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苏教版科学第一单元百题训练(选择判断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苏教版科学第一单元百题训练(选择判断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20 18:2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苏教版科学第一单元百题训练
一、选择题
1.潜望镜常用于( )。
A.飞机 B.坦克 C.潜艇
2.清朝诗人查慎行在《舟夜书所见》中写道:“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这首诗中的光源是( )。
A.月亮 B.满河星 C.渔灯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含义,下列不同词语中的“影”代表着不一样的科学现象,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形“影”不离 B.立竿见“影” C.杯弓蛇“影” D.刀光剑“影”
4.三棱镜把白光分成七种色光,从外向内依次为( )。
A.红、橙、黄、绿、蓝、靛、紫
B.紫、靛、蓝、绿、黄、橙、红
C.紫、橙、黄、绿、蓝、靛、红
5.用手电筒做色光混合实验时,三个手电筒发出光的颜色是( )。
A.红、黄、蓝 B.红、黄、绿 C.红、绿、蓝
6.太阳光透过( ),可以变成七种颜色的光。
A.凸透镜 B.玻璃 C.三棱镜
7.下列都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点燃的蜡烛 B.萤火虫、明亮的玻璃幕墙
C.萤火虫、打开的电子屏 D.彩虹、发光二极管
8.( )是自然光源。
A.篝火 B.激光 C.流星 D.荧光乌贼
9.下列光源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
A.萤火虫 B.篝火 C.礼花
10.七色光不包括______。
A.红 B.黑 C.黄
11.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慢慢地变短,说明物体发光( )。
A.需要能量 B.不需要能量 C.无法判断
12.下列物体中,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五官科医生用的额镜 B.家用穿衣镜 C.近视镜
13.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未点燃的蜡烛
14.太阳光透过( ),可以变成七种颜色的光。
A.凸透镜 B.玻璃 C.三棱镜 D.凹透镜
15.17世纪,发现七色光秘密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哥白尼 C.笛卡尔
16.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
A.人眼→准星→靶标 B.人眼→准星→靶标
C.人眼→靶标→准星 D.靶标→准星→人眼
17.关于“人是如何看见物体的”,科学家伊本·海赛姆认为( )。
A.眼睛发出的光碰到物体,人就能看见东西
B.眼睛发出像触须的东西,人通过触须看到物体
C.光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看见物体
18.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
A.人眼→准星→靶标 B.靶标→准星→人眼 C.人眼→靶标→准星
19.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那么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20.如图,用镜子制造“彩红”,镜子的作用是?( )
A.让光交得更亮 B.把光反射到白卡纸上 C.没什么作用
21.下列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水中倒影 B.雨后彩虹 C.皮影戏
2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天鹅在水中的倒影 B.手影游戏 C.太阳光分解实验
23.下列( )是人造光源。
A. B. C.
24.用喷雾器做模拟彩虹实验时,应该______观察。
A.面对太阳 B.看太阳 C.背对太阳
25.下列方法中,( )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
A.多建高楼大厦,使用玻璃幕墙
B.家里装修时,墙面尽量使用光滑的材料
C.剧场的墙面使用粗糙的材料
26.在教室上课时,坐在边上的同学经常被光晃到眼睛而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 )。
A.黑板反射光而字不反射光
B.黑板反射的光线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
C.字反射的光,到不了坐在边上同学的眼睛里
27.太阳、月亮、篝火、玻璃,其中都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和月亮 B.篝火和玻璃 C.太阳和篝火
28.耳科医生戴上额镜给病人检查是利用光的( )的原理。
A.反射 B.直线传播 C.散射
29.太阳通过( )可以产生彩虹。
A.凹透镜 B.望远镜 C.三棱镜
30.( ) 能把阳光聚集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A.凹透镜和凸透镜 B.凹透镜和凸面镜 C.凹面镜和凸透镜
31.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镜子 C.太阳
32.用( )可以将白光分解成七色光。
A.三棱镜 B.平面镜 C.凸面镜
33.直立两面镜子,夹角越小,镜中影像越( )。
A.多 B.少 C.不一定
34.我们在照镜子时,镜中的像与我们实际的相貌是( )的。
A.完全一样 B.左右相反 C.上下颠倒 D.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
35.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原因是( )。
A.井口太小了 B.光沿直线传播 C.青蛙目光短浅 D.小孔成像原理
36.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如右图重叠,①号处光斑的颜色是( )。
A.粉色 B.黄色 C.白色
37.下列有关发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发光,只是灯芯在燃烧
B.给细钢丝通电,细钢丝发热并逐渐变红发光
C.发光需要能量
38.如图,打开激光笔使光束射入充满烟雾的玻璃容器。对实验表述正确的是?( )
A.此实验是为了观察光中的烟雾
B.此实验是为了观察光的行进路线
C.实验观察不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9.物体有不同颜色是因为太阳光是( )。
A.单色 B.双色 C.七色
40.奥运会的圣火火种是利用( )取得的。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41.太阳光透过( ),可以变成七种颜色的光。
A.平面镜 B.三棱镜 C.凹镜
42.下列选项中都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
A.太阳 节能灯 B.闪电 萤火虫 C.萤火虫 彩虹
43.下列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
A.月光 B.激光 C.闪电
44.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A.月球 B.镜子 C.太阳 D.波光粼粼的湖面
45.下列典故中的现象,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 B.
C.
46.天晴时,阳光透过圆形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了一个个“光斑”,这些光斑是( )。
A.圆形的 B.方形的 C.三角形的
47.潜望镜常用于( )。
A. B. C.
48.( )是人造光源。
A.穿衣镜 B.电子荧光板 C.反光板 D.探照灯
49.观察点燃的蜡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烛芯燃烧放出光和热
B.蜡油在燃烧放出光和热
C.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放出光和热
50.下列有关 “影” 的词语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形影不离 B.立竿见影 C.杯弓蛇影 D.手影游戏
二、判断题
51.教室的墙刷成白色能更好地反射光。( )
52.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九种颜色的光。( )
53.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一般都比较光滑。( )
54.从视觉上看太阳运行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
55.彩虹一般出现在夏季,一定出现在干燥的空气中。( )
56.平面镜越大所成的像就越大。 ( )
57.潜望镜中的两块平面镜可以随意放置。( )
58.光碰到镜面后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出去,形成反射光。( )
59.夜晚,萤火虫能发出微弱的光,所以萤火虫是光源。( )
60.七色光的最外层是紫光。( )
61.平面镜缩成的像与镜的大小有关,镜大像也大。( )
62.通电的细钢丝会发光。( )
63.彩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光的反射。( )
64.未通电的日光灯是光源。( )
65.万花筒是利用色彩丰富的原理制成的。( )
66.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
67.在雨后的天空中形成的彩虹存留时间不会很长。( )
68.红、绿、蓝三种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
69.我们之所以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表面把一部分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 )
70.在用手电筒做色光混合实验中,红光和绿光重叠,看到的是蓝光。( )
71.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有关系。( )
72.玻璃幕墙是人造光源。( )
73.白天,阳光照亮大地;夜晚灯光和烛火给我们带来光明。( )
74.平面镜的反光能力很弱。( )
75.蜡烛是通过燃烧发光的。( )
76.生活中雨后见的“彩虹”,实际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
77.光的反射会造成光污染,所以光的反射对我们的生活只有负面影响。( )
78.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
79.太阳、闪电、萤火虫属于自然光源,电灯、蜡烛属于人造光源。( )
80.蜡烛会发光所以它是自然光源。 ( )
81.夜晚的水面波光粼粼,属于光源。( )
82.迎着太阳才能看见彩虹。( )
83.玻璃幕墙和月亮是自然光源。( )
84.高山滑雪运动员佩戴雪镜是因为白雪反光能力强,防止患雪盲症。( )
85.太阳下山后,月亮是天空中最明亮的天体,所以月亮是自然光源。( )
86.手电筒必须有有人控制它才能发光,所以不算光源。( )
87.潜水艇上的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
88.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原理不同,光的三原色指红、绿、蓝。( )
89.白光是由一种色光构成的。( )
90.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原理制成的。( )
91.用潜望镜能在水下观察水上物体,这说明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 )
92.光源发光都需要能量。( )
93.为了更好地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我们应该用眼睛直接对着激光笔观察。( )
94.按照光源的特征,可以将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
95.蜡烛燃烧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
96.晚会舞台的灯光五彩斑斓,只有彩色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97.光源发出的光能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
98.人眼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反射光进入人眼。( )
99.光遇到透明的物体不会发生反射。( )
100.红光是一种单纯的色光。(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A C C C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A C A D C B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A C C B C A C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A A B B C A B C B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B B B C B A C D C C
1.C
【详解】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潜望镜的用途很大,比如科学家用潜望镜在地下室里观察火箭的发射;科研工作者用潜望镜在保护墙内观测有放射性危险的实验;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潜望镜观察海面和空中的情况。
2.C
【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渔灯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月亮、满河星自身不能发光,反射的光,不属于光源。
3.C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立竿见影、形影不离和刀光剑影是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杯弓蛇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4.A
【详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三棱镜把白光分成七种色光,从外向内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5.C
【详解】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用手电筒做色光混合实验时,三个手电筒发出光的颜色是红、绿、蓝。
6.C
【详解】18世纪,牛顿曾用三棱镜分解阳光,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谱,又用牛顿盘合成白色光。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可以变成七种颜色的光。
7.C
【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点燃的蜡烛、萤火虫、打开的电子屏、发光二极管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月亮、明亮的玻璃幕墙、彩虹自身不能发光,是反射的光,不属于光源。
8.C
【详解】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篝火、激光、荧光乌贼是人造光源;流星是自然光源。
9.A
【详解】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以上选项中光源属于自然光的是:萤火虫;属于人造光源的是:篝火,礼花。
10.B
【详解】可见光是一种复合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单色光组合而成,没有黑色光。故B正确。
11.A
【详解】萤火虫、篝火等能够发光的物体都可以被称为光源,自然发光的物体是自然光源,人为制造而发光的物体是人造光源。物体发光都需要消耗能量。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慢慢地变短,说明物体发光需要能量。
12.C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生活中人们对光的反射的运用的例子有家用穿衣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等。近视眼镜是凹透镜的应用,使光线分散,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C错误。
13.A
【详解】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太阳属于光源,月亮和未点燃的蜡烛不属于光源。
14.C
【详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三棱镜中折射率不同,会发生色散现象,从而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15.A
【详解】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白光)透过 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16.D
【详解】我们能看到物体,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光遇到周围的物体再反射到人的眼睛里,人才看到了这个物体。射击瞄准时,我们能够看到靶标,是因为靶标反射的光进入眼睛,通过准星的比较,让它们在一条直线上。D符合题意。
17.C
【详解】古希腊学者认为,眼睛发出的光碰到物体,人就能看见东西。后来,又有人认为,是眼睛发出了像触须那样的东西,人通过触须看到物体。公元11世纪,阿拉伯科学家伊本 海赛姆纠正了上述看法。他认为,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可见C符合题意。
18.B
【详解】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射击瞄准时,靶标反射的光进入眼睛,通过准星的比较,让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光的传播路径是靶标→准星→人眼。
19.A
【详解】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以直线的形式传播。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那么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20.B
【详解】彩虹通过光的反射和折射所产生的。在一盆水中倾斜放一面镜子,让镜子朝向白卡纸方向,调整镜子的角度,镜子对平行光具有平行反射作用,倾斜的镜面与水面之间形成厚薄不一的“三棱镜”水体,使光反射到白卡纸上。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移动手电筒位置,白卡纸上会出现彩虹。
21.B
【详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而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是以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水中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雨后彩虹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皮影戏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22.A
【详解】光射到物体表面又被反回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有关的都是光的反射。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天鹅在水中的倒影。手影游戏是光的直线传播;太阳光分解实验属于光的折射。A符合题意。
23.A
【详解】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其中又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燃放的烟花属于人造光源,萤火虫发光、闪电属于天然光源。
24.C
【详解】彩虹是下雨时天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用喷雾器做模拟彩虹实验时,应该背对太阳观察。
25.C
【详解】选项A多建高楼大厦,使用玻璃幕墙,错误;这样会造成白亮污染;
选项B家里装修时,墙面尽量使用光滑的材料,错误;这样会增强反光;
选项C剧场的墙面使用粗糙的材料,正确。
26.B
【详解】在教室上课时,我们经常会发现坐在边上的同学被光晃到眼睛而看不清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由于粉笔字和黑板都反射光,黑板发生镜面反射,进入眼睛的光较强。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所以B符合题意。
27.C
【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篝火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月亮、玻璃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
28.A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巧妙地利用了光的反射解决了难题。
29.C
【详解】太阳光不是单一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太阳通过三棱镜可以产生彩虹。
30.C
【详解】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根据对凹面镜和凸透镜的认识,它们都能会聚光线,凹面镜的光线会聚点与光线同侧,凸透镜的光线会聚点与光线异侧。
31.C
【详解】略
32.A
【详解】当白光通过棱镜时,各色光以不同角度折射,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
33.A
【详解】两面镜子的夹角为90度时有3个像,两面镜子的夹角为 60度有5个像,两面镜子的夹角为30度有9个像,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就越多。
34.B
【详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镜中的像和镜外的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我们在照镜子时,镜中的像与我们实际的相貌是左右相反的。
35.B
【详解】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一叶障目、坐井观天、立竿见影、凿壁偷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
36.C
【详解】白光的三种基色是红、绿、蓝,红色和绿色色光混合呈黄色,红色和蓝色色光形成紫光;蓝色和绿色光的混合就是青光。红、绿、蓝三色混合可形成白光,因此,将红、绿、蓝三种色光照在同一个地方,三种颜色叠加形成白光。
37.A
【详解】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炷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炷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A错误。给细钢丝通电,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B正确。发光需要能量,C正确。
38.B
【详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烟雾的本质是很小的固体颗粒物,它们是不透明的物质,虽然会阻碍光的传播,但由于数量很多很密集,而且颗粒很小很小,也有一部分会被照亮。用激光笔使光束射入充满烟雾的玻璃容器,可以观察光的行进路线呈直线状态。故B选项正确。
39.C
【详解】白光并不是单独的一种色光,而是混合光,通过三棱镜可以折射出赤、橙、黄、绿、靛、蓝、紫七色。太阳光是一种七色光,通过一定的装置可以把光分解。
40.B
【详解】凹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会聚光线的;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利用凹面镜取得的;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41.B
【详解】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呈现出七种颜色的光谱,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可以变成七种颜色的光。
42.B
【详解】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是自然光源,节能灯是人造光源。彩虹本身不会发光,不是光源。选项B符合题意。
43.B
【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激光、闪电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能反射太阳的光,月光不属于光源。自然界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自然光源;人为因素使其发光的物体是人造光源。闪电属于自然光源;激光属于人造光源。
44.C
【详解】太阳自身能够发光且正在发光,属于光源;而月球、镜子、波光粼粼的湖面都不会发光,都是依靠反射太阳光或其他光源的光发亮,不属于光源。
45.B
【详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A、猴子捞月就是天空中的月亮通过反射在水中形成的倒影,说法错误;
B、凿壁偷光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说法正确;
C、杯弓蛇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说法错误。
46.A
【详解】太阳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光斑”,这是小孔成像原理形成的,是太阳所成的像,所以这些“光斑”是圆形的。故选项A正确。
47.C
【详解】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第一块平面镜上,再由第一块平面镜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上,最后,光由第二块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潜望镜常用于潜艇上,用来观察海面上的情况。
48.D
【详解】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两大类。太阳是天然光源,探照灯是人造光源。穿衣镜、电子荧光板、反光板不是光源。
49.C
【详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在燃烧蜡烛的实验中,点燃蜡芯,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放出光和热,这是一个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的过程;故C正确。
50.C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形影不离、立竿见影、手影游戏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杯弓蛇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51.√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教室内墙壁被刷成白色主要是为了反光,因为白色反光能力最强。
52.×
【详解】白光是一种混合光,由七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牛顿的色散实验揭开了光的神秘面纱,他利用三棱镜把白光分散为赤、橙、黄、绿、靛、蓝、紫七种色光,而不是9种。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53.√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平面镜是最好的反光物体。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54.√
【详解】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从视觉上看太阳运行的方向是自东向西。这种说法正确。
55.×
【详解】形成彩虹的条件包括空气中有小水滴,有太阳等,干燥的空气不会形成彩虹。一般出现在夏季,夏季空气更湿润一点。
56.×
【详解】平面镜是利用的光的反射原理,成的像与事物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并非平面镜越大所成的像就越大。
57.×
【详解】潜望镜是通过管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影像通过两次反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影像。
58.√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59.√
【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夜晚,萤火虫能发出微弱的光,所以萤火虫是光源。题干正确。
60.×
【详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三棱镜把白光分成七种色光,从外向内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所以七色光的最外层是红光。
61.×
【详解】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和制造物体的材料有关。物体表面越光滑,光的反射效果越好。镜子、不锈钢板和锡纸是反射光能力很强的物体。平面镜里的像与实际物体大小相等,上下方向相同,左右方向相反,成像的特点: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62.√
【详解】根据对小灯泡灯丝发光的认识,细钢丝也是导体,通电的细钢丝也会发光。
63.×
【详解】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就说明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阳光是七色光。彩虹形成的原因就是漂浮的小水珠发挥了三棱镜的作用,把光分解,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64.×
【详解】光源是指能够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未通电的日光灯没有发光,不属于光源。故该判断是错误的。
65.×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万花筒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66.√
【详解】白光并不是单独的一种色光,而是混合光,通过三棱镜可以折射出红、橙、黄、绿、靛、蓝、紫七色。
67.√
【详解】下完雨以后,在天上的小水滴对阳光进行了散射,把阳光的白色光分散为七种颜色,是你看到的彩虹。当小水滴被慢慢蒸发后彩虹就消失了。
68.√
【详解】旋转涂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陀螺,这是光的三原色,我们可以发现这三种彩色光可以合成白色光。
69.√
【详解】眼睛之所以能看到周围的物体,一是在眼球内有能成像的构造,二是必须有光。我们之所以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表面把一部分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
70.×
【详解】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在用手电筒做色光混合实验中,将红、绿、蓝三色光重叠地照在白墙上,看到的将是白色;红光和绿光混合形成黄光;将黄光和蓝光混合形成白光。故题干说法错误。
71.√
【详解】雨后彩虹的形成是由于阳光通过空气中的水滴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作用,最终形成彩虹。因此,彩虹的形成与阳光有直接关系。
72.×
【详解】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闪电、发光鱼、萤火虫是天然光源。电灯、电视、蜡烛、手电是人造光源。玻璃幕墙会反射太阳光,使人眼睛看到玻璃幕墙时感觉刺眼,它不是光源。
73.√
【详解】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白天我们靠太阳这样的自然光源照亮大地,夜晚我们靠灯光和烛火这样的人造光源给我们带来光明。
74.×
【详解】平面镜的反光能力很强。平面镜的表面光滑,能够很好地反射光线,因此常用于成像和反射光线的应用。
75.√
【详解】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蜡烛是通过燃烧发光的,点燃的蜡烛就是光源。
76.√
【详解】彩虹是由于阳光射到空气的小水滴里,发生光的折射造成的。小水滴起到了三棱镜作用,太阳光发生了色散现象,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就成了我们看到的彩虹。
77.×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难题,比如利用额镜可以方便观察喉咙、耳朵等,以光的反射对人们来说还是有很大用处的。
78.√
【详解】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人类最早记载光的直线传播的是“小孔成像”,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翟。
79.√
【详解】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与人造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属于自然光源,电灯、蜡烛属于人造光源。
80.错误
【详解】略
81.×
【详解】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夜晚的水面波光粼粼,是反射光,并不是水面自己发出的光。
82.×
【详解】彩虹是下雨时天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制造彩虹时,要背对着太阳才能看见。
83.×
【详解】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其中又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太阳等属于天然光源,电灯等属于人造光源。玻璃幕墙和月亮都不是光源。
84.√
【详解】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颜色等因素有关。白雪的反光能力强,滑雪时或者在雪地环境中,如果不戴雪镜保护眼睛的话,过强的紫外线直接进入眼睛,则会对眼睛造成损伤。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85.×
【详解】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夜晚,晴朗的天空挂着明亮的月亮,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月球自身不发光。故月亮不是光源。
86.×
【详解】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都是光源。手电筒虽然必须有有人控制它才能发光,但是也属于光源。
87.√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题目说法正确。
88.√
【详解】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这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容易混淆,注意区分,光的三原色能合成白光,颜料的三原色能合成黑色。
89.×
【详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所以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90.√
【详解】潜望镜原理是利用两个反射镜使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景象通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成像,从而从下边看到了上面的景象。所以“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原理制成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91.×
【详解】略
92.√
【详解】光是一种能量形式,光源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光能来发光。光源在发光时都会消耗一定的能量。
93.×
【详解】激光亮度高、发射能力强、能量高度集中,它比普通光源高亿万倍,比太阳表面的亮度高几百亿倍。激光能量高度集中,会灼烧眼睛,所以我们不能用眼睛直接对着激光观察。
94.√
【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按照光源的来源,可以将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属于自然光源;灯光、烛光属于人造光源。题干正确。
95.√
【详解】能量的表现形式有声、光、电、风、热等不同的形式。不同形式之间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运动的小车、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等都具有能量,说法正确。
96.×
【详解】无论什么颜色的光线,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参加文艺晚会时,舞台的灯光效果五彩斑斓,我们发现所有的光线都是沿直线传播的,不是只有彩色是沿直线传播的。
97.√
【详解】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98.×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99.×
【详解】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100.√
【详解】白光是一种复合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红光是一种单色光。红光单独通过三棱镜不会发生改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