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2.1 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学上册(苏科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2.2.1 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学上册(苏科版202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9-20 17:3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2 章 生物与环境
第 1 节 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
举例说出生物生存的环境并进行分析归类,说明生物生存环境的含义,形成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观念。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实验调查和测量等基本的探究技能,初步具有收集和整理资料及进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关爱生物保护生物生存的环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及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 实验探究中设计对照实验。
2.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中设计对照实验。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直观展示与深入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生存与环 境之间的紧密关系。首先, 以生动的图片或视频为引子,展现不同生物在其特定环境中生存的 场景,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接着,明确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认识到非生物因素(如光、水、 温度)和生物因素(如食物链、竞争关系) 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 如干旱地区 植物的特殊适应机制、动物迁徙追踪水源等, 让学生具体感受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通过实 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首先, 设定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 如“为什么鼠妇喜欢躲在阴暗潮湿的角落? ”随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变量(如光 照、湿度) ,观察并记录鼠妇在不同条件下的分布情况。通过实验数据分析, 学生将得出结论, 理解非生物因素如何影响鼠妇的生存与分布。最后, 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 认识。
四、课时安排: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生物学是在不断研究中逐渐积累、更新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学习生物学, 不仅要学习前人 总结的科学知识,还要学习他们的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更要学习他们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 科学精神。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 1:环境
1.情境导入:
在自然界中,物种繁多,景象万千,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不可分 割的整体。通过本章的学习, 你将了解生物生存的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2. 构建概念: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有着生物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引导学生尝试说一说环境的概念。
3. 自主学习:
地球上的环境多种多样,例如,有水域和陆地,有炎热的赤道和寒冷的极地,等等(图 2-1)。引导学生阅读 P31 图 2-1 生物生存的环境,观察与讨论生物生存的环境。
师生共同探讨生物生存的环境。
引导学生尝试说出几种你熟悉的生物能以及它们生存的环境。将这些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 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引出生态因素的概念和分类。
对于每一种生物来说,除自身外,周围其他一切可能影响其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生态因素(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学习目标 2: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1. 图片导入:图文展示非生物因素,引导学生归纳非生物因素。
2.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光照环境下生物多样性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 “为什么有些生物喜欢生活在阴暗处,而有些则偏好光照充足的地方? ”以此引出本课主题 ——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3.理论铺垫:简要介绍鼠妇(如潮虫)的生活习性,特别是它们对环境的敏感性,特别是光照 条件。说明科学假设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提出假设:“光照强度可能影响鼠妇的 分布,鼠妇可能更倾向于分布在阴暗环境中。 ”
4.回顾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师生共同回顾科学探究的 6 大过程。
5.设计实验:
明确目的:验证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变量控制:讲解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中自变量为光照(明亮与阴暗),控制其 他变量(如温度、湿度、食物等)保持一致。
介绍实验材料和用具:鼠妇、湿土、计时器、纸盒、遮光纸板、透明玻璃板(或其他替代品) 等。
制订方案: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课前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小心采集鼠妇。
提示:采集的鼠妇以 10 只为宜,采集时不要破坏学校或社区的环境。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课前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小心采集鼠妇。
提示:采集的鼠妇以 10 只为宜,采集时不要破坏学校或社区的环境。
在纸盒中央区放入 10 只鼠妇,静置 2min。然后在 10min 内观察鼠妇的活动状况,每隔 1min 记录鼠妇数量分布情况。设计表格,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鼠妇、两个模拟环境(一个明亮,一个阴暗), 以及必要的实验器材。
观察记录:指导学生定时观察并记录鼠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分布情况。
数据分析:汇总各组数据,使用图表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数据,验证或修正假设。
结论与讨论:总结实验结论,即光照确实影响鼠妇的分布,它们更倾向于阴暗环境。进一步讨 论实验结果的意义,如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环境对生物分布的影响等。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思考其他可能影响鼠妇分布的因素,如土壤湿度、食物种类等, 激发他们 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6.小组合作:小组讨论 P33 的讨论题:
a.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
b.除光照外,还有什么非生物因素会影响鼠妇的分布?你的理由是什么?
【课堂总结】
环境概念 生态因素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实验中选择多个实验对象,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
实验中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
【课堂练习】
1.(2024 ·黑龙江齐齐哈尔 ·二模)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使用了
10 只鼠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正确的是(A )
A .纸盒上面全都用纸板盖住 B .纸盒底部都铺细湿土
C .将 10 只鼠妇同时从细湿土处放入纸盒内 D .10 只鼠妇太多了,改成 2 只
2.(23-24 七年级上 ·全国 ·单元测试)在“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的探究实验中,属于这 一实验对照组的是( A )
A .土壤的干燥与湿润 B .光线的明亮与阴暗
C .温度的高与低 D .光线的强弱与土壤的湿润
【板书设计】
第 2 章 生物与环境
第 1 节 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第 1 课时)
环境概念 生态因素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实验中选择多个实验对象,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
实验中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