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新生入常考试卷
(2024七上·五华开学考)阅读片段,完成各题
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城中有湖,并不(fáng ài jiāo tōng)。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wěi qū fán nǎo),不禁就冲淡一些。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
1.看拼音,根据语境依次写出词语 、 。
2.下列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刻(jí kè) B.重压(chóng yā)
C.不禁(bú jìn) D.冲淡(chōng tán)
3.下列词语与“合适”中“合”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座合院 B.合家团圆 C.合情合理 D.紧密结合
4.“条”字的偏旁是 ,“片”的第一笔是 ,“柴”的声母是 ,“米”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2024七上·五华开学考) 阅读片段,完成各题。
以前,夏天翠湖最美的是水浮莲。湖水____,湖中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____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____的蝶形的花,很____。现在,路过翠湖,满池的荷花在微风里倾斜摇曳,像是一群老朋友在给彼此倒酒。
5.下列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粉紫色、猪耳状、盈满、热闹 B.盈满、猪耳状、粉紫色、热闹
C.盈满、粉紫色、猪耳状、热闹 D.粉紫色、盈满、热闹、猪耳状
6.画横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是 ,我也会写带有这样修辞的句子: 。
7.来到翠湖,心情“好”与“不好”看荷花时的感受会有所不同。选择一种心情,借助荷花表达感受。
(2024七上·五华开学考)让我们一起开启翠湖红色研学之旅,完成各题
8.研学第一站:西南联大旧址。
走进西南联大旧址,感受到时光匆匆,让我想起朱自清说的“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匆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 。
9.研学第二站:抗战胜利纪念堂。
走进抗战胜利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眼前,让我想起( )的李大钊,( )的董存瑞,( )的张思德。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 。”(括号内填四字词语)
10.研学第三站:云南陆军讲武堂。
走进云南陆军讲武堂,从一代代将士身上,我们感受了“黄沙百战穿金甲, 。”的决心;体会了“粉骨碎身浑不怕, 。”的正气;领悟了“ ,快走踏清秋。”的志向。站在云南陆军讲武堂这一“革命熔炉”中,我若有所思:作为新时代的我,更要刻苦学习,将民族复兴视为己任,正如林则徐所说:“ ,岂因祸福避趋之。”
11.读科科的研学体会,完成下面练习。
通过此次红色研学活动,我见证了云南陆军讲武堂等历史遗迹的辉煌。真是:铁血铸军魂,百年磨砺剑锋锐。我( )对革命先辈们英勇斗争的历史有了全面的认识,( )坚定了传承红色精神、为祖国繁荣富强努力的信念。
①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②删改下面句子,使其与画线句子成为一幅对联。
不忘忠诚守家国,征途万里行军展宏图。
③研学翠湖后,写一写你的体会。
(2024七上·五华开学考)阅读《翠湖心影》(节选),完成各题
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称其为昆明了。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来考大学,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12.请写出三个与文中加点词表达同样意思的词语。
、 、 。
1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昆明和翠湖的关系不是那样密切。
B.“不名一钱”指逛翠湖不要任何花费。
C.“无穷无尽”指翠湖风光秀美,边走边欣赏,让人意犹未尽。
D.作者语言质朴而富有情感,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翠湖的热爱。
14.“园日涉以成趣”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请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15.翠湖是我们五华区的一个景点,更是昆明的眼睛,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2024七上·五华开学考)阅读《云大掠影》,完成各题。
翠湖之畔,钟灵毓秀的云南大学,是我省最高学府,是云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它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专业,其中民族学是其特色专业之一。
从南门进入,一排高高的阶梯就映入眼帘,足足有95级,暗含“九五至尊”之意,而现在的九五台阶,则成为了云大学子们的起飞之道。他们走上台阶,开启人生精彩的一幕。石阶逐层迭起,上端巨柱矗立,楼台巍峨,使人有仰之弥高的感觉。拾级而上就是会泽院,这是云大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云大标志性的建筑,已经走过了近90年的风雨。其身前所刻的“____”,更是见证了多少云大人的壮志豪情。穿过会泽院往前走就来到银杏大道。这条大道全长约300米,每到秋季,银杏叶黄,随风飞舞,在昆明湛蓝天幕的衬托下,显出纯粹与美好、浪漫与梦幻,或许这就是大学本来该有的意境。
16.默读第二自然段,完成云大校园游览线路图。
南门
17.文中横线上填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泽百家,海纳百川 B.学高身正,明德睿智
C.博学慎思,笃学致远 D.会泽百家,至公天下
18.云南大学的特色专业之一是 ,你最了解的一个少数民族是 ,它的风俗有 。
19.每个人都有一个大学梦,引用一句名言警句谈谈你将如何实现你的大学梦?
(2024七上·五华开学考)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作为昆明市首家免费开放公园,翠湖公园水光潋滟,垂柳摇曳,不仅是一个以水体为主,集数百年历史文化和园林艺术为一体的游览胜地,更是昆明市重要的城市湿地。其中水体面积约15公顷。然而,翠湖公园面临着与其他城市公园一样的生态系统脆弱、栖息地破碎化、外来生物入侵等生态修复问题。
材料二:科学家和翠湖公园工作人员探索出了一种创新模式——科学荟模式。通过在项目区域清理外来物种,营造微地形,重现在翠湖中缺失的浮游动物、底栖动物、肉食性鱼类、功能性鱼类和水生植物等,让水生态系统重新完善起来。
材料三:翠湖公园还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云南省动物学会等团队合作,进行多样性物种监测,开展了历时近3年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科普视频、鸟类AI识别。在翠湖公园“云梦涟”岛上停歇、栖息的白鹭、苍鹭、夜鹭、池鹭等多种鸟类均被观测到长出了繁殖羽,这标志着翠湖公园已经成为城市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鸟类作为城市顶级捕食者,还扮演了城市外来入侵物种天敌防控专家的角色,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国际示范典范。
20.细读材料一,翠湖公园面临着与其他城市公园一样的问题是: 。
21.阅读上述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翠湖是昆明市重要的城市湿地。( )
②通过区域清理外来物种,让水生植物等大量繁殖。( )
③翠湖公园已经成为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
22.阅读材料,为了解决翠湖面临的问题,请概括人们做的两项主要工作:
①
②
23.作为昆明市民,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翠湖?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①
②
24.(2024七上·五华开学考)翠湖有美景,有故事,有人文,正所谓:“一池翠湖水半部昆明史”,请以“翠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可以写人、事、物、景等)。
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注意文中不出现本人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妨碍交通;委屈烦恼
2.A
3.C
4.久;丿;ch;米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义理解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3)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1.“fáng ài jiāo tōng”对应的是“妨碍交通”四个字。“wěi qū fán nǎo”对应的是“委屈烦恼”四个字。
故答案为:妨碍交通;委屈烦恼
2.A.正确。
B.重压 (zhòng yā)。
C.不禁 (bù jīn)。
D.冲淡(chōng dàn)。
故答案为:A
3.A.合院:四面房屋围成院落,正房在北,左右各为厢房,南面为倒座。合:围在一起。
B.合家团圆: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合:全。
C.合情合理:合乎情理。合:符合。 合适: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合:符合。
D.紧密结合:形容十分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合:联结在一起。
故答案为:C
4.“条” 字的偏旁是是 “久”。“片” 字第一笔为 “丿”,书写顺序为 “撇、竖、横、横折” 。“柴” 字的拼音为 “chái”,声母是 “ch”。“米” 字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部首,当用部首查字法查 “米” 字时,直接查 “米” 部即可。
故答案为:久;丿;ch;米
【答案】5.B
6.比喻;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7.心情“好”:一朵朵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绽放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如诗如画。沉浸在这份清新与宁静中,让心灵得以舒缓和释放。荷花仙子,为我的生活增添一抹色彩。
心情“不好”:伤心的我来到翠湖旁,看见满池荷花,觉得他们红得那么俗气,我轻轻叹了口气,悲伤地望着天空,顿时觉得周围一下子变成了黑灰色,路更长了。
【知识点】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词语的使用(搭配);借景抒情;比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2)本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3)本题考查抒情方式。抒情方式是指抒发感情的形式,大致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分4种,分别是因事缘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
5.首先,“湖水(盈满)” 描述湖水的状态,满溢的湖水是整体的环境背景;接着 “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 是从叶子的形状来描写水浮莲的叶子特征;“粉紫色” 修饰 “蝶形的花”,符合人们对花朵颜色的描述习惯;最后 “很(热闹)” 是从整体上对满是水浮莲开花景象的概括,给人一种繁盛、生机勃勃的感觉。
故答案为:B
6.画横线句子 “满池的荷花在微风里倾斜摇曳,像是一群老朋友在给彼此倒酒” 把荷花比作老朋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比喻;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7.这道题考查情景交融的表达能力。当心情好时,人们往往会将美好的情感投射到所看到的景物上,所以对荷花的描写充满了积极、美好的感受,如将荷花比作仙子、强调清香带来的愉悦等,通过这些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好心情。而当心情不好时,荷花就像是一种慰藉,通过对荷花姿态的细致描写,如荷花努力绽放、荷叶像怀抱等,表现出从荷花身上获得的安抚,以及心情从不好逐渐转向平静的过程。这样借助荷花来表达不同心情下的感受,能使情感表达更加生动、细腻。
故答案为:心情“好”:一朵朵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绽放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如诗如画。沉浸在这份清新与宁静中,让心灵得以舒缓和释放。荷花仙子,为我的生活增添一抹色彩。心情“不好”:伤心的我来到翠湖旁,看见满池荷花,觉得他们红得那么俗气,我轻轻叹了口气,悲伤地望着天空,顿时觉得周围一下子变成了黑灰色,路更长了。
【答案】8.又剩些什么呢;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告诉我们时间易逝,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虚度光阴。
9.临危不惧;舍身为国;无私奉献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0.不破楼兰终不还;要留清白在人间;何当金络脑;苟利国家生死以
11.不仅……更……;删去“不忘”;删去“行军”;“展宏图”改为“宏图展”;体会略。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对联;语言得体;作家作品;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语言表达类的题目,要做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四个方面,同时还应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用类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判断:1、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2、充分利用已知推断未知。3、从宏观入手,逐层推断。
8.《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会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近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故答案为:又剩些什么呢;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告诉我们时间易逝,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虚度光阴。
9.李大钊在面临危险和困境时表现出的镇定和勇敢可以用 “临危不惧” 来形容;董存瑞为了革命事业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是 “舍身为国”;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的精神体现了 “无私奉献”,而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们这些英雄的死都是重于泰山的。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语言表达类的题目,要做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四个方面,同时还应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用类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
故答案为:临危不惧;舍身为国;无私奉献或重于
10.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楼、清、络
故答案为:不破楼兰终不还;要留清白在人间;何当金络脑
11.“既…… 又……” 表示并列关系,在这里使用说明通过研学活动,在对革命先辈历史有认识的同时,也坚定了信念,两者是同时产生的两个方面的结果,符合语境逻辑。原句 “铁血铸军魂,百年磨砺剑锋锐” 中 “铁血” 是名词,“铸” 是动词,“军魂” 是名词;“百年” 是数量词,“磨砺” 是动词,“剑锋” 是名词,“锐” 是形容词。改写后的 “忠诚守家国,万里征途展宏图” 与之在词性和结构上相对应,满足对联的要求。开头点明翠湖研学之旅的意义是一场灵魂洗礼,为下文的具体感受做铺垫。接着分别阐述在西南联大旧址和抗战胜利纪念堂的感受,在西南联大旧址重点从先辈们的追求和忧虑方面谈,在抗战胜利纪念堂从英雄事迹对心灵的震撼角度展开,使内容丰富且有层次。然后阐述遗迹的意义,进而联系到红色精神,强调不能忘记历史,红色精神的激励作用以及自己要传承和努力的决心。最后表达对祖国美好未来的信心,使体会部分的情感积极向上且完整。整体从所见所闻到所思所想,逐步深入地表达了研学的深刻体会。故答案为:不仅……更……;删去“不忘”;删去“行军”;“展宏图”改为“宏图展”;体会略。
【答案】12.侃侃而谈;谈笑风生;夸夸其谈
13.A
14.每天在翠湖里散步,流连忘返自然兴趣盎然。
15.对于昆明来说翠湖十分重要,不能挪开。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4)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2.“高谈阔论” 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侃侃而谈” 形容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谈笑风生” 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很高,并且很有风趣;“夸夸其谈” 指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这三个词都和 “高谈阔论” 在说话的状态、方式等方面有相似之处。
故答案为:侃侃而谈;谈笑风生;夸夸其谈
13.A.选项理解不正确。原文明确说 “昆明和翠湖分不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称其为昆明了。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说明昆明和翠湖关系密切,而不是选项中说的 “不是那样密切”。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14.“园日涉以成趣” 原义是每天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在文中联系上下文,“园” 就是翠湖,说的是每天在翠湖散步,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乐趣,体现了作者他们在翠湖漫步时的愉悦和享受。
故答案为:每天在翠湖里散步,流连忘返自然兴趣盎然。
15.“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形象地表达了翠湖对昆明的重要性。从实际来看,翠湖给昆明增添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韵味。它就像眼睛对于人的重要性一样,是昆明的重要标志和独特的存在。翠湖周边有丰富的生态环境,众多的动植物在此栖息,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小生态系统。而且它承载着昆明的历史文化,人们在这里休闲、娱乐、交流,很多文化活动、市民生活都围绕着翠湖展开,它是昆明市民的精神寄托,也是外地人了解昆明的一个重要窗口,如果没有翠湖,昆明这座城市就会失去很多魅力和特色。
故答案为:对于昆明来说翠湖十分重要,不能挪开。
【答案】16.台阶; 会泽院; 银杏大道
17.D
18.民族学;白族;火把节
19.“书山有路勤为径”我要通过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礼俗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16.阅读第二自然段,从 “从南门进入,一排高高的阶梯就映入眼帘” 可知第一个地点是台阶;接着 “拾级而上就是会泽院” 说明第二个地点是会泽院;然后 “穿过会泽院往前走就来到银杏大道”,得出第三个地点是银杏大道,这样就可以完成游览线路图。
故答案为:台阶;会泽院;银杏大道
17.“会泽百家,至公天下” 符合会泽院的文化底蕴和云大的精神气质,能体现出云大人的胸怀与追求等壮志豪情相关的内涵。
故答案为:D
18.文中明确提到云南大学的特色专业之一是民族学。白族是大家较为熟悉的少数民族,火把节是白族的重要风俗,在火把节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等。
故答案为:民族学;白族;火把节
19.在引用名言警句后,需要详细说明自己将如何根据名言警句所传达的精神来采取行动。通过阐述如何实现大学梦,也能够体现出个人在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决心和毅力。故答案为:“书山有路勤为径”我要通过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答案】20.生态系统脆弱、栖息地被碎化、外来生物入侵等生态修复问题。
21.正确;错误;错误
22.探索创新模式——科学荟模式。;与多个团队合作,进行多样性物种监测。
23.在游玩翠湖时,要注意不要乱扔垃圾,保持环境的整洁。;尊重湖中的生物,不要喂食或者捕捉。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分析材料主体特征;启示、感悟、建议类;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3) 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围绕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4)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0.直接从材料一中 “翠湖公园面临着与其他城市公园一样的生态系统脆弱、栖息地破碎化、外来生物入侵等生态修复问题” 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生态系统脆弱、栖息地被碎化、外来生物入侵等生态修复问题。
21.材料一明确提到 “更是昆明市重要的城市湿地”,所以该说法正确。材料二说的是通过一系列措施让水生态系统重新完善起来,并不是只让水生植物大量繁殖,说法不准确,所以错误。材料三提到 “翠湖公园已经成为城市鸟类的重要栖息地”,该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错误;错误
22.从材料二 “科学家和翠湖公园工作人员探索出了一种创新模式 —— 科学荟模式” 可概括出探索创新模式 —— 科学荟模式;从材料三 “翠湖公园还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云南省动物学会等团队合作,进行多样性物种监测” 可概括出与多个团队合作,进行多样性物种监测。
故答案为:探索创新模式——科学荟模式;与多个团队合作,进行多样性物种监测。
23.可以从宣传方面提出建议,比如 “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宣传手册、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市民宣传翠湖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市民保护翠湖的意识”。从自身行为方面,例如 “在翠湖游玩时不随意丢弃垃圾,不破坏湖边的植被,并且提醒他人也遵守相关规定”。这些建议从不同角度出发,旨在通过市民的努力共同保护翠湖的生态环境。故答案为:在游玩翠湖时,要注意不要乱扔垃圾,保持环境的整洁;尊重湖中的生物,不要喂食或者捕捉。
24.【答案】略
【知识点】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话题作文,话题为 “翠湖”。材料通过对翠湖美景、故事和人文等方面的描述,突出了翠湖的重要意义。
【题干分析】①从翠湖的景色方面,可以描写翠湖四季不同的美景,如春天的垂柳、夏天的荷花、秋天的银杏、冬天的残荷等,重点描绘景色的特点以及带给人的感受。从翠湖的故事方面,可以讲述在翠湖边发生的有趣的、感人的或者难忘的故事,比如和家人在翠湖的游玩经历、在翠湖遇到的热心人的故事等。从翠湖的人文方面,可以写翠湖周边的建筑、文化活动等,像云南大学与翠湖的关联、翠湖公园里的历史遗迹等。 ②写作误区方面,在描写景色时避免堆砌辞藻而无实质内容;写故事时要注意情节的合理性和连贯性;写人文时不能只是简单罗列,而要深入挖掘其内涵。作文开头可以通过引用诗句、描写翠湖的一个场景等方式引出主题;事例素材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对翠湖的观察等方面选取;结尾可以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或者表达对翠湖的美好祝愿等。
【立意提取】
1.翠湖四季之美:分别描写翠湖春夏秋冬的景色,展现翠湖不同季节的独特韵味。
2.翠湖的温暖记忆:讲述在翠湖边与陌生人之间的一段温暖故事,体现人性的美好。
3.翠湖的人文韵味:重点写翠湖周边的文化遗迹以及文化活动,凸显翠湖的人文价值。
l例文:
翠湖的韵味
翠湖,那是昆明的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韵味。
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翠湖的水面上,波光粼粼。湖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岸边的垂柳。那垂柳依依,仿佛是翠湖的长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湖水是那么清澈,能看到水底游动的小鱼和摇曳的水草。沿着湖边漫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鸟儿欢快的歌声,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翠湖的四季,更是宛如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春天,湖边的柳树吐出嫩绿的新芽,桃花、杏花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把翠湖装点得如诗如画。夏天,满池的荷花盛开了。那粉色的荷花从碧绿的荷叶中冒出来,有的完全开放,像美丽的仙子;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秋天,银杏大道上的银杏叶变得金黄,一阵风吹过,银杏叶如蝴蝶般在空中飞舞,然后轻轻地落在地上,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冬天,翠湖虽然没有了往日的繁花似锦,但却有着别样的宁静。偶尔能看到几只越冬的红嘴鸥在湖面上嬉戏,给冬日的翠湖增添了一抹生机。
翠湖不仅有美丽的景色,还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云南大学就坐落在翠湖之畔,那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与翠湖的美景相得益彰。会泽院的庄重、银杏大道的浪漫,都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打卡。在翠湖公园里,还有许多老人在唱歌、跳舞、打太极,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美好。
翠湖也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听老一辈人说,这里曾经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足迹。他们在这里吟诗作画,抒发着自己的情感。那些故事就像翠湖的湖水一样,源远流长。
我喜欢翠湖,喜欢它的美丽景色,喜欢它的人文气息,喜欢它的独特韵味。它就像一位温柔的母亲,用它的怀抱包容着每一个人。每一次来到翠湖,我都能感受到它那独特的魅力,让我流连忘返。
【点评】本题考查话题作文。文章应当素材丰富,列举了相关的事例或引用了恰当的名言警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同时要做到用词准确,文笔流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并且文章观点要明确,作者对话题应当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立意深远,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1 / 1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新生入常考试卷
(2024七上·五华开学考)阅读片段,完成各题
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城中有湖,并不(fáng ài jiāo tōng)。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wěi qū fán nǎo),不禁就冲淡一些。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
1.看拼音,根据语境依次写出词语 、 。
2.下列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刻(jí kè) B.重压(chóng yā)
C.不禁(bú jìn) D.冲淡(chōng tán)
3.下列词语与“合适”中“合”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座合院 B.合家团圆 C.合情合理 D.紧密结合
4.“条”字的偏旁是 ,“片”的第一笔是 ,“柴”的声母是 ,“米”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答案】1.妨碍交通;委屈烦恼
2.A
3.C
4.久;丿;ch;米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义理解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3)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1.“fáng ài jiāo tōng”对应的是“妨碍交通”四个字。“wěi qū fán nǎo”对应的是“委屈烦恼”四个字。
故答案为:妨碍交通;委屈烦恼
2.A.正确。
B.重压 (zhòng yā)。
C.不禁 (bù jīn)。
D.冲淡(chōng dàn)。
故答案为:A
3.A.合院:四面房屋围成院落,正房在北,左右各为厢房,南面为倒座。合:围在一起。
B.合家团圆: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合:全。
C.合情合理:合乎情理。合:符合。 合适: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合:符合。
D.紧密结合:形容十分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合:联结在一起。
故答案为:C
4.“条” 字的偏旁是是 “久”。“片” 字第一笔为 “丿”,书写顺序为 “撇、竖、横、横折” 。“柴” 字的拼音为 “chái”,声母是 “ch”。“米” 字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部首,当用部首查字法查 “米” 字时,直接查 “米” 部即可。
故答案为:久;丿;ch;米
(2024七上·五华开学考) 阅读片段,完成各题。
以前,夏天翠湖最美的是水浮莲。湖水____,湖中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____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____的蝶形的花,很____。现在,路过翠湖,满池的荷花在微风里倾斜摇曳,像是一群老朋友在给彼此倒酒。
5.下列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粉紫色、猪耳状、盈满、热闹 B.盈满、猪耳状、粉紫色、热闹
C.盈满、粉紫色、猪耳状、热闹 D.粉紫色、盈满、热闹、猪耳状
6.画横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是 ,我也会写带有这样修辞的句子: 。
7.来到翠湖,心情“好”与“不好”看荷花时的感受会有所不同。选择一种心情,借助荷花表达感受。
【答案】5.B
6.比喻;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7.心情“好”:一朵朵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绽放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如诗如画。沉浸在这份清新与宁静中,让心灵得以舒缓和释放。荷花仙子,为我的生活增添一抹色彩。
心情“不好”:伤心的我来到翠湖旁,看见满池荷花,觉得他们红得那么俗气,我轻轻叹了口气,悲伤地望着天空,顿时觉得周围一下子变成了黑灰色,路更长了。
【知识点】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词语的使用(搭配);借景抒情;比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2)本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3)本题考查抒情方式。抒情方式是指抒发感情的形式,大致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分4种,分别是因事缘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
5.首先,“湖水(盈满)” 描述湖水的状态,满溢的湖水是整体的环境背景;接着 “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 是从叶子的形状来描写水浮莲的叶子特征;“粉紫色” 修饰 “蝶形的花”,符合人们对花朵颜色的描述习惯;最后 “很(热闹)” 是从整体上对满是水浮莲开花景象的概括,给人一种繁盛、生机勃勃的感觉。
故答案为:B
6.画横线句子 “满池的荷花在微风里倾斜摇曳,像是一群老朋友在给彼此倒酒” 把荷花比作老朋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比喻;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7.这道题考查情景交融的表达能力。当心情好时,人们往往会将美好的情感投射到所看到的景物上,所以对荷花的描写充满了积极、美好的感受,如将荷花比作仙子、强调清香带来的愉悦等,通过这些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好心情。而当心情不好时,荷花就像是一种慰藉,通过对荷花姿态的细致描写,如荷花努力绽放、荷叶像怀抱等,表现出从荷花身上获得的安抚,以及心情从不好逐渐转向平静的过程。这样借助荷花来表达不同心情下的感受,能使情感表达更加生动、细腻。
故答案为:心情“好”:一朵朵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绽放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如诗如画。沉浸在这份清新与宁静中,让心灵得以舒缓和释放。荷花仙子,为我的生活增添一抹色彩。心情“不好”:伤心的我来到翠湖旁,看见满池荷花,觉得他们红得那么俗气,我轻轻叹了口气,悲伤地望着天空,顿时觉得周围一下子变成了黑灰色,路更长了。
(2024七上·五华开学考)让我们一起开启翠湖红色研学之旅,完成各题
8.研学第一站:西南联大旧址。
走进西南联大旧址,感受到时光匆匆,让我想起朱自清说的“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匆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 。
9.研学第二站:抗战胜利纪念堂。
走进抗战胜利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眼前,让我想起( )的李大钊,( )的董存瑞,( )的张思德。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 。”(括号内填四字词语)
10.研学第三站:云南陆军讲武堂。
走进云南陆军讲武堂,从一代代将士身上,我们感受了“黄沙百战穿金甲, 。”的决心;体会了“粉骨碎身浑不怕, 。”的正气;领悟了“ ,快走踏清秋。”的志向。站在云南陆军讲武堂这一“革命熔炉”中,我若有所思:作为新时代的我,更要刻苦学习,将民族复兴视为己任,正如林则徐所说:“ ,岂因祸福避趋之。”
11.读科科的研学体会,完成下面练习。
通过此次红色研学活动,我见证了云南陆军讲武堂等历史遗迹的辉煌。真是:铁血铸军魂,百年磨砺剑锋锐。我( )对革命先辈们英勇斗争的历史有了全面的认识,( )坚定了传承红色精神、为祖国繁荣富强努力的信念。
①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②删改下面句子,使其与画线句子成为一幅对联。
不忘忠诚守家国,征途万里行军展宏图。
③研学翠湖后,写一写你的体会。
【答案】8.又剩些什么呢;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告诉我们时间易逝,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虚度光阴。
9.临危不惧;舍身为国;无私奉献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0.不破楼兰终不还;要留清白在人间;何当金络脑;苟利国家生死以
11.不仅……更……;删去“不忘”;删去“行军”;“展宏图”改为“宏图展”;体会略。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对联;语言得体;作家作品;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语言表达类的题目,要做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四个方面,同时还应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用类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判断:1、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2、充分利用已知推断未知。3、从宏观入手,逐层推断。
8.《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会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近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故答案为:又剩些什么呢;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告诉我们时间易逝,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虚度光阴。
9.李大钊在面临危险和困境时表现出的镇定和勇敢可以用 “临危不惧” 来形容;董存瑞为了革命事业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是 “舍身为国”;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的精神体现了 “无私奉献”,而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们这些英雄的死都是重于泰山的。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语言表达类的题目,要做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四个方面,同时还应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用类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
故答案为:临危不惧;舍身为国;无私奉献或重于
10.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楼、清、络
故答案为:不破楼兰终不还;要留清白在人间;何当金络脑
11.“既…… 又……” 表示并列关系,在这里使用说明通过研学活动,在对革命先辈历史有认识的同时,也坚定了信念,两者是同时产生的两个方面的结果,符合语境逻辑。原句 “铁血铸军魂,百年磨砺剑锋锐” 中 “铁血” 是名词,“铸” 是动词,“军魂” 是名词;“百年” 是数量词,“磨砺” 是动词,“剑锋” 是名词,“锐” 是形容词。改写后的 “忠诚守家国,万里征途展宏图” 与之在词性和结构上相对应,满足对联的要求。开头点明翠湖研学之旅的意义是一场灵魂洗礼,为下文的具体感受做铺垫。接着分别阐述在西南联大旧址和抗战胜利纪念堂的感受,在西南联大旧址重点从先辈们的追求和忧虑方面谈,在抗战胜利纪念堂从英雄事迹对心灵的震撼角度展开,使内容丰富且有层次。然后阐述遗迹的意义,进而联系到红色精神,强调不能忘记历史,红色精神的激励作用以及自己要传承和努力的决心。最后表达对祖国美好未来的信心,使体会部分的情感积极向上且完整。整体从所见所闻到所思所想,逐步深入地表达了研学的深刻体会。故答案为:不仅……更……;删去“不忘”;删去“行军”;“展宏图”改为“宏图展”;体会略。
(2024七上·五华开学考)阅读《翠湖心影》(节选),完成各题
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称其为昆明了。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来考大学,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12.请写出三个与文中加点词表达同样意思的词语。
、 、 。
1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昆明和翠湖的关系不是那样密切。
B.“不名一钱”指逛翠湖不要任何花费。
C.“无穷无尽”指翠湖风光秀美,边走边欣赏,让人意犹未尽。
D.作者语言质朴而富有情感,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翠湖的热爱。
14.“园日涉以成趣”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请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15.翠湖是我们五华区的一个景点,更是昆明的眼睛,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12.侃侃而谈;谈笑风生;夸夸其谈
13.A
14.每天在翠湖里散步,流连忘返自然兴趣盎然。
15.对于昆明来说翠湖十分重要,不能挪开。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4)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2.“高谈阔论” 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侃侃而谈” 形容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谈笑风生” 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很高,并且很有风趣;“夸夸其谈” 指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这三个词都和 “高谈阔论” 在说话的状态、方式等方面有相似之处。
故答案为:侃侃而谈;谈笑风生;夸夸其谈
13.A.选项理解不正确。原文明确说 “昆明和翠湖分不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称其为昆明了。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说明昆明和翠湖关系密切,而不是选项中说的 “不是那样密切”。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14.“园日涉以成趣” 原义是每天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在文中联系上下文,“园” 就是翠湖,说的是每天在翠湖散步,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乐趣,体现了作者他们在翠湖漫步时的愉悦和享受。
故答案为:每天在翠湖里散步,流连忘返自然兴趣盎然。
15.“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形象地表达了翠湖对昆明的重要性。从实际来看,翠湖给昆明增添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韵味。它就像眼睛对于人的重要性一样,是昆明的重要标志和独特的存在。翠湖周边有丰富的生态环境,众多的动植物在此栖息,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小生态系统。而且它承载着昆明的历史文化,人们在这里休闲、娱乐、交流,很多文化活动、市民生活都围绕着翠湖展开,它是昆明市民的精神寄托,也是外地人了解昆明的一个重要窗口,如果没有翠湖,昆明这座城市就会失去很多魅力和特色。
故答案为:对于昆明来说翠湖十分重要,不能挪开。
(2024七上·五华开学考)阅读《云大掠影》,完成各题。
翠湖之畔,钟灵毓秀的云南大学,是我省最高学府,是云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它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专业,其中民族学是其特色专业之一。
从南门进入,一排高高的阶梯就映入眼帘,足足有95级,暗含“九五至尊”之意,而现在的九五台阶,则成为了云大学子们的起飞之道。他们走上台阶,开启人生精彩的一幕。石阶逐层迭起,上端巨柱矗立,楼台巍峨,使人有仰之弥高的感觉。拾级而上就是会泽院,这是云大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云大标志性的建筑,已经走过了近90年的风雨。其身前所刻的“____”,更是见证了多少云大人的壮志豪情。穿过会泽院往前走就来到银杏大道。这条大道全长约300米,每到秋季,银杏叶黄,随风飞舞,在昆明湛蓝天幕的衬托下,显出纯粹与美好、浪漫与梦幻,或许这就是大学本来该有的意境。
16.默读第二自然段,完成云大校园游览线路图。
南门
17.文中横线上填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泽百家,海纳百川 B.学高身正,明德睿智
C.博学慎思,笃学致远 D.会泽百家,至公天下
18.云南大学的特色专业之一是 ,你最了解的一个少数民族是 ,它的风俗有 。
19.每个人都有一个大学梦,引用一句名言警句谈谈你将如何实现你的大学梦?
【答案】16.台阶; 会泽院; 银杏大道
17.D
18.民族学;白族;火把节
19.“书山有路勤为径”我要通过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礼俗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16.阅读第二自然段,从 “从南门进入,一排高高的阶梯就映入眼帘” 可知第一个地点是台阶;接着 “拾级而上就是会泽院” 说明第二个地点是会泽院;然后 “穿过会泽院往前走就来到银杏大道”,得出第三个地点是银杏大道,这样就可以完成游览线路图。
故答案为:台阶;会泽院;银杏大道
17.“会泽百家,至公天下” 符合会泽院的文化底蕴和云大的精神气质,能体现出云大人的胸怀与追求等壮志豪情相关的内涵。
故答案为:D
18.文中明确提到云南大学的特色专业之一是民族学。白族是大家较为熟悉的少数民族,火把节是白族的重要风俗,在火把节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等。
故答案为:民族学;白族;火把节
19.在引用名言警句后,需要详细说明自己将如何根据名言警句所传达的精神来采取行动。通过阐述如何实现大学梦,也能够体现出个人在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决心和毅力。故答案为:“书山有路勤为径”我要通过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2024七上·五华开学考)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作为昆明市首家免费开放公园,翠湖公园水光潋滟,垂柳摇曳,不仅是一个以水体为主,集数百年历史文化和园林艺术为一体的游览胜地,更是昆明市重要的城市湿地。其中水体面积约15公顷。然而,翠湖公园面临着与其他城市公园一样的生态系统脆弱、栖息地破碎化、外来生物入侵等生态修复问题。
材料二:科学家和翠湖公园工作人员探索出了一种创新模式——科学荟模式。通过在项目区域清理外来物种,营造微地形,重现在翠湖中缺失的浮游动物、底栖动物、肉食性鱼类、功能性鱼类和水生植物等,让水生态系统重新完善起来。
材料三:翠湖公园还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云南省动物学会等团队合作,进行多样性物种监测,开展了历时近3年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科普视频、鸟类AI识别。在翠湖公园“云梦涟”岛上停歇、栖息的白鹭、苍鹭、夜鹭、池鹭等多种鸟类均被观测到长出了繁殖羽,这标志着翠湖公园已经成为城市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鸟类作为城市顶级捕食者,还扮演了城市外来入侵物种天敌防控专家的角色,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国际示范典范。
20.细读材料一,翠湖公园面临着与其他城市公园一样的问题是: 。
21.阅读上述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翠湖是昆明市重要的城市湿地。( )
②通过区域清理外来物种,让水生植物等大量繁殖。( )
③翠湖公园已经成为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
22.阅读材料,为了解决翠湖面临的问题,请概括人们做的两项主要工作:
①
②
23.作为昆明市民,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翠湖?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①
②
【答案】20.生态系统脆弱、栖息地被碎化、外来生物入侵等生态修复问题。
21.正确;错误;错误
22.探索创新模式——科学荟模式。;与多个团队合作,进行多样性物种监测。
23.在游玩翠湖时,要注意不要乱扔垃圾,保持环境的整洁。;尊重湖中的生物,不要喂食或者捕捉。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分析材料主体特征;启示、感悟、建议类;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3) 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围绕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4)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0.直接从材料一中 “翠湖公园面临着与其他城市公园一样的生态系统脆弱、栖息地破碎化、外来生物入侵等生态修复问题” 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生态系统脆弱、栖息地被碎化、外来生物入侵等生态修复问题。
21.材料一明确提到 “更是昆明市重要的城市湿地”,所以该说法正确。材料二说的是通过一系列措施让水生态系统重新完善起来,并不是只让水生植物大量繁殖,说法不准确,所以错误。材料三提到 “翠湖公园已经成为城市鸟类的重要栖息地”,该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错误;错误
22.从材料二 “科学家和翠湖公园工作人员探索出了一种创新模式 —— 科学荟模式” 可概括出探索创新模式 —— 科学荟模式;从材料三 “翠湖公园还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云南省动物学会等团队合作,进行多样性物种监测” 可概括出与多个团队合作,进行多样性物种监测。
故答案为:探索创新模式——科学荟模式;与多个团队合作,进行多样性物种监测。
23.可以从宣传方面提出建议,比如 “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宣传手册、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市民宣传翠湖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市民保护翠湖的意识”。从自身行为方面,例如 “在翠湖游玩时不随意丢弃垃圾,不破坏湖边的植被,并且提醒他人也遵守相关规定”。这些建议从不同角度出发,旨在通过市民的努力共同保护翠湖的生态环境。故答案为:在游玩翠湖时,要注意不要乱扔垃圾,保持环境的整洁;尊重湖中的生物,不要喂食或者捕捉。
24.(2024七上·五华开学考)翠湖有美景,有故事,有人文,正所谓:“一池翠湖水半部昆明史”,请以“翠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可以写人、事、物、景等)。
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注意文中不出现本人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答案】略
【知识点】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话题作文,话题为 “翠湖”。材料通过对翠湖美景、故事和人文等方面的描述,突出了翠湖的重要意义。
【题干分析】①从翠湖的景色方面,可以描写翠湖四季不同的美景,如春天的垂柳、夏天的荷花、秋天的银杏、冬天的残荷等,重点描绘景色的特点以及带给人的感受。从翠湖的故事方面,可以讲述在翠湖边发生的有趣的、感人的或者难忘的故事,比如和家人在翠湖的游玩经历、在翠湖遇到的热心人的故事等。从翠湖的人文方面,可以写翠湖周边的建筑、文化活动等,像云南大学与翠湖的关联、翠湖公园里的历史遗迹等。 ②写作误区方面,在描写景色时避免堆砌辞藻而无实质内容;写故事时要注意情节的合理性和连贯性;写人文时不能只是简单罗列,而要深入挖掘其内涵。作文开头可以通过引用诗句、描写翠湖的一个场景等方式引出主题;事例素材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对翠湖的观察等方面选取;结尾可以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或者表达对翠湖的美好祝愿等。
【立意提取】
1.翠湖四季之美:分别描写翠湖春夏秋冬的景色,展现翠湖不同季节的独特韵味。
2.翠湖的温暖记忆:讲述在翠湖边与陌生人之间的一段温暖故事,体现人性的美好。
3.翠湖的人文韵味:重点写翠湖周边的文化遗迹以及文化活动,凸显翠湖的人文价值。
l例文:
翠湖的韵味
翠湖,那是昆明的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韵味。
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翠湖的水面上,波光粼粼。湖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岸边的垂柳。那垂柳依依,仿佛是翠湖的长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湖水是那么清澈,能看到水底游动的小鱼和摇曳的水草。沿着湖边漫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鸟儿欢快的歌声,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翠湖的四季,更是宛如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春天,湖边的柳树吐出嫩绿的新芽,桃花、杏花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把翠湖装点得如诗如画。夏天,满池的荷花盛开了。那粉色的荷花从碧绿的荷叶中冒出来,有的完全开放,像美丽的仙子;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秋天,银杏大道上的银杏叶变得金黄,一阵风吹过,银杏叶如蝴蝶般在空中飞舞,然后轻轻地落在地上,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冬天,翠湖虽然没有了往日的繁花似锦,但却有着别样的宁静。偶尔能看到几只越冬的红嘴鸥在湖面上嬉戏,给冬日的翠湖增添了一抹生机。
翠湖不仅有美丽的景色,还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云南大学就坐落在翠湖之畔,那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与翠湖的美景相得益彰。会泽院的庄重、银杏大道的浪漫,都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打卡。在翠湖公园里,还有许多老人在唱歌、跳舞、打太极,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美好。
翠湖也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听老一辈人说,这里曾经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足迹。他们在这里吟诗作画,抒发着自己的情感。那些故事就像翠湖的湖水一样,源远流长。
我喜欢翠湖,喜欢它的美丽景色,喜欢它的人文气息,喜欢它的独特韵味。它就像一位温柔的母亲,用它的怀抱包容着每一个人。每一次来到翠湖,我都能感受到它那独特的魅力,让我流连忘返。
【点评】本题考查话题作文。文章应当素材丰富,列举了相关的事例或引用了恰当的名言警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同时要做到用词准确,文笔流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并且文章观点要明确,作者对话题应当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立意深远,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