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同学们,谈到北宋,你们会想到什么?
北宋
赵匡胤
苏东坡
文化发展
清明上河图
宋词
屈膝求和
辛弃疾
积贫积弱
经济繁荣
经济富庶,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党争。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北宋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
显德七年春天,北汉勾结契丹进犯后周,朝廷命令禁军统领太祖率领军队抵御敌人。大军到达陈桥驿,这天下半夜,军中将士集中在驿门前,宣布要拥护太祖做皇帝。天快亮的时候,将士们来到太祖寝居室外,说:“现在军队没有主人,我们愿意拥立太祖当皇帝。”太祖还没有来得及答话,就有人把黄袍加在太祖身上,大家围着他下拜,高喊万岁。 ——节选自《宋史》
宋太祖 赵匡胤
黄袍加身
陈桥兵变
北宋的统一
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统一方针:先南后北
北宋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雪夜访普图》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戈不自,苍生涂地,其故何也?
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宋太祖
赵普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君臣密谈
——节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生灵涂炭的原因是什么?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地方权力过大,中央权力弱君弱臣强
2.赵普提出了哪些应对措施?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进行中央集权
强化中央集权·夺其权
皇帝
三司
中书门下(政事堂)
参知政事
(副宰相)
枢密院
同平章事
(正宰相)
户部
枢密使(正、副)
度支
盐铁
军政
行政
财政
北宋前期中枢机构示意图(二府三司制)
中央: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设副宰相,多重机构)
强化中央集权·夺其权
地方
材料一: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材料二:北宋时期要派一个朝廷官员(最爱吃螃蟹)去地方担任知州,问他想去哪里,他说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也。
——《归田录》欧阳修
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
——《续资治通鉴》
宋太祖
②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③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强化中央集权·制钱谷
中央
地方
转运使
如何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强化中央集权·制钱谷
地方
转运使
如何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
中央
强化中央集权·收精兵
结合教材P29,说说针对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相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
强化中央集权·收精兵
结合教材P29,说说针对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②禁军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梁溪全集》
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掌管军队;三衙掌管军队,但无调兵之权
强化中央集权·收精兵
阅读教材P29,针对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②禁军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
③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篇》
强化中央集权·小结
方面 具体措施 夺其权 中央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②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③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制钱谷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收精兵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②禁军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 ③定期换防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VS
唐朝武将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曹翰《退将诗》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北宋)汪洙
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阅读以下材料,说一说当时北宋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1)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科举取士人数统计表(数据:《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时期 取士总人数 平均每年取士人数
唐朝 约2.32万人 约80人
北宋 文举 约6.1万人 约365人
武举 868人 约5人
苏辙
苏轼
重文轻武政策
重文轻武的政策会给宋朝带来的影响?
人才辈出、文化昌盛
材料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材料二: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巩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积极影响:①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积极影响:②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此政策导致宋代“兵虽多而战力弱,国虽富而兵不强”,最后导致亡国。
重文轻武的政策会给宋朝带来的影响?
北宋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表格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消极影响:
①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军队战斗减弱。
②冗官,官僚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财政支出庞大。
措施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①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②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③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军队战斗减弱
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文臣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③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④造成官僚机构的繁冗,办事效率低,财政支出大
政治
军事
经济
社会
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屡战屡败,每年被迫送出大量财物
由于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到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王安石变法背景
2.变法措施
时间: 人物:
目的: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经济
军事
募役法
(免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也要交纳役钱
限制官僚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严格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发展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方田均税法
1069年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
变法成效:
失败原因:
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启示:
①改革是一个国家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一个重要手段,每个国家、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要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②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