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形声字构字特点和上下文关联,掌握“潜、试”等七个字的书写技巧,区分“皇、履、疆”等易错字。
2.基于对作者写作思路的理解和文意的把握,正确、流利且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利用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悟“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深刻联系。
4.分析梁启超运用的文学手法,如比喻、排比等,理解其在文中的应用及效果。
5.理解《少年中国说》中表达的主题思想,了解其在中国近代历史和文化发展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讲述文章的历史背景,关联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在历史语境中理解文本;理解《少年中国说》的主题思想,强调少年一代在国家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聚焦“说”,回顾单元学习历程
本单元的《古诗三首》中,陆游对儿子述说着统一之盼;林升向权贵述说着忧国之思;龚自珍则用一个“劝”字对统治者述说着兴国之策。不同的“说”,却表达着共同的爱国情、强国梦。今天,让我们走近梁启超,听听这位近代思想家在说什么?
二、凸显“说”,明晰“说”之含义
(一)理解“说”
师:齐读课题:“少年中国说”。这里的“说”是什么意思呢?“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如《马说》,就是谈谈千里马的问题。
师:少年中国说的意思是?是讨论少年中国
(二)为何说“少年中国”
师:1900年前后,八国联军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意思是中国风烛残年、腐朽老化、毫无希望、濒于灭亡。在国内,一些卖国求荣者也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为了驳斥这些言论,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开头写道: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那么梁启超心中的少年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一起读一读,我读红色的句子,你们读黑色句子。
出示: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2.学习任务一:
①请同学们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和注释,尝试想一想每一句话所描写的画面。
②小组内分享你根据文字所想象的画面。
(1)学生每人任意读一句,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想象到的画面。
预设1:同学们真会学习,有同学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想象到了这两句话所描绘的画面。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的水流从地下冒出,汹涌奔流,浩浩荡荡。
指名读(朗读指导:语调越来越高,“大光”“汪洋”适当拉长音,读出光芒万丈、辽阔的画面。)
一起读——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预设2:有同学根据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到了这两句话所描绘的画面,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出,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
指名读(朗读指导:语速要快,读出气势。)
一起读——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预设3:有同学借助注释,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扬起沙石;奇花刚开始孕育蓓蕾,华美瑰丽,富丽堂皇;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出来,发出耀眼的光芒。
指名读(朗读指导:根据句子呈现的画面,读出强弱变化。)
一起读——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3.学习任务二:请同学们浏览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圈画作者都提到了哪些事物?
预设:红日 河 潜龙 乳虎 鹰隼 奇花 干将
(1)这些有力量的动物、珍奇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一般,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些不一般的事物比喻中国?能不能把它们换成这样:红日初升——灯光初开 潜龙腾渊——鱼跃水面河出伏流——小溪涌动 乳虎啸谷——小鸟鸣叫……
预设:不行!
师:为什么?预设:因为原文的事物都是不一般的事物,是宏大的,充满力量的,是充满希望的。
①引读师:确实如此,即便我们国家在帝国人眼中是羸弱的,但是在作者心中,它是生他养他的土地。中国就如同那些不一般的事物一样宏大、充满力量。因此它在文中写道,引读——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师:这就是梁启超心中的中国,如同一个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的巨人,从纵向时间看,历史悠久;从横向空间看,疆域辽阔。这份对国家的认同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再读——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②“对对子”读
笠翁对韵大家都读过吧。天对地,雨对风……多么豪情万丈的语句呀,我们以对对子的方式读一读:
师:天对地,戴对( ),苍对( ),纵对( ),千古对( )。
师:我说天戴其苍,你对——生:地履其黄
师:我说纵有千古,你对——生:横有八荒
师:它用了一串瑰丽的比喻,描绘了他心目中中国的形象,它如红日初升,接龙读。生:其道大光。
师:它还如——生: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师:它如“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接着读——生: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师:不仅如此,接着读——生: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师:在梁启超心中:少年中国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前途一片光明;你能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你对其他比喻的理解吗?先写在作业纸上,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少年中国如“ ”, 。
预设:少年中国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定会威震世界。
师:难怪作者又说,读——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好书不厌百回读,我们再读——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再读——红日初升,( )再读——红日( )
二、解读“说”,梳理“说”之对象
1.借助材料,理解给谁说
材料一:1900年前后,八国联军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意思是中国风烛残年、腐朽老化、毫无希望、濒于灭亡, 只能由帝国主义列强共管或瓜分。在国内,一些卖国求荣者也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
材料二:1988年,梁启超参加了改良国家的戊戌变法,结果变法失败,流亡日本,遭受了重大的打击。
师:本文的题目是“少年中国说”,是关于少年中国的讨论。读一读资料,你觉得作者是在和谁说(讨论)呢?预设:帝国主义、自己、中国少年
2.借助材料,辨析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关系
(1)为什么“说”给中国少年
学习任务: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在给中国少年说什么?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
师:故。猜猜是什么意思?
预设:所以。
师:有所以就有因为。因为没有出现在这里,结合课题里“节选”两个字,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只是原文一部分,而且是后半部分。作者为什么认为振兴中国的责任全在少年?所以要想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找原文来读一读。
PPT出示原文中未被节选的文字。
老年人常思既往, 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 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 惟进取也,故日新。老年人常多忧虑, 少年人常好行乐。惟灰心也,故怯懦; 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 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 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
预设:少年人常思将来、心怀希望;大胆进取、勇于破格;充满生气、气势豪壮;敢于冒险、无不可为。
师:所以,有什么样的少年就有什么样国家。少年肩负振兴国家的责任。(板书责任)
(2)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
师:所以回过头来再看这一段,反反复复出现的“少年”“国”你发现少年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了吗?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答案及其依据。(圈点勾画法、讨论法,品读法)
①观察第一自然有什么发现?少年 则国 , 少年 则国 ……
②能否用关联词将句子连起来,意思不变。因为少年强,所以国强。只有少年强,才国强。只要少年强,就国强。……
③这里的“智、富、强”是什么意思?顺序能否调换。
智慧、富有、强大,层层递进,富有逻辑性。
④课件出示。接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红色字体,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排比句式,一句比一句长。
朗读指导:层层递进,越来越有气势。
师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这八个分句围绕少年与国的关系来写。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朗读这段话。
师:尽管当时的中国风雨飘摇,但作者仍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抱有极大的期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读——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师:作为当下的少年,21世纪,今日之责任则在于我们,我们应该——
预设:追求自由,独立。
三、揭示“说”
师:同学们,我们再次回到这个问题,如果说:《示儿》诉说的是统一之盼;《题临安邸》诉说的是忧国之思;《乙亥杂诗》论述的是兴国之策,那么,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说”的到底是什么?
预设:兴国之责,强国之梦。
四、拓展“说”
1.今天,祖国正如梁启超先生所期望的那样焕然一新、生机勃勃、繁荣昌盛。
2.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百年来,无数像梁启超一样的杰出人物,他们为祖国的振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映示照片)如地质学家李四光,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数学家华罗庚、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课后请大家查找资料,读一读这些杰出人物的故事!请选择你所敬佩的杰出人物,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除了讲述故事,还可以写一写你想对他们说的话。
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倾听了梁启超先生的“说”。沿着历史长河一路走来,这样洋溢着爱国情、报国志的诗文总能让我们心潮澎湃,接下来,让我们以集体朗诵的方式结束本节课。(分角色、配乐)
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 说?
兴国之责,强国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