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讲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联读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悼词的特点,掌握其结构;能模仿演讲。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概述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文章的论证方式,学习选择典型事例作论据饱含感情地进行议论的写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对马克思无比崇敬和深切悼念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的论证手法与课文结构。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语言、真挚的感情了解课文所具有的革命思想内涵,体会演讲中饱含着的强烈感情。和厚重的文化;
【教学过程】
任务一:感受演讲的力量。
学生活动1:初读,把握演讲内容。结合背景,请指出两篇演讲稿的时间、场合、对象和目的、主题及主要内容。
篇目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时间 1856年4月15日 1883年3月17日
场合 纪念会 海格特公墓
对象 革命或支持革命的与会群体 出席马克思葬礼的亲友
目的 鼓舞革命同道 致敬亲密战友
主题 分析当前社会矛盾,指出无产阶级应当成为新生力量主宰世界的历史使命。 赞颂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及其崇高精神,表达沉痛的悼念之情。
1848年的欧洲革命宣告了无产阶级的解放。 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1848年欧洲革命是工业和科学发展推动的结果。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工业和科学的发展催生了现代无产阶级。 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工人阶级要通过革命争取自己的解放。 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学生活动2:深读,把握演讲技巧。(提示:请从用词、句式、修辞、表达方式等角度探究)
提示:
篇目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句式特点 用词 语言风格 情感
口语书面语 长句短句
纪念会上的演讲 叙述、描写、议论 比喻、对比、用典
墓前讲话 叙述、议论、抒情 比喻、对比、讳饰 多口语、少书面语 多用长句 庄重、哀伤 沉痛哀悼
学生活动3:对比梳理,探究演讲异同。两篇演讲词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会有差异?
提示:
⑴异同:①形式上的相同之处:两者都综合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注意整散句、长短句的变化使用。②形式上的不同之处:《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自我发挥空间大,切入点自由,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形式固定,但发挥自如,凝练生动。③内容上的相同之处:针对性强,逻辑严密,感情真挚。④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注重听众感受,辩证思维,以理动人;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注重身份关系,准确完整,情理结合。
⑵差异的原因:针对性。演讲词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听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这里所说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选材上。作者提出的问题需要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辩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的背景:
当时,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马克思以1848年革命来对照反衬由它“宣布”预示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他把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喻为“一片汪洋大海”,一旦它汹涌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马克思把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以比喻性的评价对照起来,这就把后者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在听众的面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学生活动1:归纳总结,结合两篇演讲词,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梳理演讲词的基本特征。
特点 具体解说
内容 针对性 演讲的主题应是听众需要了解或是解决的话题或问题,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并注意环境气氛。
逻辑性 思想深刻真切,不老生常谈,要给听众启发和教育,让听众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认同演说者的意见和观点,使演讲有说服力。
情感性 激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当双方达到一种高度和谐的情感沟通时,往往会对听众产生极大的影响力。
形式 用词 呼告、口语、关联词、重复等手段。
句式 整散句、长短句的综合运用。
修辞 比喻、排比、反问、典故等修辞。
任务二:体悟伟人的使命。
学生活动5:结合背景及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友谊,联读两篇文章,请概括马克思的贡献及恩格斯的评价,说说两位革命导师的使命担当。
提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马克思致力于剖析社会的深层矛盾,宣示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和彻底性;
恩格斯倾心概括并客观评价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并表达无限的崇敬之意和哀悼之情。
学生活动6:阅读以下材料,结合社会现象思考:马克思、恩格斯主动肩负时代使命的精神对你有何启发?
材料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材料二:《给工人议会的信》(全文)
材料三:B站“五四青年节”纪念短片《我成为了这样的人》
时代的困境:食品安全危机、教育“内卷”化严重、网络暴民甚嚣尘上等现象。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
【作业布置】
1.推荐阅读人民日报寄语青年:《你最牛的背景,是今天的中国》;
2.就你自己将来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写一篇200字的演讲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