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一语文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联读
一、课标分析:
本单元是“整本书阅读”单元,属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差序格局》是全书精彩论述的开端,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是全书分析的基础,只有理解好这一章,才能更好地理解全书。而《系维着私人的道德》阐述的是“差序格局”下的道德观念,两章有着密切的关系。“差序格局”下的道德观念又与儒家思想中的“孝悌忠信”相联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们。将两个章节放在一起联读,又能将儒家思想和现代社会诸多现象结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系维乡土中国的“道德”态度。
三、学情分析:
刚从初中进入到高一的学生,阅读社科类学术著作《乡土中国》较为困难,前面两个课时已经从整本书阅读的作者、写作背景、章节关系梳理,帮助学生建立对《乡土中国》的整体感知。而这一课时是挑选重要章节,教会学生抓住重要概念,进一步理解作者观点。
四、教学目标:
1、理解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内涵以及特点。
2、阅读相关材料,分析受差序格局影响而具有伸缩性的道德标准。
3、能够运用“差序格局”及其特点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五、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内涵以及特点。
2、阅读相关材料,分析受差序格局影响而具有伸缩性的道德标准。
六、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讲授法、图示教学法
七、教学准备:
课件、学案、多媒体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调查,大家现在使用最多的社交软件是什么?(生:微信、QQ)有同学说微信,也有同学说QQ,其实在微信出现之前,我们都是用的QQ,2013年后微信异军突起,迅速占领市场,如今微信用户人数已经远超QQ。我们来看这份年报,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微信用户人数是QQ的两倍,对此有人写了一篇文章说,微信的成功在于活用了《乡土中国》,为何这样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微信爆火的原因是什么?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减弱学生对学术著作阅读的畏惧心理。
(二)任务一、梳理文本,把握差序格局特征。
1、理解概念:
什么是差序格局?请同学们迅速的从文章中找一下,看费孝通先生是如何描述的?
提示:我们的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请同学们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描写团体格局和差序格局的句子。
提示:
差序格局:
西洋的社会有些象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
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
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惟一特出的群己界线。
团体格局:
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
从己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
把群己的界线弄成了相对性,也可以说是模糊两可了。
设计意图:此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完成对文本的梳理,初步了解两种社会格局。
2、化抽象为具象,画出两种格局。
为了更清楚的展示两种格局的不同,我们来尝试用图示的方式阐释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以区别二者。
同学们有没有想到我们学过的那些文学作品或是生活现象体现了这种特征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增广贤文·上集》
设计意图:化抽象为具象,用画图的方式把两种社会格局表示出来,更加生动形象,加深学生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三)任务二、联系材料,体会差序格局下的道德。
1、智子疑邻
富人为何会有不同的态度?请结合《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分析。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fǔ,老人)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认为……聪明)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韩非子·说难》
提示:
在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差序格局下人们的道德观念。
2、链接高考:
2015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题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了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然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提示:
赞同(团体格局):讲究团体道德,道德可以有一个抽象而共同的标准;在高速公路上打电话是违法行为,既违法,任何人都有举报的责任,不论他是谁;所以小陈的做法值得点赞。
反对(差序格局):道德是具体的,是系维在私人关系上的,一定要弄清楚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然后再施以不同的道德标准;小陈举报自己的父亲,“子为父隐”举报父亲即使是为他好,也是不孝。所以举报父亲的做法是不合乎孝道的。
设计意图:联系高考,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在具体的事例中,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两种社会格局下人们形成的不同的道德观念。
3、小结:
在“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下形成的“道德体系”。
差序格局 团体格局
道德体系 缺乏团体道德(具有伸缩性) 团体道德(有普遍的标准)
维持规范的力量是礼俗 维持规范的力量是宗教、宪法
“克已复礼”、私德在先 权利和义务
攀关系、讲交情 讲权利
(四)任务三、走进生活,分析差序格局的现实意义。
观看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大学生村官的视频,思考杨宁的做法是为公,还是为私?
补充资料: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大学生村官杨宁颁奖词:
连就连,连上书记结对子。莫看女娃年纪小,敢卖婚房种新田。连要牢,担子虽重娃敢挑,苗乡今年多喜事,紫了糯米撑荷包。牢又牢,党和乡亲我作桥,后有党员千千万,不怕弯多山又高。
提示:她把自己的位置放在江门村之外,向内看都是私。因此,她是为了自己的乡亲们在努力,同时也是为公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格局打开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样的境界是我们民族文化很可贵的一个部分。“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许倬云《中国文化的精神》)
设计意图:此任务的设计,让学生站在当下,去思考差序格局的意义,辩证地思考公与私的问题,深刻理解差序格局下的道德选择以及对自身的学习意义。
课堂小结:
无论哪种社会格局都有利弊。对差序格局,最好的方式是批判地继承。既追求自由与平等,公正与法治,又有温情关爱,将传统中国“差序格局”中的优点——重人情——继承、发扬开来。我们今日读《乡土中国》,走近经典,理解文化,望有朝一日,能助力你找寻到自我意义,为社会创造价值。愿大家以自己为中心,从自身做起,做好自己,形成更和谐,更圆满的水波纹格局。
作业布置:
思考:费孝通对“差序格局”的论述是不是否定了古往今来圣贤们的高尚道德?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发言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