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1 08:4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1.课题解读
课文通过描写大青树下一所富有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的小学,展现了孩子们快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课文重点理解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这所小学团结的特点,又交代了它的特色。将状语倒装,用上了“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一句式,强调了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学校,读起来有一定的韵律,朗读时引导学生体会上学路上的景色之美,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的”要读轻声。
(2)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理解: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是一所民族团结的学校。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过着幸福的学习生活。
(3)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理解:这句话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场面,连小动物们都被朗朗书声吸引,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突出了孩子们读课文有声有色。
(4)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理解:这句话描写了孩子们课下尽情玩耍的场景,写学生活动的同时还写了许多小动物,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下课后孩子们玩耍时的欢乐愉快,引得小动物们心生羡慕,前来看热闹。
(5)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操场上到底怎样热闹,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引得小动物心生羡慕,也前来看热闹。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小动物们的出现更加突出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也突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6)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理解:“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给这所小学增添了古老悠久的气息和民族特色,表现出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美丽、和谐的学校。
3.主题概括。
本文从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了、下课了四个方面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里孩子们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自豪、赞美的感情。
4.学有所得
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虽然语言不同、习俗不同,但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我们团结友爱、心心相连,永远都是一家人。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不同穿着的学生从各处来上学,他们主动给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给国旗敬礼,上课了郎朗的读书声传出来,很多山林里的动物走进校园,停在窗外静静地听课,下课了大家一块跳孔雀舞,做游戏……
(2)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这所学校学生来处不同、民族不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而且这儿的山林里的朋友都可以到学校听讲……
(3)大青树下的小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4)你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
下课的时候,操场上热闹极了,同学们有的做游戏,有的一起丢沙包,有的踢足球。
下课的时候,操场上热闹极了,同学们有的做游戏,有的一起丢沙包,有的踢足球。“丢沙包”的同学玩得最有劲。两头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起猛攻。中间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眼睛盯着沙包飞来的方向,左躲右闪,蹦来跳去。沙包飞来了,只见一个同学轻巧地一抬腿,沙包“嗖”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双从背后飞来了,他猛一转身来了个海底捞月,抓住了沙包。躲包的同学胜利了,他们跺啊跳啊,心里多么欢畅。
7.课后拓展
(1)作者简介
吴然(1946~),原名吴兴然,云南宣威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春城晚报社高级编辑。1973年在《云南日报》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海花》。曾获中国作协第二、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以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项。作品选入上百种选本,其中《新年礼物》《珍珠泉》《杨梅会》等被编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已出版散文、散文诗集《歌溪》《一碗水》《我的小马》(台湾版)《小鸟在歌唱》《天使的花房》等10多部。
他在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和小学教师。后调《春城晚报》作编辑,1985年起主编该报《小橘灯》儿童副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80年代以来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出版有散文、散文诗集《歌溪》《凉山的风》《风雨集》《珍珠雨》《小鸟在歌》。
(2)56个民族
汉族阿昌族白族保安族布朗族布依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傣族德昂族侗族东乡族独龙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高山族仡佬族哈尼族哈萨克族赫哲族回族基诺族京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拉祜族黎族僳僳族珞巴族满族毛南族门巴族蒙古族苗族仫佬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羌族撒拉族畲族水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土族土家族佤族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锡伯族瑶族彝族裕固族藏族壮族
(3)巧记我国民族种类
五十六族细细数,朝鲜布依回蒙古。
土家哈尼黎傈僳,毛南撒拉布朗土。
基诺仡佬门巴壮,高山锡伯京阿昌。
乌孜别克傣满畲,柯尔克孜侗佤藏。
纳西东乡水拉祜,景颇赫哲仫佬怒。
鄂伦春瑶哈萨克,维吾尔苗鄂温克。
俄罗斯白塔塔尔,达斡尔羌塔吉克。
珞巴得昂彝保安,普米裕固独龙汉。
第2课:《花的学校》
1.课题解读
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顽皮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的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2.课文重点解读
(1)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风笛。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东风当成人来写,“走过荒野”指风吹过荒野,“吹着风笛”指风吹过竹林,发出悦耳的声响。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一群一群的花”写出了花的数量之多;“跑”说明花长得快;“跳舞,狂欢”写出了已经开放的花的喜悦之情。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在雨中快乐生长的样子。
(3)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理解:加点的词语都是拟人化的词语,所以这两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出了树枝、雷云、花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花跳舞、狂欢时热烈的气氛。
(4)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理解:反问:用反问的句式写出花孩子们想回家的急切心情,表现出花孩子们对家、对妈妈的思念。
(5)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理解:诗人猜想花孩子们的家在星星居住的地方,他们到天上去是为了寻找他们的妈妈。由花孩子们对妈妈的依恋和爱,写到我们对妈妈的依恋和爱,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
3.主题概括
课文以孩子的视角描写了六月阵雨的落下,花竞相开放的美丽景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4.学有所得
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挚的情感,诗人用神奇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心的甜美与纯净。让我们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更广阔的天空中,越飞越高。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读课文,对于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写的是哪些景、物?
理解:课文写了雷云、阵雨、东风、花、树枝、绿叶等景物。
(2)文中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是什么样的景象?说明什么?
理解:花朵在草地上旋转、飞舞。说明当时起风了。
(3)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想象:这些花孩子冲了出来做什么?
理解:这些花孩子在雨中自由的奔跑、游戏、打水仗等。
(4)第5、6自然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你想象到了什么?
理解:课文第5、6自然段描写了花孩子们放假后的快乐生活。“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让我们仿佛看见了打雷刮狂风时的狂欢场面。“冲了出来”则让我仿佛看见了花朵们不畏环境的艰苦,在暴雨中盛开的场面。
(5)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对比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花孩子对温暖、美丽、快乐的家的眷恋以及对善良、宽容、慈祥的母亲深深的依恋。
(6)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理解:花儿的学校只要一下雪,孩子们就冲出教室,大家在操场上尽情舞蹈,你瞧风中的梅花还随风摇曳,似乎在欣赏自己的身姿,又像在与雪花比美。
(7)说一说下课了,同学们在学校操场上做游戏的场面。(不超过40个字)
理解:下课了,操场上热闹极了。同学们有的踢毽子,有的踢足球,还有的在小路边聊天。
7.课外拓展
(1)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年),印度著名作家、诗人。1861年5月7日,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2)泰戈尔名言
如果错过太阳时你留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你看不见你的真相,你所看见的是你的影子。
不要因为你自己没胃口,而去责怪你的食物。
水里的游鱼是沉默的,陆地上的禽兽是喧闹的,空中的飞鸟是歌唱着的;但是人类却兼有了海里的沉默、地上的喧闹与空中的音乐。
群星不怕显得像萤火虫那样。
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给你执灯的人,他是坚韧地站在黑暗当中呢。
小草啊,你的足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他欺骗我们。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尘土受到损辱,却以他的花朵来报答。
(3)推荐阅读
雨天
作者:泰戈尔翻译:郑振铎
乌云很快地集拢在森林的黝黑的边缘上。
孩上,不要出去呀!
湖边的一行棕树,向暝暗的天空撞着头;羽毛零乱的乌鸦,静悄悄地栖在罗望子的枝上,河的东岸正被乌沉沉的暝色所侵袭。
我们的牛系在篱上,高声鸣叫。
孩子,在这里等着,等我先把牛牵进牛棚里去。
许多人都挤在池水泛溢的田间,捉那从泛溢的池中逃出来的鱼儿,雨水成了小河,流过狭街,好像一个嬉笑的孩子从他妈妈那里跑开,故意要恼她一样。
听呀,有人在浅滩上喊船夫呢。
孩子,天色暝暗了,渡头的摆渡船已经停了。
天空好像是在滂沱的雨上快跑着;河里的水喧叫而且暴躁;妇人们早已拿着汲满了水的水罐,从恒河畔匆匆地回家了。
夜里用的灯,一定要预备好。
孩子,不要出去呀!
到市场去的大道已没有人走,到河边去的小路又很滑。风在竹林里咆哮着,挣扎着,好像一只落在网中的野兽。
第3课:《不懂就要问》
1.课题解读
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求习时请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绍了他勇于提出问题,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
2.课文重点解读
(1)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理解: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学生读书比作唱歌,形象地写出了学生读书的状态。
(2)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理解:“照例”写出了“流利地背出前一天学的功课”对于孙中山来说不是偶然的。
(3)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理解:壮着胆子说明当时的教学方法不允许学生提问,孙中山这一问可要冒着被戒尺打的风险呢!
(4)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理解:先生的表现说明先生并没有生气,而是对孙中山主动提问表示了赞扬与肯定。
3.主题概括
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去问。
4.学有所得
“不懂就要问”,对学习很重要。我们遇到问题应该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这样既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会收获更多的知识。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看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孙中山“不懂就问”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理解:课文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2)孙中山向老师提问,把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想一想,同学们此时会想写什么?
理解:同学们会想:孙中山胆子真大,先生肯定会揍他的。
(3)怎样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是一种勤学好问的精神。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吃再大的苦头也要把问题弄清楚,才能求得真学问。
(4)你是怎样看待孙中山的做法的?
我认为孙中山做得很对,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就要勇敢地提问。这样,我们才能由不懂到懂。
(5)合理的运用想象
理解:想象就是设想,指继续沿着同一种事物设想下去,设想出不在眼前的新事物的形象。那么,如何想象,才能构思出具体、生动新颖、奇妙的情节呢?
①想象要合理。想象合理才能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②想象要独特。独特就是与众不同,要在选材上下功夫。
③想象要丰富。合理丰富的想象源于生活,所以我们平时要勤于观察、思考,积累知识,培养兴趣。
如: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赏析:描写花朵时,说花“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共赴一场花的宴会;写花也有学校,他们会“关了门做功课”,也会“放假”。作者通过想象把花的生长特点和学校的学习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让我们看到了一群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花孩子。
7.课外拓展
(1)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 - 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反清事业,自诩"洪秀全第二"。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2)含身体器官名称的成语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3)有描写勤奋学习的词语
废寝忘食勤学苦练学而不厌孜孜不倦夙兴夜寐埋头苦干
(4)关于学习典故的成语
程门立雪悬梁刺股闻鸡起舞牛角挂书韦编三绝
(5)有关读书方面的格言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6)关于学习态度的古诗文名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论语》。
语文园地
1.交流平台
(1)朗读课文的时候,遇到有新鲜感的语句时,你该怎么做呢?
理解:我把有新鲜感的词句及时摘录到了积累本中。
(2)读课本交流平台中的两个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说说这两个句子哪些地方有新鲜感?
理解:这两个句子跟平时的句子有点不一样,第一句把树枝、鸟儿和蝴蝶想象成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样的写法特别新鲜。(拟人)
第二句中“我”的想法很奇特,想做一名更夫去追逐影子。
“更夫”是个有新鲜感的词,是指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的人,是一种职业。
“提了灯去追逐影子”把更夫打更枯燥的工作写得令人向往。
(3)本单元你还读过哪些有新鲜感的句子?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4)课外你还读过哪些有新鲜感的句子?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我从敞开的窗口看见更夫走来走去。小巷漆黑冷清,路灯就像一个脸上长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立在那里。
2.字词句运用
(1)下面的成语有什么特点 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我发现:这些成语都含有身体部位的名称,都和人有关。第一组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组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
我会说:与第一组结构相似的成语有:点头哈腰、垂头丧气、指手画脚、牵肠挂肚。与第二组结构相似的词语有:手舞足蹈、眉开眼笑、心灵手巧、眉清目秀。
(2)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练一练,然后和同学交流。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我发现:朗读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理解句子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如停顿、重音、语速等,准确地表达句子的内在含义。
我会读:(1)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2)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3)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3.书写提示。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我发现:取兴趣小组的名字一方面要包括该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如“篮球”“剪纸”等;另一方面要能体现活动的特点,还可以在名字中加入有个性的词语,让人一眼就能记住,如“侠”“巧手”等。
我会取:天籁之音合唱团诗词文学社飞燕舞蹈社龙飞凤舞书法组
4.积累运用
(1)诗意
牧童骑着黄牛缓缓地行走在林间小路上,嘹亮的牧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那正在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2)拓展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