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提优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三 总分 评卷人
得分
一、积累运用(19分)
1.默写。(6分)
(1)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________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4·徐州丰县期中)七年级(1)班的同学开展记录“我的初中新生活”学习活动,请你一起来完成。(10分)
小雨同学在日记本里记录了初中开学第一天的感受:我终于看到新学校了,心里好激动啊!几幢5层楼高的建筑物[A]在我眼前。我在校园里见到最多的颜色就是绿色,那浓绿像是zhù蓄了终年的绿意。校园是美丽的银河,琅琅书声是银河上回荡的Iín lín清波,老师踏着清波,把希望的种子[B],希望就从里开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少学六年的锻炼,使我们都成为一个个战士,拿上我们的武器整装待发,向新学期的目标冲击!
(1)请你帮小雨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zhù______________蓄 Iín lín_____________清波
(2)请你帮小雨为A、B两处选出合适的词语。(2分)
[A]______ (耸立; 屹立) [B]]______(播洒 播撒)
(3)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帮小雨写出正确的句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帮小雨选出依次填入第2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怯懦懒惰的人只会永远地张着大口,茫然地看着希望飞逝在别人的领空而不思进取
②勇敢勤奋的人会想尽办法去摘取,使之成为自己的现实
③希望,是茫茫天宇间一颗闪烁的星星,它使人飞奔驰骋,充满着诱惑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3.下列情境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给亲友请柬:新居落成,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您明天光临。
B.给老师发消息:毕业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佳节,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询问朋友:令堂大人今年高寿 多年不见,甚为牵挂,改日我一定登门拜访。
D.写请假条:我因偶感风寒,身体不适,特请假一天,希望领导务必批准。
二、阅读理解(5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4分)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②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③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注]①鄙:边疆,边远的地方。②语(yù):告诉。③恃:依赖,依仗。
4.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一处)(2分)
贫 者 自 南 海 还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蜀之鄙有二僧/吾欲之南海
B.吾一瓶一钵足矣/微不足道
C.其一贫/其一人专心致志(《学弈》)
D.吾欲之南海,何如/子何恃而往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要谈谈你阅读本文后获得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4·邳州运河中学中考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7分)
仲春郊外
王 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8.诗人以特有的感觉感受春天,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化用了“鱼戏水知春”,请结合本诗颈联赏析“知”字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20分)
春之萌芽
赵丰
①春天,是被一个叫作萌芽的词唤醒的。
②奉着上天的使者,为自然界的生灵们启开了春之大门。
③童年时,最先看到的,是我家老屋门前的柳树萌芽。清晨,我还在被窝里做梦,母亲急急地摇醒我,说太阳快要晒屁股了,你还赖在被窝里,快起来看柳树吐芽芽。芽芽,她把那个词重叠起来,叫的是那样顺畅,那样亲切。
④在母亲的熏陶下,我开始对植物的萌芽上心了。天气渐暖,我守候在院子的泥土旁,等待某个小草的芽芽从地面蹦出来。这样的过程不是徒劳的,好多次,我就捕捉到了从土缝里钻出来的草芽。我注意到,小草出芽时,总是带着鲜嫩的鹅黄色,仿佛刚孵出的小鸡那样的色彩,惹人疼爱。
⑤萌芽,写意的是初春的朦胧之相。出芽后的草木,总是绿着面孔,照应着风和日丽,万物复苏。这是春天里习以为常的表述。这“物”,说的是植物。古代的诗人很早就用上了嫩绿这个词,宋代词人柳永在《西平乐》中写下:“正是和风丽日,几许繁红嫩绿。”唐代李咸用的《庭竹》诗里也有“嫩绿与老碧,森然庭砌中”的句子,一直不解“老碧”是什么意思,“碧”是碧绿,而“老”呢 细细琢磨,方才领悟出是老竹发新叶之态。与此对应,这“嫩绿”应当是刚刚冒出的竹笋啊。
⑥率先萌发的嫩绿春草,引发了诗人爱春惜春的情感。韩愈作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开头两句写的便是初春之京:“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雨之后这“近却无”的草色,正是早春时节草木的嫩芽。诗的第三句,袒露出对立春之相的极尽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此情此景,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晚春之景,
⑦万物吐芽的早春,是诗人内心世界至善至美的境界。
⑧古人描绘新芽,用词极考究。与他的性格一样,辛弃疾用词极为豪放,那句“陌上柔桑破嫩芽”的“破”字极为传神,幼芽破土而出的惊喜和力量,如爆竹般脆响,炸裂开冰封的泥土与凝冻的空气。
⑨注目新芽,自是阵阵欣喜。杜牧诗亦云,“看著白芽欲吐”,春芽欲吐,心灵复苏,蕴含着朦胧、含蓄之后的舒适与写意,这是绝佳的审美气象。
草木之萌芽,可以生佳气。古人以为,佳气者,美好的云气也,是吉祥、兴隆的象征。草木之相,是宇宙间的物象。
春芽,收藏的是光阴。“一寸光阴,一寸萌芽。”这是清代收藏家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里的句子。寸,言极少,极小。时光,虽是漫无边际,却是一点点累积而成。从萌芽的身上看到光阴,是将生命分分秒秒计算的人。韩泰华是大智之人。一个收藏家,如果懂得收藏光阴,那绝不是一般人的思想境界。
我常常不远处的秦岭。那些乔木、灌木、匍匐于地的草木,初春的节气里无不竞相从山坡的泥土里探出新芽,远看仿佛连成一片,彰显出内在力量的强大。此情此景,虽是多见,可是如果上心了,这就是人世间的绝佳之境。
秦岭之深邃宽广,完全可以为萌芽这样的词找到适宜的安身之地。鸟儿在山涧飞翔,牛羊在山坡上啃草,白云在山壁上缭绕,虫子在泥土下啼叫,为抹抹嫩芽营造出生命的意境。自从晓得了韩泰华,我就不会忽略这面面山坡的绿芽,守着一寸光阴,看着一寸萌芽,将自己的生命时光仔细拉长。
无论心如何,身子陷于一片萌芽的环境里,总会感觉到舒心。人世间如此多烦恼,何不换个氛围,在大自然中寻求解脱。我钟情于秦岭,不仅是为了吸纳新鲜的空气,更在于寻找时光如金的那种感觉。
草感地恩,方得其郁葱。那么人呢 对于这滋养了我们身心和精神的春芽,用什么去感恩它
人生一路走来,我惊喜地发现,几十个春天的时光,总是被收藏在一个叫萌芽的词汇之中。
萌芽,是春天出生的词
萌芽,多么好的表述啊。就像母亲怀抱里的幼童,需要人和大自然的精心呵护,才能长大。
(选自《安徽文学》2022年第2期,有删改)
10.中考新考法[拟写小标题]文章围绕“春之萌芽”重点写了三部分内容,请根据提示,为另外两部分拟写小标题。(4分)
第③④段: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段:古诗文中的“春之萌芽”
第~段: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写“春之萌芽”对诗人和收藏家的触动,角度各不相同。第⑥段、第⑧⑨段、第段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以“唤醒”为关键词组织语言回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语境,品味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意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从下列诗句中选出与本文内涵不相关的一项,并结合对诗句和文章的理解陈述理由。(6分)
A.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B.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C.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24·徐州丰县期中改编)名著阅读。(10分)
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鲁迅思想”阅读研讨活动,请你 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4.任务—:鲁迅思想的形成和他的学习经历息息相关,请你将 地点与备选文章一—对应。(3分)
[备选文章]《琐记》《藤野先生》《无常》
(1)绍兴__________(2)南京:______(3)日本:______
15.任务二: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从下面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写出一处能够同时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内容。(3分)
[备选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无常》
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的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性的比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任务三:“转变”是为了寻找新的出路。《朝花夕拾》中“我” (鲁迅)的人生经历过多次“转变”。请结合鲁迅的“转变”经历,谈谈成长的启示。(4分)
转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3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大自然对人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大自然带给人类生存的物质能源,带给人类心灵上真正的舒坦,带给人类视觉上的和谐。无论今天还是未来,人类需要清澈的江河湖海;需要茂密的森林、草原;需要头顶上挂着朵朵白云的蓝天。不止如此,人类最初接受的启蒙教育也是来自大自然的。对于人类而言,大自然的赐予太多太多,唯有时时感恩,不断反思,才会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请你就“人与自然”的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
1.(1)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2)小桥流水人家 (3)一年之计在于春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2(1)贮 粼粼 (2)耸立 播撒
[解析]耸立:高高地直立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A处形容的是“建筑物”,应选“耸立”。“播洒”的事物是液体或光等,“播撒”的事物是种子、药粉等。根据B处前面的“种子”可知:应选“播撒”。
(3)经过小学六年的锻炼,我们都成为一个个战士,(拿上我们的武器,整装待发,向新学期的目标冲击!(或:小学六年的锻炼,使我们都成为一个个战士,拿上我们的武器,整装待发,向新学期的目标冲击)!
[解析]“经过小学六年的锻炼,使我们都成为一个个战士,拿上我们武器,整装待发,向新学期的目标冲击!”这个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经过”或“使”。
(4)B[解析]第1段的末尾提到“希望就从这里开开始”,据此可知第2段开头应谈“希望”。③句以“希碧”头,是一个比喻句,阐释了希望的意义,所以应点为首句。后面两句中间用分号连接.据此可知应是两个并列关系的分句。先从正面说勇敢勤奋的人会怎么做,再从反面说“怯懦懒惰的人”会如何做。这样安排使整个段落符合语言逻辑。所以应排序为:③②①。
3.C[解析]A.府上: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这里用于指自己的家,不恰当。B.垂念: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这里用于学生挂念老师,不恰当。D.“希望领导务必批准”中“希望”“务必”语气生硬,用于向领导请假.不恰当。
4.贫者/自南海还
[解析]句意:穷和尚从南海返回。故应划分为:贫者/自南海还。
5.C[解析]A.结构助词,的/往,到……去;B.充足,足够/足以,值得;C.都是“其中的”的意思:D.怎么,怎么样/什么。
6.(1)我多年来想要雇船顺流而下,尚且没能去成。
(2)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返回,把(到过南海)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表情。
[解析](1)重点词:吾,我;欲,想要;而,表修饰;犹、尚且(2)重点词: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自,从;还,返回;惭,惭愧;色.面部表情。
7.[示例]做任何事情除了要立志(有理想),还必须要付出实际行动。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谈感悟,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蜀地的边疆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另一个富有。穷和尚告诉富和尚:“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依仗汁么去(南海)呢 ”(穷和尚)说:“我有一个水瓶和一个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想要雇船顺流而下,尚且没能去成,你依仗什么去(南海)呢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返回,把(到过南海)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表情。
8.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抒发了诗人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诗以诗人特有的感觉感受春天,以诗人特有的笔触描写春天,清新自然,生机无限。另外,诗人采取由面到点、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春天。前两关是面,“东园””“西堰”“四邻”是从地域上写春满人间,“连三月”是从时间上写春光无限。颈联是点,写“鸟飞”“鱼戏”,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无处不在,尾联即景抒怀.抒发了诗人“何处染嚣尘”的超尘脱俗之心态,王勃面对色彩斑斓的春色,看到卡园、西堰的柳绿花红,鱼鸟戏春,借“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的明净美景,流露出他对远离世间的纷扰与喧嚣的清静生活的问往,抒发了他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9.“知”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中游鱼人格化。水中的鱼儿仿佛知道了春天的到来,于是它们在水中快乐地嬉戏,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画卷,抒发了诗人沉醉于自然美景中的轻松愉悦之情。
解析]颈联的意思是: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人们便知道春天来了 “知”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中游鱼人格化,水中的鱼儿仿佛知道了春天的到来,于是它们在水中快乐地嬉戏。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根据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鱼儿知春来,诗人看到水中游鱼,自然也能感觉到春天到来.诗人借写鱼戏水来写自己不禁沉醉于自然美景中的轻松愉悦之情,据上述分析作答,意思对即可。
10.老屋院子的“春之萌芽”,秦岭的“春之萌芽”
[解析]全文围绕“春之萌芽”重点写了三部分内容,第③④段写“我”在老屋门前和院子里守候草木萌芽,第⑤~①段写古诗文中的“春之萌芽”,第卫~④段写“我”钟情于秦岭,看山坡的绿芽。
11.第⑥段唤醒诗人爱春惜春的情感;第⑧段唤醒诗人的心灵美;第唤醒收藏家收藏光阴。
[解析]根据第⑥段“率先萌发的嫩绿春草,引发了诗剐人爱春惜春的情感”,第⑧段“古人描绘新芽,用词极考究。与他的性格一样”,第⑨段“春芽欲吐,心灵复所苏,蕴含着朦胧、含蓄之后的舒适与写意,这是绝佳的审美气象”和第段“春芽,收藏的是光阴”“一个收藏家,如果懂得收藏光阴.那绝不是一般人的思想境界”这几个段落中的关键句概括作答即可。
12.“守候”“等待”“捕捉”“注意”均为动词,生动细致地描绘出“我”在院子里观察小草萌芽的情景,表现了“我”在母亲的熏陶下,开始关注草木萌芽、并发现了它的美的情态。
[解析]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动词,首先分析这些动词所写的内容,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13.D项与文内涵不相关。理由:本文叙写了“我”童年时在母亲的熏陶下,开始关注草木萌芽、发现它的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从古诗文中读出萌J 芽里的古人内心至善至美的境界;最后从秦岭的草木萌芽中感受到生命力的强大,悟出时光如金的道理。本文表现了春滋养人们的身心和精神的主题。A项写开春草木最先发芽,它们首先知道春到人间的消息。与文章主题相符。B项写早春的清新景色,正是诗人的最爱。绿柳枝头嫩叶初萌,鹅黄之色尚未均匀。与文章主题相符。C项写诗人因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而惊喜。与文章主题相符。D项写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的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使人眼花缭乱。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有没过马蹄那么长。从诗句的意思以及文章的内涵来看,只有D项不符。
14.(1)《无常》 (2)《琐记》 (3)《藤野先生》
15.[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孩子们在百草 园的雪上捕鸟的情景 寿镜吾先生让孩子们 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示例二]《五猖会》迎神赛会上,孩子们买一种叫 作“吹都都”的哨子,吹上两三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去看迎神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示例三]《无常》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儿子还阳半刻。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解析]“温馨的回忆”是指令人感到愉快和温馨的童年趣事,“理性的批判”是指对封建教育、封建礼教和封建卫道士的不满、批评和讽刺,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无常》中任选一篇,写出文中表现“温罄的回忆”“理性的批判”的一处内容即可。
16.[示例]鲁迅从家乡到南京,后来又留学日本,每次“转变”都是摆脱落的环境.寻求新的知识和思想。从鲁迅的每一次“转变”中,我看到的是他那颗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心始终不变。从鲁迅身上,我感受“穷则变,变则通”,学习生活也是如此,前行之路总是充满未知,如果感到迷茫和困惑,就要学会调整,改变方向。我相信,只要心怀一颗向上的心,无论怎么变化,都不会改变前行的路。
[解析]《朝花夕拾》,中,鲁迅有多次“转变”。 《父亲的病》 一文,鲁迅因父亲的病为庸医所误,于是产生离家求学的想法。《琐记》一文,鲁迅感受到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看到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思想产生变化;看《天演论》,思想又发生变化,产生冲破封建束缚、到国外求学的想法。《藤野先生》一文,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因饱受歧视和看电影时看到那群麻木的中国人拍欢呼,而产生弃医从文的想法:但鲁迅变的只是思想,不变的是内心那颗爱国救国之心。本题谈对成长的启示,立意积极,不脱离重点即可。
17.[写作指导]“人与自然”这个话题,包含的范围很广,可从以下方面来立意写作:(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类的根基、人与自然的亲近和交融创造出无比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中国古代的山水田园诗人带给我们多少绝美的诗篇,这是文人的杰作,更是自然的馈赠:诗意田园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但人与自然的和谐应当留在我们的生活中,永驻我们的心中。(2)敬畏自喜然,顺应规律。自然运行亦有它的规律,人类只有顺应然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才能使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加美好。敬畏自然,我们就不会杀鸡取卵,就不 会涸泽而渔,就不会焚林而猎。对“人与自然”的认识。目光要着眼于未来,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类与自然的矛盾。
- 1 -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