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泥沙 B.无水硫酸铜 C.蔗糖 D.花生油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比例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容器中盛有质量相等的不同种类的液体,将三个相同的铁球分别下沉到各容器底部,当铁球静止时,比较三容器底部所受铁球的压力( )
A.甲最小 B.乙最小 C.丙最小 D.大小一样
4.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100g的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所受浮力可能等于1N B.小球所受浮力一定等于1N
C.小球的质量可能小于100g D.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100cm3
5.如图所示,同一物体浸在甲液体中悬浮,浸在乙液体中漂浮,比较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及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大小,肯定正确的是( )
A.F甲=F乙,ρ甲=ρ乙 B.F甲=F乙,ρ甲<ρ乙
C.F甲F乙,ρ甲>ρ乙
6.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氯化钠/克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克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20℃时,要溶解36克氯化钠至少需要100克水
C.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提纯硝酸钾
D.将80℃的氯化钠饱和溶液和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各100克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是2.4克和137.4克
7.在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盛质量相等、密度不同的盐水,将同一鸡蛋分别放入其中,鸡蛋静止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 )
A.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
8.碳酸饮料(汽水)类产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当一瓶喝剩下的汽水瓶壁上还附有许多气泡,震荡一下,一 些气泡就会离开瓶壁,上浮,最后露出水面消失。下列说法中科学道理正确的是( )
A.打开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是由于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少引起的
B.震荡前该饮料是二氧化碳的不饱和溶液
C.剩余溶液中附着在瓶壁上的气泡一定受到浮力作用,且气泡受到的浮力等于气泡受到的重力,所以气泡没有上浮。
D.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大,所受浮力也逐渐变大
9.t℃时,把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恒温蒸发掉10克水析出1克硝酸钾晶体,另一份恒温蒸发掉15克水,析出2克硝酸钾晶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时,若将原溶液恒温蒸发掉25克水,可析出3克硝酸钾晶体
B.t℃时,若原溶液中再加入2克硝酸钾晶体便成为饱和溶液
C.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克
D.t℃时,原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2%
10.如图所示容器内放有一长方体木块M,上面压有一铁块m,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1(图a);用细绳将该铁块系在木块的下面,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2(图b);将细绳剪断后(图c),则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h3为( )
A.h1+ρ铁(h2-h1)/ρ水 B.h2+ρ铁(h2-h1)/ρ水
C.h1+ρ木(h2-h1)/ρ水 D.h2+ρ木(h2-h1)/ρ水
二、填空题
1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会分解成 和 。
12.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形成悬浊液的是
①面粉 ②蔗糖 ③花生油④冰块 ⑤酒精 ⑥粉笔灰
13.泡茶时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放入茶叶,再倒入开水,茶叶先漂浮在水面上,过一段时间,茶叶逐渐下沉到杯底。
(1)茶叶漂浮在水面时,浮力 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茶叶匀速下沉阶段(不考虑水的蒸发),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茶叶冲泡后,房间里能够闻到浓郁茶香的原因是 。
14.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的含义:
① ;②水汽输送;③ ;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⑦降水;⑧植物蒸腾和蒸发。
(2)内陆地区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 。
15.一个大物块甲, 先后两次分别在体积相等的小物块乙和小物块丙的作用下,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其中甲、乙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如图(a)、(b)所示,甲物块所受浮力 Fa Fb,乙物块与丙物块的密度大小关系:ρ乙 ρ丙两种情况下(均选填“>”“<”“=”)。
三、实验探究题
16.如图是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图,请回答:
(1)操作Ⅱ、IV、V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该 仪器在操作IV中的作用是 。
(2)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较多、操作烦琐,可以缩短粗盐提纯实验时间的正确操作是 。
A.研碎粗盐 B.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
C.过滤时玻璃棒紧靠一层滤纸处 D.蒸发时不要用玻璃棒搅拌散热
(3)右表为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下列各组同学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填编号)。
组别 1 2 3 4
产率 75% 83% 88% 72%
教师对产率的评价 偏低 偏高 偏高 偏低
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B.第2组:蒸发时,有固体物质飞溅
C.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D.第4组:蒸发后,精盐中还有水分
17.某校八年级的同学在学习“探究浮力的大小”这节课后。小组反复讨论,改进了老师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B是弹簧测力计,C为重物,D为没有水的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用废弃的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的玻璃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入红色的水,F是弹簧可升降平台,G为铁架台。
(1)实验时同学们逐渐调节水平铁棒高度,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从5牛变化到3.5牛;则弹簧测力计B相应的示数变化范围 。
(2)通过分析,发现本实验改进后的装置优点有:红色的水可以使现象更明显;使用调节平台可以形象观察到物体溢出液体的体积变化;使用铁架台固定弹簧秤方便老师讲解。请再写出一条优点 。
(3)请为本实验设计记录表。
四、解答题
18.你见过煮汤圆的情景吗?当汤圆刚放入水中时,会沉入锅底;而当汤圆煮熟时,则会浮出水面。这是为什么 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
19.我国最新核潜艇096型(如图)配备更为先进的“巨浪-3”型导弹,其射程超过10000公里,这意味着,即使是在中国近海发射,美国全境都将被纳入核打击范围,而且可搭载导弹数量多达24枚。悬浮在海水中的潜艇排开海水的质量为3×106kg(g取10N/kg,海水的密度取1×103kg/m3)。请完成下列分析与计算:
(1)潜艇上浮、下潜的原理是 。
(2)潜艇排开海水的体积是多少?
(3)潜艇所受浮力多大?
(4)潜艇所受重力多大?
20.某校在完成项目化研究活动中要求学生设计并优化水面漂浮落叶收集器,小明组设计的落叶收集器如图乙,是由一个剪去底部的塑料瓶、泡沫块以及一个电动抽水泵组装而成。通电启动装置,装在瓶口的水泵将水从塑料瓶中往外泵出,同时瓶外的水会带动水面垃圾不断地从收集口流入瓶内。
(1)若装置(俯视图)的重力作用点在其中心,下列泡沫安装位置的设计中,能保证装置竖直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的是 (可多选)。
(2)为确定收集口与水面的距离,小明通过实践调查发现收集口到水面的距离H与装置收集到的落叶体积有关。通过实验整理收集口到水面的距离H与装置内落叶体积的关系数据如下表:
根据实验数据,判断落叶收集器随着吸入落叶增多所受的浮力变化并说明理由 。
装置内落叶体积(立方厘米) 400 800 1200
收集口到水面距离H(厘米) 1.6 1.2 0.8
(3)小明将自己小组制作的收集器放入水中时,收集口与水面相平欲将收集口到水面的距离H调为2cm(如图丙),若收集器带有四个长度为10cm,底面积为4cm2的泡沫块(泡沫块重力和瓶子厚度忽略不计),需要往收集器下方,挂一密度为5g/cm3的金属块的质量为多少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氢气;氧气
12.【答案】②⑤;①⑥
13.【答案】(1)等于
(2)不变
(3)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或者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4.【答案】(1)海面蒸发;降水
(2)陆地上水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
15.【答案】=;>
16.【答案】(1)引流
(2)A
(3)A;C
17.【答案】(1)0-1.5
(2)可以同时观察到A、B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变化;在不改变装置的情况下,可以连续做多组实验。
(3)
实验次数
弹簧秤A的读数(N)
物体受到的浮力(N)
弹簧秤B的读数(N)
1
2
3
18.【答案】当汤圆刚放入水中时,汤圆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会沉入锅底;而当汤圆煮熟时,汤圆的体积变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根据F浮=ρ液gV排,ρ液、g不变,V排变大,浮力变大,大于重力,所以浮出水面。
19.【答案】(1)改变自身的重力
(2)解:根据ρ=m/V得:V =m/ρ=3×106千克/1×103千克/米3=3×103米3
(3)解:根据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3×106kg×10N/kg=3×107N
(4)解: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F浮=G物=3×107N
20.【答案】(1)AC
(2)落叶收集器受到的浮力增大(1分)由表中数据可得,随着收集到的落叶体积增大,垃圾收集器下沉(现象1分),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G金属=△F浮
m金属g=ρ水g(△V泡沫+V金属)
m金属=ρ水(△V泡沫+m金属/ρ金属)
m金属=1g/cm3×【4×2×4cm2+(m金属/5g/cm3)】
m金属=40g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