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素养测评】人教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基础卷)
一、单选题(共5题;共5分)
1.(1分)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眼之父”南仁东不愧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
B.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十分美好。
C.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一代天骄,事事顺心如意。
D.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堪称一绝。
2.(1分)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构思巧妙,以“呼唤—寻找—询问—回答”的形式,表达出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永远热爱他的主题。
B.联系上文寻找的内容可知,“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中的“深情”,包含有悲痛、敬仰、怀念等情感。
C.诗人多次重复“他刚离去,他刚离去”的作用是加强了语气的亲切感,巧妙暗示周总理“虽死犹生”,寄寓了人民的无限哀思。
D.诗人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来回答人民的发问,既展现了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勤工作的生动画面,又深化主题,造成山水有情的动人意境。
3.(1分)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缝隙中透过点点金色的彩霞,林子中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
①当大地从晨雾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肃穆的园子便开始活跃起来。
②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小甲虫便更不安地四处乱闯。
③在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
④鸟雀开始欢噪,呼朋引伴地唱起悦耳的歌曲。
⑤而那些红色果皮上的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便更显得柔软而润湿。
⑥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蠕动,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的硕果。
A.①③⑥⑤②④ B.①④⑥③⑤②
C.①④②⑥③⑤ D.①②④⑥⑤③
4.(1分)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A.你已经交了作业,课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交两遍不成?”
B.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吗?”
C.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D.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5.(1分)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迁客”指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骚人”因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
B.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政治上负有盛名。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C.写诗,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比如余光中的(乡愁),结尾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高度凝练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蕴空间,有无限的眷恋,有无法排解的家国愁绪,有渴望,有无奈……令人难忘。
D.《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无丝毫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
二、语言表达(共1题;共10分)
6.(10分)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每空不超过15个字。
乡愁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乡愁是物质的,① 。也正是因为如此,乡愁才在人们心中始终挥之不去。作为诗歌,《乡愁》固然有其巧妙的表达,但最关键的,还是通过巧妙的表达架起了一座桥,抵达了人们的内心深处。也正是② ,所以《乡愁》这首诗才会打动这么多人。
三、填空题(共3题;共26分)
7.(10分)填空。
(1)(6分)《我看》一诗的作者是 ,原名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 、翻译家。
(2)(4分)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二、课内阅读
8.(6分)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2分)燕子呢喃 ,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在洁白的云朵间。
(2)(2分)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yíng 的翅膀,摆脱这沉重肉体的束缚,在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3)(2分)被雨洗涤过的花儿,更显得鲜yán 明媚,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9.(10分)《乡愁》的作者是 ,出生于江苏南京。当代著名 、 ,他的代表作有《 》(诗集)、《 》(散文集)等。
四、综合性学习(共2题;共10分)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现代诗歌,九年级(1)班举办了“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活动。
10.(6分)为了开展这次活动,班委会拟定了两个活动项目,请你再设计两个。
①搜集喜欢的诗歌;
②整理搜集的诗歌;
③ ;
④ 。
11.(4分)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诗歌 推荐理由
礁石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1954年7月25日
五、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9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献给周总理的花
①我见过雍容华丽的牡丹,也见过高贵清雅的菊花;见过婀娜多姿的水仙,也见过出污泥不染的荷花;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粱花,也见过光彩照人的英雄花……
②然而,在我记忆深处,使我终生 难忘的却是这样的一种花: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开在花坛暖房,而是开在冰天雪地;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它成长的不是春雨秋露,而是人们的眼泪和心血。
③它,就是献给周总理的花。
④那是一九七六年一月的一个夜晚,我刚刚下了车,便赶到天安门广场,去向总理表达心中的哀痛。夜色中,广场更加肃穆了,仿佛天空和大地都披上了黑纱。纪念碑下,花圈如海,哀思如海,总理的功德如海!松柏林间,白花似雪,情贞似雪,总理的节操似雪!敬爱的总理啊,您把一生献给人民,您赢得了人民的无限敬重,人民对您无限地眷念!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英雄豪杰可谓多矣,可又有哪个人的去世像我们的总理这样,使八亿人哀痛欲绝,同声痛哭?千万朵圣洁的白花,顶着寒风,冒着霜雪,凝结着爱和恨,满载着哀和愁,在祖国的大地上,为我们敬爱的总理盛开了。
⑤眼泪,是人民感情的流露,它只能为人民崇敬的英雄飘洒;白花,是人民心意的寄托,它永远属于我们的总理啊!
⑥我含着眼泪,走向那缀着白花的柏树丛。一朵普通的纸花,下面是一张纸条: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您的儿女。这是最普通的花,但又是最珍贵的花。它像牡丹一样华美,它像菊花一样高雅,它像水仙一样情深,它像荷花一样纯洁。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花,但又是最富于生命的花,它跳动着八亿人民的脉搏,它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它具有着火山爆发的能量!敌人怕它,人民爱它!这是怀念之花,更是斗争之花,骄傲之花。
12.(3分)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3.(3分)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
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花,但又是最富于生命的花。
14.(3分)选文第④段先描写后抒情,结合《周总理,你在哪里》的结尾,说一说两位作者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
六、写作题(共1题;共60分)
15.(60分)直抒胸臆,借助意象抒写情志。
现代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现代诗歌的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也有借助意象抒写诗人情感,又是两者还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示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苦难中的祖国深沉而强烈的爱,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实践运用]模仿《我爱这土地》,创作一首同题诗歌。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
A:风流:在句中是 才华出众的意思,使用正确;
B:红装素裹 的意思是指衣着淡雅的妇女,同时也用来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称的景色。句中拿来形容下雪的时候,使用错误,故不正确;
C: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这里大词小用,不合语境,故使用不正确;
D:风骚:风指《诗经》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后用来泛指文学;也指妇女举止轻浮。或文坛或政坛的领袖人物的领先作用。这里不合语境,故使用不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解答时,要准确理解这些词语,并掌握这些词语(短语)的搭配对象、使用范围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要把握语境的表达意思,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及用法,从而做出准确的选择。
2.【答案】A
【解析】 A.本诗构思巧妙,以“询问一呼唤-寻找一回答”的形式,表达出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永远热爱他的主题。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3.【答案】C
【解析】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①句交代时间地点,引出话题;④从高处写鸟雀的声音;②接着视线平移,转到风中的小甲虫;⑥视线转到树叶和果实;③视线向下,描写树丛中的露珠;⑤细节描写果皮。所以顺序为:①④②⑥③⑤。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排序题要求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句子排序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②分析选段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③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选项。④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几句话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找准1、2句和最后一句是关键。
4.【答案】B
【解析】
A项中“难道要我交两遍不成?”语气生硬,不够得体。
B项说话得体,向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表示祝贺并请求介绍经验,态度谦逊、得体。
C项中“光临寒舍”是对别人到自己家的欢迎语,不能用于自己去别人家。
D项中“不耻下问”指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不感到羞耻。不能用于向老师请教问题。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语言得体。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经历、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5.【答案】B
【解析】B. 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的说法错误,应该将王安石替换为“苏轼”。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6.【答案】也是精神的;因为人们心中有着普遍的乡愁
【解析】第①处,横线前“乡愁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具象”与“抽象”相对,由“乡愁是物质的”可以推断出此处应填写“也是精神的”;第②处,根据前文“乡愁才在人们心中始终挥之不去”“抵达了人们的内心深处”,及横线后“所以《乡愁》这首诗才会打动这么多人”,可以推断出此处应填写表达“因为人们心中有着普遍的乡愁”意思的句子。
故答案为:也是精神的;因为人们心中有着普遍的乡愁。
上下文句式要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7.【答案】(1)穆旦;查良铮;诗人
(2)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解析】(1)根据对《我看》这首诗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根据平时对诗词名句的积累答题,注意“枉、谐、勃”的书写。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此题考查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题,只要平时既注意记忆、积累,又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解答本题并不难。名句默写题答题时要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8.【答案】(1)nínán
(2)盈
(3)妍
【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呢喃”应读作“ nínán ”。
(2)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 轻yíng ”应写作“轻盈”。
(3)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 鲜yán ”应写作”鲜 妍 “。
故答案为:⑴nínán;
⑵盈;
⑶妍。
⑴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⑵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9.【答案】余光中;诗人;散文家;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解析】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
故答案为:余光中;诗人;散文家;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答案】10.示例:举办诗歌朗诵大会;开展诗歌创作比赛
11.①全诗采用象征的艺术手法,塑造了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扑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②它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己的写照,也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的象征。③当我们面对人生低谷或遭遇坎坷时,这首诗可以使我们充满昂扬奋发的乐观精神。
【解析】⑴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⑵考查诗歌推荐语的拟写。“推荐语”属于评价类,对评价的对象要有所了解,评价中要突出其精神品质及影响,语言要生动,有情感色彩。推荐语的内容要写明三点,一是他做了什么事,二是他做的事有什么社会影响,三是他的行为表现了什么道德品质,而这些内容不是平实的交代,要用抒情情的语言表达,可用修饰手法,语言要精练。
10.本题考查活动的设计。根据题干中所给的提示,以“诗歌”为主要内容,设计适合在班级开展的活动,并以与示例相同的格式为活动命名即可。如可设计:朗读喜欢的诗歌,创作自己的诗歌等等。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举办诗歌朗诵大会 ; 开展诗歌创作比赛
11.本题考查诗歌推荐语的拟写。解答此题首先应交代所推荐作品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作品值得推荐的地方,即诗歌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可从主旨理解、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
故答案为: ①全诗采用象征的艺术手法,塑造了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扑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②它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己的写照,也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的象征。③当我们面对人生低谷或遭遇坎坷时,这首诗可以使我们充满昂扬奋发的乐观精神。
【答案】1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自己见过各种花的美好,为下文写人民献给周总理的花做铺垫,渲染了一种沉痛、哀伤的氛围。
13.全国人民献给周总理的花是用纸做的,是没有生命迹象的,但是这些花却承载着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深情,它们跳动着八亿人的脉搏,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每一朵花都代表着每一个人,因此是“最富于生命”的花。
14.选文第④段三个感叹句抒发了人民对总理无限的眷念之情,一个反问句抒发了人民对总理逝世的极度悲痛之情;最后一句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敬爱和沉痛的哀悼之情。《周总理,你在哪里》的结尾“想念你”的反复使用,强烈地抒发了人民对总理的敬爱和思念之情。
【解析】⑴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注意文章情感的分析。
⑵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需根据文章内容以及主旨思想作答。
12.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根据第①段我见过雍容华丽的牡丹,也见过高贵清雅的菊花;见过婀娜多姿的水仙,也见过出污泥不染的荷花;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粱花,也见过光彩照人的英雄花”,三个........也.....句式重复,可知第①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联系下文可知,作者写自己见过的各种花的美好,为下文然而,在我记忆深处,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这样的一种花“它,就是献给周总理的花”,第①段为下文写人民献给周总理的花作铺垫,渲染了-种沉痛、哀伤的氛围。
故答案为: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自己见过各种花的美好,为下文写人民献给周总理的花做铺垫,渲染了一种沉痛、哀伤的氛围。
13.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需要结合全文理解,“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花,但又是最富于生命的花中*没有生命",因为花是"“纸做的花”:联系原文第⑥段“它跳动着八亿人民的脉搏,它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它具有着火山爆发的能量”可知"最富于生命的花是因为这些花承载着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深情,它们跳动着八亿人的脉搏,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每一朵花都代表着每一个人。
故答案为: 全国人民献给周总理的花是用纸做的,是没有生命迹象的,但是这些花却承载着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深情,它们跳动着八亿人的脉搏,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每一朵花都代表着每一个人,因此是“最富于生命”的花。
14.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第④段“纪念碑下,花圈如海,哀思如海,总理的功德如海!松柏林间,白花似雪,情贞似雪,总理的节操似雪!敬爱的总理啊,您把一生献给人民,您赢得了人民的无限敬重,人民对您无限地眷念“运用了三个感叹响,表达了人民对总理去世的哀思,对总理的敬重与眷念;结合". 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英雄豪杰可谓多矣,可又有哪个人的去世像我们的总理这样,使八亿人哀痛欲绝,同声痛哭”,采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人民对总理逝世的极度悲痛之情。《周总理, 你在哪里》的结尾“想念你呵,想念一想一 念一 .... 抒发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深切的思念之情。据此口蹄疫整理出答案。
故答案为: 选文第④段三个感叹句抒发了人民对总理无限的眷念之情,一个反问句抒发了人民对总理逝世的极度悲痛之情;最后一句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敬爱和沉痛的哀悼之情。《周总理,你在哪里》的结尾“想念你”的反复使用,强烈地抒发了人民对总理的敬爱和思念之情。
15.【答案】范文: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喜悦的声音鸣叫,
这被春雨滋养的金色的田野,
这洋溢着人民的幸福的江水,
这轻轻吹过的温柔的风,
和那来自天边血染一般的夕阳。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泥土里。
为什么我的眼中充满希望,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解析】材料主要围绕现代诗歌的体裁特点以及抒情方式展开,中心话题是现代诗歌中直抒胸臆和借助意象抒写情志的抒情方法,体裁为现代诗歌创作指导。
①材料明确指出现代诗歌是用凝练语言表达丰富情感、反映社会生活且有节奏韵律的文学体裁,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和借助意象两种,还可两者结合。以《我爱这土地》为例,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强烈的爱,体现了直抒胸臆的力量。在现代诗歌中,意象是承载诗人情感的具体事物,通过对意象的描绘能更生动地传达情感。②写作思路:首先确定 “我爱这土地” 的主题,可以思考自己对土地的热爱之情源于什么,即 “为什么我爱这土地”。可以从土地的自然之美、承载的历史文化、给予人们的生活支撑等方面去挖掘情感的根源。在创作中,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的意象来表达对土地的爱,如田野里的麦穗、山间的溪流、古老的村庄等。写作时要注意意象的选择与情感表达的契合度,避免意象的堆砌。开头可以用对土地的一个生动描写或一个与土地相关的场景引入主题,如 “在金色的麦浪中,我看到了土地的希望与力量。” 事例素材可以选取自己在土地上的亲身经历或历史上与土地相关的故事。结尾可以再次直抒胸臆,强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如 “我爱这土地,爱它的宽广与厚重,爱它的坚韧与包容,这份爱,永不磨灭。” 写作误区可能是意象选择不恰当,不能很好地传达情感;或者直抒胸臆过于直白,缺乏感染力。③详略安排:对意象的描绘和情感根源的挖掘可以详细阐述,而一些过于宽泛的叙述可以略写。
1.土地之魂 —— 我爱这土地:从土地所蕴含的灵魂和精神角度出发,通过意象展现土地的坚韧、包容等品质,表达对土地的热爱。
2.土地,我的根 —— 我爱这土地:强调土地是人们的根基,从土地给予人们生活保障、承载家族记忆等方面阐述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3.用爱拥抱土地 —— 我爱这土地:讲述自己如何用实际行动去爱护土地,从 “怎么做” 的角度表达对土地的热爱,可结合环保等主题。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