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届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阅读考点9—古今异义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届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阅读考点9—古今异义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9 16:1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一、什么叫古今异义?
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种类
1.词 义 扩 大
2.词 义 缩 小
3.词 义 转 移
4.感彩变化
5.词义的弱化
6.词义的强化
1.词义扩大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如:
“江”“河”二字:
古代指长江和黄河,
现在泛指一切 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
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词义扩大
A.范围扩大
色(古:脸色;今:颜色)
病(古:重病;今:病)
江(古:长江;今:江河)
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
兵(古:士兵、兵器;今:军队-战争)
词义扩大
B.义项增多
劝 古:劝勉;
今:劝勉、规劝
假 古:凭借、利用;
今:凭借、利用, 不真
好 古:女子貌美;
今:外貌、品行、性能
2.词义的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如:
“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
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
“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
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2、词义缩小
A.范围缩小
臭(古:气味;今:坏气味)
丈人(古:老人;今:岳父)
丈夫(古:男子的通称;今:女子的配偶)
金(金就砺则利——古:泛指一切金属;今:专指黄金)
瓦(古:泛指一切陶制品;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词义缩小
B.义项减少
让 古:责备,谦让;
今:谦让
怜 古:爱,怜悯;
今:怜悯
迁:古:迁移、变换、调任、升职、贬谪、流放;
今:迁移、变换
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如:
“涕”:古代指眼泪,
现在指鼻涕;
“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
不厚道,
今义转移为偷窃。
义项转移
涕(古:眼泪;今:鼻涕)
偷(古:苟且;今:偷窃)
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
走(古:跑;今:步行、行走)
狱(古:案件;今:监狱)
牺牲 古:指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牛、羊、猪等牲畜;
今:指为了某种目的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
4.感彩变化
“卑鄙”: 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
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
“爪牙 ”: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
, 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
“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
现在是褒义词。
感彩变化
讽 古:委婉地劝告;
今:讽刺
爪牙 古:武臣、得力帮手;
今:坏人的党羽
恨 古:遗憾;
今:仇恨
下流 古:地位或处境低下;
今:品德恶劣
5.词义弱化
如:
“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
高, 很深.
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
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6.词义强化
“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
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
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实战训练
D
1、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
A、今齐地方千里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A、“地方”:土地方圆;
今:某个地域、地方、区域。
B、“夫人” :特指那个人
今:妻子
C、“东道主”:(郑国)作为秦国使者在东方的主人;
今:请客的主人。
c
2下列各句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 )
A、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B、敢以烦执事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A、“中国” :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B、“执事”: 用这件事;(办事的官吏,敬称)
今: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D、“妻子”:妻子和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D
3.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D、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E、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A、“于是”:在这个时候;
今:连词
B、“面目”:脸
今:脸的形状、相貌
C、“至于”:到达 “东面”:向东
今:放在下一句开头,另提一事。 今:东面,名词
D、“至于”同C选项
D
4.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B.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C、明日,徐公来
D.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A、“以为”:把......作为 “行李”:出行的人
今:认为 今:出行带的包裹
B、“爪牙”:辅佐的人
今:贬义,为坏人效力的人
C、“明日”:次日,第二天;
今:明天
⑤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今义: 没有出路的境地。
⑧果然:吃饱的样子
今义:不出所料
5.加线词语古今意义同否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以其无礼于晋
③填然鼓之 ④是亦走也 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⑥用心一也 ⑦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⑧腹犹果然 ⑨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A.①③④⑤⑥⑧不同,其余相同
B.②④⑤⑨不同,其余相同
C. 全相同
D. 全不同
A
D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于赵之为赵
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C.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D.封之以膏腴之地
A、“至于”: 直到;甚至
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B、“中原”:原野;
今:中国
C、“丈夫”:成年男子
今:妻子的配偶
D、“膏腴”:肥沃
7、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B、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D
A、“丈夫”:成年男子
今:女子的配偶
B、“二三子”:指你们(大家)
今:两三个人
C、再,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再一次,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