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兴中会
1894 1905 1911 1912 1913 1915 1916
成立同盟会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
清帝退位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单元线索
一、辛亥之年,路在何方?
1.背景: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局势
鸦片战争战败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败
1840年
1842年
1851年
1901年
1856年
1860年
1864年
1894年
1895年
1898年
1900年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道路行不通
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改良道路也行不通
屡战屡败根源何在?
腐朽落后的清政府!!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课标要求:
了解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9课 辛亥革命
1905至1908年四年间,新设资本万元以上厂矿238家,资本6121.9万元,较上次高潮增长三倍以上。1909、1910年发展势头减弱,但还是有所增长。总计1901至1011年间,新设厂矿386家,资本额8.8348亿元,十年间超过前此三十年设立的厂矿、资本额总数二倍以上。
——李侃《中国近代史》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
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组织基础:兴中会、同盟会的建立
一、辛亥之年,路在何方?
1.背景:
时间
起义
1895年
广州起义
1900年
惠州起义
1906年
萍浏澧起义
1907年
安庆起义
1907年
惠州七女湖起义
1907年
防城起义
1907年
镇南关起义(广西起义)
1908年
钦廉上思起义
1908年
河口起义
1910年
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
黄花岗起义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一、辛亥之年,路在何方?
1.背景: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组织基础:兴中会、同盟会的建立
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20世纪初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伟大尝试,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
一、辛亥之年,路在何方?
1.背景:
起义名称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影响
结果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镇南关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广州起义)
阅读教材第42-43页,完成下列表格
1906
1907
1907
1911
萍乡
浏阳、醴陵
刘道一
蔡绍南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名声大振
失败
安庆
绍兴
徐锡麟
秋 瑾
失败
镇南关
孙中山
黄 兴
失败
广州
孙中山
黄 兴
失败
二、革命志士的奋斗
孙中山亲自领导的起义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蜇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P43 材料研读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①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②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这些革命志士有什么样的品质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 ——黄兴《绝命书》
这些革命志士有什么样的品质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与妻书》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百折不挠、勇于为理想献身……
世界凄凉,可怜生个凄凉女。曰:“归也”,归何处?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天乎太瞽!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秋瑾
中国第一位
女革命家
(1875-1907)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间
领导者
起义
结果
1906
刘道一、蔡绍南
萍浏醴起义
失败
1907
徐锡麟、秋瑾
安庆起义
失败
1907
孙中山、黄兴
广西起义
失败
1911
黄兴
黄花岗起义
失败
群众基础薄弱,准备不足;
人员不足、弹药缺乏、仓促起事。
【合作探究】同盟会领导的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都失败了。
——白寿彝《中国通史》
三、武昌枪响,辛亥革命
1.过程:
名词解释:四川保路风潮是清末四川人民维护路权的斗争运动。四川人民自办铁路,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要将路权收归,卖予洋人,四川人民奋起反抗。清廷派湖北新军前去镇压,造成武昌空虚,为辛亥革命首义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
问题一:为什么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
1.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4.主力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5.经过
武昌起义形势图
2.领导
共进会、文学社
3.背景
孙武等制造炸弹,其已计划泄露,形势紧张
三、武昌枪响,辛亥革命
1.过程:
三、武昌枪响,辛亥革命
1.过程:
10月10日晚,夺取楚望台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
10月11日,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10月12日 ,革命在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取得胜利。
结果:1911年10月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三、武昌枪响,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前夕,由于革命机关被破获,起义重要领导人刘复基等遇害,孙武受伤,蒋翊武被迫逃亡。黄兴、宋教仁等革命领导人也不在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
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不久后,湖北的政权、军权逐步完全
落到以黎元洪为首的旧官僚手上。
知识拓展
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
1911年10月11日
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
黎元洪
(1864—1928)
湖北军政府都督
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
三、武昌枪响,辛亥革命
2.结果: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汉口
汉阳
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独立的省份很多是由旧军阀、
资产阶级主导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阿Q正传》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不过修剪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颗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芽的。
——胡适
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材料一: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据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
①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
材料二: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文集》
②思想: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的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三、武昌枪响,辛亥革命
3.历史意义:
材料三:
材料四: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从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有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 亿元以上,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
③社会生活:促使社会风俗发生新变化
④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武昌枪响,辛亥革命
3.历史意义:
19世纪末
1911年10月10日
1912年3月
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
1.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得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当时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不是“自强”“求富”,而是“救亡”。此后资产阶级进行了两条路径的“救亡”探索,代表性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金田起义 B.金田起义、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百日维新 D.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D
D
2.有学者说:“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桩扣人心弦的事件。在当时世界上还到处是皇帝、沙皇、苏丹和国王的时候,古老的中华帝国在短短几周之内成为欧亚大陆上继法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国。”该学者重点强调( )
A.欧亚大陆的联系 B.封建帝制的危害
C.法国大革命影响 D.辛亥革命的意义
真题演练
3.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 )
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
C
4.“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绩是(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使中国实现独立自主
真题演练
(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未竟之功”是(???)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A
(延申题) 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
A.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 B.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C.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D.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D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比较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起止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中
1898
1911
领导阶级及派别
目的
性质
学习侧重
积极影响
局限性
只学习技术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
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对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退让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维护清朝统治
救亡图存,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封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西方先进技术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西方资本入侵起一定的抑制作用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传播;在社会上起思想启蒙作用
改革要从实际出发,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