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齐桓晋文之事 》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 《齐桓晋文之事 》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9 13:2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觳觫 便嬖 放辟 畜妻子
庠序 孝悌 颁白 褊小
邪侈 则王矣 胡龁 彼恶知之
忖度
hú sù
pián bì
fàng pì

xiáng

bān
biǎn
chǐ
wàng


cǔn duó
齐宣王
齐威王(邹忌讽谏的那位)之子
娶丑女钟离春(无盐)为后
设稷下学宫广招天下人才
五旬破燕(一说三旬),杀燕王父子
滥竽充数的始作俑者
齐桓公
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回国后,夺取君位,在管仲的帮助下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
晋文公
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国君。即位前流亡在外十九年,后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即位。晋文公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创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二位霸主。
孟轲 (孟母三迁 亚圣)
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於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彊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於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儒家的经典著作,语录体/对话体散文集,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如果把这次谈话作为一次闲聊,这对君臣分别谈了几个问题?
齐王能不能王
齐王至今未王是不能还是不为
齐王的大欲与他所为的南辕北辙
正确的王道是怎样的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的思路
保民而王
不忍之心
不为与不能
仁政蓝图
具体措施
树立“保民而王”的信心
解决“为”与“不为”的思想矛盾
排除“霸道”这一障碍
“富民”“教民”水到渠成
层层推进
说说以下材料体现孟子的何种思辩方法
宣王以羊易牛以衅钟
百钧之力不举一羽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挟太山以超北海 为长者折枝
缘木求鱼
邹敌楚
举例实证
比喻论证
(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30)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老师的话·关于推恩
老师的话·关于仁政
(《季氏将伐颛臾》)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13·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 ,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每一次谈话都有它的初衷,谈话双方也都有各自的心理和状态。试分析齐宣王和孟子在谈话之初的心理状态与目的。
无以,则王乎
王说
刑于寡妻
盖亦反其本矣
可得闻与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皆欲赴诉于王
无不为已
是罔民也
通“已”,止
通“悦”,高兴
通“型”,作榜样
通“盍”,何不。通“返”
通“欤”,语气词
通“途”
跑来申诉
通“矣”,表示确定语气
通“网”,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
文言知识检测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不识有诸
不忍其觳觫
彼恶知之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述说,谈论。
之乎,兼词。
恐惧发抖的样子。
代词,表疑问,怎么。
伤痛、哀怜。
文言知识检测
无以,则王乎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权,然后知轻重
度,然后知长短
王,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视力
用尺量
用秤称
远离
意动用法,敬爱;老人
意动用法,爱护;幼儿
文言知识检测
危士臣
朝秦楚
小固不可以敌大
寡固不可以敌众
弱固不可以敌强
从而刑之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使动用法,使……危险
使动用法,使……朝见
加以刑罚 动词
名作动,穿
形作名,小的势力;大的势力
形作名,少的一方;多的一方
形作名,弱小的力量;强大的力量
文言知识检测
吾何爱一牛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至于兄弟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然后从而刑之
吝啬
……的原因
然后推及到
到了……
妻子儿女
中原地区
可以用来
紧接着,表承接
文言知识检测
判断句
是乃仁术也
夫子之谓也
是诚不能也
是折枝之类也
是罔民也
状语后置句
王坐于堂上
构怨于诸侯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文言知识检测
宾语前置句
夫子之谓也
臣未之闻也
莫之能御也
何由知吾可也
牛何之
然则一羽之不举
舆薪之不见
何以异
未之有也
文言知识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