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30 18:3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其核心是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中央集权制
2.“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实行了
A.刺史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 右图反映的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此令出自
A.汉武帝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清雍正帝
5.“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是梁启超对中国古代某一机构的比喻。这一机构是
A.汉朝的“中朝” B.宋朝的中书门下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6.观察右图的漫画,它反映了发生在19世纪晚期的一场侵
华战争: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而一帮西
方人在一边袖手旁观。判断通过这场侵华战争,列强获
得的侵略权益是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等
五处港口
B.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
制造
C.今诸国驻防之处,系廊坊……山海关等
D.遇有交涉词讼……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
事官照办
7.“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茅盾在《林家铺子》里有这样一段描写:“林小姐的一双手在那堆衣服里抓捞了一会儿,就呆呆地站在床前出神。……她爱这些东洋货,她又恨那些东洋人;好好儿的发兵打东三省干吗呢?不然,穿了东洋货有谁来笑骂。”小说刻画的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辛亥革命 D.九一八事变
8.右图是一位中国军人在一个铁路车站指示牌下的照
片,照片用以纪念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军队在此附
近区域取得胜利的一场著名战役,关于这场战役的描
述错误的一项是
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李宗仁将军担任总指挥
D.这场战役属于徐州会战的一部分
9.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下列对辛亥革命中重大事件的评述错误的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
B.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C.清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的结束
10.中国共产党的某一次会议通过的《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利用今年秋收时期农村中阶级斗争剧烈的关键”,来发动和组织农民举行秋收暴动。这次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11.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国共之间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2.有“铁娘子”称誉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只想把香港留在英国的治下……但这不可能。于是我想到了邓先生的‘一国两制’,这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这里所说的“独特性”是指
A.香港保持既有的社会制度
B.英国保留对香港的治权
C.香港保留自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地位
D.香港实现区域自治制度
13.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下列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14.某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是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15.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布什这段话所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美国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
16.“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对该声明发表时的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A.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B.中国大陆与台湾关系缓和
C.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了“外交关系”
D.日本舆论强烈要求改善中日关系
17.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程是当今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对这一外交实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创了结盟而不结伴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的先例
B.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
C.是中国在推动和开创新型区域合作方面的重要成就
D.是新时期中国积极致力于多边外交活动的重要体现
18.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最主要是指
A.平民 B.外邦人 C.公民 D.贵族
19.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盛时期,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并兼有政府职能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五百人会议
C.四百人会议 D.陪审法庭
20.《全球通史》写道:“他们(罗马人)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这部法律”是指古代罗马的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21.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
A.商人的权力 B.国王的权力
C.平民的权力 D.教会的权力
2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协调
A.南方与北方的关系 B.大州与小州的关系
C.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 D.联邦与各州的关系
23.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是
A.英、法、美 B.英、法、德
C.德、法、美 D.英、德、美
24.生产工具的发明与改进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下列农业生产用具或方式在唐朝发明的是
A B C D
25.汉代中国的手工业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期,你可能看到的手工业产品有
①丝绸 ②粉彩瓷 ③棉布 ④青瓷
A.①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26.“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买卖昼夜不绝,夜市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种情形最早在哪个朝代普遍出现?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27.“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下列观点与此观点相近的是
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B.“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28. 大型系列片《百年商海》播出了《首家华侨缫丝厂陈启沅和继昌隆》。在介绍继昌隆成立的原因时,可能会提到
①洋务运动的诱导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引进外国技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9.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时代观念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30. 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势头的最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93 21.43 70.56
A. 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鼓励 B. “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C. 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D.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31.下图为1957年-1961年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单位:万吨)
A.1957年到1961年农产品产量持续下降
B.“文化大革命”从政治领域波及到经济领域
C.“左”倾错误是农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D.1961年农产品各项产量降到历史最低
32.下图是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重大转移 B.改革的原则是所有权经营权合并
C.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D.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3.在广泛吸收西方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4.右图是一幅民国初年的中国青年婚礼照片,有关其信息解
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已出现西方新式婚礼 ②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
③传统婚礼遭到普遍抵制 ④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5.下列通信手段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互联网 ②无线电报 ③有线电报 ④电话
A.②③④① B.③④②①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本卷共3小题,第36题8分,第37题8分,第38题14分,共30分。
36.(8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走过了一条艰辛辉煌的创业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辉的历程 伟大的成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宣传图片)》目录
材料二
1945年夏天,民主人士黄炎培来到延安,他与毛泽东进行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促膝谈话。黄炎培希望毛泽东找到一条新路,跳出历史上王朝兴衰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某同学在布置上述图片展览中,找到图1和图2两张图片,它们分别对应材料一中的哪一目录?指出图1对中国革命和图2对新中国政治建设各有何重大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制度建设的史实,说明“新路”建设的情况。(3分)
(3)材料三表达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怎样的思想观点?(1分)
37.(8分)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多次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发生在中国农村的哪一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材料三中图2到图3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怎样的转变趋势?(2分)
38.(14分)二战以后,世界政治格局表现出由两极逐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欧洲成为多极中的一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因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正当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世界政治上还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欧洲国家,似乎降到了无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持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摘编自《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三
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2)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策;(3)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67年3月5日)
材料四
第38题图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图为参加国首脑合影
(1)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 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4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阿登纳认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理由。(4分)
(3)根据材料三,从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归纳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4分,不得摘抄原文。)
(4)材料四所示图片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该事件指什么?对国际格局有什么影响?(2分)
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C D B D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A C B D A C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B C A C A B A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C B A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本卷共3小题,第36题8分,第37题8分,第38题14分,共30分。
36. (1)图1对应目录一,图2对应目录三。(2分)意义:图1(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先进政党的领导,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分)图2(新中国成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1分)
(2)“新路”情况: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3)思想观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1分)
37. (1)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2分)
(2)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1分)
(3)由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2分)
38. (1)苏、美。(1分)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1分)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成立,柏林墙修建,古巴导弹危机。(2分,任选两项即可,如果只写冷战政策,给1分。)
(2)二战后,西欧的国际地位下降,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2分)西欧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2分)
(3)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4分)
(4)欧盟的建立。(1分)欧盟作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实体,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或答: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成为多极化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影响了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等均可给分。)(1分)
第3题图
第6题图
第8题图
第32题图
第34题图
目录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
   目录二 进行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
   目录三 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伟大胜利,建立新中国
   目录四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目录五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目录六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第36题图2:开国大典
第36题图1:嘉兴南湖红船
第37题图1 《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第37题图3 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年,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
第37题图2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票(1955年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