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语文辨析修改病句每日小练(14)
1.下列句子来自学生作文,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用事实论据时,不需要详细记叙事件本身,而要通过概括叙述以及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的联系。
B.今天的研学活动,全班同学各司其职,没有一个不是表现不精彩的。
C.作为张家界是举世闻名的旅游城市,提高城市品味势在必行。
D.运动员们在比赛中顽强拼搏,我们的班级积分大约保持在年级前三名左右。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自《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使未成年人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被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B.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提升他们的法治素养,也需要向他们传授科技文化知识。
C.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D.九年总课时占比大概10%—11%左右,体现了我国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高度重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达7000万亩,产量近9000万吨,均约占世界1/4左右。
B.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全面提升的跃动曲线,感受到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C.没有高质量的教材,即便是有好的专业、学科、教师,但很难把学生培养成高水平人才。
D.通过升级的网络诈骗手段,如AI换脸、AI修音等,使诈骗者能够更容易地获得人们的信任。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们,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
B.学校开展的思政课活动,营造了互帮、互助、互爱,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C.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在大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D.十年来,中国航天技术由“跟跑”向“并跑”“领跑”发展,从航天大国加快向航天强国迈进。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举办“中国成语大会”,让人们从参赛学生身上看到了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
B.老张猜测,眼前这个年轻人大概有二十三岁左右。
C.为了规范市民驾车习惯,杜绝酒驾行为不再发生,我市交警部门加大了检查巡查力度。
D.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凭借平台优势,成都在全球角逐中获得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举办权。
B.成都大运会比赛项目包括田径、跳水等18个大项、269个小项组成。
C.学校应该引导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地上网,不断提高他们的网络习惯。
D.语文课堂不仅要重视观念塑造和文化传承,更要注重形式丰富多样。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来自大约151个左右国家的代表在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探讨未来合作的无限可能。
B.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能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关键要通过生动鲜活的方式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
C.如今,人们对旅游的认识不再只是“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日益向“观文品史、体验生活”的模式转变。
D.通过杭州亚运会,使世人了解到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贡献世界。
8.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B.古老的东方大国不仅以卓越的智慧启迪世界文明,更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拥抱世界文明。
C.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这两个成语是中华民族热爱读书、敬重知识与学问。
D.我市积极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融入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市民对绿色出行的认同感持续加强。
9.下面语段四个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处是( )。
①语文学习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②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提供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③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更是在爱里长大的。
B.他离开学校后,仍然无时无刻都记着老师们对他的叮嘱。
C.读汪曾祺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D.毫无疑问,能否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B.否定不当,去掉“不是”;C.句式杂糅,去掉“作为”;D.语义重复,去掉“大约”或者“左右”;故选A。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有误,成分残缺,应删去“使”;B.有误,语序不当,应将“提升他们的法治素养”与“向他们传授科技文化知识”调换位置;D.有误,语义重复,删去“大概”或“左右”;故选C。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语义重复,“约”与“左右”删去其一;C.搭配不当,将“但”改为“也”;D.成分残缺,删去“使”;故选B。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B.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互爱”后加“的氛围”;故选B。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通过”“让”删去其中一个;B.重复啰唆,“大概”“左右”删去其中一个;C.否定不当,可删去“不再”;故选D。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修改。B.“包括……组成”句式杂糅,删去“组成”或把“包括”改为“由”;C.“提高……习惯”搭配不当,把“提高”改为“培养”;D.“不仅要重视观念塑造和文化传承,更要注重形式丰富多样”语序不当,前后调换位置;故选A。
7.答案:C
解析:A.有误,重复赘余,可删掉“大约”或“左右”;B.有误,两面对一面,可删掉“能否”;C.正确;D.有误,缺主语,可删掉“通过”或“使”。故选C。
8.答案:B
解析:A.有误,“收成”与“最好的一年”搭配不当,可将“一年”删去;B.正确;C.有误,缺少宾语,可在“学问”加“的代表”;D.有误,搭配不当,“认同感”不能“加强”,用“增强”。故选B。
9.答案:C
解析:C.第③句病因:语序颠倒。将“运用语文”和“学习语文”互换位置;故选C。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B.否定不当,可将“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C.成分累赘,可删去“的时候”;D.两面对一面,删掉“否”字;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