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教案(2份教案) 2024-2025学年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教案(2份教案) 2024-2025学年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19 22:2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 一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城、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 二  素养目标)
①时空观念:通过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了解张骞通西域以及丝绸之路和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②史料实证:认识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设置西域都护府的意义。
③家国情怀: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进取意识。认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发展的现实意义。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丝绸之路。
古代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中国的丝绸在当时的欧洲是珍稀之物。穿着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罗马贵族的时尚。当时中国的丝绸是怎样运往欧洲的?是谁打通了这样一条连接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一、张骞通西域
[多媒体展示“汉帝国公元前87年疆域图”,标出西域的范围]
师:汉朝人把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标出阳关、玉门关的位置。
[多媒体展示有关西域的图文材料]
材料:西汉初年,西域分为36国,分布在沙漠绿洲和山谷盆地中。最大的国家是乌孙,号称有63万人;最小的“依附国”只有600多人。西域各国都从事农业和畜牧业,随畜牧逐水草而居,住无定所。西汉初年,匈奴由蒙古草原向西域侵扰,逐渐成为这里的霸主。
师:材料反映了西域怎样的社会状况?
生: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比如大月氏)。
师:西汉初年,汉匈关系怎样呢?
生:西汉初年,匈奴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朝十分被动。
师:对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策略?
生: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多媒体展示“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
师:于是,汉武帝发布了一张出使西域的招贤令。阅读教材,大家猜想一下:“招贤令”发布后最终选中的使者是谁?他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生:使者:张骞。任务: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多媒体展示“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
师:阅读课本,列表制作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相关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如下表格]
项目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发展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意义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和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多媒体展示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地带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哪些优秀品质?
生:艰难险阻:恶劣的自然环境;食物匮乏等。品质:不畏艰难险阻、不辱使命、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等。
[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
材料: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未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同西域各国建立了联系,知道了许多西域地区的山川、地形、物产、人口、风俗等,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秦汉: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
师:“张骞通西域”有何影响?
生: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多媒体展示教材“材料研读”]
师:讨论: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生讨论后,教师总结:空,同“孔”,凿空,即凿孔,即开通道路。这是形象化的说法。张骞第一次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师过渡: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族与西域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条“丝绸之路”成了沟通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那么,这条“丝绸之路”沿途都经过哪些地方?它的形成对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什么作用?这都是我们在下面将要讨论的问题。
二、丝绸之路
[多媒体展示动态“丝绸之路示意图”]
师:你能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吗?
生: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师:为什么把这条商路叫“丝绸之路”呢?除了丝绸,中国输出的还有哪些东西?西域和西方又把什么输入到中国呢?
生:因为在这条商路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除了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域和西方的还有汉朝的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而西域和西方也向中国输入了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
[多媒体展示中原与西域交流的史实,从中归纳出丝绸之路的作用]
生讨论后,教师总结: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师:除了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从今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可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还有一条更重要的线路——“海上丝绸之路”。
[多媒体展示“汉朝海上航路图”]
师:简述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生:①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②此外,从今山东半岛出发的船只可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
师过渡:前面我们提到了西汉和西域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而西域地区作为一个行政区域归中央政府管辖,则是在西域都护府设置之后,我们来看一下具体内容。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多媒体展示“秦朝形势图”和“西汉形势图”]
师:对比秦朝的疆域,西汉的疆域多了什么地方呢?
生:西域。
师:西域是怎么纳入汉朝版图之中的呢?
[多媒体展示西汉对西域管理的相关史实]
背景 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
时间 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府
管辖范围 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职责 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食,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意义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新疆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师:阅读教材“班超出使西域”的内容。东汉明帝时,为什么要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是如何管理西域的呢?
生:原因: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方式:班超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他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
师:探究问题: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有着怎样的历史影响?
生:为巩固汉朝西部疆域、促进民族融合、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多媒体展示当今有关丝绸之路的材料,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与情感的升华]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教学至此,请使用《名校课堂》同步训练部分。
大漠驼铃、黄沙万里、西域歌舞,这就是2 000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写照。绵延数千里的丝绸之路贯穿了亚欧大陆,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见证。丝绸之路是如何开通的?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一起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一、张骞通西域
师:千百年前,西域是一片广阔而神秘的土地,狭义的西域指阳关和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天山南北地区,即今新疆地区;广义的西域还包括今中亚、西亚、印度半岛、欧洲东部等广大地区。西汉前期,在这片神秘的地区一共分布着30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他们大都被北方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匈奴所控制,匈奴骑兵还不断侵扰西汉北部边疆,严重威胁着西汉北部边境的安全。为了联合与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贴出《招贤令》,招募勇士出使西域。
多媒体展示《招贤令》:高祖以来,我大汉人民屡遭匈奴侵扰。现招募一勇士,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共灭匈奴。重赏!
师:《招贤令》发布后最终选中的使者是谁?他要完成什么任务?
生:张骞。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多媒体展示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师:公元前138年,张骞拜别汉武帝,开始向西方未知的历程迈出了脚步。自主学习:阅读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 目的 时间 结果
第一次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和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第二次 加强汉与西域的联系 公元前119年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师:张骞出使匈奴,曾经被匈奴人扣留了10余年,但他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设法逃脱并到达大月氏,在回来的路上他又被匈奴扣留了1年多,才返回长安。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应该学习张骞的什么精神?
生: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
师: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族与西域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条丝绸之路成为沟通中西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
二、丝绸之路
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示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最远到达古罗马)。
师:这条道路上向西、向东流通的物品有哪些?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作用?
生:向东传入: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乐器、歌舞等。向西外传:丝绸、漆器、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多媒体展示:“汉朝海上航路图”,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说出海上丝绸之路的两条路线:①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②从今山东半岛出发的船只可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
师总结:“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时代产物。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及欧洲,而佛教、伊斯兰教等也是由此路传入中国的。丝绸之路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也促成了这两种文明的相互交流。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多媒体展示“秦朝形势图”和“西汉形势图”]
师:对比秦朝的疆域,西汉的疆域多了什么地方?
生:西域。
师:西域是怎么纳入到汉朝的版图中的呢?
生: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师总结: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西域(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师:东汉明帝时,为什么要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讲述班超的故事。
生: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东汉明帝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期间,朝廷派甘英出使大秦。
师总结:(在学生故事讲完后,教师可适当补充班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班超在西域30多年,为巩固汉朝西部疆域、促进民族融合、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班超出使西域,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其规模与影响力不亚于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时的张骞是“凿空”西域道路的第一人,他两次出使西域,对内促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频繁交往,对外为历史上著名的商道——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