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酸碱盐 精练
一.选择题
1.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最好用( )
A.NaOH溶液 B.Na2CO3溶液
C.石蕊试液 D.BaCl2溶液
2.生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固体残渣主要是( )
A.铁 B.硫酸亚铁 C.硫酸铁 D.碳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
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4.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C6H5COOH),它的化学性质和盐酸相似,可用做食品防腐剂.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把锌粒放入苯甲酸溶液中不会产生气泡
C.苯甲酸溶液能与碱发生反应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5.如图装置做趣味实验:在用胶塞塞紧的烧瓶里充满某种气体X,烧瓶内导管的一端事先已绑好了一个气球.拔开胶塞,迅速倒入另一种溶液Y,再立即塞紧胶塞,振荡,此时可以看到气球逐渐膨胀的是( )
A.氧气X、澄清石灰水Y B.氧气X、氯化钾溶液Y
C.二氧化硫X、氢氧化钠溶液Y D.氢气X、硫酸锌溶液Y
6.镓(Ga)是一种活动性介于Zn和Fe之间的金属,其氧化物Ga2O3和对应的碱Ga(OH)3均难溶于水,而GaCl2和Ga2(SO4)3都易溶于水。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直接反应制得GaCl3的是( )
A.Ga+HCl B.Ga2O3+HCl
C.Ga2(SO4)3+BaCl2 D.Ga(OH)3+MgCl2
7.在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后,梳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与X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则X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H2CO3 B.NaOH C.Na2CO3 D.H2O
8.4.6g某化合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对该化合物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9.加热试管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使其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下列能正确反映该过程中各科学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10.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B.
C. D.
11.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12.硫酸镁俗称苦盐、泻盐、硫苦,是一种医疗上治疗便秘、食物中毒的常用药.小明想要通过用稀硫酸和剂发生反应来制取硫酸镁,其中不可行的是( )
A.镁粉 B.氧化镁粉末
C.氯化镁溶液 D.氢氧化镁
13.将稀硫酸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铜丝 B.镁条
C.BaCl2溶液 D.Na2CO3溶液
14.如图表示五种不同类别物质间的关系。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C俗称苛性钠,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B物质是铁
B.C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
C.②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D.在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都能体现酸的化学通性
15.有A、B、C三种物质各1.5克,发生了如下的化学反应:A+B+C→D,充分反应后生成3.0克的D.在残留物中再加入1.0克A,反应继续进行.待反应再次停止,反应物中仅剩余有C.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时B剩余0.9克 B.第一次反应停止时C剩余0.9克
C.参加反应A与C的质量比是5:3 D.第二次反应停止时C剩余0.9克
16.现有Mg和MgO的固体混合物3g,经测定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向固体混合物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MgSO4
B.反应中有气泡产生
C.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D.生成MgSO4的质量为12g
17.如图,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试管口向下倾斜可防止氢气逸出
B.乙实验只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甲、乙两实验中,都应先通入气体,再用酒精灯加热试管、玻璃管,以防止发生爆炸
D.甲、乙两实验中,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游离态的铜,都发生了置换反应
18.用如图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某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改变值,就能达到目的(样品中其他成分遇盐酸不产生气体)。下列措施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 )
A.省去装置甲和丁
B.将丙中的NaOH溶液换成Ca(OH)2溶液
C.装置乙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即停止抽气
D.滴加稀盐酸之前,先抽气一段时间,除去装置内原有的CO2
19.下列从原料到制取的最终产物的实验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CuCu(NO3)2溶液Cu(OH)2
B.CaCO3CaOCa(OH)2溶液NaOH溶液
C.FeFe2O3Fe2(SO4)3溶液
D.CuOCuCl2溶液CuSO4溶液
二.填空题
20.小茉同学在复习Ca(OH)2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Ca(OH)2与其它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若X是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以是 。
(2)根据图所示的物质间关系,写出其中两个化学方程式:① ;② 。
21.向FeCl3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入的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生成沉淀的化学式
(2)在B点时,溶液中溶质是 。
22.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取少量氧气,主要操作步骤有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排水法收集气体③加入过氧化氢溶液④加入二氧化锰⑤组装仪器,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4)通常状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得甲烷气体。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甲烷气体,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代号)。
23.化学方程式默写
铁在氧气中燃烧 。铜在氧气中加热 。
碳酸钙高温分解 。小苏打受热分解 。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
24.4.6克乙醇(C2H5OH)和一定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后容器中只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已知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4克,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克。
25.经常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往往粘有一层白色固体,它的成分是 ,写出要洗去这种固体最好选用的试剂为 ,此化学反应方程式 .
26.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1)如图甲所示,该同学制备氧气时应选用的药品是 (选填字母)。
A.过氧化氢溶液 B.高锰酸钾 C.二氧化锰 D.氯酸钾
(2)在测定实验室中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时,以下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酒精灯加热时间过短,会导致所测高锰酸钾质量分数偏小
B橡皮导管不伸入量筒底部,气体无法顺利进入量筒
C.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使测得的氧气体积更准确
D.实验中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
E.实验结束后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27.小乐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能使石蕊溶液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按序填写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28.小红同学用如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
(2)常用NaOH来吸收有毒气体SO2,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
a.Na2CO3 b.HCl c.FeCl3 d.Ba(NO3)2
29.将等质量的CaCO3(块状)和Na2CO3(粉末),分别浸入一定量10%盐酸和10%硫酸溶液中,产生C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上图所示,则:
(1)请判断 一定有剩余。
(2)请计算反应消耗的HCl与H2SO4的质量比为 。
30.如图1为两个烧杯中有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逐渐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图像,A、B代表金属,a、b、c是曲线上的三个点,则:
(1)分析可知:在 点时两烧杯中金属都有剩余;
(2)写出b点对应的稀硫酸量时,B金属所在烧杯里的溶液溶质是 (填化学式);
(3)根据如图1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锌比铁活泼。
(4)如图2,如果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形状和体积都相同的、表面打磨过的过量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 。
31.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他们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乙图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观察到有红褐色絮状沉淀生成,溶液呈黄色。
(1)图甲中A试管充分反应后,有剩余的反应物为 。
(2)通过以上现象能确定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 。
32.实验室用含有杂质的锌粒(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实验结束后,容器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物质剩余。
(1)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
(2)用下述方法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硫酸,其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往容器内再加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②往容器内再加锌粒,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③往容器内加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④将剩余固体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如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⑤往容器内滴加无色酚酞,如果没有变色,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硫酸
33.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②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 (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 。
(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 b%(选填“>”“=”“<”)
三.解答题
34.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0g石灰石样品(假设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向其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称得固液混合物的质量为113.4g,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求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5.石灰石是主要矿产品之一,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量当地矿石山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分4次进行实验,每次实验加入不同质量的矿石样品(矿石中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结果如下: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g) 1.76 3.52 4.4 m
请根据表格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表中m的数值是 。
(2)这种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 。
(3)如图所示中能正确描述实验4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的图像是 。
(4)计算这种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计算过程)
36.一烧杯中盛有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其中出现冒气泡的是 (填“PA”或“AB”)段。
(2)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烧杯中(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最好用( )
A.NaOH溶液 B.Na2CO3溶液
C.石蕊试液 D.BaCl2溶液
【解答】解:A、稀盐酸和稀硫酸均会与氢氧化钠反应,均无明显现象,不可以鉴别,故A错误;
B、稀盐酸和稀硫酸均会与碳酸钠反应,均会产生气泡,不可以鉴别,故B错误;
C、稀盐酸和稀硫酸均会使石蕊变红色,可不以鉴别,故C错误;
D、硫酸与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2.生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固体残渣主要是( )
A.铁 B.硫酸亚铁 C.硫酸铁 D.碳
【解答】解: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硫酸亚铁,而碳不与硫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观察选项,故选D。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
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解答】解:A、为了收集的氧气更纯净,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做法正确;
B、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壁出现的小水珠流到试管底部将试管炸裂,因此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故做法正确;
C、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故做法错误;
D、为防止冷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则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故做法正确。
故选:C。
4.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C6H5COOH),它的化学性质和盐酸相似,可用做食品防腐剂.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把锌粒放入苯甲酸溶液中不会产生气泡
C.苯甲酸溶液能与碱发生反应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解答】解:A、由题意,苯甲酸的化学性质和盐酸相似,显酸性,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题意,苯甲酸的化学性质和盐酸相似,把锌粒放入苯甲酸溶液中,能生成氢气,会产生气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题意,苯甲酸的化学性质和盐酸相似,苯甲酸溶液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题意,苯甲酸的化学性质和盐酸相似,显酸性,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如图装置做趣味实验:在用胶塞塞紧的烧瓶里充满某种气体X,烧瓶内导管的一端事先已绑好了一个气球.拔开胶塞,迅速倒入另一种溶液Y,再立即塞紧胶塞,振荡,此时可以看到气球逐渐膨胀的是( )
A.氧气X、澄清石灰水Y
B.氧气X、氯化钾溶液Y
C.二氧化硫X、氢氧化钠溶液Y
D.氢气X、硫酸锌溶液Y
【解答】解:A、把澄清石灰水(Y)倒入盛氧气(X)气体的瓶内,二者不能反应生成,瓶内气压变化不大,气球也不会有变化。因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A不正确。
B、把氯化钾溶液(Y)倒入盛氧气(X)的瓶内,二者不发生化学反应,瓶内气压变化不大,气球也不会有变化。因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B不正确。
C、把氢氧化钠溶液(Y)倒入盛二氧化硫(X)的瓶内,二者能迅速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导致瓶内气压迅速减小,这时气球会膨胀变大。因而此选项符合题意。故C正确。
D、把硫酸锌溶液(Y)倒入盛氢气(X)的瓶内,二者不发生化学反应,瓶内气压变化不大,气球也不会有变化。因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D不正确。
故选:C。
6.镓(Ga)是一种活动性介于Zn和Fe之间的金属,其氧化物Ga2O3和对应的碱Ga(OH)3均难溶于水,而GaCl2和Ga2(SO4)3都易溶于水。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直接反应制得GaCl3的是( )
A.Ga+HCl B.Ga2O3+HCl
C.Ga2(SO4)3+BaCl2 D.Ga(OH)3+MgCl2
【解答】解:A、镓是一种活动性介于Zn和Fe之间的金属,而铁排在氢之前,La可以和HCl反应制得LaCl3和氢气,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La2O3和HCl可以反应制得LaCl3和水,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Ga2(SO4)3易溶于水,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LaCl3,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La(OH)3难溶于水,不能与Mg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在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后,梳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与X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则X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H2CO3 B.NaOH C.Na2CO3 D.H2O
【解答】解:A、单质不能和其它物质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故选项不正确。
B、酸不能和其它物质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选项不正确。
C、酸不能和其它物质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碳酸钠,故选项不正确。
D、氢气燃烧生成水,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X可能是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4.6g某化合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对该化合物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解答】解:8.8g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8.8g××100%=2.4g;5.4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5.4g××100%=0.6g;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2.4g+0.6g=3g<4.6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4.6g﹣3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9.加热试管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使其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下列能正确反映该过程中各科学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解答】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从0开始逐渐增加,至反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错误。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反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但最终固体质量不会减小至0,故选项图像错误。
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前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锰的质量从0开始逐渐增加,至反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错误。
故选:C。
10.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氧化铜不与水反应,因此氧化铜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制备氢氧化铜,故错误;
B.由于锌和氯化银均为固态,因此锌与氯化银不反应,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制备氯化锌,故错误;
C.氧化铁与一氧化碳高温下反应得到铁和二氧化碳,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备铁,故正确;
D.一氧化碳与水不反应,因此一氧化碳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制备碳酸,故错误;
故选:C。
11.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解答】解:A、氢氧化钙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故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故A正确;
B、氢氧化铝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故B正确;
C、熟石灰与硫酸铜的反应为碱和盐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C错误;
D、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12.硫酸镁俗称苦盐、泻盐、硫苦,是一种医疗上治疗便秘、食物中毒的常用药.小明想要通过用稀硫酸和剂发生反应来制取硫酸镁,其中不可行的是( )
A.镁粉 B.氧化镁粉末
C.氯化镁溶液 D.氢氧化镁
【解答】解:A、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B、氧化镁粉末属于金属氧化物,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C、氯化镁溶液与稀硫酸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镁属于碱,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3.将稀硫酸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铜丝 B.镁条
C.BaCl2溶液 D.Na2CO3溶液
【解答】解:A、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正确。
B、镁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会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故选项错误。
C、BaCl2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会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4.如图表示五种不同类别物质间的关系。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C俗称苛性钠,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B物质是铁
B.C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
C.②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D.在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都能体现酸的化学通性
【解答】解:如图表示五种不同类别物质间的关系,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氧化铁,C俗称苛性钠,所以C是氢氧化钠,B会转化成氧化铁,会与硫酸反应,所以B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A、通过推导可知,B是铁,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B正确;
C、②所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C正确;
D、在①、②、③三个反应中,都能体现酸的化学通性,④中的实质是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体现了硫酸的特性,故D错误。
故选:D。
15.有A、B、C三种物质各1.5克,发生了如下的化学反应:A+B+C→D,充分反应后生成3.0克的D.在残留物中再加入1.0克A,反应继续进行.待反应再次停止,反应物中仅剩余有C.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时B剩余0.9克
B.第一次反应停止时C剩余0.9克
C.参加反应A与C的质量比是5:3
D.第二次反应停止时C剩余0.9克
【解答】解:第一次反应A不足,因为第一次反应后加入A又能进行第二次反应。第二次反应后,只剩余C,说明A、B恰好完全反应,则m反(A):m反(B)=(1.5g+1.0g):1.5g=5:3,
A.第一次反应耗B的质量为mB,则1.5g:mB=5:3,解得mB=0.9g,即第一次反应后剩余B质量为1.5g﹣0.9g=0.6g,故A错误;
B.根据mA+mB+mC=mD,可知生成3.0gD时消耗C的质量mC=3.0g﹣1.5g﹣0.9g=0.6g,故第一次反应后剩余C质量为1.5g﹣0.6g=0.9g,故B正确;
C.反应消耗A与C质量之比为mA:mC=1.5 g:0.6 g=5:2,故C错误;
D.反应消耗A、C质量之比mA:mC=5:2,故第二次反应中消耗C质量为:(1.5g+1.0g)×=1.0g,故第二次反应后,C剩余质量为1.5g﹣1.0g=0.5 g,故D不正确,
故选:B。
16.现有Mg和MgO的固体混合物3g,经测定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向固体混合物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MgSO4
B.反应中有气泡产生
C.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D.生成MgSO4的质量为12g
【解答】解:A、镁与稀硫酸反应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硫酸镁和水,所以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镁,故正确;
B、MgO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0%,说明固体混合物含有镁,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反应过程中有气泡产生,故正确;
C、根据方程式,可知稀硫酸与硫酸镁的关系式为H2SO4~MgSO4;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H2SO4~MgSO4;
98 120
100g×x 12g
解得:x=9.8%,故错误;
D、现有Mg和MgO的固体混合物3g,经测定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所以镁元素的质量为3g×80%=2.4g,根据方程式,镁元素全部转化为MgSO4,生成MgSO4的质量为=12g,故正确;
故选:C。
17.如图,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试管口向下倾斜可防止氢气逸出
B.乙实验只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甲、乙两实验中,都应先通入气体,再用酒精灯加热试管、玻璃管,以防止发生爆炸
D.甲、乙两实验中,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游离态的铜,都发生了置换反应
【解答】解:A.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为了防止冷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将试管炸裂,所以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错误;
B.乙实验中还会观察到黑色的粉末慢慢变成红色,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故错误;
C.两实验都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气体,以排净装置内的空气,再进行加热,以免发生爆炸,故正确;
D.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故选:C。
18.用如图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某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改变值,就能达到目的(样品中其他成分遇盐酸不产生气体)。下列措施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 )
A.省去装置甲和丁
B.将丙中的NaOH溶液换成Ca(OH)2溶液
C.装置乙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即停止抽气
D.滴加稀盐酸之前,先抽气一段时间,除去装置内原有的CO2
【解答】解:A、省去装置甲和丁时,装置内和装置外的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能降低测定准确度。
B、将丙中的NaOH溶液换成Ca(OH)2溶液时,不利于二氧化碳的完全吸收,能降低测定准确度。
C、装置乙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即停止抽气,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被完全吸收,能降低测定准确度。
D、滴加稀盐酸之前,先抽气一段时间,除去装置内原有的二氧化碳,可以提高测定准确度。
故选:D。
19.下列从原料到制取的最终产物的实验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CuCu(NO3)2溶液Cu(OH)2
B.CaCO3CaOCa(OH)2溶液NaOH溶液
C.FeFe2O3Fe2(SO4)3溶液
D.CuOCuCl2溶液CuSO4溶液
【解答】解:A、铜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此项实验,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但经济上不合理,因为AgNO3很贵,此项错误;
B、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的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通过复分解反应,可以得到氢氧化钠溶液,此方案理论上正确,操作也较为简单可行,又可实验纯碱制得烧碱,经济上合理;故此项正确;
C、理论上错误,因为Fe在O2里燃烧的生成物是Fe3O4,而不是Fe2O3,故此项错误;
D、实验设计得不合理,因为从CuO→CuSO4只需CuO→H2SO4一步即可完成;故此项错误。
故选:B。
二.推断题(共1小题)
20.小茉同学在复习Ca(OH)2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Ca(OH)2与其它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若X是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以是 二氧化碳 。
(2)根据图所示的物质间关系,写出其中两个化学方程式:① Ca(OH)2+2HCl=CaCl2+2H2O ;② Na2CO3+Ca(OH)2=2NaOH+CaCO3↓ 。
【解答】解:(1)根据碱的化学性质:碱能与酸反应,碱能与盐反应,碱能和酸性氧化物反应,又因为盐酸属于酸,碳酸钠属于盐,所以则X可以是二氧化碳;
(2)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因此两个化学方程式:①Ca(OH)2+2HCl=CaCl2+2H2O;
②Na2CO3+Ca(OH)2=2NaOH+CaCO3↓。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
(2)①Ca(OH)2+2HCl=CaCl2+2H2O;
②Na2CO3+Ca(OH)2=2NaOH+CaCO3↓。
三.解答题(共1小题)
21.向FeCl3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入的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生成沉淀的化学式 Fe(OH)3
(2)在B点时,溶液中溶质是 氯化钠、氢氧化钠 。
【解答】解:(1)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OH)3。
故填:Fe(OH)3。
(2)在B点时,溶液中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
故填:氯化钠、氢氧化钠。
22.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 分液漏斗 。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3)实验室制取少量氧气,主要操作步骤有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排水法收集气体③加入过氧化氢溶液④加入二氧化锰⑤组装仪器,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⑤①④③② (填序号)。
(4)通常状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得甲烷气体。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甲烷气体,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AD或AE (填字母代号)。
【解答】解:(1)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H2O22H2O+O2↑;
(3)实验室制取少量氧气,主要操作步骤有:⑤组装仪器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加入二氧化锰③加入过氧化氢溶液②排水法收集气体;故答案为:⑤①④③②;
(4)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得甲烷气体,因此需要加热;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AD或AE。
五.填空题(共10小题)
23.化学方程式默写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3O4 。
铜在氧气中加热 2Cu+O22CuO 。
碳酸钙高温分解 CaCO3CaO+CO2↑ 。
小苏打受热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 。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
【解答】解: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
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小苏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的溶质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3Fe+2O2Fe3O4;2Cu+O22CuO;CaCO3CaO+CO2↑;2NaHCO3Na2CO3+H2O+CO2↑;CO2+Ca(OH)2=CaCO3↓+H2O。
24.4.6克乙醇(C2H5OH)和一定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后容器中只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已知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4克,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5.4 克。
【解答】解:乙醇中氢元素质量是4.6g×=0.6g,氢元素完全转化到水中,生成水的质量是0.6g÷=5.4g。
故答案为:5.4。
25.经常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往往粘有一层白色固体,它的成分是 碳酸钙 ,写出要洗去这种固体最好选用的试剂为 盐酸 ,此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 .
【解答】解:由于氢氧化钙溶液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因此久置空气的石灰水瓶壁上就会有一层白色固体,这层白色固体就是碳酸钙,而碳酸钙不溶水,但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钙,然后用水清洗.
故答案为:碳酸钙;盐酸;CaCO3+2HCl═CaCl2+CO2↑+H2O.
26.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1)如图甲所示,该同学制备氧气时应选用的药品是 CD (选填字母)。
A.过氧化氢溶液
B.高锰酸钾
C.二氧化锰
D.氯酸钾
(2)在测定实验室中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时,以下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AC (选填字母)。
A.酒精灯加热时间过短,会导致所测高锰酸钾质量分数偏小
B橡皮导管不伸入量筒底部,气体无法顺利进入量筒
C.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使测得的氧气体积更准确
D.实验中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
E.实验结束后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解答】解:(1)由图可知,实验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固﹣固反应加热型装置,且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故用到的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故选:CD;
(2)A、酒精灯加热时间过短,高锰酸钾不能完全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偏少,会导致所测高锰酸钾质量分数偏小,故A说法正确;
B、橡皮导管不伸入量筒底部,生成的氧气不易溶于水,在水中以气泡的形式上升,也能顺利进入量筒,故B说法错误;
C、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保证量筒中与试管中压强保持一致,可使测得的氧气体积更准确,故C说法正确;
D、为了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刚有气泡冒出时就开始收集,故D说法错误
E、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故E说法错误。
故选:AC。
故答案为:(1)CD;
(2)AC。
27.小乐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能使石蕊溶液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
(2)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④③①②③ (按序填写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解答】解:(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本题是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所以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从a端通二氧化碳,此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不变色;然后再从b端通氮气将广口瓶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接着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纸花仍不变色;最后再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此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故答案为:④③①②③。
28.小红同学用如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红色 。
(2)常用NaOH来吸收有毒气体SO2,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OH+SO2=Na2SO3+H2O 。
(3)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c 。
a.Na2CO3
b.HCl
c.FeCl3
d.Ba(NO3)2
【解答】解:(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
(3)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选择的物质是氯化铁,这是因为氯化铁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而氢氧化钠不能和碳酸钠、硝酸钡反应,盐酸不是盐,故选:c。
故答案为:(1)红色;
(2)2NaOH+SO2=Na2SO3+H2O;
(3)c。
29.将等质量的CaCO3(块状)和Na2CO3(粉末),分别浸入一定量10%盐酸和10%硫酸溶液中,产生C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上图所示,则:
(1)请判断 碳酸钙 一定有剩余。
(2)请计算反应消耗的HCl与H2SO4的质量比为 73:98 。
【解答】解:CaCO3(块状)和Na2CO3(粉末)与盐酸和硫酸分别反应的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8 44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98 18 44
(1)提供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的质量相等,说明碳酸钠完全反应,碳酸钙有剩余;
(2)参加反应的盐酸和硫酸的质量比是73:98。
故答案为:(1)碳酸钙;
(2)73:98。
30.如图1为两个烧杯中有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逐渐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图像,A、B代表金属,a、b、c是曲线上的三个点,则:
(1)分析可知:在 c 点时两烧杯中金属都有剩余;
(2)写出b点对应的稀硫酸量时,B金属所在烧杯里的溶液溶质是 ZnSO4、H2SO4 (填化学式);
(3)根据如图1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锌比铁活泼。
(4)如图2,如果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形状和体积都相同的、表面打磨过的过量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 先向右偏后平衡 。
【解答】解:(1)根据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图,铁产生的氢气质量多,所以A金属是铁;加入c点硫酸时,硫酸全部参加反应,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2)加入b点硫酸时,铁产生的氢气多,锌产生的氢气质量少,故b点时B金属所在烧杯里的溶液溶质是ZnSO4,H2SO4;
(3)根据如图1不能得出锌比铁活泼;
(4)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过量锌片和铁片,锌的活动性强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要快,而氢气会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左盘质量减少的要快,所以天平指针先向右偏;所用稀盐酸完全相同,金属过量,生成的氢气全部来自于盐酸,当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所以最终天平指针指向中央刻度线,即保持平衡。
故答案为:(1)c;
(2)ZnSO4,H2SO4;
(3)不能;
(4)先向右偏后平衡。
31.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他们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乙图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观察到有红褐色絮状沉淀生成,溶液呈黄色。
(1)图甲中A试管充分反应后,有剩余的反应物为 氢氧化钠 。
(2)通过以上现象能确定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钠、氯化铁 。
【解答】解:(1)图甲中A试管充分反应后,有剩余的反应物为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
(2)通过以上现象能确定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铁。
故答案为:氯化钠、氯化铁。
32.实验室用含有杂质的锌粒(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实验结束后,容器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物质剩余。
(1)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ZnSO4 ;
(2)用下述方法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硫酸,其中错误的是 ③⑤ (填序号)。
①往容器内再加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②往容器内再加锌粒,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③往容器内加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④将剩余固体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如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⑤往容器内滴加无色酚酞,如果没有变色,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硫酸
【解答】解:(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硫酸锌溶解在水里,得到硫酸锌溶液;
(2)①加入盐酸产生气泡,说明锌有剩余,那么硫酸就完全反应,故正确;
②再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证明硫酸有剩余,故正确;
③加入氯化钡,产生沉淀,只能证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不能证明是否含有硫酸,故错误;
④将剩余固体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如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固体中含有锌,因此硫酸就完全反应;
⑤往容器内滴加无色酚酞,如果没有变色,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不会变色,说明溶液中可能没有硫酸,故错误;
故选:③⑤。
故答案为:(1)ZnSO4;
(2)③⑤。
六.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33.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②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 Na2CO3 (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 B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而减少,导致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空气进入C中 。
(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 > b%(选填“>”“=”“<”)
【解答】解:(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Na2CO3和水。
故填:Na2CO3。
(2)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B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而减少,导致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空气进入C中。
故填:B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而减少,导致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空气进入C中。
(3)由2NaOH+CO2═Na2CO3+H2O,2NaOH+H2SO4═Na2SO4+2H2O可知,2NaOH~H2SO4,
质量关系为:
2NaOH~H2SO4,
80 98
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溶液显中性或显酸性,说明氢氧化钠、碳酸钠已经完全反应,因此a%>b%。
故填:>。
七.计算题(共3小题)
34.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0g石灰石样品(假设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向其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称得固液混合物的质量为113.4g,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求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20g+100g﹣113.4g=6.6g。
(2)设该样品中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x y 6.6g
x=15g;
y=16.65g;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75%;
即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75%。
(3)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5.4%。
答:(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3)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4%。
35.石灰石是主要矿产品之一,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量当地矿石山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分4次进行实验,每次实验加入不同质量的矿石样品(矿石中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结果如下: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g) 1.76 3.52 4.4 m
请根据表格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表中m的数值是 4.4 。
(2)这种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 80% 。
(3)如图所示中能正确描述实验4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的图像是 D 。
(4)计算这种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计算过程)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5g石灰石完全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6g,第三次15g石灰石若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6g×3=5.28g,而实际生成4.4g二氧化碳,说明此时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所以第四次生成的气体质量和第三次的一样多,即表中m的数值是4.4。
(2)设5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76g
x=4g
则这种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100%=80%。
答:这种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80%。
(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1)的分析可知,实验4中碳酸钙过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则最后溶液的pH为7,故选:D。
(4)设50g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y 4.4g
y=7.3g
则这种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答:这种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故答案为:
(1)4.4;
(2)80%;
(3)D;
(4)14.6%。
36.一烧杯中盛有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其中出现冒气泡的是 PA (填“PA”或“AB”)段。
(2)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烧杯中(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解答】解:(1)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混合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钙,所以加入碳酸钠溶液时,先生成气体后生成沉淀,所以出现冒气泡的是PA段,而AB段是生成沉淀的。
(2)设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106g×10% x y
x=11.7g
y=4.4g
设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a,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b。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117
106g×10% a b
a=10g
b=11.7g
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9%
答: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9%。
故答案为:(1)PA;
(2)7.9%。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