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窦娥冤(节选)》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 窦娥冤(节选)》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9 14: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窦娥冤
关汉卿
文学常识

戏剧知识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剧
古希腊悲喜剧
印度梵剧
中国古典戏曲发展基本形式
宋元南戏
元代杂剧
明清传奇
清代花部
40余种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元杂剧:我国元代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戏曲形式,它有自身的的特点和较严格的体制 ,并形成了韵散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文体知识
剧本构成
角色分类
结构形式
元杂剧
其内容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
剧本构成
角色分类
结构形式
杂剧的结构形式通常是一本四折(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之外可以加楔子。四折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元杂剧
元杂剧一般是一剧中一人主唱到底。
正旦主唱称旦本,如《窦娥冤》窦娥主唱。
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如《汉宫秋》,汉元帝主唱。
四折
一楔子
一人主唱
剧本构成
角色分类
结构形式
末是男角,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男主角叫正末,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末是元杂剧中的男性角色,如张生,陈最良。老年男子叫外末,如监斩官。

旦是女角,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是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旦是元杂剧中的女性角色,如窦娥、崔莺莺、杜丽娘等等。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 旦、末、净、杂四类。
元杂剧
剧本构成
角色分类
结构形式
净俗称“花脸”“花面”,有净、副净、二净之分。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如《窦娥怨》里的公人,张飞,李逵。

杂是杂角,如孤(官员)、袛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等。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元杂剧
剧本构成
角色分类
结构形式
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
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
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舞台指示
元杂剧
3、作者简介
关汉卿(约1230 —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四人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他一生创作的杂剧今知有六十余种,但大都散佚,现仅存十多种。《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3、作者简介
他出身医户,北漂大都,流寓江南,一生不屑于做官,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
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元代人评价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评
自评
zhuàn zhòu
窦娥冤
作品地位
作品简介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元曲四大悲剧之首
中国十大悲剧之一
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
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王国维
作品简介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 《赵氏孤儿》-元·纪君祥
《精忠旗》-明·冯梦龙 《清忠谱》-清·李 玉
《桃花扇》-清·孔尚任 《汉宫秋》-元·马致远
《琵琶记》-明·高则诚 《娇红记》明·孟称舜
《长生殿》清·洪昇 《雷峰塔》清·方成培
元曲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初读正音
楔子 盗跖 嗟怨 应验 前合后偃
罪愆 亲家 衔冤 连累 湛湛青天
恓惶 错勘 亢旱 主角 鳏寡孤独
埋怨 尸骸 提防 变徵 哥哥行
xiē
zhí
jiē
yìng
yǎn
qiān
qìng
xián
lěi
zhàn

kān
kànɡ
jué
ɡuān
mán
hái

zhǐ
hánɡ
再读戏剧
要求:读准字音,揣摩人物心理,读出情感变化

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
序幕
楔子
窦父赶考,蔡婆收媳。
开端
第一折
蔡婆讨账,卢医害命;张家逼婚,窦娥争理。
发展
第二折
蔡婆患病,窦娥进汤;驴儿下毒,昏官逼招。
结尾
第四折
窦娥托梦,诉说冤情;窦天章重审,窦娥昭雪
高潮
第三折
窦娥蒙冤,哭别蔡婆;罚下三誓,昭示清白。
作 家 作 品
楔子(序目):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为了考功名而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养媳),并改名窦娥。
作 家 作 品
第一折(开端):父子威逼,窦娥拒婚
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作 家 作 品
第二折(发展):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张驴儿父亲,被判斩刑。
作 家 作 品
第三折(高潮):窦娥怨恨,死前发誓
窦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作 家 作 品
第四折(结局):窦父巡查,冤情昭雪
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录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
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窦天章控诉冤情,案件重新开始审查。如果你是窦娥的父亲,你会如何为窦娥翻案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元杂剧《窦娥冤》的情节,当一回主审官,参与窦娥冤情的审理,探寻导致窦娥悲剧命运的原因。
赏析第三折
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课文分为三个场景,各个场景分别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绑赴刑场
婆媳诀别
临刑发誓
指斥天地
鸣冤叫屈
后街相见
诉说冤情
怨气冲天
冤情昭然
析绑赴刑场
⑴ 齐读[端正好],思考:此曲中哪些字词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没来由”“不提防” 可见窦娥是冤枉的,是蒙冤。
“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临刑前不禁要将天地生埋怨。
析绑赴刑场
(2)齐读【滚绣球】,思考:窦娥对天地的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感情: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天地)。
析绑赴刑场
(3)《滚绣球》用了什么手法 这些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呼告、对比、对偶、反问、反复、借代
效果:不仅抒发了窦娥满怀冤屈的极端怨愤之情,强化了戏剧冲突,使窦娥的反抗精神更强烈有势、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析绑赴刑场
(4)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对于窦娥的深重冤情,天地竟无动于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窦娥觉醒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
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反映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析婆媳诀别
(1)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可为什么屈招?还要喊冤?
(2)善良的性格还体现在哪些情节上
屈招是怕婆婆受刑。无法压抑生命意识的觉醒
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伤心、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
善良而又富于牺牲精神
窦娥越善良越显有价值,显冤屈之深。人们不由不为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即守寡三年,遵守礼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一洒同情之泪。善良而蒙冤又忍冤,令人悲痛。
析临刑发誓
誓愿顺序 内容 引用典故 三桩誓愿之间的关系
第一桩
第二桩 第三桩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飞霜六月因邹衍
东海曾经孝妇冤
三桩誓愿,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窦娥的反抗精神越来越强烈。
思考: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最终得以应验,可现实生活中这反常的情况能实现吗?这样的情节有什么效果呢?
析临刑发誓
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
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人物形象
【探究】从窦娥的案情中可以看出受害人窦娥是个什么样的人?
情节 情感 性格
窦娥被押赴刑场
婆媳诀别
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怨)怨气冲天
(悲)哀婉凄惨
(恨)愤恨激荡
刚烈
善良、孝顺
敢于反抗

主题探讨
如此善良的女儿最后冤死了,窦娥的父亲了解清楚冤情的原委后,需要整理证据定罪。作为主审官,请你分析一下导致窦娥蒙冤的原因。
(1)客观原因:
①张驴儿的陷害
②官府(桃杌wù)的昏庸
③窦娥父亲为了科举制度抛弃女儿
④窦娥婆婆为了放高利贷引狼入室
⑤窦娥身份,从小做童养媳
(2)主观原因:
善良,为婆婆替罪。(个人性格)
(流氓恣肆)
(司法不公)
(科举制度)
(高利贷制度)
(童养媳制度)






窦娥的冤情终于得到平反,成功将犯人绳之以法。
【补充材料】
【第四折(节选)】
你这一行人,听我下断:张驴儿毒杀亲爷,谋占寡妇,合拟凌迟,押付市曹中,钉上木驴,剐一百二十刀处死。升任州守桃杌并该房吏典,刑名违错,各杖一百,永不叙用。赛卢医不合赖钱,勒死平民;又不合修合毒药,致伤人命,发烟瘴地面,永远充军。蔡婆婆我家收养。窦娥罪改正明白。
总结
窦娥感情发展
窦娥人物形象
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
主题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语言特色
通俗精炼,生动感人,运用元代口语。
扩展思考
善良孝顺而坚强不屈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断头台,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的生活着。
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扩展思考
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这样改,说明叶宪祖老先生并没有读懂原剧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拍封建统治者的马屁,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
扩展思考
中国古典悲剧以凄、苦、悲、怨作为审美效应,以令人泣下的悲怆为美,以弱者的苦境、苦情博取观众的眼泪。“中国的剧作家总是喜欢善得善报、恶得恶报的大团圆结尾。”鲁迅指出“大团圆”模式的本质是“瞒和骗”,是中国国民性弱点在艺术上的反映,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历史,妥协平和中庸的思想已成为浸透中国传统文化骨髓的一种主导性精神倾向,它禁锢和束缚着人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