·福建·中考真题)“煮”的篆体写法如图。表示用火烧煮食物。下列实例与“煮”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相同的是(  )
A.热水暖手 B.钻木取火 C.搓手取暖 D.擦燃火柴
答案:A
规范解答:“煮”的篆体写法如图。表示用火烧煮食物,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A.热水暖手,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与“煮”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相同,故A符合题意;
BCD.钻木取火、搓手取暖、擦燃火柴,这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与“煮”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不相同,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考点分类专题易错题汇编培优练
专题13.2 内能(八大考点)
考点1 内能的概念 1
考点2 分子动能及其影响因素 1
考点3 判断物体内能的变化 2
考点4 热量的概念 4
考点5 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 4
考点6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5
考点7 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5
考点8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6
考点1 内能的概念
【典例分析】(23-24八年级下·上海普陀·期末)0℃的冰 (填“有”或“没有”)内能。0℃的冰吸收热量后熔化成0℃的水,其温度 ,内能 (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变式1-1】(23-24八年级下·上海宝山·期末)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摄氏温标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为100℃。物体的温度越 ,组成物体的分子热运动越激烈。温度为0℃的物体 内能(选填“具有”或“不具有”)。
【变式1-2】(23-24八年级下·上海嘉定·期末)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越快,其内能越大 B.0℃的冰块没有内能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考点2 分子动能及其影响因素
【典例分析】(2023·江西宜春·模拟预测)如图表示不同时刻某物体分子的运动情况(带箭头的线段越长代表分子运动越快), (选填“A”或“B”)图的分子动能较大,图中影响分子动能大小的因素是 。

【变式2-1】(22-23九年级上·江苏扬州·阶段练习)甲、乙两杯水的温度分别为0℃和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杯中的水放热,内能减小,温度立刻降低
B.甲杯中水的内能不一定比乙杯中的小
C.乙杯中水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乙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甲杯中的剧烈
【变式2-2】(23-24九年级上·江苏泰州·阶段练习)0℃的冰在熔化过程中,其温度 ,内能 ;(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多出的这部分能量是以 (选填“分子动能”或“分子势能”)的形式存在的。
考点3 判断物体内能的变化
【典例分析】(2024·广东·模拟预测)如题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模型,其中 图分子间作用力最小,这种物质由图甲状态变为图乙状态时,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内能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变式3-1】(2024·安徽合肥·二模)如图所示,为晶体熔化时的分子运动模型,结合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晶体刚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 B.晶体熔化中,吸热用于减少分子间束缚
C.晶体熔化时,其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熔化时,其内能保持不变
【变式3-2】(23-24九年级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中)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 (选填“甲”或“乙”)物质是晶体,乙物质在BC段过程中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变式3-3】(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不计加热过程中质量损耗),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过程中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某时刻,烧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的温度为 ℃;
(2)由图像可知:6~10min试管内的碎冰的内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试管内的碎冰熔化过程需要 min。
考点4 热量的概念
【典例分析】(22-23八年级下·上海·期末)热量是指在 过程中,物体吸收或者放出能量的多少,单位是 ,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种类、质量和 有关。
【变式4-1】(2024·江西景德镇·三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变大
B.青少年不宜大量食用巧克力,是因为巧克力含有的热量较多
C.冰比水感觉更冷,因为冰的内能比水的内能少
D.0℃的冰块和温度、质量相同的水,其内能相等
【变式4-2】(23-24九年级上·山东菏泽·阶段练习)“热”字有多种含义,在物理学中有时表示温度,有时表示热量,有时表示内能。则“物体吸热温度会升高”中的“热”表示的是 ;“沸腾的水很热”中的“热”表示的是 。
【变式4-3】(2024·湖南长沙·二模)长沙的臭豆腐是有名的美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咬开豆腐冒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锅内油沸腾前,温度升高,内能不变
C.锅内臭豆腐温度升高过程中,含有的热量越来越多
D.豆腐臭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考点5 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
【典例分析】(23-24八年级下·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 的总和叫做内能, 的冰块(选填“具有”或“没有”)内能。质量相同的100℃水蒸气和100℃水,温度 大,内能 大(后两空均选填“水蒸气”、“水”或“一样”)。
【变式5-1】(23-24八年级下·上海金山·期末)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同一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吸收热量
【变式5-2】(23-24九年级上·山东德州·阶段练习) 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 ,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 。
【变式5-3】(2024·北京西城·二模)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机械能越大,它的内能就越大 B.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可能变小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热量 D.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考点6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典例分析】(22-23九年级上·广西南宁·期中)如图,有三杯水,两杯水的质量相等,且比杯水的质量大,水的温度如图所示, 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杯中水的内能最小。(选填“”“”或“”)
【变式6-1】(22-23九年级上·湖北武汉·阶段练习)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
B.冰山的内能一定比铁水的内能小
C.一块0℃的冰变成0℃的水,内能不变
D.物体的温度越低,内能越小,所以0℃的物体内能为零
【变式6-2】(23-24九年级上·四川绵阳·期末)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升高时,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质量相等的100℃水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水蒸气的内能。
【变式6-3】(23-24九年级上·广东佛山·期末)在甲、乙两杯质量相同的水中同时滴入一滴墨水,一段时间后,墨水扩散情况如题图所示,则 杯水的温度较高, 杯水的分子运动较剧烈, 杯水的内能较大。(均选填“甲”或“乙”)
考点7 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典例分析】(2024·广东·中考真题)如图是古代省油灯的示意图。它下层盛水,能减慢上层油的消耗。点灯后,水在升温的过程中(  )
A.吸热,内能增加 B.吸热,内能减少 C.放热,内能增加 D.放热,内能减少
【变式7-1】(2024·辽宁·中考真题)东北铁锅炖深受大家喜爱,炖煮锅内食物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锅内食物香味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
【变式7-2】(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端午节期间,小龙在家里学习时,闻到粽子的香味,这是 现象;煮粽子时,是通过 方式改变它的内能。
【变式7-3】(2024·湖北武汉·二模)如图是小明在家做的色香味美的蛋炒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炒鸡蛋时能看见白色油烟,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炒饭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饭的内能
C.刚炒熟的蛋炒饭冒“白气”是因为它含有的热量多
D.蛋炒饭放凉后,蛋炒饭内部的分子热运动停止
考点8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典例分析】(23-24八年级下·上海徐汇·阶段练习)分子因热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 。汽车的挡风玻璃在烈日下温度会升高,它的内能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其内能的变化是通过方式 方式实现的。改变内能的另一种方式是: 。
【变式8-1】(22-23九年级上·吉林·期末)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水加热,加热至水沸腾后会看到塞子被弹出。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膨胀对橡皮塞 ,水蒸气的内能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被弹出的橡皮塞表面附有水珠,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 。
【变式8-2】(2024·广东·三模)如图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缓慢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白雾。在“瓶塞跳出,出现白雾”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能转化为 机械能。这个现象说明了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变式8-3】(2024·福建·中考真题)“煮”的篆体写法如图。表示用火烧煮食物。下列实例与“煮”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相同的是(  )
A.热水暖手 B.钻木取火 C.搓手取暖 D.擦燃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