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散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文字之美和细节的动人。学习以小见大、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3. 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
重点难点
1.认真阅读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重点)
2.学习以小见大、结尾升华主题的写作方法;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难点)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避风的港湾,幸福的摇篮,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去散步,感受家庭浓浓的亲情。
探究新知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当过知青、解放军、摩托车手和小提琴演奏员。经历复杂、意志坚强、随和、豁达、原则性强。曾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能胜任多种体裁,但擅长写小说,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文之中。视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1985年。莫怀戚父亲刚去世。莫怀戚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莫怀戚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同时,作者在和美国朋友交流时候,发现国外对“孝”也是倍加推崇,因此在散步的时候产生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念头。
【文体知识】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
“神不散”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时候注意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检查字词。
【字词积累】
散(sàn 步 莫怀戚(qī) 很累(lèi) 熬(áo ) 咕咕(gū)
分歧(qí) 一霎(shà)时 水波粼粼(lín) 拆()chāi散
【多音字 】
qiáng (强大) sàn (散步)
Qiǎng(勉强)
Jiàng(倔强) sǎn(散文)
【词语积累】
分歧:(思想、意思、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是指是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水波粼粼:形容水波十分明净。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者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排。
请学生读词语,教师纠正读音。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文章讲了作者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散步,出现了母亲像走大路,儿子想走小路的分歧,“我”尊老爱幼,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儿子,便决定走小路。
【再读课文 合作探究】
1、在解决分歧过程中,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
家庭成员之间不分权力大小。作者在字里行间都充满温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2.在散步出现分歧的时候,“我”我有什么感受?用书中的原文回答。
一霎那,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3.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因为一切取决于“我”。我作为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如果做了错错误的决定,就会伤害家人们的感情,破坏家中和谐的氛围。所以“我”感到责任重大。
4.作者用名族领袖来形容自己是否合适?
用名族领袖来形容自己是“大词小用”“以小见大”,暗藏深意,富有情趣,写出了“我”对家人意见的重视,对这件事的重视,对母亲的孝顺,对儿子的呵护,吐出来“我”强烈的责任感。
5.文中还有大词小用的句子,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试着找找找,体会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整个世界”“大词小用”。我和妻子人到中年,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养育子女的责任,体现了我们内心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章以小见大,从家庭责任映射国家、民族,作为当代社会的顶梁柱,理应承担这份责任。
这样写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使人物的某种特点更具体,使文章的主题得以体现。
课时小结
这节课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作者一家祖孙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平凡小事,呈现出家人互敬互爱的温馨氛围,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布置作业
用“大词小用”的方法,写一段与亲情有关的小练笔,字数200字。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去散步,感受到他们在散步中所表现出来的浓厚的亲情、感人的孝子之心。谁能用简洁的语言和大家分享一下上节课的收获?
探究新知
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合作交流。
1.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A表面来看:因为走的小路比较坎坷,“我们”怕一不小心会摔到母亲和儿子,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
B深入来看:“我”和妻子都意识到作为中年人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子女,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
2.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加点词的意义。
“熬”字说明了母亲的体弱和度过寒冬的艰难,与前文的“太迟”“总算”相呼应,生动而贴切地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担忧和关怀,对母亲熬过寒冬,愿意出来散步的宽慰和欣喜。
3.为什么母亲一开始不愿意出来?是真的不愿意吗?我为什么坚持让母亲和我们一起去散步?
母亲是担心自己腿脚不便,给“我们”添麻烦,她总是为子女考虑,充满了对孩子的爱护。而“我”希望母亲能多出门走动,让家人能够多陪伴她,让她像春天一样生机盎然、充满活力,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孝顺和关心。
4.同学们,下面这些景物描写能删掉吗?为什么?
(1)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不能删除。这些景物描写删除后,①感受不到春天勃勃生机;②无法更好地衬托出作者幸福的心境;③不能有效推动情节的发展;④文章主题得不到准确的表达。
【知识链接】
5.试着说说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交代时间地点(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3)展示人物性格。
(4)奠定感情基础,为下文做铺垫.
(5)酝酿诗情画意,深化主题。
(6)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积累拓展】
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1) 什么是对称句?
(2)上面这段话运用了对称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
(1)对称句是两两对举而出,句式结构对称,句意相对或相反的两句子。
(2)对称句语言优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写出了母亲听从儿子,儿子听从父亲,妻子听从丈夫,三个“听”折射出一家人互敬互爱。
【写作点拨】
以小见大立意法: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题材、小事件,来揭示重大大主题,反应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小”就是指那些在狭小空间,在个别人身上偶然发生的小事情,或者是在某个角落产生的微缺乏道的自然、社会现象。“大”就是小事情发生的时代背景、各种现象所揭示的社会生活中的普遍规律和蕴含的深刻哲理,就是“大道理”,给人以启示。
本文选取“散步”这一生活侧面,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课时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祖孙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人与人之间真挚浓烈的亲情。生活中处处洋溢着亲情。亲情是大手牵小手逛公园,是从奶茶店买回的香甜奶茶,是上学临走前的叮咛,是病床前的陪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光去领悟。请珍惜身边的亲情,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爱护同学,爱着所有爱你的人。
布置作业
1.找出文中多处对称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以“爸爸,我来给您洗洗脚”为话题,写300字左右的片段。要求语言平实,扣住细节描写,表现你和爸爸之间浓浓的亲情。
板书设计
重重点难点点难点
散
强
全家人一起散步
散步
“我”劝母亲去散步
尊老爱幼
和谐温馨
妻背儿子
“我”背母亲
散
步
产生分歧
解决分歧
儿:走小路
母:走大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