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串讲课件)-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共8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串讲课件)-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共8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23 10:3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9张PPT)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人教版(2019) 地理必修二 单元复习
目录
CONTENT
01
课标要求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02
知识结构
Knowledge structure
03
考点梳理
Examination points sorting
04
Breakthrough in question types
题型突破
1
课标要求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课标要求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的区位因素;
结合实例,说明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2
知识结构
Knowledge structure
知识结构
Knowledge structure
知识结构
Knowledge structure
知识结构
Knowledge structure
3
考点梳理
Examination points sorting
1
农业区位因素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3
工业区位因素
4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5
服务业区位因素
考点
Examination points
6
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考点梳理
Examination points sorting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的概念:
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广义农业: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形式。
狭义农业: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2、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
按历史发展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按产品用途分:①自给农业;②商品农业
按投入多少分:①粗放农业(游牧业、热带迁移农业);②密集/集约农业
3、农业生产活动: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4、农业生产的特点
①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文化习俗和政策等影响→地域性
案例1: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
案例2:我国粮食作物分布是:“南稻北麦”
“因地制宜”
案例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徙相似,其实味不同”
②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某些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
所以农业生产活动与季节有关,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
“因时制宜”,不违农时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过了惊蛰节,耕田不停歇
霜降抢收,不收就丢
造成两地形成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的原因有哪些呢?
答案:季风水田农业
①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②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③人口稠密,机械化程度低
答案:大牧场放牧业
①地广人稀,草类茂盛
②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降水较少③机械化水平高
结论:由于两地气候、地形、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差异显著,从而导致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对象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这些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农作物的习性
农业区位
该事物与相关地理因素的关系
该事物的位置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5、认识农业区位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技术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地租
6、农业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气候(光照、热量、降水量、气温日较差、风、自然灾害)
光照
热量
降水
光照长短和强度影响农产品品质
气温的高低决定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降水的多少影响农业类型和分布
光照对农业的影响
光照对农业的影响
时间长短
光照强度
光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热量不足的问题。如我国东北平原,虽然纬度较高,但夏季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高纬度地区)
光照强
①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更多有机物;利于作物着色
②作物容易灼伤;生长周期短,有机质积累少
光照弱
①不利于谷物的生长;生长周期长,品质好
②作物着色差,卖相差
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光照强度大,但昼长年变化小,光照稳定
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光照强度小,但夏季白昼时间长或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光照时间长
海拔因素:海拔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光照充足
坡向因素:阳坡,光照充足;阴坡,光照不足;
植被覆盖率因素:密林,光照不足;反之,裸地等光照充足
天气因素:晴天多,光照充足;阴天光照不足;
自然因素热量对农业的影响
热量对农业的影响
分类
积温:生长期和生长周期、熟制
热量充足:①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
热量不足:
①生长周期长,有机质积累多,品质好;病虫害少②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低温冻害,不利于作物生长
春温:春播、发芽、开花时间
夏温:生长快慢
秋温:霜冻影响产量与质量
冬温:越冬作物、病虫害
日较差:品质
备注
生长期:在一定以上的温度作物可继续生长的时期(地理角度)
生长周期: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要的时间,为作物生长期(生物角度)
二者关系:生长周期与积温成负相关;生长期与积温成正相关
概念区分: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
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
影响因素差异:
光照主要受纬度、海拔、天气的影响
热量主要受纬度、地形、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的影响
联系:一般情况下,光照充足地区,热量也充足。但也有热量充足光照却缺乏的地区,比如四川盆地;也有光照充足热量却缺乏的地区,比如青藏高原。
如何区分光照与热量?
衡量指标 我国分布规律 对农业的影响
光照 年总太阳辐射 西部丰富东部少;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最少 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和产量
热量 积温 东部季风区由南向北减少 影响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等
自然因素(降水)对农业的影响
降水对农业的影响
①降水量:充沛、适中,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降水季节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影响农业生产;如降水过多易造成洪涝,过少易造成旱灾
⑤微观农业类型:>800mm,发展水田种植业; 400——8000mm,发展旱地农业区;200——400 mm或250——400 mm,发展畜牧业;<200 mm或250mm发展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
③水热组合: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XX气候区,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如季风气候
XX气候区,雨热不同期,不有利于农业生产,如地中海气候
④降雪:防霜冻、解春旱
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考点细化: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水源
仅靠天然降水往往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种植农作物需要灌溉。
水源指灌溉水源,通常有以下几种:
注:灌溉用水也有大气降水,咸水湖泊水、海水不能直接用于灌溉
河流水
淡水
湖泊水
冰雪
融水
浅层
地下水
临近河湖,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缺乏水源不能进行灌溉的干旱地方,不宜种植农作物。
降水是水源中的一种,水源还包括河湖水,高山冰雪融雪,积雪融水,地下水。
一般降水丰富地区,水源也充足。降水稀少地区也不代表没有水源,比如西北地区还有高山冰雪融水和河流补给;降水丰富地区也可能水源缺乏,比如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新加坡等岛屿面积较小的国家。
如何区分水源与降水?
自然因素(水源)对农业的影响
水源对农业的影响
水量大小
水质好坏
取水便捷程度
五种主要的水源补给
河流状况
河网密度
河流支流数量、河流的流域面积、流程等
河流汛期、结冰期等
排水:水文灾害(旱涝)
临近XX河流或冰雪融水区或地下水,灌溉水源充足(有便利的灌溉水源)
临近水源地或河流上游、水质优;
河流中下游或临近工(农)业区,污染较重,水质较差;
(3)地形——农业类型
平原、盆地,地表平坦,土层深厚,便于耕作和灌溉,适宜发展种植业
在山地、丘陵区,地表崎岖,不易耕作,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丘陵缓坡可开梯田;高原宜发展牧业,河谷发展河谷农业
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立体农业
千烟洲位于我国江西省泰和县,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当地采用的是“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丘上:坡度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缓坡:坡度小,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
沟谷:地势低洼,容易积水,发展鱼塘养渔业。
(3)地形——影响农业的机械化水平、生产规模、水利化
影响生产方式
多样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平原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发展林牧业;高原发展畜牧业,区域地形多样,则有利农业多种发展。
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大,则可发展立体农业,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若地势起伏较小(坡度<25°),适宜发展梯田。
影响机械化程度
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规模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典型地区如美国中央大平原;
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典型地区如日本。
小区位:山地地形,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阳坡热量,阴坡水分。
2
自然因素(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宏观地形
微观地形
高原
畜牧业
平原
种植业
山区
立体农业、林果业
低洼积水地区
渔业
农业大类
海拔
高度:光热、日较差
差:水热差异
差:气候与气象灾害
气候条件
坡向
迎风坡|背风坡
阳坡|阴坡
降水、云雾、湿度、气象灾害
起伏和坡向
水分、洪灾
气象灾害等
影响土壤厚度、肥力、水分等






耕地面积影响农业生产规模大小等
考点细化:地形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4)土壤
土壤的肥力、厚度、酸碱度、质地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而影响着作物产量,甚至也影响到作物的品质。
酸性:茶树、柑橘。 碱性:枸杞、甜菜。
土壤的组成 作用
矿物质 由成土母质发育。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 由植物提供。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水分 过多会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
空气 过多会造成养分、水分不足,植物枯萎
类型 特点
砂土 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保肥性能弱,但易于耕作。
壤土 透气、透水性能良好,且蓄水、保肥能力强,是农业生产的理想质地。
黏土 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于耕作。
自然因素(土壤)对农业的影响
土壤对农业的影响
肥力::有机质、矿物质、含量高低
墒情(土壤水情):土壤水分过多过少,不利于耕作和农作物生长;
水分过多(如沼泽湿地),导致作物烂根死亡,需排水耕作;过少导致作物缺水;
土壤灾害:土地退化、土壤污染、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
土温: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呼吸
土层的厚薄: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浅薄贫瘠
土层的透气性: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呼吸,沙质土壤透气性好
酸碱度:影响矿物盐类的溶解度和微生物活动影响植物的营养
如酸性土壤,肥力低,适合茶类等作物的生长
人类活动:①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覆盖薄膜、稻草、鹅暖石等,有利于保温保湿,保土,减少土壤养分流失;轮耕、休耕,保持地力(注河流洪水泛滥给两岸耕地带来肥沃土壤,如尼罗河的泛滥)
②过度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
区位因素 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举例
气候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要求不同的气候。 我国南方的三季稻;熟制;新疆吐鲁番的水果
地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耕作不便,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我国南方的水田;横断山区、千烟洲的立体农业
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东南丘陵的茶树种植
水源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新疆的绿洲农业
小结: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
概念说明 举例
主要 因素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生产的所有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
社会经济因素:政策、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等
主导 因素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决定性因素),即对该种农业发展的影响最大的因素。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低洼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
限制性 因素 生产所需的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个条件不能满足的即为限制性因素。 当这个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就变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水源不足,因此,水源就成为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河西走廊由于引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灌溉,能够进行农业生产,水源就成了当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知识拓展 】
(二)人文因素
(1)市场——需求和价格→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农业生产活动所考虑的并非只是如何利用土地生产作物,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生产的农产品运到市场销售,以获得经济收入。所以,除了自然因素外,市场、交通运输、政策法规等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也很重要。
大城市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极大,促使城市周围的乡村地区较多地发展蔬菜、水果、肉、蛋、奶及花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城郊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变化。(城郊农业用地类型的变迁)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对农业的影响
市场对农业的影响
市场是农业类型和规模的决定性因素
因素分析
①市场广阔;人口稠密或城市较多,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产品深受喜爱,市场广阔;
②市场距离近:距离近,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③错开上市时间;上市早晚、季节
④市场竞争力强:品牌效应、价格低、规模大、品质好;
⑤交通通达度高,快速运输产品到市场;
⑥保鲜冷藏技术发展,开拓新的更远市场等等
(2)交通——运输、存储费用+运输时间+冷藏保鲜技术
→→→扩大了销售市场
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产品容易腐烂变质的乳畜业、园艺业、果蔬业等,一般要求靠近城市(市场),而且要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保障。
问题:据材料分析案例的主导因素?
荷兰(又称鲜花王国)的鲜花出口占全球市场的60%,在24小时之内,荷兰的鲜花可以空运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可以这样说,是荷兰的鲜花装点了整个世界。
(3)政策——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会对农业生产决策起到直接干预。
材料:农产品补贴问题
日本由于客观原因,农业生产成本很高,但日本农产品仍占据着国内市场,原因是日本政府对本国农产品实行高额补贴,并对国外农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来保护国内农业生产,使日本农业仍然保持一定的规模。
(4)科技——培育良种;保鲜、冷藏技术;机械、化肥
农业科技的发展,培育良种作物,提高农作物单产、质量
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产品的销售范围。
农业机械代替了人力畜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化肥的生产提高了农业产出
农业技术
农业信息化
技术装备
生产技术
市场营销
物流配送
环境保护
加强宣传,建立品牌
良种栽种
耕作技术
水肥控制
病虫害防治
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机械、化肥以及农药等
结合冷链运输
影响成本、影响质量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科技)对农业的影响
交通对农业的影响
交通便捷程度: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等,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条件改善,可缩短时间→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类型、规模、结构);
适用的农产品:对易腐、变质的产品影响较大
科技对农业的影响
①技术:精耕细作,传统经验;机械化、专业化、精细化程度;
②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③农业生物技术:优良品种、化肥农药
④农业灌溉技术:滴灌和喷灌技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等
⑤农业耕作技术:休耕、轮作、间种等
⑥覆盖技术:覆膜、覆草等
⑦农业营销技术:电商、直播
⑧农业播种技术:无人机播种
其他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其他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劳动力:数量(人口,密度)、素质、劳动力工资低
土地价格低或地价低,地价越高,成本越高,只能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
农业历史: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种植基础好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料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制度推动
文化:信息、心理、观念、风俗习惯(习俗)
资金、经济效益、管理生产等方面
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思路
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思路
①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条件,从而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条件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水热组合、风力风向、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
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坡度等
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土壤:性质、厚度、肥力等
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其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
如喜热喜光怕风忌涝就要考虑热量、光照、风力风向、地形坡度(排水条件)等
③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A:市场条件:国内外的市场距离、远近、规模、潜力;城市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
B:交通条件: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贸易)、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牛奶、蔬菜等容易腐烂变质的物品国内市场)、航空运输条件(花卉、高档水果等容易腐烂变质的物品)、港口和内陆铁路、公路联运,交通通达度高
C:农业技术: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农业科技水平
D:国家政策:政策(鼓励或限制)、价格补贴
E: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 F:其他因素:种植历史、饮食习惯等
拓展延伸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
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
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
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比较稳定
变化很快
农业区位的选择
影响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较快)。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1、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农产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促使生产规模扩大;
农产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下跌,促使生产规模缩小。
2、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地形、土壤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①我国南方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②云贵高原用梯田改善地形;
③新疆用坎儿井防止水分蒸发和用温室改善光热等;
④培育良种,海水稻的种植以及提高农作物的耐寒或耐旱能力等。
温室大棚改善农作物生长的温度,并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节,从而扩大了农作物种植的时空范围。
温室改造光热
改造水分
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实施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灌溉技术的发展使干旱地区也能栽培农作物。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改进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形成了一些专业的农业化生产地域。
阿根廷的牛肉能到西欧人的餐桌上,主要得益于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与应用。
4、我国经济发展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农业技术
经济发展
城市化
农副产品需求
机械化水平提高
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交通条件改善
生活水平
高品质农产品需求增加。
摆脱地域限制
农作物生产摆脱地域限制。
农村劳动力减少
典型例题
B
D
C
江苏中部的兴化地区(地面平均海拔不足2米),有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垛田。当地人们在号称“锅底洼”的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河泥,堆高成垛。垛四面环水,形同海上小岛,各不相连,垛上排水良好,利于耕作。下图为千垛镇垛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千垛镇垛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河网密布 B.地势低洼 C.气候湿润 D.地狭人稠2.有关该地垛田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垛田上主要种植水稻 B.机械化水平很高C.可作为旅游景观 D.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3.当地每年都要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此举的作用有( )①加深拓宽河道和沟渠,增加储水量②加固垛田,减少水土流失③清理河道和沟渠,利于排水通航④给垛田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考点梳理
Examination points sorting
三、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概念: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以及对采掘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2.工业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
采掘工业
加工工业
采煤、采铁
钢铁、机械
按产品性质分
重工业
轻工业
机械、电子等→生产资料
食品、服装等→生活资料
按形成时间分
传统工业
新兴工业
钢铁、煤炭、机械、化学、纺织
信息、电子计算机、宇航
按投入多少分
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
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
3.工业生产活动
工业生产活动: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利用动力(燃料、电能等)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这就是工业生产活动。
(1)在地域上的灵活性;
(2)季节上的连续生产性;
(3)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
(4)科学技术投入加大。
与农业相比,工业生产的特点:
工业主要区位因素
劳动力
水源
土地
原料
科技
政策
市场
交通
能源
基础设施、农业基础
环境
社会服务条件(共用基础设施)
生产协作(工业集聚、群体效益)
社会协作条件
工业区位
工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为什么在那里)
4.工业区位因素
理想的工厂选址
充足的原料和能源
便捷的交通运输
质优价廉的劳动力
前景广阔的市场
发达的科技
现实中有没有这么理想地方呢?
不存在
(1)从经济效益看
理想的工厂选址:因此,在市场因素一定的情况下,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决策者会综合考虑多种成本,把工厂建在总成本最低的地方。但不同性质的工厂,影响其成本和利润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原料易腐烂或运输成本很高
需大量运进原料的工业
1、从运输成本看
原料输入
产品输出
靠近原料产地
产品易变质或运输成本较高
靠近市场布局
建在交通便捷的地方
2、从能源成本看
化学工业
钢铁工业
电解铝厂
能源消耗多的工业多建在能源供应地附近
动力导向性工业
特点: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多
举例:电解铝厂。
区位选择:多建在能源供应地附近
主导因素:能源
3、从劳动力成本看
技术要求高,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员
消耗原料少,需要劳动力数量多
劳动力导向性工业
技术导向性工业
特点:耗用原材料少,需要劳动力数量多,但对技术要求不高。
举例:服装制造、制鞋、家用电器装配等。
区位选择:多建在劳动力充足,且价格低廉处。
主导因素:劳动力
特点:耗用原材料少,需要劳动力数量多,但对技术要求高。
举例:集成电路、机器人制造,生物制药,航空航天等。
区位选择:多建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主导因素:科学技术
(2)环境因素
环境对工业的区位选择十分重要
1
对环境要求高的工业
建在环境质量好的地方
2
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
遵循政策法规进行布局
对环境敏感的工业
建在空气洁净、远离污染的地区
感光器材厂、电子厂、食品厂、饮料厂
无污染工业
可设在城区
服装厂、玩具厂
轻度污染工业
城市边缘或近郊
机械厂、仓储厂(仓库)
重污染工业
远离城市的郊区
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
污染
空气
污染
水源
垃圾
污染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工厂设置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最大风频下风向。
水泥厂 酿造厂
排污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印染厂 造纸厂
电镀厂 皮革厂
发电厂
钢铁厂
化工厂
炼油厂
讨论:不同工业的污染类型和程度各不相同,对于这些污染严重的工业该如何进行区位选择呢?
①空气污染严重工业的布局
工厂布局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或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西

如果该地的盛行风为南风,则有空气污染的工厂应该布局在什么哪里?
②水源污染严重工业的布局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或河流上游
A
B
C
D
E
如果在图中5地布局有水污染的工厂,那么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③固废污染严重工业的布局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硫酸渣是生产硫酸的副产品,随意堆放会侵占农田,污染土地;排入江河则污染水体
图示为硫酸渣
环境质量标准高
工业投入成本高
发达国家或地区
环境质量标准低
工业投入成本低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污染工业
环保法规、环境质量标准与工业布局
环境因素一般通过环境保护法规、环境质量标准影响工业区位选择。
(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举例
政策因素 国防安全的需要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内陆山区建立的大型工业基地。如攀枝花钢铁、十堰汽车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换代,有时国家或地区也会制定一些政策,通过提供廉价的土地、优惠的税收、适当地补贴、配套的基础设施等措施,使企业转向综合成本更低的地区布局。 20世纪90年代,受「东锭西移」政策影响,棉纺织业开始向新疆等地发展
20世纪末国家为谋求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个人偏好 文化、个人偏好及情感也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回国、回乡投资建厂
工业惯性 某些工厂由于搬迁费用太高或政府影响或处于对当地经济考虑,虽然区位不合理,但仍留那里
四、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区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
原料、能源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弱化,
而交通运输、消费市场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日益增强。
科技进步,一方面使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原料的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因此,原料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减弱。此外,船舶的大型化极大地降低了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由此,钢铁、石油化工等对原料消耗大的工业的区位选择逐渐摆脱了原料地的束缚,而转向交通便捷的沿海、沿江港口布局。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钢铁工业多分布在沿江或沿海地带。
科技进步,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促进生产规模扩大,推动工业集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原料
范围
替代
原料
科技
进步
原料影响↓
利用
效率
交通
运输成本
港口
布局
靠近
①为什么原料、能源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弱化?
②为什么消费市场这一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日益增强?
奥迪汽车设计总部
德国
奥迪最大亚洲生产基地
中国
奥迪汽车设计和生产的分离,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
市场的影响加强
东风汽车把总部从十堰搬迁到武汉,一方面,因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另一方面,武汉的消费市场更加广阔。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工业生产实现了设计和生产的分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复杂产品的各种组件可以在全球采购。
因此,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如汽车制造企业、飞机制造企业,其总部更趋向布局在市场广阔、信息通达的地方。
工业的不同生产部门分布在世界各地,这反映了什么地理现象?
工业分散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分散
【补充:工业分散】
1.工业分散的原因(目的):为了发挥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些有相互协作关系的工厂之间并不要求工业集聚,有些生产企业所需要的零件也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这就形成了工业分散现象。)
2.工业分散的结果:引发工业地域的联系,促进人员、物质、信息流动。
3.产生的条件:①现代化的运输方式②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工业分散的类型:①电子产品等体积小的贵重品
运输量小,运费占成本少
轻、薄、短、小,贵的电子元器件厂
工业分散
②跨国企业
利用不同地区优势
产品零部件繁多,结构复杂的工业
跨国公司
工业分散
③老工业区饱和后分散
老工业区工业集聚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时,就会呈现“饱和状态”,如果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一些工业开始向外扩散,寻找新的区位条件,使得工业从集聚走向分散。
案 例
这是一家依托互联网的服装公司的生产、销售流程图。
这家服装公司位于上海的一栋写字楼内,既没有自己的制衣工厂,也没有自己的销售门店。
某新型服装公司的生产、销售流程示意图
工业区位选择更看重信息的通达性
③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信息的通达性的影响增强
区位 因素 变化原因 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原料、燃料 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原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船舶的大型化极大地降低了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 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弱化
市场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工业生产实现了设计和加工的空间分离;复杂产品的各种组件可以在全球采购,在市场组装销售 市场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增强
信息通达性 在发达的物流支撑下,有些工业企业完全依托互联网 信息通达性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增强
交通运输 保鲜、包装、冷藏运输的发展,使得一些本需临近市场的工厂,转而临近优质原料地 交通运输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增强
劳动力 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促进生产规模扩大,推动工业集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增强
典型例题
B
C
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距离地面10米以下。据此回答下列小题。4.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土地 B.环境 C.政策 D.劳动力5.上述企业所属的工业类型是(注:图中圆圈越大,表示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大)( )A.
B.
C.
D.
考点梳理
Examination points sorting
五、服务业区位因素
1.服务业概念:与农业、工业从事生产活动的性质不同,服务业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
2.服务业分类:
零售、餐饮、住宿、金融、物流、娱乐等以营利为目的,属于商业性服务业;
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等不以营利为目的,属于非商业性服务业。
3.服务业区位因素:
①商业性服务业区位因素—市场
人口规模
居民消费偏好
人口平均消费水平




②商业性服务业区位因素—交通因素
城市几何中心
商业的布局
高速公路沿线
城市道路交叉点
市环路边缘
交通最优原则: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业、运输业
便捷交通
市场最优原则:生活性服务业,如零售业
③商业性服务业区位因素—劳动力因素
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的数量、成本及素质要求不一样
素质
成本
数量
零售、餐饮、住宿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考虑劳动力成本,一般布局在人口密集地区;
软件、金融,互联网等,主要考虑劳动力素质,一般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附近。
④商业性服务业区位因素—集聚
集聚
美食街
电器城
大型购物广场
共享基础设施;
降低交易成本;
方便信息和技术的获取;
彼此带动,有利于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商家来说
减少交通费用;
满足消费者多元消费需求。
对消费者来说
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
集聚效应
为缓解城市居住小区停车困难现象,政府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套相应规模的停车场。
为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政府加快了对充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⑤政策法规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补贴等政策对某些服务业进行扶持,也可以通过规划影响服务业的空间分布格局。
⑥历史文化
某区域在历史文化方面具备某种特色,会吸引相关服务业布局在此。如浙江横店影视城吸引大量影视产业布局在此。
投资商往往会根据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对当地进行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的开发与投资。
服务业区位因素小结
主要因素 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 是服务业布局和发展的前提,并为服务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空间场所;自然条件的差异影响服务业类型的布局
市场 ①看人口规模。投资少、成本低、盈利所需顾客少→布局在居住区;投资大、成本高、盈利所需顾客多→布局在城区中心。
②看人口平均消费水平。消费水平低,多靠近居住区;
消费水平高,多靠近城区中心。
③看居民消费偏好。服务业多选择在消费偏好较高的区域。
交通 交通便利的地方,客流量大,可扩大消费市场,也便于商品物资的集散。
主要因素 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劳动力 主要考虑劳动力成本,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要求不同。
集聚 一方面可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便于获取信息和技术,彼此带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
其他因素 历史文化、政策等因素对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明显,且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强。(资源、土地、信息、科技、地价、生态环境)
服务业区位因素小结
⑤非商业性公共服务业区位因素
非商业性的公共服务业着眼社会福利分配公平,以均衡化为区位选择原则,主要考虑被服务对象的需求与分布。
例如,公立学校、医院的布局主要是根据人口分布来确定的。
六、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①服务业变化趋势:
现代社会,服务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方面,一些新兴的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传统的服务业结合现代技术不断改造和提升、融合与分化。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升级,互联网加速向各行业渗透,与各行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服务业不断涌现,出现了一些新的服务模式
②网络信息技术的变化: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理的空间限制在逐渐减弱,人们日常购物、交易,甚至金融、贸易都能在虚拟的空间进行,因此网络信息技术是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③科学技术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改变了服务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了生产经营的效率
课堂总结
典型例题
D
A
近年来,湖北省不断加大补贴力度,高位推进“快递进村”,加快建设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推动寄递物流往村覆盖、向户延伸,不断畅通消费品进村“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完成下面小题。6.与“快递进村”补贴力度较大密切相关的是乡村( ) A.需求分散 B.通信条件较差
C.交通不便 D.人口占比较少7.“快递进村”主要体现了( ) A.生活方式创新 B.科学技术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城乡统筹创新
4
题型突破
Breakthrough in question types
题型突破
Breakthrough in question types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问题
甘肃省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养羊业为当地特色产业。2017年,该县组建国有扶贫产业开发公司,建立黄花滩移民区万只种羊繁育基地,探索“贷母还羔”的“羊银行”模式,实现“造血式”扶贫(区别于“输血式”扶贫,是通过扶贫能够让农民自己有能力扩大再生产的方式)。下图示意黄花滩移民区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花滩移民区发展特色养羊产业的自然优势为( )
①土壤肥沃、光照充足 ②气候湿润,利于牧草生长
③污染小,环境质量好 ④河流水源优质,草类茂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1. 当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质好,水量充足,有利于牧草生长;且当地污染小,环境质量好,有利于培育优质羊,③④正确;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土壤较为贫瘠,①②错误。故选C。
C 
题型突破
Breakthrough in question types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问题
甘肃省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养羊业为当地特色产业。2017年,该县组建国有扶贫产业开发公司,建立黄花滩移民区万只种羊繁育基地,探索“贷母还羔”的“羊银行”模式,实现“造血式”扶贫(区别于“输血式”扶贫,是通过扶贫能够让农民自己有能力扩大再生产的方式)。下图示意黄花滩移民区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该地“造血式”扶贫的主要途径有 ( )
A.提供农业补贴,减轻农民生产负担B.提供羊羔,成年后统一收购并外销
C.提供基础母羊,推广科学养羊技术D.加强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提高产出
【解析】造血式扶贫途径是让农民有能力扩大再生产能力,公司提供母羊(而不是提供羊羔),并指导生产,还羔后,母羊可以继续养殖,将有能力进一步再生产,而不是直接提供补贴,C正确,AB错。当地发展养殖业,而不是加强农业“种植”,D错。故选C。
C 
题型突破
Breakthrough in question types
二、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问题
2024年4月3日,京津冀“碳谷”产业基地在廊坊高新区正式启动建设,旨在打造京津冀碳纤维产业全链条发展。“碳谷”是碳纤维产业集群的美称。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质量轻、耐腐蚀的新型纤维材料,被誉为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发电、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等领域。下图示意廊坊高新区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廊坊高新区建设碳纤维产业基地的区位优势有( )
①距科研力量雄厚的北京、天津较近
②位于华北人口稠密区,劳动力充足
③地势平坦的土地广阔,租金较低
④立体化交通网络密集,通达度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碳纤维产业属于高科技产业,产品质量轻,科技含量高,适宜布局在科技力量雄厚或接近科技力量雄厚的地方,①正确;碳纤维产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而不是劳动力数量较多,②错误;产品轻薄短小的企业一般占地较少,③错误;对航空、铁路、高速公路运输条件要求较高,④正确。故选B。
B 
题型突破
Breakthrough in question types
二、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问题
2024年4月3日,京津冀“碳谷”产业基地在廊坊高新区正式启动建设,旨在打造京津冀碳纤维产业全链条发展。“碳谷”是碳纤维产业集群的美称。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质量轻、耐腐蚀的新型纤维材料,被誉为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发电、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等领域。下图示意廊坊高新区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廊坊高新区打造碳纤维产业全链条发展的主要目的有( )
①共享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
②集中处理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
③形成核心竞争力,不断开拓市场
④加强信息交流,推动技术进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廊坊高新区打造碳纤维产业全链条发展主要是为了通过产业链上各企业的集聚,形成核心竞争力,通过信息交流,推动技术进步,进而开拓市场,③④正确。共享基础设施不是主要目的,且单独建设也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基础设施共享;集中处理废弃物并非主要目的,且碳纤维产业废弃物相对较少,①②错误。故选B。
B 
题型突破
Breakthrough in question types
二、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问题
2024年4月3日,京津冀“碳谷”产业基地在廊坊高新区正式启动建设,旨在打造京津冀碳纤维产业全链条发展。“碳谷”是碳纤维产业集群的美称。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质量轻、耐腐蚀的新型纤维材料,被誉为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发电、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等领域。下图示意廊坊高新区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廊坊高新区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应当( )
A.寻找更多的原材料供应地
B.扩大用地规模和生产规模
C.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D.吸引京津重点高校的入驻
【解析】碳纤维工业不是原料指向型工业,不需要寻找更多的原材料供应地,A错误;一味地扩大用地规模和生产规模非明智之举,B错误;廊坊高新区碳纤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不仅需要科技的支撑,更需要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C正确;就目前条件下,让北京、天津的重点高校搬迁到等级较低的廊坊市,是不现实的,D错误。故选C。
C 
题型突破
Breakthrough in question types
三、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问题
远程医疗就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获取病人信息,专家借助通信网络向远距离之外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服务的意见》中就提出了“推动远程医疗服务持续健康发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我国的远程医疗服务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在“互联网十”背景下得到迅速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远程医疗在我国有发展的必要,主要是因为我国( )
A.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B.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速度快
C.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D.医疗水平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解析】与线下问诊相比,远程医疗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医生可以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在异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并做出相应的诊疗,节省了医患双方的时间和精力,扩大了服务范围,有效地降低了看病的成本,③④正确;对于医生医术的提高作用小,排除②;对于交通运输影响较小,排除①。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D 
题型突破
Breakthrough in question types
三、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问题
远程医疗就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获取病人信息,专家借助通信网络向远距离之外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服务的意见》中就提出了“推动远程医疗服务持续健康发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我国的远程医疗服务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在“互联网十”背景下得到迅速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线下问诊相比,远程医疗的优势在于( )
①促进交通运输发展 ②利于医生提高医术 ③扩大服务范围 ④降低看病成本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与线下问诊相比,远程医疗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医生可以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在异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并做出相应的诊疗,节省了医患双方的时间和精力,扩大了服务范围,有效地降低了看病的成本,③④正确;对于医生医术的提高作用小,排除②;对于交通运输影响较小,排除①。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