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区域篇的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学习与运用。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以黄土高原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本教材主要从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及水保保持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距离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情分析】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分析,本节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生活在平原地区,缺少对黄土高原地形特征的感性认识,通过前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对分析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思维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初步地图分析归纳的能力。但黄土高原远离学生生活,学生无实际生活经验,学习起来需要一定的想象思维。另外,现阶段学生对事物间的联系认识还不到位,因此,教师要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文原因进行重点讲解,渗透正确的人地观教育,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课程标准】
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及经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及教材图文资料分析,了解水土流失,能列举出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结合图文资料,通过课堂探究,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能阐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堂探讨、小组讨论,实验探究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引导法、资料分析法、讲授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提前在校门口录制的实验视频(呈现的地形沟壑极多,道路坎坷不平),通过视频,让学生猜测视频中同学实验出来的地形和哪个地区地形非常相似。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带领我们班郭顺涛和刘宇同学在学校门口做了一个小实验,我们一起来看实验视频,并想一想视频中我们所呈现的地表形态哪个地区地形非常相似?
播放视屏:泥土堆积,水流冲刷而下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师:这样的形态和哪个地区非常相似
生:黄土高原
师:为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师:黄土高原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象,与一望无际、平坦宽阔的高原景象大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水土流失的原因、措施分别是什么?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学习这些问题。
地理位置
过渡:了解一个区域的时候,首先要知道这个地区的地理位置
师:根据黄土高原地形分布图互相讨论得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生:互相讨论并在学案中填写标注(老师下台指导)
师: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讨论的成果,边说边指出位置
水土流失的原因
过渡: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黄土高原有如此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和那些因素有关?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师:在上课前,已经带领我们班的几位同学进行了实验,我们通过视频来看实验主持人朱雨婷同学给我们发来的前方实验现场报告。
要求:认真观看实验视频,做好实验记录
1.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在学案)
2.结合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记录在学案)
第一组实验: 坡度(说说水土流失与坡度的关系)
实验条件: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土壤等自然条件相同
实验方法:变量法
实验步骤:学生演示、观察、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成果展示)
实验现象:陡坡杯子的水更加浑浊,沙土更多;缓坡杯子里的水更加清澈,沙土更少。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从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图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面坡度大,所以水土流失严重。
第二组实验: 植被(说说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实验条件:坡度、降水强度、土壤等自然条件相同
实验方法:变量法
实验步骤:学生观察、演示、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成果展示)
实验现象:无植被杯子的水更加浑浊,沙土更多;有植被杯子里的水更加清澈,沙土更少。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从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图可以看出黄土高原植被稀疏,所以水土流失严重。
第三组实验: 降水(说说水土流失与降水的关系)
实验条件:植被覆盖率、坡度、土壤等自然条件相同
实验方法:变量法
实验步骤:分组演示、学生观察、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成果展示)
实验现象:暴雨杯子的水更加浑浊,沙土更多;小雨杯子里的水更加清澈,沙土更少。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从黄土高原气温折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夏季,所以水土流失严重。
师:最后一组实验室水土流失与土质的关系,我们进行现场实验
第四组实验: 土质(说说水土流失与土质的关系)
土壤溶水性实验(黑土:粘质土壤 黄土:疏松干燥)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实验步骤:分学生演示、观察、填写实验报告
师:展示黑土和黄土,让学生观察总结两种土壤性质。
请四位同学上台共同完成这个实验。
(学生成果展示)
实验现象:黑土粘性较高不易溶于水,黄土干燥疏松,颗粒小,易溶于水
实验结果: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板书)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从黄土高原土壤图片可以得出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细小土质疏松,所以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过渡:我们一起来看水土流失如此严重的黄土高原会呈现一片什么样的景象。
播放视频:水土流失严重,风沙侵蚀黄土高原的图片
师: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肥沃的土壤,风沙不仅侵蚀着黄土高原,还侵蚀着黄土高原人民的心,让我们想想怎么恢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呢。
请同学们根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己提出合理措施。
师:这么多措施可以归纳为两点,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了解,分成两组进行
课堂活动:
问题一:探究什么是打坝淤地,打坝淤地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问题二:探究如何修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成果展示交流:
问题一: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为大家展示出什么是淤地坝:
为大家展示打坝淤地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生: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可以用于植树种草,种粮食。
问题二: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解如何修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生:坡度减小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侵蚀作用减弱;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课堂小练习:
师:我们已经探究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植树种草、修梯田、打坝淤地,那这些措施在实际中如何应用?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下面这个图中三种措施分别应用于哪一段?缓坡?陡坡?坡脚?并在图中标注出来。
希沃投影学生成果,学生讲解原因。
1.缓坡修梯田:在保持水土的同时,可以进行种植,补充耕地不足,发展民生。
2.陡坡植树种草:陡坡水土流失严重,树木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3.打坝淤地:需要拦泥蓄水,堆积形成肥沃的田地,淤积成小平原、小盆地,所以建设在坡脚,沟谷更加适宜。
四、黄土高原治理后的景象
黄土高原曾经是一片联合国建议我们放弃的土地,大量水土流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景象,常年如此,反复恶性循环,长出绿植也被大水冲走,根本无法形成大面积植被,也影响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经济发展。我国从来不缺少奇迹,我们用70年的治理创造了奇迹,一系列的治理措施,让水土不再流失,树可以储水,草可以固沙,同时发展现代化农业,种植水果,提高人民收入,(图片),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人民脸上也绽开了笑颜。从此打破黄土高原上的恶性循环,黄土高原披上了581.12万公顷的绿化,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3亿多亩,生态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草原绿了,农民富了(图片)相信过不了多久,黄土高原也会变成一个植被茂盛、水草肥美的“北国江南”
黄土高原的奇迹让我们再次验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课堂小结】
【作业】
请同学们下课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今天所学内容,调查并探究身边是否存在水土流失现象,收集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