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北师大二附中高三(上)统练二
语 文
本试卷共 9 页,100 分。考试时长 60 分钟。
一、本大题共 13 小题,共 44 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B.虽然有国家资源做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C.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D.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馈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 分)
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
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
只好重新装订。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
心灵的震撼。
D.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
也比不上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
与自然和谐发展。
B.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以其精致和神秘展
示了古蜀人的智慧与魅力。
C.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 10 万多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
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D.音乐剧是 19 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使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
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17 世纪至 18 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
仍有不少收藏。
C.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
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
D.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的碰撞的话,
第1页/共7页
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
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
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
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
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6.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请将正确序号写在横线上。(2 分)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面对春景,有人高歌“_______”,有人低吟“_______”;面对秋
景,有人看见“_______”的明净,有人却见“_______”的凄清。
①满园春色关不住
②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④流水落花春去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8 题,共 4 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推出的纪录片《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广受好评,观众交
口称赞,很是喜爱。本片系统地梳理了已有的中国世界遗产,聚焦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为主题,揭示了中
国政府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做出的努力。武夷山、九寨沟和黄龙三处世界遗产,都以绝美的自然景观闻名
于世。令人向往的武夷山丹霞地貌,层林尽染的九寨沟景观,绚丽多彩的黄龙钙华池,宛若人间仙境,游
者走在其间,怡然自得。
武夷山九曲溪上的竹排,划过了历史的长河;苏州园林的曲水修廊,阅尽了人间的沧桑;鼓浪屿上的
琴声,飘散在夏日的海风中……( )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7. 下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②这些都是文明的传承、活态的遗产,
③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
④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
A.②③①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D.①②④③
8. 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正确的句子填在横线处(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9-11 题,共 6 分。
英国《卫报》发表了物理学家霍金的看法:“对于我来说,最值得担忧的问题是,现在比人类历史上
第2页/共7页
其他任何时候都要 。我们面临糟糕的环境挑战——气候变化、食品危机、物种灭绝、流行病等。所有
这些都在提醒我们,( )。我们发展的技术摧毁了自己的家园,但目前还没有发展出逃离地球的能力,
因此我们必须要 保护它。”霍金表示,逃离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希望,人类呆在地球上的日子已屈指可
数。霍金还曾经警告称,“地球上的生命因一场灾难而灭绝的风险正在增加,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核战争、
一种基因工程病毒或其他危险。我认为,如果不能进入太空,人类将没有未来。”我们知道,自从美国的
“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后,人类已经有 50多年来离开地球踏上另一个星球的土地。有人说,这是因为人
类的科技水平还不够,以目前的航天技术进行宇宙航行劳民伤财。确实,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发展星际
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目前的空间技术也无法 人类能在微重力的
情况下长期生存。如果当下的人类想逃离地球,重现人类作为世界领袖的荣光,就 回顾我们的过去,
从历史中寻找未来的答案。
9.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岌岌可危 患难与共 保障 必需
B.岌岌可危 众志成城 保证 必须
C.危在旦夕 众志成城 保证 必需
D.危在旦夕 患难与共 保障 必须
10. 请在( )内补写一句话,使之与上下文连接紧密(2 分)
11. 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语句写在下面(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2-14 题,共 6 分。
“鲲龙”AG600 是一款国产大型灭火及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于 2009 年 6 月启动研制。历经 9
个寒暑,“鲲龙”AG600 ,以最大 53.5 吨起飞重量,成为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并成
功陆续完成陆上和水上首飞,被誉为中国新一代特种航空产品代表作。目前,世界上能研发水陆两栖
大飞机的国家屈指可数,关键的水上起降技术都处于封锁状态。气水动布局设计,是大型水陆两栖飞
机独具特色而又十分关键的核心设计。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本身具有 ,会对飞机姿态造
成扰动, 产生在陆地上起飞不会出现的问题。“鲲龙”AG60 ,机身下半部分是船体,
( ),保证既能水上起飞又能陆地起飞。
“鲲龙”AG600 飞机按照“水陆两栖、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路,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
救援的同时,还可兼顾改装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以及为“一带一
路”提供海上航行安全保障和紧急支援等任务的需要。“鲲龙”AG600 丰富的功能用途,让它成为的
“多面手”。“鲲龙”AG600,是国产大飞机领域取得的一个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
的研制空白。
1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深孚众望 波动性 因此 与众不同
B.不负众望 流动性 以致 不同凡响
C.不负众望 波动性 因此 与众不同
D.深孚众望 流动性 以致 不同凡响
第3页/共7页
1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在机身上部,两个浮筒吊在机翼两侧下方
B.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在机身上部,机翼两侧下方吊有两个浮筒
C.机身上部才像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两个浮筒吊在机翼两侧下方
D.机身上部才像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机翼两侧下方吊有两个浮筒
14. 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语句写在下面(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共 6 分。
故宫,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金碧辉煌的殿堂映射盛世辉煌的光芒;故宫,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
艺术博物院,美轮美奂的厅阁苑囿储藏着琳琅满目的珍稀。如今提到故宫,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只是提到气
势磅礴的楼阁宫阙、古代帝王遗闻轶事,转而开始谈论“石渠宝笈”“千里江山”等展览中令人目不遐接
的珍奇异宝,还有不少人拿出一把“朕就是这样汉子”的折扇,更有人聊起故宫“守门人”单霁翔……
2019 年 4月 8 日,作为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正式遇休。他在任时的最后一项大型活动“贺
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也于 4 月 7 日落下帷幕。从腊月初一持续到上上巳节,是故宫建院以来展
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首次复原了消失在历史长河近 200 年的天灯、万寿灯,通过文物
展览、实景搭建、虛拟现实体验等多种方式,让观众全方位、沉浸式地感受宫廷年俗和传统节庆文化。如
今,故宫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更成为人们心中的一抹情怀。
15. 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守门人”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俞天任,网名“冰冷雨天”。他的最新作品《谁在统治者日本》 ,对日本高级公务员制度的由来、
发展以及利弊做了详细介绍。
B. 中国古代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说法,一家一族的兴衰荣枯,一朝一代的兴旺更替,正是这
一规律的反映。
C. 我国的文艺事业进入一个空前繁荣期,尤其是文学创作,走上了“快车道”。
D.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16. 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好后将正确的语句写在下面。(2 分)
17. 请在文中( )内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上下文连贯。(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共 6 分。
从古至今,人类无时无刻不 在文化的汁液中。在我国,从商周时期出土的鼎、尊、爵等食
器文物,到园林寺庙等建筑艺术、唐诗宋词明清小品等文字艺术,再到围棋、投壶、蹴鞠等游艺活动, 数不
胜数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璀璨繁星。但是,一般来讲,古代中国主流文化的引领者和创
造者,高端文化产品的使用者,大都是王侯贵族、文人士子等上流社会人士,而坐贾行商者、市井细民等
平头百姓,或是堆金积玉或是 ,虽然也在创造着、享用着文化成果,却大都处于文化
状态,要等待承接文化使命的圣贤来”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 ”。这与古代中国落后的物质生产条件和
社会制度是息息相关的。
而在当下中国,随着国力的强盛,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
求。国家大力提倡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希望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挖掘精神力量和发展方向;(想让
第4页/共7页
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百姓努力为平凡的日常生活增添一些美感与意义)。这样上下 ,一起将“文
化创意”推到了时代前沿,也推到了巨大的产业链中。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最
核心的就是人的创造力的释放和解放。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濡染 一文不值 蒙昧 同心戮力
B. 浸泡 一文不名 蒙昧 同心戮力
C. 浸泡 一文不值 愚昧 和衷共济
D. 濡染 一文不名 愚昧 和衷共济
19. 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正确的语句写在下面。(2 分)
20. 改写文中( )内的句子,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使之与上一句结构基本一致。(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21 题,共 2 分。
在人才问题上,最理想的局面是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这一喜人局面,关
键是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要求,真正做到育才、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需待七年期。”人才培养是长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必须克服只用不育、
竭泽而渔等短视行为,用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对待人才培养,从娃娃抓起,从教育抓起,从培训抓起,从
实践锻炼抓起,从探索各行各业的人才成长规律抓起,做到该投入的不吝啬、该保证的不缺失。惟有如此,
才能确保人才源源不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才并不等于全才,绝大多数人才只在某一领域或方面有专长,而且往往
具有自己的个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缺点或缺陷。如果用求全责备或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人才,那这
个世界上可能就没有几个人才。只有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看长处、看亮点、看未来、看是否有利于经济
社会发展,才能看得见人才、用得好人才,人才也才乐于一展身手、奉献自己的才华。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我国古人在用人问题上的经验之谈。用人者一旦看准了人才,就应排
除流言蜚语的干扰、摒弃狐疑犹豫的心态,大胆为人才搭设舞台、提供平台,为其创造大显身手的机会,
让人才充分施展抱负,并为有担当的人才担当、为敢负责的人才负责,消除人才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21. 请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上文第二、三、四段各段的主要意思,并使之构成结构相同的整句。每句不超
过 12 个字。(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22 题,共 2 分。
目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已经传播至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很多省市也已与德尔塔正面
交锋。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认为,传播能力明显增强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
德尔塔病毒和老的病毒株比起来,传播率增加近 100%。广东省暴发的该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疫情,经研
究也提示,该病毒的传染力比以前的流行毒株增加了 1 倍。
冯子健还表示,德尔塔毒株的传播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其中呼吸道飞沫传播是最主要的一个方式,
打喷嚏、咳嗽甚至说话喷溅出来的呼吸道的飞沫携带病毒,会导致跟他近距离接触的人感染。
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认为,新冠病毒疫苗是第一次在人类使用,所以很多还是在数据积累
第5页/共7页
过程当中。临床数据显示,任何一款疫苗都不是百分之百预防感染的,但是总的判断,现有疫苗仍有预防
和保护作用。我们国家去年以来采取的防控措施也都是有效的。
22. 请根据上面文字,请用整句提出三条防控德尔塔病毒的措施,每条不超过 10 个字。(2 分)
二、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6 分。
23. 完成《红楼梦》填空题,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26 分)
(1)皇帝恩准元春回家省亲,并特许贾府建造 。
(2)“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是 有意试探 的才华。
(3)在宝钗的生日宴会上,贾母要打赏戏子。此时, 说其中演小旦的龄官像 。 听
了以后,笑而不说, 也猜到了,却不敢说,只有 笑着说“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4)众姐妹制作灯谜,都有对自己人生归宿与生存状态的暗示,以下灯谜分别对应的人物是:
风筝---- ;海灯---- ;更香---- 。
(5)贾妃因怕大观园寥落,便命宝玉与诸姐妹搬进去居住,园中各处分配如下:
----宝玉的住所; ----宝钗的住所
----探春的住所; ----妙玉的住所
(6)三月桃花开,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 (书名), 出来葬花,二人一起读书,并借
书中的词句打趣。
(7) 推倒烛台烫伤了宝玉, 嫉恨宝玉和凤姐,便勾结马道婆使用魇胜法,妄图害死二人。
最后,是 和 救了二人。
(8)“杨妃戏彩蝶”指的是 。“飞燕泣残红”指的是 。
(9)《红楼梦》中有两个人有过“金麒麟”,一个是宝玉,另一个是 。
(10)一天,宝玉在回园子的路上,看到一个女孩子蹲在地上,用树枝写字,这个女子是 ,她在地
上写的字是 。
三、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
2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0 分)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用心躁也。(《劝学》)
(2)彼童子之师,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
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3)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
(4) , ,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鹊桥
仙》)
(5)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
(《短歌行》)
(6)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归园田居》)
(7)千岩万转路不定, 。熊咆龙吟殷岩泉, 。(《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6页/共7页
(8)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登高》)
(9)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琵琶行》)
(10)住近湓江地低湿, 。 ?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四、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
25. 微写作(10 分)
一项调査显示,近半数受访青年感觉自己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词汇量匮乏、内容干瘪。有人把这
种现象归咎于网络的发展,也有人认为这是阅读太少造成的……请你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50 字左右。
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