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素养测评】人教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基础卷)
一、单选题(共5题;共5分)
1.(1分)选出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阴侮影像心绪谋食 B.蓬隙寓所獾猪愕然
C.潮汛打拱瑟索恣睢 D.隔膜惘然箫索展转
2.(1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乡》的体裁是小说,作者是鲁迅,选自《呐喊》。
B.《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以“我”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发生的巨大变化为基本内容,展开情节,揭示了深刻的主题。
C.闰土是《故乡》的主要人物,文中的“我”(鲁迅)是次要人物。
D.《故乡》在人物描写中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3.(1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
②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
③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
④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
⑤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A.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
4.(1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唯利是图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B.《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是西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本篇文章记叙了陈胜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
C.《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范仲淹,文章借描写岳阳楼的周围景物,通过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深刻地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政治抱负。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蒹葭》和《关雎》这两首诗均出自《诗经》,诗中歌颂了纯洁的爱情。
5.(1分)下列选项中,符合语境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A.端午节的家宴上,王苗苗给爷爷奶奶敬茶,她说:“爷爷奶奶,端午节安康!祝你们生活潇洒,心情愉快。年年高升,‘鼠 你最美!”
B.这周我们班拿到“流动红旗”,班长兴奋地说:“这都归咎于班主任的英明管理,也是同学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我们再接再厉。”
C.教师节来临,林涛同学给老师的贺卡上写道:“敬爱的老师,三尺讲台播智慧,一支粉笔写春秋。您辛苦了,高足林涛祝您节日快乐!”
D.主题班会邀请校长参加,邀请函上这样写:“校长您好,本周五下午5时整初三(1)班举行‘健康成长 主题班会,特请您莅临指导。”
二、填空题(共3题;共18分)
6.(2分)小说《孤独之旅》高潮部分的主要事件是
7.(14分)《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 国作家 ,他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 作家,与俄国的 和美国的 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 》《 》等。
8.(2分)给加点字词注音,根据拼音写字词。
“我”渐近故乡,天气阴晦( ),荒村xiāo suǒ( )。辛苦麻木的闰土、辛苦恣睢( )的杨二嫂令“我” è( )然、惘( )然,“我”与闰土更是隔膜起来。“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三、语言表达(共1题;共6分)
9.(6分)仔细观察下面的这幅题为《家乡“巨”变》的漫画,说说漫画反映了一个什么社会问题。
四、综合性学习(共4题;共15分)
为加强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你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0.(6分)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部课外读过的鲁迅的作品,并写出你的推荐语。
你推荐的作品:
你的推荐语:
11.(3分)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①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12.(3分)学校将邀请鲁迅研究专家与同学们对话,你准备提一个什么问题?
13.(3分)鲁迅先生除了是一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还是一位优秀的平面设计师。他所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沿用至今。下图是鲁迅先生设计的北京大学的校徽,说说此设计的巧妙之处。
五、现代文阅读(共4题;共16分)
拓展阅读
回家
①火车像一条长龙,穿行在连绵不断的山脉中。雪花零零散散地从天空飘落下来,像飞絮,像蝉翼,清澈洁净,晶莹剔透。
②肖锦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怀里抱着一个大大的包裹,她表情淡漠,甚至有些木然,她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种奇妙的神色,是喜悦也是忧伤,她一动不动静静地坐着,像一尊雕塑。
③她的对面坐着一对年轻夫妻,好像刚结婚不久,女人依偎在男人的怀里,甜甜地睡着了。男人一手搂着女人,一手拿着手机,大拇指不停地在手机屏幕上滑动。女人动了一下,盖在身上的衣服掉了下去。男人放下手机,捡起衣服盖在女人的身上。
④肖锦云看着他们,脸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说不清是羡慕还是嫉妒。男人抬起头,刚好与她的目光相撞,便问道:“大姐.你去哪儿?”肖锦云显然没想到男人会跟她搭讪,怔了一下,淡淡地说:“回家。”男人还想说话,肖锦云把目光移向了窗外。
⑤火车转过一个弯儿,“呜呜”地鸣叫着,随机钻进一个隧道里,闹哄哄的车厢里安静了许多。肖锦云的脑子里开始翻江倒海了。
⑥六年前一个飘雪的日子,肖锦云接到男朋友打来的电话,挂断电话后,她知道筹备了大年的婚事又要推后了。这已经是第三次了。锦云知道男朋友的工作性质特殊,她决定自己去南方把婚事办了。【A】下了半个月的雪,就像涌在心里奔赴于他的冲动一样,丝毫有停下来的意思。终于,肖锦云被两家的父母送上了南下的火车……
⑦下吧,就让这雪尽情地下吧。“呜——”火车发出一声长呜,咣当咣当地跑出隧道,外面的雪似乎有些大了,山坡上、树枝上落满了白茸茸的雪花。
⑧女人醒了。她揉了揉眼睛,惊喜地说道:“老公,雪下得好大,雪花真美。”【B】男人轻描淡写地说:“这算什么,我们回家,家里的雪比这漂亮多了。”女人撒起娇来,搂着男人的脖子说:“老公,我想吃鸭脖。”“你就是个馋猫。”男人从背包里拿出一个袋子,又拿出两瓶水。女人自顾自地吃起来。
⑨男人抬头看了看肖锦云,试探着说:“大姐,你喝点儿水吧。”肖锦云摇摇头说:“谢谢,我 不渴。”“喝点儿吧,坐了几个小时了。”男人把水更塞给了肖锦云。肖锦云推辞不过,只好接住。她没有打开瓶子,只是怅然地望着窗外
女人吃了几口,好像要吐的样子,男人急忙拍着她的后背问:“老婆,怎么了?是不是吃得太猛了?”女人喝了口水,娇嗔地说:“傻瓜,你要当爹了。”“真的?!”男人高兴得有些忘乎所以,一下子紧紧地抱住女人。肖锦云听着也们的谈话,闭上了眼睛。
男人紧握着女人的手,温柔地说:“你说咱孩子长得像谁?取什么名呢?”女人说:“我的,当然像我,姓也得跟我的。”男人不服气地兑:“凭什么?孩子都跟爸爸的姓|”“既然跟爸爸的姓,那爸爸怎么不生呢?”女人寸步不让。男人气呼呼地说:“真是不可理喻。”
肖锦云听他们吵完了,问道:“刚结婚吧?”男人说:“是的,刚结婚半年。”
男人笑了笑,接着问道:“大姐,你怎么一个人?”肖锦云长长地叹了口气说.“我跟先生一起的,我先生是一名缉毒警察,常年奔走在边境线上,我们结婚六年,先生第一次回家,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可以好好地陪我了.”
男人好奇地问:“那你先生呢?”
肖锦云指着怀里的包裹说:“在这里,他太累了,睡着了。”男人瞪大眼睛怔怔地看着肖锦云,半天才说道:“大姐,对不起。”肖锦云微微一笑,然后说.“没什么。”
“老公,”女人眼眶里充满了泪水,“大姐,你…我们……”男人看了看女人,把她揽进怀里。肖锦云看着他们,又轻轻拍了拍怀里的包裹,心想:回家,都能回家,就好!
火车进了一个小站,缓缓地停下了,肖锦云说:“我到站了,再见。”肖锦云抱着包裹下了车。【C】不远处,两位老人无助地等在风雪中。
(有删改)
14.(4分)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②段中“是喜悦也是忧伤”,结合全文分析,肖锦云“喜悦”的是丈夫终于可以回家了,“忧伤”的是以这种方式回家。
B.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文中的“女人”塑造成一个单纯、善良的形象。
C.肖锦云家是中国所有缉毒警察家庭的一个缩影,小说以小见大,歌颂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D.选文塑造一对小夫妻的形象,目的在于与肖锦云形成对比,突出了小夫妻的恩爱与肖锦云的孤单。
15.(4分)选文第⑥段运用了哪种记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4分)选文【A】【B】【C】三句中的“雪”,有什么作用?
(4分)选文以《回家》为题有什么好处?
六、写作题(共1题;共60分)
18.(60分)作文:让 走进心灵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善良”、“勇敢”、“快乐”、“感恩”、“春天”等(可根据自己需要填写其他词语),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章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侮”应为”晦”B项”蓬”应为”缝隙”D项”箫”应为”萧”。故答案为C。
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抓住错误点判断即可。
2.【答案】C
【解析】 ABD.正确;
C.有误,“我”是《故乡》的线索人物。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 ②句总说“ 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 ”开启话题;①句紧承2句,强调“虚构”;⑤句写读者感悟虚构的人物和事件;④句强调自己也可以尝试虚构;③ 句补充说明作结。所以正确顺序是: ②①⑤④③ 。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然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衔接语。依次排序即可。
4.【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 范仲淹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5.【答案】D
【解析】A、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生活潇洒,年年高升”不适合老年人。‘鼠 你最美,对爷爷奶奶说不礼貌。语言不得体;
B、归咎,指归罪。语言不得体;
C、高足,敬辞,语境应该是用谦辞,语言不得体;
D、语言得体。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句子语言得体。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的需要,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有分寸感,做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来选择运用敬辞或谦辞,书面语或口语。
6.【答案】暴风雨的来临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作品的故事内容,划分情节几个部分判断作答。
小说情节有四个组成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端是事件的开始阶段,包括事情的起因;发展是指情节向前推动有所变化的阶段;高潮是指情节变化最激烈,人物活动最突出,矛盾冲突最严重的阶段;结果指故事的结束阶段。了解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对于写作很好的叙述事件有一定的帮助。
7.【答案】法;莫泊桑;批判现实主义;契诃夫;欧·亨利;项链;羊脂球
【解析】《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 欧·亨利 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
故答案为:法 莫泊桑 批判现实主义 契诃夫 欧·亨利 项链 羊脂球。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8.【答案】huì;萧索;zì suī;愕;wǎng
【解析】阴晦(yīn huì):天气阴沉、晦暗;
xiāo suǒ(萧索):冷落衰颓的样子;
愕然(è rán):指的是惊讶的样子。
惘然(拼音:wǎng rán),失意的样子;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
故答案为: huì;萧索;zì suī;愕;wǎng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9.【答案】这幅漫画反映了开发商盲目开发、占用国家土地资源,从而导致农民失地的情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观察两幅图画可以看出,漫画揭示出开发商因盲目开发土地导致农民失去土地的严峻问题。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这幅漫画反映了开发商盲目开发、占用国家土地资源,从而导致农民失地的情况。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答案】10.示例:《阿Q正传》;这部小说思想深刻,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历史根源,有力地批判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和其不彻底性,表达了作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观点。
11.示例:读书须博览群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积累大量的素材。
12.示例: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对他的保姆一会儿称呼“阿长”,一会儿称呼“长妈妈”,为什么?
13.示例: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这样既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又有一人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
【解析】(1)此题考查名著的阅读。 此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选择鲁迅的一本著作,然后从内容或主旨等方面进行推荐即可.
(2)此题考查名句的理解。做这类题,可以分类题,可以分两步走:一理解句意,也可结合关键词理解二联系生活实际谈个人理解或感悟。
(3)此题考查问题的设置。这类题看似随意性很强,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设置的问题要有贴切的目标2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生活性3设置的问题要有探究性4设置的问题要有开放性等。
(4)此题考查图标的理解。对图标的寓意的吧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1)通读题干,题明确图标(徽标)产生的背景、组织等。 (围绕什么活动设计,由什么机构设计)。 (2)仔细观察图标(徽标)的各组成部分,分析其元素(外形、线条、色彩、涉及的时间、事件等)。 (3)结合图标(徽标)产生的背景,具体分析各组成部分所代表的寓意和设计意图。
10.此题考查名著的阅读。做此类题,可以选择自己最为熟悉的作品,如 《阿Q正传》 ,《朝花夕拾》等,第一步先写作品名称,第二步再写推荐的理由,可以谈个人对作品的感受,也可以谈对作者的认识,还可以谈对自己的影响等。
故答案为:示例:《阿Q正传》;这部小说思想深刻,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历史根源,有力地批判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和其不彻底性,表达了作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观点。
11.可以选择其中的一句写一写对语意的理解,结合个人的感受谈体会或感悟。如第一句 中的“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不难看出读书要博览群书。“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这句话强调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一定可以达到心里的目标。
故答案为: 示例:读书须博览群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积累大量的素材。
12.提的问题可以是课内的课文,也可以是课外阅读的作品,可以提一些平时不太懂或感到疑惑的地方。如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对他的保姆一会儿称呼“阿长”,一会儿称呼“长妈妈”,为什么?等等
故答案为: 示例: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对他的保姆一会儿称呼“阿长”,一会儿称呼“长妈妈”,为什么?
13.这个校徽设计的意图是: ①内环的篆体的“北大”二字,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_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这样就.构成了"三"的意象;②又犹如一-人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
③突出了北大的办学理念。④像抽象的脊梁骨借此希望北大毕业生成为国家的脊梁。
故答案为: 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这样既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又有一人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
【答案】14.D
15.插叙。第⑥段记叙了肖锦云因丈夫工作特殊,主动到南方与他结婚的往事,表现出她对丈夫的爱及丈夫的辛苦奉献精神,为后文丈夫牺牲,肖锦云接他回家的情节做铺垫。
16.【A】句中的“雪”表现出了肖锦云对男朋友义无反顾的爱;【B】句中的“家里的雪”象征家(生活)的温馨和幸福;C】句中的“风雪”烘托出两位老人痛失爱子的悲伤
17.“回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既指肖锦云带丈夫的骨灰回家、又指车上的一对小夫妻回家,含蓄地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缉毒瞽察们的默默奉献换来了百姓的平安,让百姓能司家与亲人团聚。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可从文章中找出与各选项内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比对分析,判断表述是否一致。
(2)本题考查插叙。插叙的作用:①丰富写作材料,使情节更加完整;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争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使文章波澜起伏;④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赏析词语,首先要弄清词语的本义、语境义和表述的对象,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赏析句子,则可从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句子的突出特征、含义等方面着手分析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分析题目的作用。标题的一般作用:概括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旨;奠定全文感情基调;充当文章行文线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等。作答时,需联系全文内容和主旨具体分析。
14.D.小说塑造的一对小夫妻形象,是为了表达正是因为有了肖锦云丈夫的无私奉献与无畏牺牲,才有人们的幸福生活。并不是“目的在与肖锦云形成对比,突出了小夫妻的恩爱与肖锦云的孤单”。
故答案为:D。
15.根据本段中的“第六年前一个飘雪的日子”可知,这是肖锦云的回忆,所以是插叙。联系“肖锦云知道男朋友的工作性质特殊,她决定自己去南方把婚事办了”可知,此处插叙记叙了肖锦云因丈夫工作特殊,主动到南方与他结婚的往事。“筹备了大半年的婚事又要推后。这已经是第三次了”表现了肖锦云丈夫工作的辛苦与奉献精神。她主动到南方与丈夫结婚,表现了她对丈夫的爱。此处点明她丈夫工作特殊,为后文她丈夫牺牲,她怀抱丈夫的骨灰回家做了铺垫。
故答案为: 插叙。第⑥段记叙了肖锦云因丈夫工作特殊,主动到南方与他结婚的往事,表现出她对丈夫的爱及丈夫的辛苦奉献精神,为后文丈夫牺牲,肖锦云接他回家的情节做铺垫。
16.【A】“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指的是既是下了半个月的雪,也指肖锦云“奔赴于他的冲动”,联系前句“她决定自己去南方把婚事办了”可知,此处的“雪”表现了肖锦云对丈夫义无反顾的爱。
【B】“家里的雪比这漂亮多了”中的“这”指的是在火车上看到的雪。男人认为家里的雪比这里的雪漂亮多了,是因为家中有亲人,有温馨和谐的氛围。所以此处的“雪”象征着家(生活)的温馨和幸福。
【C】“两位老人”指的是肖锦云丈夫的父母。“无助”一词,表现了他们失云爱子后的无奈与悲伤。此处的“雪”烘托了他们在等待儿子骨灰时的悲伤之情。
故答案为: 【A】句中的“雪”表现出了肖锦云对男朋友义无反顾的爱;【B】句中的“家里的雪”象征家(生活)的温馨和幸福;C】句中的“风雪”烘托出两位老人痛失爱子的悲伤。
17.结合第⑧段中的“这算什么,我们回家,家里的雪比这漂亮多了”和第 段中的“肖锦云看着他们,又轻轻拍了拍怀里的包裹,心想:回家,都能回家,就好”可知,题目共记叙了两年件事,一是车上的一对小夫妻回家,二是肖锦云带丈夫的骨灰回家。所以题目“回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联系文章主旨可知,结合第 段中的“我先生是一名缉毒警察,常年奔走在边境线上,我们结婚六年,先生第一次回家”可知,肖锦云的丈夫是一名缉毒警察,正是因为很多像她丈夫一样的缉毒警察的默默奉献,人们才能享受安静美好的生活,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题目“回家”表达了作者对缉毒警察的赞美与崇敬之情,含蕴的点明了主旨。
故答案为: “回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既指肖锦云带丈夫的骨灰回家、又指车上的一对小夫妻回家,含蓄地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缉毒瞽察们的默默奉献换来了百姓的平安,让百姓能司家与亲人团聚。
18.【答案】【参考例文】
让心灵走进心灵
他是这样一个志愿者,在他还没有做父亲的时候,他就用像父亲一样的眼神看着那178个孩子,他曾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燃希望。他的歌声或许早已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他的名字让我们联想到:两个人站在大地上,需要互相支持,互相温暖。
一,他们走进了他的心灵
一次偶然,他们与他相遇了,一大群孩子友好而亲切地向他问好,清澈明亮的眼神中充满了活力与希冀,淳朴的笑脸让他十分愉悦,他想让他们上学成才,想让他们的笑脸飘向世界。他用他高昂的声音为他们唱歌,孩子们亦快乐地和着,山间响彻着一圈圈的回音。那个女孩有着清亮的眉目,那个男孩有着坚毅的轮廓……他都一一记得,他的心扉洞开着,盛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他的心灵开始饱满起来,绽开温暖的花。他们成为他心灵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值得他不惜向生命借贷。
当心灵走进心灵,是爱吧,如此温馨。
二,他走进他们的心灵
一束束鲜艳欲滴的鲜花,一封封感人肺腑的长信,一个个表示鼓励的笑语,一张张饱含希望的笑脸……这些都能够让他在与病魔做斗争时充满了勇气和坚定,一句在耳边轻轻响起的“爸爸,我爱你。”足以让他——一位从不因病痛掉泪的真汉子热泪盈眶,他们彼此相拥,温暖传递着,他低头看到了自己早已没有了光泽的肌肤,有的只有回味,没有悔恨,他一直很坚定,没有后悔也没有放弃过,他的生命之路很短,却有着无比耀眼的光芒。
他们的心灵中有他,他无比欣慰。
他的心灵中有他们,他无比幸福。
当心灵走进心灵,是奉献吧,如此坚定。
三,让心灵走进心灵
“我是你过河的桥,我是你乘凉的树,我是你风尘仆仆刹那间歇脚的屋,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回头一笑,我就很知足。”
当心灵走进心灵,幸福传递着,痛苦分担着。
心灵与心灵,交织出幸福的路。
【解析】“让 走进心灵”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学生在写作时,立意方面容易产生消极的甚至不健康的情绪而导致文章思想价值不高,没有生命力,所以,本文要求学生立意时,选择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写作角度,这样才能有所突破。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语言通顺,表达力求有创意.
半命题作文,学生首先要补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补题,使之成为命题作文,然后再按照考场作文的命题作文进行写作创新,力求做到: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典型的熟悉的和真实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贴近生活;再次构思要新,无论从内在技法和外在包装能做到与众不同,独立出众;最后语言要新,善用修辞,能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