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四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考试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宜宾市四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考试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6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19 19:4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宜宾市四校联盟高 2022 级第五期 9 月联考
语 文 试 题
(卷面分值 15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 、现代文阅读 35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嫦娥六号的任务是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实施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
任务总设计师胡浩介绍,作为嫦娥五号的备份,嫦娥六号的生产时间比较长,执行任务之前,
科研人员对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了深入梳理,使整个系统能够更健全、可靠。嫦娥六号
任务顺利完成之后,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按计划推进。嫦娥七号任务主要是对月球南极部分
资源做勘察,嫦娥八号将对月球资源的原位利用开展技术验证。
嫦娥六号任务自发射后历经53天
11个飞行阶段
,平稳落月D
四器两两分离O
钻表取样
近月制动O 嫦娥六号的三大技术突破
月面起飞
地月转移O 明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
月背智能采样技术 交会对接
嫦娥六号实现了
月背起飞上升技术
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 再次 样品转移
创造了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
环月等待
我国计划 月 球 转
2025年前后发射天问二号,开 再入回收
展小行星探测任务
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和天问四号,分别 开展
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和木星系探测任务
(数据来源:国家航天局)
20 年来,在工程领导小组各单位的大力协同下,参与探月工程研制建设的全体同志强
化使命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实现连战连捷。中国探月工程
汇聚了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形成重大科技工程实施的成功模式,走出了一
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务实高效的国际合作也是嫦娥六号任务的一大特色。本
次任务搭载了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氧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
立方星等 4个国际载荷,“国际范”满满。
(摘编自喻思南《嫦娥六号实现三大技术突破》)
第 1 页 共 10 页
{#{QQABBYKgEwgggAo4AkJIIbAACBRgC5rAw0EVoYCEUEoQksBIIjALCcgCEYhgUGAQDEuAI4oDAQIBYANRANBAIAB=A}A#=} }#}
材料二:
2020 年底,嫦娥五号已经从月球取得 1731 克月壤样本,那么这次嫦娥六号再次取样
1935.3 克,又会刷新哪些认知呢 从地质结构来说,嫦娥五号在吕姆克山附近着陆。吕姆克
山是月球正面西北部的一座火山,着陆位置是火山活动形成的一片玄武岩漫溢区,地质年代
非常年轻。当然,虽然说年轻,但也已经 20 亿岁了。而嫦娥六号的着陆地点是南极--艾特
肯盆地,这可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盆地,撞击力度可能穿透月壳直抵
月幔。
我们可以期待嫦娥六号取得与嫦娥五号迥然不同的结果。比如说,从嫦娥五号取得的月
壤样本中,通过铀--铅同位素测年法,中国科学家确实发现了 20.3 亿年前才从熔岩中结晶
而成的矿物晶体,将月球冷却、岩浆活动停止时间延后了 8 亿年左右。而从嫦娥六号这里,
我们却会努力寻找形成于大约 42 亿--43 亿年前的古老岩石,尽可能地了解月球形成早期的
历史。在撞击盆地的月球表面也可能有从月幔翻出来的深处物质,如果嫦娥六号能够幸运采
集到的话,也会大大推进人们对月球内部结构的了解。
从空间环境来说,月球的正面和背面也有点不一样。虽然从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
看不到背面,月球始终以同一面朝着地球。满月前后,也就是月球正面正对太阳的这段时间,
月球会被地球磁层的长尾罩住。这段时间,月球感受到的太阳风“风力”会锐减,而从地球
大气逃逸的粒子却有机会到达月球,这就是所谓的“地球风”。而在初一前后,月球走到太
阳和地球之间,背面正对太阳,此时的月球则是毫无遮挡地遭受太阳风的轰击,也不再有地
球风的吹拂。因此,和正面相比,月球背面是个被地球关怀更少,受太阳折磨更狠的地方。
在月背的月壤中应该更难找到水或含水矿物,而氦-3(一种清洁核聚变能源)的储量则应比正
面更丰富。
月球背面具有独特的环境,它几乎没有受到地球的影响,是天文学家用来观测宇宙更有
利的地方,假如未来在月球建立科考基地的话,能源、水和氧气这些资源信息都是我们要摸
清的,所以通过月壤来了解正面和背面的差异,不光是具有学术上的意义,更具有实际意义。
(摘编自“科普中国”《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为何嫦娥又要奔月挖土 》)
材料三:
“此次月背采样是先钻取后表取,一次钻取多次表取的方式,提高了采样的可靠性和多
样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金晟毅介绍,两种采样方式的侧重点各不相同。钻取需要采集一
定深度的月球次表层样品,让样品种类更为丰富。钻取采样装置有外钻杆、取芯管和取芯袋
三层结构,当钻头向下钻进时,取芯袋也会跟随着取芯管向下运动,而钻取到的月壤则会被
顶进袋内,整个过程就像“穿袜子”。而表取采样则是在一片区域里进行多次采样,主要采
样目标是月球表面的风化层样品。两种方式实现的技术途径、采集的月球样品种类不一样,
科学价值也不同。
第 2 页 共 10 页
{#{QQABBYKEgwgggAo4AkJIIbAACBRgC5rAw0EVoYCEUEoQksBIIjALCcgCEYhgUGAQDEuAI4oDAQIBYANRANBAIAB=A}A#=} }#}
金晟毅表示,嫦娥五号采样的每个过程都需要地面发送指令,再让机械臂去执行相应的
动作。而嫦娥六号则采用了智能化采样技术,一部分固定动作交给探测器去执行,实现近端
闭环控制,有效减少了与地面交互的环节,提高探测器的预见处理能力,有效缩短采样时间。
(摘编自李思雨《嫦娥六号如何“月背挖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嫦娥六号能够更健全、可靠,就是因为它作为嫦娥五号的备份,生产时间比较长,质量和
可靠性有更好的保证。
B.嫦娥六号的任务是实施月球背面采样并返回,搭载其他国家的载荷只是附带任务,目的是
实现高效益的月球探测。
C.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中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嫦娥六号从中采集
到的月幔深处物质意义重大。
D.月球背面具有月球正面和地球所没有的环境条件,且受到地球的影响非常小,天文学家用
来观测宇宙更加有利。
2.关于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采集月壤的相关信息,下面表格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比较项 嫦娥五号 嫦娥六号
A 月壤的来源和重量 月球正面的1731克 月球背面的1935.3克
B 着陆点的地质结构 内部火山活动形成的玄武岩漫溢区 外部星际天体的撞击盆地
C 着陆点的空间环境 地球风影响大,太阳风影响小 太阳风影响大,地球风影响几乎没有
D 月壤中含有的资源 水或含水的矿物质很少,氦-3丰富 更难以找到水或含水矿物,氦-3更丰富
3.下列选项最能说明研究月壤的实际意义的一项是( )(3分)
A.帮助寻找月球上更古老的岩石,进一步了解月球形成早期的历史。
B.了解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差异,收集月球的能源、水、氧气等资源信息。
C.区分钻取采样和表取采样的技术优劣,提高采样能力,缩短采样时间。
D.强化协作单位的使命担当,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
4.材料二作为科普文,其语言表达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探月工程科普作品《奔月》生动地介绍了嫦娥一号至嫦娥五号登月的方方面面,共九章。
天文学社的同学拟增补“第十章:勇于探索的嫦娥六号”,可从哪些方面补充 请参考该书的
目录形式,结合材料,列出第十章的三个章节标题及内容。(6分)
第 3 页 共 10 页
{#{QQABBYKgEwgggAo4AkJIIbAACBRgC5rAw0EVoYCEUEoQksBIIjALCcgCEYhgUGAQDEuAI4oDAQIBYANRANBAIAB=A}A#=} }#}
参考示例:
第四章嫦娥工程;以我之名
一、如此漫长而遥远的历程
章节内容:介绍嫦娥工程的立项经过
二、中国探月“五姐妹”
章节内容:概述嫦娥一号至嫦娥五号的实施情况,包括任务规划、完成情况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寻找一只眼
赵一伟
那只眼睛,单眼皮,细长,黑褐色瞳仁,丢失在 1941 年的一个黑夜里。没了它,没人
再夸余从军英俊,没人再夸余从军神气。余从军叹气,我跟着落泪。更多的时候,我射出的
是锐利的光芒,在寻找着。整整八十年了,我从没灰心过,我一定要替余从军把那只眼睛找
回来。
我,也是单眼皮,细长,黑褐色瞳仁,是余从军的右眼。
“看报呢?啧啧,一只眼睛还那么好使!”我吓了一跳,隔壁病房的老刘不知啥时候踅
进来。这个老刘,一扭脸就叫余从军独眼龙。我很生气。我一生气就乜他,没想到他笑得更
欢了。
“老余啊,不跟你开玩笑了,讲真的,你这眼咋就成了……”老刘假装正经地问。
我看向别处,不想搭理他。
“那你有几个娃呀?都干啥子哩?”
说到娃娃,余从军咧着还剩两颗门牙的嘴笑了,我也亮光闪烁。
“不是跟你讲过了嘛,我有五个男娃两个女娃。现在孙子重孙子曾孙子,乌泱泱一片。
跟你谝谝俺那大孙子吧,啧啧,承包了几百亩的苹果园!”
我清晰地记得那一天。余从军的大儿子来了,五官不是那么舒展。“爹,咱敢不敢承包
北坡上的果园?”
余从军心里一震,打盹的我一个灵醒,仔细瞅着大儿子。
“怎么不敢承包?眼下政策这么好。”余从军说这话没有打咯噔,心脏还跟着紧蹦了几
下。
“这么大的摊子,我吃不准哩。一是咱没有经营经验,二是品种改良得换新树苗,再加
上承包费、人工,得不少钱哩!”
第 4 页 共 10 页
{#{QQABBYKgEwgggAo4AkJIIbAACBRgC5rAw0EVoYCEUEoQksBIIjALCcgCEYhgUGAQDEuAI4oDAQIBYANRANBAIAB=A}A#=} }#}
“经验是慢慢总结的,那个不怕。钱嘛,缺多少?凑凑借借,先紧要紧的解决!关键时
候,我也是一个棒劳力!”余从军语气坚定,充满了鼓动性。
“那我听爹的!”大儿子声音瓷实了。
后来每一年的春天,汾川河的薄冰才刚刚融化,漫山的苹果花就一片雪白;秋天,粉红
粉红的苹果,比娃娃的脸还要好看,整个南泥湾的空气里都是苹果的香甜。
“俺大孙子大学一毕业,就回村接下了他爹的苹果园。年轻人头脑活络,搞起了什么电
商平台,不出门,苹果就销到了全国。”余从军得意,我跟着眼珠赶紧往上翻。
“大前年,南泥湾重整千亩稻田,是重孙子们倒腾的哩。老刘,春天里你去看看,那稻
田,一眼望不到边,嫩绿的秧苗,跟画一样,秋风一吹,稻子一夜之间就金灿灿的。看也看
不够,闻也闻不够!就像歌里唱的: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
的好江南……”
余从军唱着唱着,鼻子一酸,我立马涌出了泪花花。
“老刘,这歌不但咱南泥湾人唱、咱延安人唱,全国老百姓都会唱哩!”
“是哩!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来咱南泥湾,他们虽然南腔北调,但都会唱‘花篮里花儿
香’。他们一群群,跟着小旗子,看南泥湾的风光,学习南泥湾的精神,品尝南泥湾的果子,
吃南泥湾的饭饭。对了,现在果园不叫果园了,叫‘生态采摘园’;饭也改名儿了,叫‘风
味’。”老刘终于搭上了话。
“老伴要是能看到今天的景致就好了”,余从军的声音低了下去,“记得那年,我到她
家。他爹说,穷得叮当响!她说,他是英雄!她爹说,他就一只眼,是个残废!她说,他是
英雄!她把这四个字说得嘎嘣脆,高扬着下巴颏,脸扭向一边。”
我的光芒随着余从军的语调变得柔和,柔和得如同初春的太阳。
“那,你的眼睛……”老刘目光飘忽着又回到了眼睛上。
“好吧,老刘,我今天就告诉你,我的眼睛是日本鬼子给炸的!”余从军攥了攥拳头,
终于下决心要讲这个他不愿讲的故事了。
“你们三连开进南泥湾垦荒,怎么又变成了打鬼子?”
“我们是来垦荒,但也不能用嘴啃吧?别说耕牛、农具,连镢头都没几把。我们放火烧
荒,用手翻石头,用刺刀砍灌木……繁重劳动,加上吃不饱饭、生病,九龙泉的新坟一天天
在增加。这不是法儿啊。起先,我们用敌人打过来的炮弹片,造出了十几把工具,但那哪够
啊。有人又给连长出主意:到山西偷日本鬼子的铁轨。说干就干,我们连夜组织了敢死队,
渡过了黄河。但鬼子对铁轨看护很严,我们撬掉的铁轨还来不及运走,就被鬼子发现了,子
弹密集地扫射过来,我只觉左眼一疼,一股热流顺脸爬了下来,用手一抹拉,一股子血腥味
儿……我丢了一只眼算什么?那次行动好几个战士丢了命……”
老刘怔怔地坐在那儿,再没发问。
我则一下子穿越到了 1941 年的那个黑夜,看见了那只红色的、单眼皮、细长的眼睛。
我终于找到了它。
第 5 页 共 10 页
{#{QQABBYKEgwgggAo4AkJIIbAACBRgC5rAw0EVoYCEUEoQksBIIjALCcgCEYhgUGAQDEuAI4oDAQIBYANRANBAIAB=A}A#=} }#}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单眼皮,细长,黑褐色瞳仁”反复出现,目的是突出余从军不再英俊,设下
悬念,与结尾红色眼睛相呼应。
B.因为余从军很在意自己的形象,所以失去一只眼睛后,他经常叹气流泪,甚至不愿提及
自己失去这只眼睛的往事。
C.文中着墨不多的老刘,对塑造余从军形象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其对余从军从蔑视到敬佩
的态度转变,衬托了余从军的大度和英勇。
D.本文情节大多以对话形式展开,使叙事紧凑明快,人物语言通俗浅白,“谝谝俺那大孙
子”“都干啥子哩”很有陕北地域特色。
7.关于文中儿子承包果园的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运用插叙手法,补充交代了果园的由来,为后面大孙子继承果园搞电商平台做铺垫。
B.余从军相信国家政策,坚定乐观地鼓励儿子承包果园,主要是因为自己力气大能干活。
C.和后文南泥湾垦荒情节相呼应,形象再现了不同背景下的南泥湾风貌和南泥湾精神。
D.引人深思,突出“南泥湾精神”的代际传承,彰显“南泥湾”精神的现实意义。
8.说到娃娃,余从军和老刘开始了正式谈话。在他们二人正式的谈话过程中,“我”的一
系列反应,也体现着余从军的心情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小说写的是余从军自1941年后整整八十年的人生故事,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叙述故事,
而是用另一只眼“我”来讲述,这种讲述方式有怎样的艺术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
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
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三谏而不用则去,不去则亡身。亡身者,仁人所不为
也。是故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戆谏,五曰讽谏。孔子曰:“吾其
从讽谏矣乎!”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危身而终不用,则谏亦无功
矣。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
殆.。昔陈灵公不听泄冶之谏而杀之,曹羁三谏曹君不听而去,《春秋》序义虽俱贤,而曹羁
合礼。
第 6 页 共 10 页
{#{QQABBYKEgwgggAo4AkJIIbAACBRgC5rAw0EVoYCEUEoQksBIIjALCcgCEYhgUGAQDEuAI4oDAQIBYANRANBAIAB=A}A#=} }#}
(节选自刘向《说苑·正谏》,有删改)
材料二:
景公有马,其圉人杀之,公怒,援戈将自击之。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
数之,令知其罪而杀之。”公曰:“诺。”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吾君养马而杀之,而
罪当死;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故杀人,闻于四邻诸侯,汝
罪又当死。”公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闺①。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
”公惭而不朝。晏子入见。景公曰:“昔者,寡人有罪。被发,乘六马以出正闺,刖跪击马
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寡人以子大夫之赐.,得率百姓以守宗.庙.,今见戮于刖跪,以
辱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晏子对曰:“君无恶焉。臣闻之,下无直辞,上有隐君;
民多讳言,君有骄行。古者,明君在上,下有直辞;君上好善,民无讳言。今君有失行,而
刖跪直辞禁之,是君之福也,故臣来庆。请赏之,以明君之好善;礼之,以明君之受谏。”
公笑曰:“可乎?”晏子曰:“可。”于是令刖跪倍资无正,时朝无事。
(节选自刘向《说苑·正谏》,有删改)
【注】①正闺:正门。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
智者度A君权B时C调其缓D急而处E其宜F上不敢危G君H下不以危身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固,释义为“坚持、坚决”,与《过秦论》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的“固”用法不同。
B.殆,文中为“危险”,与《六国论》中“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的“殆”词义相同。
C.赐,文中指恩惠,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的“赐”词义相同。
D.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为了区分亲疏贵贱,天子立七庙。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王言行有过失,臣子应进行劝谏,因为君王出现过失,常常是国家危亡的先兆,若“三
谏”仍不被采纳可考虑离开。
B.马匹被杀后,齐景公怒不可遏,不问情由,操起长戈便要亲自去刺杀凶手,其性格中暴躁
冲动的一面由此可见一斑。
C.刖跪未辨认出大白天披头散发,乘坐六马之车,载着妇人出门的齐景公即为国君,于是将
其赶回,景公因羞惭不上朝。
D.语言上两则材料各具特点,材料一以议论为主,理性典雅;材料二以记叙为主,自然生动,
寥寥几语,刖跪形象跃然纸上。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吾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
第 7 页 共 10 页
{#{QQABBYKEgwgggAo4AkJIIbAACBRgC5rAw0EVoYCEUEoQksBIIjALCcgCEYhgUGAQDEuAI4oDAQIBYANRANBAIAB=A}A#=} }#}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14.材料一是关于臣子劝谏君王的相关论述,请结合材料二的具体内容说说晏子对景公的劝
谏体现了材料一的哪些观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
登大伾山诗①
王守仁②
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
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
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注】①1498年(明弘治十一年),浚县名宦王越死于甘州军中。皇上辍朝一日以示哀悼。
次年,新科进士王守仁奉旨送王越灵柩回浚县安葬。在此期间,王守仁曾慕大石佛之名到大
伾山来拜谒。②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诗人点明了出发时间,描写了一幅云雾缭绕、钟声稀疏、万木萧瑟的早晨山景图,
烘托出山寺的幽静。
B.颔联中“河流成沃野”写河流滋润出肥沃的原野;而“沙势自风湍”则表现出对风势猛烈、
沙石飞扬的忧虑。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龙鳞”比喻水流穿石的形态;以“日绕峰头”写出山峰的高大,
暗示诗人登山之高。
D.尾联中“宫阙五云”暗指明朝皇宫,诗人借遥望国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流露
出登高望远的豪情。
16.有人评论此诗“其言也壮,其志也豪”,请你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当老师告诫学生为人处事要善始善终时,可以选用古诗文中的名句,如《谏太宗十思
疏》中的“ , ”。
(2)世人咏七夕,往往以牵牛、织女聚少离多为恨,秦观《鹊桥仙》“ , ”,
则翻出新意,立意高远。
(3)《红楼梦》中的谚语“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化用了《阿房宫赋》
的“ , ”。
第 8 页 共 10 页
{#{QQABBYKEgwgggAo4AkJIIbAACBRgC5rAw0EVoYCEUEoQksBIIjALCcgCEYhgUGAQDEuAI4oDAQIBYANRANBAIAB=A}A#=} }#}
(4)“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羁旅之愁的寄托,又是淡泊世事的
承载,如《赤壁赋》中的“ , ”。
(5)小强在阅读欣赏古典诗词时,深深体会到古代诗人善于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即使是
诉诸听觉的声音也能通过形象的画面再现出来,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四十年轮椅生涯,肉身的痛苦可想而知,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充满力量的无形心魂去战
胜和超越这种有形的痛苦。幸与不幸,要纵观一生的心路。把活着当作奖赏,依然心怀感恩,
才能创造很多的可能性,就如罗曼·罗兰所说“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在
轮椅上,史铁生将他对生和死的思索、对身边人和事的观察、对身与心的思辨等都写成文字,
他从肉身的痛苦中挣脱出来,用智慧的双眼观察世界,以纯洁的心魂感悟生活,他活成了一
束光,并且光芒万丈,照亮了许多人前行的路。
人永远在路上,要做的就是 ① 地走好人生之路,而不是轻言放弃,这就是
过程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谁 ② ,谁的痛苦就更多些;谁欣然前行,谁的快乐
就更多些。有时读史铁生,像是进了一条悠远而变幻莫测的隧道,总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回响。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成:“用智慧的双眼观察世界,有许多生活感悟,引导许
多人前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20-22题。
有一种理论也极有趣,就是说自己老了, ① 。一位比我年轻得多的至今还
不足 40岁的作家见我也能不无结巴地与说英语的同行用英语瞎白话一气,便叹息道:“老王
你的战略部署是正确的,应该学习英语!”我说:“太好了,快快学吧。”他回答:“我老了。”
然而我开始认真学英语的时候比他现今的岁数要大得多,学习没有年龄控制,所谓建设全民
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人说自己笨,学也学不成。 ② ,没有学好,谁也不应当责备你。问
题在于,努力学习并且学有成绩的人常常被夸奖为聪明,而不肯学习不肯下功夫读书的人却
正是自命的笨人。难道我们不知道“笨鸟先飞”的俗语吗? ③ ,为什么不多下点
功夫,早下点功夫,先飞多飞一番?请问,到底是不学习而变得比别人笨,还是笨了才不学
习呢?到底是学习使人聪明了,还是聪明使人爱学习了呢?这里至少有个良性循环和恶性循
环的区别吧!
20.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难道我们不知道‘笨鸟先飞’的俗语吗?’”中的“我们”,
第 9 页 共 10 页
{#{QQABBYKgEwgggAo4AkJIIbAACBRgC5rAw0EVoYCEUEoQksBIIjALCcgCEYhgUGAQDEuAI4oDAQIBYANRANBAIAB=A}A#=} }#}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人非圣人,孰能无过?转变错误观点,我们要有勇于自我否定的精神。
B.周朴园对侍萍说:“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C.上课前,老师说:“上周已经讲完了第九课,现在我们讲第十课。”
D.老师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我们每个同学都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0个字。(3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也有人说,狭路相逢智者胜,还有人说,狭路相逢强者胜。
对此,你怎么看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字。
第 10 页 共 10 页
{#{QQABBYKgEwgggAo4AkJIIbAACBRgC5rAw0EVoYCEUEoQksBIIjALCcgCEYhgUGAQDEuAI4oDAQIBYANRANBAIAB=A}A#=}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