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语文辨析修改病句每日小练(13)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B.通过收看《快乐中国人》节目,使我们认识了很多多才多艺的中国人。
C.县政府将每周六确定为“帮扶活动日”的日子,鼓励民众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D.不得不承认,水污染和水短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2.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第19届杭州亚运会是一次心心相融的文明之约。②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全部报名,参赛运动员超过12000名。③开幕式上,各代表团依次入场,一张张笑脸汇聚成欢乐的海洋。④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世界体育的精神盛会,更是一场亚洲运动会发展的宝贵盛会。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夏天的艾山,林木葱郁,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C.随着“双减”政策的正式发布,使得一场前所未有的“双减”之战正在席卷全国。
D.海峡两岸“三通”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走进美丽的翠湖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提高和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文化水平,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C.凡在科学研究上有杰出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条件十分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经过刻苦的努力下才获得成功的。
D.市科技馆作为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旅游带给青年的,不仅仅凝练着成长阅历和时代印记,更是感官上的愉悦。
B.数据显示,中小学生喜欢阅读的比例超过50%以上,年人均阅读课外书籍15本。
C.震旦鸦雀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种,其对水质和周边生态环境要求苛刻,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物种。
D.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形象来自中国国宝大熊猫,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设计灵感源于象征团圆喜庆。
6.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为贯彻落实“广阅读”行动计划,我校开展了一次“我与经典”读书活动。②本次活动,使广大师生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③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素养,而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④大家热切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地处川东渝北的华蓥市,位于成渝经济区渝广达发展带轴心位置,①距成都约2.5小时左右的车程。②华蓥市因华蓥山而得名,是“红岩精神”发源地之一。③华蓥市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近年来,华蓥市立足丰富的文旅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绝佳的区位优势,④奋力打造着“旅游+”“+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乐章。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B.随着我国防控政策的逐渐优化,一直被严控的国际航班有了实质性的大幅增加。
C.图书馆的读者们或站,或坐,忘我地徜徉漫步在书的海洋中。
D.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开展的“消防安全进校园”活动,大大增加了同学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B.扫码支付已成为现代生活中重要的支付方式,能更好地解决支付不便捷。
C.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有序推进、周密部署、统筹规划。
D.省博物馆举办的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10.阅读下面文字,加线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眉山的水街美不胜收。“水云阁”戏台前,围满了看戏的男女老少,台上演员的服饰好漂亮,他们犹如仙女下凡,身柔腰舞,婀娜多姿。A.《大宋不夜城》节目展现出宋代风光,让更多人传承并了解中华文化。环围四面,B.演员们专注的表情和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一直浮现在我眼前。听了几段淮剧后,我们继续向前走,沿途路过了好多形态各异的亭子、造型别致的桥、仿古的建筑、栩栩如生的铜像……C.通过沿路观看,使我心潮澎湃,D.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卷,展现出眉山特有的水街风貌。
A.A B.B C.C D.D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正确;B.有误,可将“通过”或“使”删去;C.有误,可将“的日子”删去;D.有误,可在“制约”后添加“因素”。故选A。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D.语序不当,应改为“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亚洲运动会发展的宝贵盛会,更是一场世界体育的精神盛会”。故选D。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两面对一面,去掉“会不会”“能不能”或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前面加“能否”;B.搭配不当,将“季节”改为“地方”或者把“夏天”和“艾山”交换位置;C.成分残缺,去掉“随着”或“使得”;故选D。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A.语义重复,“停下脚步”与“驻足”语义重复,应删去其一;B.搭配不当,“培养”和“水平”搭配不当,可把“和培养”去掉;C.语义矛盾,“凡”和“不少”矛盾,应去掉“凡”;故选D。
5.答案:C
解析:A.语序不当,应该把“凝练着成长阅历和时代印记”和“是感官上的愉悦”调换位置;B.“超过”与“以上”意思重复,应该删去“以上”,或改为“中小学生喜欢阅读的比例在50%以上”;D.成分残缺,应该在句末补充上“的红灯笼”;故选C。
6.答案:C
解析:C.不合逻辑,从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可判断这是一个表递进的句子,提高人的素养比增长知识更近一层,应改为“阅读不仅可以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能够提高人的素养”;故选C。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语意重复,删去“约”或“左右”;C.成分残缺,应在“文化遗产等”后面加上“称号”;D.搭配不当,“乐章”改为“品牌”;故选B。
8.答案:B
解析:A.有误,语序不当,可将“阶段性”与“取得”互换位置;B.正确;C.有误,表意重复,可将“漫步”删去;D.有误,两面对一面,可将“是否”删去。故选:B。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搭配不当,将“增加”改为“增强”;B.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问题”;C.语序不当,应将“有序推进”和“统筹规划”调换位置;故选D。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修改。A.语序不当,将“传承”与“了解”调换位置;B.搭配不当,掌声不能浮现;C.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