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梁垛中学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
1.人体内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生殖器官分别是( )
A.睾丸和子宫 B.睾丸和卵巢
C.输精管和输卵管 D.前列腺和子宫
2.正常情况下,最初的胚胎是在( )形成的.
A.输卵管 B.卵巢 C.子宫 D.阴道
3.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和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的分别是( )
A.a和b B.b和c C.c和d D.a和c
4.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较多,出现此生理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种生态因素造成的( )
A.空气 B.水分 C.光照 D.温度
5.氧气进入体内最终要到达( )
A.血液 B.肺部 C.心脏 D.组织细胞
6.对于健康人而言,动脉受到刺伤远比静脉危险,这是因为动脉( )
A.含更多的养料和氧气
B.动脉血流速度快
C.含有更多的血细胞
D.无二氧化碳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7.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内流静脉血 B.c内流动脉血 C.a内流动脉血 D.无法确定
8.在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结构中都出现的器官是( )
A.鼻腔 B.口腔 C.咽 D.喉
9.人体主要的呼吸肌是( )
A.胸大肌和膈肌 B.肋间肌和膈肌 C.背阔肌和膈肌 D.腹直肌和膈肌
10.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这有利于(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增加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
C.肺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D.气体顺利运输到组织
11.大山同学每天的食物中都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能够遇碘酒变蓝的是( )
A.淀粉 B.蛋白质 C.水分 D.脂肪
12.大山每天需要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
A.汉堡包 B.白菜和番茄 C.瘦肉和鱼 D.苹果
13.在和同学一起春游时,大山不慎下肢受伤,血液呈暗红色,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大山伤口流出的血液里里最多的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14.如果大山失血过多急需输血,血型鉴定结果如下(注:“十”表示红细胞凝集,“一”表示红细胞不凝集),据表分析输血时应首先考虑( )
大山 甲 乙 丙 丁
抗A血清 ﹣ + ﹣ ﹣ +
抗B血清 + ﹣ + ﹣ +
A.甲 B.乙 C.丁 D.丙
15.回到家后,大山一直感觉难受,大山的爸妈带他去了医院.医生从他的消化道内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内有维生素、水、氨基酸、少量麦芽糖、无机盐、脂肪酸、纤维素.这些物质最可能来自(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16.下面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脉血是指在动脉血管中流动的血液
B.心脏四腔,且同侧的心房心室是相通的
C.静脉血是指在静脉血管中流动的血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7.一般情况下,大山平静时一分钟呼吸次数最接近( )
A.5次 B.20次 C.35次 D.60次
18.人受凉感冒时,鼻腔常常被阻塞,这是因为( )
A.扁桃体发炎 B.气管发炎
C.鼻腔黏膜充血 D.鼻腔黏膜分泌过多
19.比赛过后经过一段时间,大山恢复了平静.平静状态下的大山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的变化分别是( )
A.收缩、收缩 B.舒张、舒张 C.收缩、舒张 D.舒张、收缩
20.根据体温的概念,你认为下列哪个部位的温度最能代表一个人的体温( )
A.腋窝 B.口腔 C.体表 D.直肠
二.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2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不搅拌.
将3支试管都放入37摄氏度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颜色的变化.
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1、2两号试管可形成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其中实验组是 号试管,2、3两号试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形成对照实验.
(2)结果发现,1号试管不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了 .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变成 色.
(3)设计3号试管的目的是证明什么对馒头有消化作用 .
A.咀嚼 B.唾液 C.温度 D.PH
(4)由此可知,淀粉在人消化道的 部位就开始被消化.但消化淀粉的主要场所是 ,并最终被分解成 .
(5)口腔内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属于 消化.(选填:物理性或化学性)
2014-201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梁垛中学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
1.人体内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生殖器官分别是( )
A.睾丸和子宫 B.睾丸和卵巢
C.输精管和输卵管 D.前列腺和子宫
【考点】人体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男性和女性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据此作答.
【解答】解:男性的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构成了男性的生殖系统;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构成了女性的生殖系统.其中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即可解答,最好结合图形记忆.
2.正常情况下,最初的胚胎是在( )形成的.
A.输卵管 B.卵巢 C.子宫 D.阴道
【考点】受精过程.
【分析】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
【解答】解: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最初的胚胎,此时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当胚胎到达子宫后着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怀孕),此后通过胎盘交换的营养物质来自母体,同时将代谢废物经母体排出.怀孕两周后,胚胎称作胎儿.母体怀孕280天(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成为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所以,胚胎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
故选:A.
【点评】因为胚胎发育是在子宫内进行的,就会误以为受精卵的形成的部位也是在子宫.
3.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和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的分别是( )
A.a和b B.b和c C.c和d D.a和c
【考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分析】图示为消化系统模式图,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①a是肝脏,b是胃,c是小肠,d是大肠.
【解答】解:人体各段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是不同的.c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a肝脏,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分泌胆汁、代谢功能和解毒功能等.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可结合着消化系统的组成图示掌握.
4.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较多,出现此生理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种生态因素造成的( )
A.空气 B.水分 C.光照 D.温度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高原上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浓度较小,红细胞运输的氧气较少.为了运输更多的氧气,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增多.因此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较多,出现此生理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造成的.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5.氧气进入体内最终要到达( )
A.血液 B.肺部 C.心脏 D.组织细胞
【考点】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呼吸的全过程的知识,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解答】解: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如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外界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的四个过程,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呼吸从外界获取的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呼吸全过程排到外界空气中.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要从呼吸的意义角度思考就容易多了.
6.对于健康人而言,动脉受到刺伤远比静脉危险,这是因为动脉( )
A.含更多的养料和氧气
B.动脉血流速度快
C.含有更多的血细胞
D.无二氧化碳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考点】出血的初步护理.
【分析】从动脉的血流速度快,会造成失血过多,危及生命方面分析解答.
【解答】解: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方向是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血管内具有更大的压力,从而使得血流速度极快.当不小心刺伤动脉血管时,血液就会喷流而出,就可能造成失血过多,当失血量达到1200毫升时,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极其危险;而相对而言,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损伤后如及时救治不会出现大的危险.
故选:B.
【点评】关于动脉血管的特点可对比静脉血管的特点来掌握.
7.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内流静脉血 B.c内流动脉血 C.a内流动脉血 D.无法确定
【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分析】图中由血流方向可以判断a为动脉,b为毛细血管,c为静脉.
【解答】解:毛细血管的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经过不同的器官,血液变化不同,因此不能确定血液室动脉血还是静脉血.
故选D
【点评】记住血液流动的方向: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静脉.
8.在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结构中都出现的器官是( )
A.鼻腔 B.口腔 C.咽 D.喉
【考点】呼吸系统的组成;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分析】(1)人体的消化系统有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和肠腺.
(2)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解答】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中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通过二者对比可知: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故选:C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组成.
9.人体主要的呼吸肌是( )
A.胸大肌和膈肌 B.肋间肌和膈肌 C.背阔肌和膈肌 D.腹直肌和膈肌
【考点】呼吸运动.
【分析】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来完成的,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
【解答】解: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来完成的.胸廓是有胸骨、肋骨、胸部的椎骨构成,肋骨间的肌肉称为肋间肌,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肌肉称为膈肌.肋间肌和膈肌合称呼吸肌,人体的呼吸运动就是靠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胸廓扩大和缩小来完成的.根据以上内容可知:A、C、D都是不符合题意的.
故选:B
【点评】呼吸肌的构成要牢记,理解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来完成的.
10.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这有利于(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增加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
C.肺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D.气体顺利运输到组织
【考点】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分析】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 弹性纤维与呼吸性细支气管相通,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据此解答.
【解答】解: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 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特点知识点的理解.属于基础题.
11.大山同学每天的食物中都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能够遇碘酒变蓝的是( )
A.淀粉 B.蛋白质 C.水分 D.脂肪
【考点】生物的基本常识.
【分析】几种物质的鉴定方法: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解答】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够遇碘液变蓝色的是淀粉.
故选:A
【点评】记住常见物质的鉴定方法.
12.大山每天需要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
A.汉堡包 B.白菜和番茄 C.瘦肉和鱼 D.苹果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据此解答.
【解答】解: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发育中的儿童需要每天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他们应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是瘦肉和蛋、奶、鱼等,汉堡包主要含有淀粉,白菜番茄和苹果主要含有维生素.
综上所述: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其它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中蛋白质的作用和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的了解情况,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在和同学一起春游时,大山不慎下肢受伤,血液呈暗红色,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大山伤口流出的血液里里最多的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含量最多.
【解答】解:将一定量的血液加入抗凝剂静止一段时间后,血液分为两部分如图:
上面的部分是血浆;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其中呈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红细胞与血浆之间,有佷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见血液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血浆,占一半还要多.
故选:A
【点评】关键点:通过血液的分层实验我们可以知道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4.如果大山失血过多急需输血,血型鉴定结果如下(注:“十”表示红细胞凝集,“一”表示红细胞不凝集),据表分析输血时应首先考虑( )
大山 甲 乙 丙 丁
抗A血清 ﹣ + ﹣ ﹣ +
抗B血清 + ﹣ + ﹣ +
A.甲 B.乙 C.丁 D.丙
【考点】输血的原则.
【分析】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否则会发生凝集反应,据此作答.
【解答】解:早在1990年,有人发现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他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叫做A型;只含有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同时,从调查研究中还证明,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因此,A型血的人的血管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O型人的血清中则两种凝集素全有.
从表中可看出,大山是A型血,甲是B型血,乙是A型血,丙是AB型血,丁是O型血.所以大山因受伤而急需输血,应首先考虑乙,
故选:B.
【点评】输血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15.回到家后,大山一直感觉难受,大山的爸妈带他去了医院.医生从他的消化道内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内有维生素、水、氨基酸、少量麦芽糖、无机盐、脂肪酸、纤维素.这些物质最可能来自(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解答】解: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医生从他的消化道内取出一些内容物中含有氨基酸、脂肪酸等物质,说明内容物取自小肠.
故选:C
【点评】知道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6.下面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脉血是指在动脉血管中流动的血液
B.心脏四腔,且同侧的心房心室是相通的
C.静脉血是指在静脉血管中流动的血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考点】心脏的结构;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解答】解: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中,由于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并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血液不能流过,即只能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所以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而心房与心房之间、心室与心室之间是不相通的.在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在肺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如图:
故选:B
【点评】对毛细血管的功能,心脏的结构特点即心率和脉搏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7.一般情况下,大山平静时一分钟呼吸次数最接近( )
A.5次 B.20次 C.35次 D.60次
【考点】人工呼吸.
【分析】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正常人平静时一分钟呼吸16﹣﹣18次/分,据此思考解答.
【解答】解: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据测定,呼吸频率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6﹣﹣﹣18次/分,人体活动加强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
故选:B
【点评】明确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6﹣﹣18次/分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8.人受凉感冒时,鼻腔常常被阻塞,这是因为( )
A.扁桃体发炎 B.气管发炎
C.鼻腔黏膜充血 D.鼻腔黏膜分泌过多
【考点】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受凉感冒时,鼻腔被阻塞的原因.解答时额可以从感冒的原因、鼻腔被阻塞的原因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普通感冒,中医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受凉感冒是普通感冒,主要是鼻病毒引起的,感冒时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导致呼吸不畅,感到鼻腔常常被阻塞.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鼻腔被阻塞的原因.
19.比赛过后经过一段时间,大山恢复了平静.平静状态下的大山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的变化分别是( )
A.收缩、收缩 B.舒张、舒张 C.收缩、舒张 D.舒张、收缩
【考点】呼气和吸气.
【分析】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构成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
【解答】解:平静吸气时,肋间外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平静状态下,吸气动作是由于肋间外肌和膈肌的收缩完成的.
故选:A.
【点评】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即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20.根据体温的概念,你认为下列哪个部位的温度最能代表一个人的体温( )
A.腋窝 B.口腔 C.体表 D.直肠
【考点】人体皮肤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分析】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
【解答】解:体温测量主要指标有三部分:分别是口腔温度、腋下温度和直肠温度.最接近体温的地方是直肠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的口腔温度为36.7~37.7℃(平均为37.2℃),腋窝温度为36.0~37.4℃(平均为36.8℃),直肠温度为36.9~37.9℃(平均为37.5℃).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但测量不方便,因此大多采用腋下和口腔测量.
故选:D
【点评】平常应识记一些常识性的基础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2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不搅拌.
将3支试管都放入37摄氏度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颜色的变化.
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1、2两号试管可形成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唾液 ,其中实验组是 2 号试管,2、3两号试管 不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形成对照实验.
(2)结果发现,1号试管不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了 麦芽糖 .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变成 蓝 色.
(3)设计3号试管的目的是证明什么对馒头有消化作用 A .
A.咀嚼 B.唾液 C.温度 D.PH
(4)由此可知,淀粉在人消化道的 口腔 部位就开始被消化.但消化淀粉的主要场所是 小肠 ,并最终被分解成 葡萄糖 .
(5)口腔内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属于 物理性 消化.(选填:物理性或化学性)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分析】(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2)1号试管与2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与3号试管以是否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舌的搅拌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3)淀粉首先在口腔里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
【解答】解:(1)1号试管与2号试管唯一不同的量是否加唾液,因此1、2两号试管可形成对照实验,其变量是唾液;其中实验组是变量改变的2号试管;2号试管与3号试管变量不唯一(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2、3两号试管不可以形成对照实验.
(2)结果发现,1号试管不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了麦芽糖.而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3号试管中加入了唾液,但馒头没有切成碎屑,也没有进行搅拌,馒头与消化液的混合不充分,淀粉没有被充分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3)比较1号试管3号试管可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够促进淀粉的消化.因此设计3号试管的目的是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4)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口腔部位开始被消化,但消化淀粉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并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
(5)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可以将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这是物理性消化,物理性消化并不能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化学性消化.
故答案为:
(1)唾液;2;不可以;
(2)麦芽糖;蓝;
(3)A;
(4)口腔;小肠;葡萄糖;
(5)物理性.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促进淀粉的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