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声声慢 李清照
乱世美神 旷世才女
1、反复诵读,品味诗词的语言美;
2、知人论世,体味词人深沉浓烈的情感,感受其魅力;
3、解读意象,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被誉为“婉约正宗”,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其词感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自辟途径,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她的词被誉为“易安体”。
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婉约派”
(1)婉约派:作为中国宋代词坛的一个重要流派,婉约派以婉转含蓄著称。
(2)特点:该流派的作品多聚焦于描绘男女情感,结构精巧而细致,音韵悠扬和谐,语言流畅而清雅,展现出一种柔和的美感。
(3)代表诗人:包括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以及李清照(宋代最杰出的女性词人)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李清照
读准字音
语速缓慢
语调低沉
愁
本词的词眼是?
思一思
愁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词人是怎样写愁的?
凄凄惨惨戚戚。
独自怎生得黑!
正伤心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借景抒情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结果
感 受
孤苦无依若有所失
环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凉悲苦沉痛凄厉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递进)
品味欣赏
在这首词里,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加以分析。
苦苦寻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开头几句作用:
1.形式上:(1)音乐美、音韵美。
(2)增强感情。
2.内容上: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七组叠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
淡酒、急风、
过雁、黄花、
梧桐、细雨。
小组探究: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殊意义?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淡酒
酒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喝几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
急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雁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也象征怀乡之思,音信之盼。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竟然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相识。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枯萎凋零的黄花多象征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无甚可摘
有谁堪与共摘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唯独我因忧伤而憔悴瘦损,如今有谁可以摘取?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温庭筠《更漏子》
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凄婉
愁苦
哀怨
以愁作结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但却言尽而意无穷,欲说还休。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诗人为什么愁呢?
作为南宋时期的著名女词人,她的生活与创作紧密地与南宋的建立联系在一起。在北宋末年,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生活优裕,主要从事词作和金石收藏。然而,随着金兵的入侵,北宋灭亡,李清照和赵明诚也踏上了南逃的路程。他们从 青州南渡至 建康(今南京),再继续南下至 江宁府(今南京)。在这个过程中,李清照经历了家庭变故和国破家亡的痛苦,她的词作也因此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南渡后的李清照,生活困顿,词风也从前期细腻温婉转向后期深沉悲壮。她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哀愁,也融入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例如,她的《声声慢》就表达了她在国破家亡后的凄凉心境。
李清照的南渡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悲剧,也是整个宋朝历史的一部分。这一事件深刻地影响了李清照的创作,使她的词作更加成熟,情感更加深沉,从而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悬溺一响 李清照登场”自是花中第一流_哔哩哔哩_bilibili
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1101-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1127年:金兵入侵并灭北宋,金石书画毁于战火。
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逝。
1130年:为赵明诚辩通敌之冤,奔波于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
1131年: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辞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境凄凉。
她“愁”的是什么?
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
颠沛之苦 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
体味诗歌
意象
意境
情感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冷清凄凉、悲伤哀婉
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
颠沛之苦 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
寂寞惆怅、孤苦无依的凄苦心境
愁
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了词人的悼亡之悲、怀旧之哀,以寄寓家国之痛、故土之思。
小结
1.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 , 、 ”,说明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更遣不散积聚在词人心头的寒意。
2.李清照早年曾寄给赵明诚一首词《一剪梅》,其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而现在自己漂流江南,看到北来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 , , ”。
3.《声声慢》表现作者的愁苦太多太多,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诗句是“ , ”。
课堂检测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