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素养测评】人教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部分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四时俱备 万籁俱寂 一应俱全
B.不以物喜 全力以赴 晓之以理
C.去国怀乡 忧国忧民 国泰民安
D.长烟一空 一蹴而就 一丝不苟
2.下面关于“谪”的常识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谪”指的是被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滕子京、范仲淹。
B.“谪”与“迁”的概念完全一样。如韩愈左迁蓝关,就是被贬谪到潮州去。
C.中国古代文人往在被贬谪时,在文学创作上收获最丰。如柳宗元、陶渊明。
D.有很多人们熟知的诗人,都有过被贬谪的经历。如李白,就因之被称为“谪仙人”。
3.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宋濂,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予之分,本文是一篇赠序。
C.《北冥有鱼》选自《庄子·秋水》,庄子名周,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D.《饮酒》的作者是陶渊明,他名潜,字元亮,是东晋诗人,我们还学过他的《桃花源记》。
4.下列各项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成语“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水客石出”“心旷神怡”都出自《醉翁亭记》。
B.文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消沉的表现。
C.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D.全文重复运用“……者……也”,并连用了二十一个“也”字,显得繁杂啰嗦。
5.下列句子在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一项是 )
A.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B.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日出而云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崇祯(zhēn) 更定(gēng) 拏一小舟(ná)
B.毳衣(cuì) 雾凇(sōng) 沆砀(dàng)
C.一芥(jiè) 强饮(qiǎng) 痴迷(chī)
D.长堤(dī) 铺毡(tán) 喃喃(nán)
7.古代诗歌阅读
行路难(其一)
唐代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白的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形式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表现出了乐府诗歌的鲜明节奏。
B.这首诗开篇夸张地写出了欢乐的宴饮气氛,和后面的三、四句形成强烈反差,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用典故,表现出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D.诗人李白用现实主义的笔法抒写了人生的感慨和追求,传神地表现出诗人的苦闷、惆怅、昂扬等情绪。
二、积累与运用
8.读准字音是学好古文的第一步。请给加点字注音。
(1)谪 守 属 予作文 浩浩汤汤
(2)淫 雨霏霏 隐曜
(3)樯 倾楫 薄暮冥 冥
(4)岸芷 汀 兰 宠 辱偕 忘
三、填空题
9.文学常识填空。
(1)李白,字太白,号 ,唐代伟大的 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诗人刘禹锡,唐代文学家、 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
(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朝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 “文忠”。其词与辛弃疾开创 风格。
10.填空。
(1)本文作者 , (朝代)文学家,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 》《 》等。
(2)本文文笔简练,用“余住西湖”“独往湖心亭看雪”“口口口”“口口口”就把作者看雪的行踪交代得非常清楚。(用原文句子填写)
11.用原文填空。
(1)由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能想到课文中的语句: 。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
12.《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字 ,自号 ,晚年又号 。宋代 家。
13.按要求填空。
(1)《岳阳楼记》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应好友巴陵郡太守 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岳阳楼与湖北武汉 、江西南昌 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2)古代的记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 叙事、状物。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运用的表达方式虽不同,但目的多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政治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3)《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从时间上表现了洞庭湖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 。
四、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14.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薄暮冥冥 词语推断法:日薄西山
沙鸥翔集 查阅词典法:①群鸟停息在树上。②聚集。③诗文集子。④成功。⑤安定。(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而或长烟一空 课内迁移法: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1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16.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从【甲】【乙】两文的比较阅读中,“古仁人”和袁中道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17.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宴酣之乐
树林阴翳
太守谓谁
18.把甲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太守谓谁/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故善为国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遇民如父母之爱子/或遇其叱咄
20.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遇 民 如 父 母 之 爱 子 兄 之 爱 弟 闻 其 饥 寒 为 之 哀 见 其 劳 苦 为 之 悲
21.以民为本的思想在【甲】【乙】两文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请结合原文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五、写作题
22.[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艾青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感受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A翻译为: 四季常存。俱,全,都
翻译为: 四周非常寂静。俱,全,都
翻译为: 一切齐全,应有尽有。俱,全,都
B翻译为: 不因外物好坏而欢喜。以,因为
翻译为: 把全部力量或精力都投入于某种事情。以,任用;使用;运用
翻译为:用道理说服对方。以,用
C翻译为: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国,国都
翻译为: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国,国家
翻译为: 国家富强,人民安康。国,国家
D翻译为: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翻译为: 踏一步就成功。一,数名,最小的正整数
翻译为: 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一,数名,最小的正整数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2.【答案】A
【解析】A 正确
B 错误。 谪,贬谪。迁,有升迁,有平调,有贬谪的意思。
C 错误。文人不一定在贬谪期创作大量的文学作品。杜甫为避安史之乱而西南飘泊的时期是他作品最为丰富的阶段。包括《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一句尤为著名。这个时期杜甫的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他对诗歌艺术的精湛掌握。
D 错误。天宝元年,李白带着他的诗作《蜀道难》拜访了贺知章,贺读后深感此诗非凡人所能作,因此称李白为“谪仙”。不是因为被贬。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3.【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 有误,《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4.【答案】C
【解析】A.“水落石出”出自《醉翁亭记》,“心旷神怡”出自《岳阳楼记》。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的意思是太守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说太守醉酒,并不表示他思想消沉。
C.正确。
D.全文重复运用“……者……也 ”,并连用了二十一个“也”字,是本文写作上的一个特点。加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使文章别有情趣。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5.【答案】D
【解析】ABC.不需要。
D.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6.【答案】D
【解析】 D:铺毡(tán) ——(zhān)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不读错音。
7.【答案】(1)D
【解析】D:错误。 《行路难》(其一)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这首诗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历史典故等表现手法,展现了诗人情感的激荡起伏和复杂变化,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不是“现实主义”。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古诗词内容理解。读懂古诗词,理解古诗词内容。选择题注意在古诗词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词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8.【答案】(1)zhé;zhǔ;shāng
(2)yín;fēi;yào
(3)qiáng;jí;míng
(4)zhǐ;tīng;chǒng;xié
【解析】(1)谪守 zhé shǒu 贬官后驻守于某地。
属 zhǔ 通“嘱”,嘱托、嘱咐。
浩浩汤汤 shāng 水波浩荡的样子。
(2)淫雨 yín yǔ 连绵不停的过量的雨。
霏霏 fēi fēi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隐曜 yào 隐藏起光辉。
(3) 樯 qiáng 倾楫 jí 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薄暮冥冥 bó mù míng míng 傍晚天色昏暗
(4) 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宠辱偕忘 chǒng rǔ xié wàng 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
故答案为:(1)zhé;zhǔ;shāng
(2)yín;fēi;yào
(3)qiáng;jí;míng
(4)zhǐ;tīng;chǒng;xié
(1)(2)(3)(4)这四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9.【答案】(1)青莲居士;浪漫主义
(2)哲学
(3)北宋;豪放派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行路难》《蜀道难》等。
(2)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代表作有《竹枝词》《乌衣巷》《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其词开豪放一派,他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故答案为:⑴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⑵哲学
⑶北宋 豪放派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0.【答案】(1)张岱;明末清初;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2)到亭上、及下船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的识记。考生可结合课下注释进行回答。注意要熟练背诵记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背诵。文章中表示行踪的句子有“余住西湖”、“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
故答案为:⑴张岱、明末清初、《陶庵梦忆》《西湖梦寻》⑵到亭上、及下船
⑴文学常识属于识记内容,考生一定要结合课下注释熟练掌握,同时不能出现错别字。
⑵课文内容把握,一定要在通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行踪,然后找出关键句子。
11.【答案】(1)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句子的理解。从诗句“鸟”、“飞绝”、“人”、“俱灭”等关键词很容易联想到句子“ 湖中人鸟声俱绝 ”。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文中描绘雪景的句子为“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故答案为:⑴ 湖中人鸟声俱绝 ⑵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⑴结合诗句,在文章中找出类似的句子,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含义,尤其是结合诗句的关键词仔细体会。
⑵文章中描绘雪景的句子考生一定要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找到具体句子进行回答。
12.【答案】欧阳修;永叔;醉翁;六一居士;文学
【解析】《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他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本文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
故答案为:欧阳修;永叔;醉翁;六一居士;文学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掌握能力。平时要加强记背,注意准确熟练是关键,多做比较记忆,适时巩固即可。
13.【答案】(1)北宋;范仲淹;滕子京;黄鹤楼;滕王阁
(2)写景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解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注意“滕 、 鹤 、 滕”等重点字的书写;
(2)古代的记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写景、叙事、状物。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运用的表达方式虽不同,但目的多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政治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3)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注意“晖、忧”的书写。
故答案为:(1)北宋;范仲淹;滕子京;黄鹤楼;滕王阁;
(2)写景;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及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2)本题考查文学体裁的把握。做本题时注意把握“记”的艺术特色,明确表达方式。
(3)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答案】14.迫近;①;有时
15.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16.袁中道和【甲】文中的“迁客骚人”都是典型的“以物喜,以已悲”。他们的悲喜是随着外界环境和个人的得失而变化的。而“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是在朝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襟怀。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对比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两篇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古仁人”和袁中道的不同即可。
【译文】
【甲】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乙】
游岳阳楼的那一天风清日暖,湖面比熨过的衣物还要平展,上面经常有小船来往,好像蝇头细字写在鹅溪产的白绢上。拿来酒肴一同享用,意趣闲静平和。中午湖面上的风逐渐大起来,湖水发出汩汨的声音。千百只船结成阵式一起驶来,场景壮丽让人痛快。傍晚时分,砧状积雨云从天边涌来,猛烈的风大肆吹起,湖中波浪奔腾,像雪山一样冲击奔涌,震动了城郭。我开始四面眺望惨淡的景色,放下筷子站起身来,面露忧愁之色,心中顿感悲戚,伤心地流出眼泪,不能克制住自己。
14.日薄西山,翻译为:太阳已经接近西边的山。薄,迫近。
薄暮冥冥,翻译为: 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沙鸥翔集,翻译为: 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对应①
一食或尽粟一石,翻译为: 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或,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 ,翻译为: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
故答案为:迫近;①;有时。
15.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皓、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皓,皎洁。浮光,浮动的光。跃金,像跳动的金子。静影,静静的月影。沉璧,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16.【甲】①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翻译为: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②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翻译为: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作者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写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他们的悲喜是随着外界环境和个人的得失而变化的。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翻译为: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
作者认为古仁人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乙】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翻译为:中午湖面上的风逐渐大起来,湖水发出汩汨的声音。千百只船结成阵式一起驶来,场景壮丽让人痛快。傍晚时分,砧状积雨云从天边涌来,猛烈的风大肆吹起,湖中波浪奔腾,像雪山一样冲击奔涌,震动了城郭。我开始四面眺望惨淡的景色,放下筷子站起身来,面露忧愁之色,心中顿感悲戚,伤心地流出眼泪,不能克制住自己。
写作者的心情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即“以物喜,以已悲”,个人悲喜是随着外界环境和个人的得失而变化的。
故答案为:袁中道和【甲】文中的“迁客骚人”都是典型的“以物喜,以已悲”。他们的悲喜是随着外界环境和个人的得失而变化的。而“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是在朝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襟怀。
【答案】17.尽兴地喝酒;遮盖;为、是
18.①苍老的容颜,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②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19.A
20.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21.甲文中“以民为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与民同乐”,从文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可知;乙文中“以民为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爱民如子”,从文中“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利之而勿害”等句可知。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通读文言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以民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即可。
【参考译文】
【甲】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乙】
周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姜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怎么去爱子民罢了。”周武王说:“怎么样爱子民?”姜太公说:“给子民利益不加害他们,让他们成功而非失败,让他们活下去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予他们而不是抢夺他们的东西,给予他们快乐而不是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方法。......善于治国的人对待民众,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兄长爱护自己的兄弟一样,听到他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伤悲。”
17.①翻译为:酒宴上的乐趣。 酣:尽情地喝酒。
②翻译为:树林茂密荫蔽。 翳:遮盖。
③翻译为:太守是谁? 谓:为,是。
故答案为:①尽情地喝酒。 ②遮盖。③为,是。
18.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苍颜、颓然、第二个乐、第三个乐”。苍颜:容颜苍老。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第二个乐:以…为乐。第三个乐:乐事。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苍老的容颜,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②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19.A翻译为: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以…为乐。
翻译为:那些喜欢学习的人不如那些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以…为乐。
B翻译为:太守是谁? 谓:为,是。
翻译为: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谓:认为
C翻译为:所以那些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故,所以
翻译为: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故,之前,原来
D翻译为:对待民众,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遇,对待
翻译为: 有时遭到他的训斥。遇,遭到
故答案为:A
20.例句翻译为:对待民众,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兄长爱护自己的兄弟一样,听到他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伤悲。断句注意结合翻译,完整句子结构前后可断句。“ 遇民如父母之爱子”是动宾结构,单独成句,后面可断句。“父母之爱子”和“兄之爱弟”并列,中间可断句。“闻其饥寒为之哀”和“见其劳苦为之悲”并列,单独成句,前后可断句。即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故答案为: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21.【甲】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为: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写欧阳修和百姓一起出游,“以民为本”的思想是与民同乐。
【乙】①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翻译为:给子民利益不加害他们,让他们成功而非失败,让他们活下去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予他们而不是抢夺他们的东西,给予他们快乐而不是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②遇民如父母之爱子。翻译为:对待民众,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以民为本”的思想是爱民如子。
故答案为:甲文中“以民为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与民同乐”,从文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可知;乙文中“以民为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爱民如子”,从文中“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利之而勿害”等句可知。
22.【答案】略
【解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给出的材料是艾青的箴言: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这两句话不难理解,就是说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着的,就如哲学中所说,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生活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如我们现在的通讯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了,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也是日新月异的,这些变化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心观察发现身边的变化,联系自己的生活选材,写出那些变化给你带来的感受和体验,如六十多岁的外婆,学会了视频聊天、玩抖音;在全国绝大多处地方,吃早餐不必带现钱了,只需扫码就可支付等。写作时要注意内容充实,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写出那些“变化”的美好以及自己因变化带来的感悟和体验,主题明确,语句通顺,不要跑题。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立意,即确立中心,写作中巧妙地利用好材料。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写作时可引用材料中的事例或名言来叙述,这样可以避免脱离材料主题,避免跑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