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三单元《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 单元教学规划 3.8《水中的微小生物》教学设计(含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三单元《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 单元教学规划 3.8《水中的微小生物》教学设计(含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26 08:4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人教鄂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
单元主题 《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是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这一神奇的工具,探索肉眼难以察觉的微观生物世界,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观察、记录、分析及科学推理的能力。本单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生存方式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对生物多样性的全面认识。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生物多样性:理解微生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生物特征:认识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包括有益与有害两方面。 学习内容 1.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2. 常见微生物的观察与识别。3. 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及生存条件。 4. 微生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发酵、疾病传播等)。 学业要求 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并描述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能够通过资料搜集和分析,总结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能够讨论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科学的健康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编排合理,内容丰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显微镜的使用技巧,降低了学生初次接触显微镜时的难度;同时,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微生物世界的奇妙,加深对微生物概念的理解。此外,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复杂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然而,由于微生物世界的微小和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直接感知,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形象的展示来辅助理解。此外,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存在差异,教学中需注重分层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树立生物多样性的观念,认识到微生物是生命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方面。 科学思维 培养观察、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形成全面的科学认知。 探究实践 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微生物观察实验。 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微生物培养实验,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生长变化。 责任态度 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培养科学精神,尊重科学事实,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单元结构化活动 1. 引入活动:通过展示微生物世界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学习主题。 2. 技能学习:教授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调焦、对光、观察等步骤。 3. 观察实验:分组进行微生物观察实验,记录并描述观察到的微生物形态。 4. 资料搜集与分析:引导学生搜集关于微生物的资料,分析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5. 讨论与交流:组织班级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和学习体会,探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6. 实践活动: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微生物培养实验,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生长变化。 7. 总结与反思:回顾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观察记录及合作交流情况,给予及时反馈。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提交的微生物观察报告、实验记录及培养实验成果,评估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得失;同时,通过同伴评价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综合评价:结合上述评价方式,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全面性。
第八课时《水中的微小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几种常见的水中微生物(如细菌、藻类、原生动物等);理解微生物在水体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掌握简单的显微镜观察方法。
2.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设计并实施观察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使用显微镜等科学工具进行微观世界的探索。
3.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培养尊重科学事实、勇于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增强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环境意识。
4. 社会责任与行动:理解微生物在水质监测、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参与水资源的保护行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并描述几种典型的水中微生物;掌握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基本方法;理解微生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微生物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界中水体(如河流、湖泊、海洋)的纪录片片段,展示清澈与浑浊、生机勃勃与污染严重的不同水体景象,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是水,却有如此大的差异?”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在这看似平静的水面下,隐藏着哪些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生命体呢?”以此激发学生探索水中微生物的兴趣。 通过视觉冲击力强的视频资料,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究欲望,为后续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显微镜下的世界初体验 教师介绍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学生分组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作为预热,随后尝试寻找并观察载玻片上的微生物样本(如预先准备好的细菌培养液或藻类标本)。 探究活动二:寻找身边的微生物 学生分组,利用简易工具(如透明塑料瓶、滤网)在校园内的小池塘、喷泉或家中鱼缸等水域采集水样,带回教室进行观察。 探究活动三:微生物的特征描述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采集到的水样,记录并描述观察到的微生物形态、颜色、运动方式等特征,尝试分类。 探究活动四:微生物的作用探讨 通过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探讨微生物在水体净化、营养循环、疾病传播等方面的作用。 探究活动五:保护水资源的行动倡议 基于前面的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保护水资源、减少水体污染的具体措施,形成倡议书或海报,在班级展示。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为观察水中微生物打下基础;同时,初步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 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微生物存在广泛性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加深对微生物多样性的理解。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生活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饮用水安全、游泳池水质管理、污水处理等,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或经历。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微生物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培养其将科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知识总结 生师共同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包括微生物的种类、特征、作用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意义等,形成知识框架图或思维导图。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加深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四、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______的人。
答案:微生物
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______大量繁殖的结果。
答案:藻类微生物
在显微镜下观察池塘水时,水滴中______着的就是微小的生物。
答案:运动
4. 我们通常用______和______来观察和培养水中的微小生物。
答案:显微镜;干草
(二)、判断题
1.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因此里面没有微生物。
答案:×
2. 微生物是一类生物,因此也会进行新陈代谢。
答案:√
3.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答案:√
(三 )、选择题
1. 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 )。
A. 蘑菇 B. 蚯蚓 C. 变形虫 D. 蝴蝶
答案:C
如果水池中有草履虫,那么在( )后培养液中会出现大量的同类生物。
A. 1天 B. 1周C. 1个月D. 半年
答案:B
3. 关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
A. 种类繁多 B. 生长繁殖慢C. 分布广泛 D. 形态各异
答案:B
(四)、简答题
1. 水中有哪些常见的微小生物?请列举三种并简述其特点。
答案: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和水蚤。
草履虫:单细胞生物,身体呈圆筒形,前端较圆,后端较尖,全身布满纤毛,能够运动并摄取食物。
变形虫:单细胞生物,能够伸缩体形以移动,同时摄取水中的细菌和藻类为食。
水蚤:小型甲壳类动物,身体透明或半透明,以藻类为食,常作为水质监测的生物指标。
2. 如何观察和鉴定水中的微小生物?
答案:观察和鉴定水中的微小生物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采集水样:从池塘、河流等水域采集水样。
2. 制作玻片标本:用滴管吸取一滴水样,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如果生物运动迅速,可以加入脱脂棉纤维或吸走多余水分来控制。
3. 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上的微小生物,记录其形态、运动和特征。
4. 鉴定:根据观察到的特征,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进行鉴定。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