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的策略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教师想方设法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因此,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会使用相关的实验器材,能收集凸透镜成像的有关数据.
能从观察到的凸透镜成像现象和收集的实验数据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准备
学生:F光源、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组;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引入课题:凸透镜成像规律
把发光物一个漂亮的花用凸透镜成像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自己用凸透镜和光屏接收最清晰的花。
每组同学用凸透镜和光屏接收花,比较和老师接收到的花有什么不同,并猜想。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知道凸透镜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像,倒立缩小的像
器材介绍
介绍各个器材的用法,通过视频学生学会组装并调整F光源,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对实验做好要求。
观察,回答,理解
为实验做好准备
活动二、找倒立缩小像和倒立放大的像
来回巡视及时指导学生实验,提醒学生把测好的数据描点到白板上。
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观察成像性质、记录数据、描点、思考。
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锻炼他们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为分析结论提供数据。
活动三、分析数据得出成倒立缩小像和倒立放大像时物距满足什么条件。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看大部分数据集中在什么区域,引导得出结论。
观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若有可疑数据,学生说出可疑数据,并检验数据,找到错误的原因。
锻炼学生判断力,分析数据的能力。
活动四、物距移到一倍焦距以内,观察成像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若把物体移到1倍焦距以内,找像。提示我们用放大镜看物体时是如何看的。
小组合作,把F光源移到1倍焦距以内,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取下光屏,眼睛透过凸透镜看像,并把光屏放在看到的像的位置,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让学生再次体会虚像和实像的区别,知道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活动五、找等大的像
教师引导学生猜想有没有倒立等大的像,并猜想在哪里会找到倒立等大的像。
小组合作,检验物距等于两倍焦距,像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得是否是等大的像,并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试试。
体验科学探究的严密性,让学生知道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等大的像。
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学生畅所欲言,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设计
执教:宿迁市沭阳县怀文中学 孙文娟
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三日
课件8张PPT。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认识简单名词物距(u):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透镜的距离实验前准备 2、 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实验前准备3、如何找清晰的像?实验前准备登陆百度百科,进一步了解凸透镜成像相关知识。网址:http://baike.baidu.com/
查阅资料,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课外活动今天你有哪些收获?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的光临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2014年10月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上完<<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我有以下体会: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二学生第一次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从激发兴趣到引入探究,学生都很感兴趣,同时也觉得很神奇。但是由于动手能力的局限性,实验时就要求老师作出指导,在实验前,我虽然对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做了一些说明,但要求还不是很明确,导致在学生得到数据后不知道要把标签贴到我制作的白板上,在学生把数据贴到白板上时,学生没有看清哪边贴物哪边贴像,从而出现了多组错误数据,给后面的数据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当出现多组错误数据时,我没有去带领学生寻找错误的原因,而是直接让学生去一一验证,也显得有点草率,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所以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时没有宽裕的时间。在排除错误的数据后,我觉得用白板来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比较直观,便于学生得出规律。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指导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实验中让学生先固定透镜,让物体由远及近向凸透镜移动找像,指导学生如何找到清晰的像,在实验讲解中明确要求对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加强实验记录的要求。上完这一节课,觉得自己身上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虚心请教,不断的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