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语文辨析修改病句每日小练(5)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代社会,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B.进入初中,我们不能缺乏的,一是自信心不足,二是学习方法不当。
C.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
D.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十分广阔。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B.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
C.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
D.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多学校的学生都积极参加了“世界读书日——书香校园”系列活动。
B.数据显示,中小学生喜欢阅读的比例超过50%以上,年人均阅读课外书籍15本。
C.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小镇青年创造了更多条件,提供了更多机会。
D.2023年3月27日,马英九率团抵达上海,开启了期许已久的首次寻根祭祖之旅。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B.今年春节7天假,全省高速公路通行车辆超过1200万辆左右。
C.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D.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5.下面语段中画线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新世纪以来,叫卖声是城市声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渐成共识。①各地越来越多的叫卖声被列入非遗保护名录,如老北京叫卖、姑苏吆喝、太原市声等。②天津、南京、广州、绍兴、南通等地的方言吆喝,也在地方政府、文化保护组织和文化遗产研究机构的合作下逐渐复苏。③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馆搜集了300多种来自老北京胡同的声音。④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通过沉浸式展陈,将日夜晨昏、四季流转间不同时段的姑苏叫卖声带到参观者耳旁。广州声音博物馆尝试开发声音遗产保护与教育新模式。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程序,学生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那烟雨迷蒙的白水洞瀑布,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士兵的光辉事迹。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文物专家主编的《故宫营建六百年》,面世数月就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学术界的好评。
B.全国多地陆续开通的中欧班列,在新冠疫情期间为欧洲多国送去宝贵的医用和生活物资。
C.通过开展党史宣讲进课堂等,我们学校广大师生的思想觉悟很快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D.4月下旬国内旅游价格大幅上升,此前一直居高不下的出境游价格却下降了将近1倍。
8.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黑腹果蝇是一种世界性广布的昆虫,成虫长着一对发达的膜翅和一对退化的棒翅,通体黄色,腹有黑纹。
B.黑腹果蝇有雌雄之分,除生殖器不一样,它们在外观上还有很多差别。
C.黑腹果蝇成虫食性较广,对完全成熟的水果散发出的甜香味很有吸引力。
D.黑腹果蝇的产卵器并不十分锋利,它只能刺破果皮较柔软的高成熟度的水果,并把卵产到水果内部,或者直接在水果表面、伤口等地方产卵。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无论是对故乡亲人的刻骨思念,还是对举家团聚的遐思神往,记忆里的故乡总是有温度的。
B.通过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
C.取名为“冰菱花”的冬奥会场馆,多彩外幕墙的特殊设计,在阳光的映照下色彩斑斓。
D.我省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因此催生了世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格局。
B.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了汉语的规范化,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C.“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D.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上“的标准”。B项,否定不当,可去掉“不足”和“不当”。D项,搭配不当,可将“价值”改为“前景”。故选C。
2.答案:B
解析:A.有误,不合逻辑,可将“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调换位置;B.正确;C.有误,“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缺主语,可知“成了”前面加上“杂文”。D.有误,有歧义,可改为“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是早有准备的”。故选B。
3.答案:D
解析:考查病句的辨析。A.“许多学校的学生”有歧义,应改为“许多所学校的学生”或“学校的许多学生”;B.成分赘余,应删掉“以上”;C.成分残缺,应删去“随着”;故选D。
4.答案:D
解析:A.有误,可将“能否”删去;B.有误,可将“超过”或“左右”删去;C.有误,可将“不再”的“不”删去;D.正确。故选D。
5.答案:C
解析:C动宾搭配不当,应将“搜集”改为“收录”。
6.答案:C
解析:A.语序不当,应将“表决”与“讨论”互换位置;B.两面对一面,应删掉“否”或在“养成”前添加“是否”;D.搭配不当,应将“事迹”改为“人物形象”。
7.答案:B
解析:A.词序不当,可将“广泛”与“学术界”交换位置;C.成分残缺,可在“等”后面加上“活动”;D.不合逻辑,可将“下降了近一倍”改为“下降了近一半”;故选B。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C.主客体颠倒,应修改为“完全成熟的水果散发出的甜香味对它们很有吸引力”;故选C。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B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将“通过”删去;C.语序不当,应将“多彩外幕墙”和“特殊设计”顺序颠倒一下;D.搭配不当,“提高”和“范围”搭配不当,应删掉“和范围”;故选A。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识别和修改的能力。A、句子成分残缺,关联词使用不当。“随着……”是状语,“催生……”是动宾短语,所以句子没有主语。这两个句子之间是条件关系,“因此”是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所以用在这里不合适。C、搭配不当。“发扬”和“习惯”搭配不当,即动宾搭配不当。D、搭配不当。“学习”和“素养”搭配不当,即动宾搭配不当。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