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历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古埃及绝大多数文化如宗教、天文、数学、医学、建筑、冶炼技术等与尼罗河定期泛滥有密切联系。这表明( )
A.古埃及文化领先世界 B.尼罗河定期泛滥决定文明程度
C.古埃及农业逐渐发展 D.自然环境对古代文明影响深远
2.图1是中古西欧庄园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图1
A.耕地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B.庄园使王权得到强化
C.庄园是基本农业经济组织 D.庄园手工业技术发达
3.中世纪城市政府有共同的模式,由全体市民参与的公众大会进行治理城镇。且在12、13世纪,议会取代公众大会成为一个比较强劲的、遍及欧洲的潮流。这折射出欧洲
A.普遍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B.全体人民政治权力得到保障
C.城市治理逐步走向法制化 D.城市自治孕育近代民主基因
4.8-9世纪阿拉伯人全面、系统地学习希腊的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同时,波斯人、突厥人等都用阿拉伯语创作,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学术名人。这表明
A.阿拉伯全面继承西方文化 B.文化间存在交流互鉴
C.商业贸易推动了文化传播 D.阿拉伯文化缺少创新
5.他们的都城分为4个区,每个区再分成若干街道,街道和房屋之间靠水道相互往来,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他们”是
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印加人 D.古巴比伦人
6.旧大陆的传染病造成了美洲原住民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拓殖者开始直接从非洲进口奴隶,开启了大西洋的奴隶交易。这
A.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 B.表明欧亚出现人口迁移现象
C.导致非洲族群混合程度最高 D.意味着印度洋贸易走向衰弱
7.表1是葡萄牙里斯本从亚洲进口的商品组成,这反映
表1 里斯本从亚洲进口的商品组成表(%重量)
时间 胡椒 生姜 桂皮 (高级)香料 纺织品 靛蓝 其他
1513-1519年 80.0 7.3 2.1 9.0 0.2 0.0 1.4
1523-1531年 84.0 6.1 3.3 6.2 0.0 0.0 0.4
1547-1548年 89.0 4.2 0.9 4.5 0.0 0.0 1.4
1587-1588年 68.0 3.7 6.3 1.6 10.5 8.4 1.5
1600-1603年 65.0 2.5 8.7 5.0 12.2 4.4 2.2
A.葡萄牙商品进口呈现多元趋势 B.亚洲沦为西方工业的原料产地
C.香料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因 D.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地中海沿岸
8.文化沙龙聚会兴起于15世纪,沙龙的组织者、参与者往往都是身份高贵的女性,启蒙运动开展后,思想家与政治家借助这一良好的交流平台宣传自己的思想。这表明文化沙龙聚会
A.摆脱了专制王权 B.加快阶层流动
C.维护了妇女权利 D.促进思想解放
9.《民法典》颁布前,法国被分割为两大法区:北部主要通行日耳曼习惯法,南部为成文法地区,主要通行罗马法。此外,教会法、王室法令的影响亦继续存在。这说明法国
A.社会秩序极度混乱 B.具有统一法制的现实需要
C.民众法治意识淡薄 D.以罗马法来调节社会矛盾
10.1890年日本颁布的《教育敕语》强调“不外是儒学主义与普鲁士主义来修饰日本神话”。这反映
A.日本主张教育神圣化 B.儒家教育比西方优越
C.文明开化要结合国情 D.普鲁士教育水平最高
11.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目的是“促进艺术与科学的繁荣”。学会的杰出代表牛顿创立力学理论,为机械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瓦特的成功也有知识界的支持。这表明
A.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成熟 B.科技进步助力工业革命
C.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D.英国减少对科技的投入
12.19世纪开始,英国政府不仅对散步场、植物园和公园在内的各种文化休闲设施进行扩建和修缮,还兴建室外体育休闲场所,如赛马场、网球场、足球场等。这主要得益于
A.中间阶层力量开始发展 B.工业化进程的推动
C.工人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D.政治民主化的完善
13.“努力劳动、用心思索、战斗不息、流血牺牲的巴黎……正放射着它的历史首创精神的炽烈的光芒。”材料意在强调此事件
A.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B.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C.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D.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4.某会议讨论了刚果河流域及河口的贸易自由、刚果河和尼日尔河的航行自由,确立了“有效占领”原则。该会议
A.激发了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B.消除了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矛盾
C.加速了列强瓜分非洲的进程 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5.1917年女工们率先游行示威,喊出“打倒战争!”“打倒沙皇!”男工们纷纷加入后游行人数高达25万,奉命镇压的军队转而支持民众。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二月革命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十月革命 D.斯大林格勒战役
16.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把原沙皇国家的国有化企业、外国资本家开办的企业、国计民生的企业,收归苏维埃国家所有。这一举措旨在
A.巩固苏维埃政权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农业集体化
17.一战后,战败国受到苛刻处罚,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产生新的民族矛盾,美国始终不是国联成员,苏联也被拒之国联门外。这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A.始终坚持“大国一致”原则 B.孕育着新的战争危机
C.主要对抗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D.改变了欧亚政治版图
18.1931年印度孟买省长劳合勋爵说:“他的计划使我们把监狱塞满了。决不能永远逮捕人民……要是他们竟采取了他的下一步而拒绝纳税呢!天晓得我们要怎样了。”材料中的“他”
A.代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沉重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C.领导华夫脱党进行护宪运动 D.迫使英印当局放弃了镇压人民群众
19.1931年苏联进行工资改革,改变以前平均主义的工资制度,大幅度提高技术专家的工资。苏联此举
A.突破了苏联模式 B.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
C.提高了政府效率 D.适应了国家建设的需要
20.1931年,国联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不加以制裁。1934-1935年,国联袒护意大利进攻埃塞俄比亚。1938年,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这
A.严格遵循了国联成立的宗旨 B.改变了世界多极化的国际格局
C.表明欧洲中心地位开始动摇 D.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21.图2是墨西哥卡德纳斯土地改革的内容,据此可知,此改革
●征收大庄园的一部分土地,废除债役制 ●把印第安人村社的公地交给印第安人直接耕作 ●没收外国公司和外国资本家租让的土地,将土地无偿分给农民 ●建立合作农场 ●建立农业信贷和农村福利事业
图2
A.促进墨西哥生产力发展 B.巩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国家
C.完全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D.彻底解决外国资本对美洲的控制
22.有学者认为:经济大危机爆发,证明了传统的市场经济已经过时……特别是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果金融市场一旦出了问题,就要借助政府的“消防队”作用。该学者强调
A.市场经济已不符合时代潮流 B.经济危机导致金融市场萧条
C.经济发展需要政府适当干预 D.宏观调控可以消除经济危机
23.1941年7月,斯大林发表演说,“我们为了保卫我们祖国的自由而进行的战争,将同欧洲和美洲各国人民为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此演说
A.标志二战全面爆发 B.为雅尔塔体系奠定基础
C.宣告了联合国成立 D.推动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24.1946年1月杜鲁门给国务卿的备忘录中写道:“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否则战争就很难避免”,“我们不应当再搞什么妥协了……我对哄孩子似的迁就苏联人感到厌倦了。”这表明
A.美苏两国力图避免军事对抗 B.柏林危机威胁美国安全
C.美苏之间存在国家利益冲突 D.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形成
25.20世纪七十年代北欧福利国家普遍遭遇了经济发展的困境,图3是瑞典中央财政赤字折线图,据图推断
图3
A.“滞胀”是财政赤字的唯一因素 B.瑞典政府的经济已经全面崩溃
C.“福利国家”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D.瑞典有效平衡社会效率与公平
26.1964年不结盟运动开罗首脑会议指出,和平必须以健全坚实的经济为基础,经济解放在摆脱政治控制的斗争中至关重要。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
A.主张以经济发展促和平 B.解决了全球经济困境
C.向政治经济一体化迈进 D.彻底改变了国际秩序
27.1968年匈牙利推行新经济管理体制,民主德国的“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的新经济体制”同年也达到高潮。1971年保加利亚开始推行新经济体制,随后波兰也开始实行新体制战略。据此可知
A.东欧国家探索发展之路 B.“和平演变”战略效果显著
C.社会主义阵营分裂瓦解 D.东欧各国政治制度急剧变化
28.有学者认为:21世纪世界殖民体系已从整体上崩溃,但世界上一些或大或小的地方,迄今仍保留、操持在“宗主国”和“准宗主国”的手里。该学者意在强调
A.全球治理体系成熟 B.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C.殖民残余仍然存在 D.局部战争逐步扩大
29.经济全球化使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联系空前增强,各民族在继承、发扬自己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以更广阔的胸怀和更开放的心态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这表明
A.文化呈融合和多元并存特征 B.保护多元文化是各国共同目标
C.全球经济发展依赖多元文化 D.交流融合减少民族文化多样性
30.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相关规定:确立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应该率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这是发达国家应尽的责任。这表明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应该
A.优先解决传统安全威胁 B.缩小全球经济发展的差距
C.免除发展中国家的责任 D.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3分,共40分。
3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亚历山大在担任马其顿国王期间,先是出兵平定希腊全境,稳定帝国后方,接着率领军队攻入波斯,夺取波斯帝国,然后不断东征,建立起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在征服过程中亚历山大对底比斯采取灭城之举,意在威慑希腊世界的其他城邦,而在让雅典交出反马其顿派的主要人物时,最终的政策却是宽容和怀柔的。在埃及,他自称是阿蒙神之子。在波斯,他又以波斯帝国的继承者自居,并与大流士三世的女儿结婚。他进入东方世界后,为了维护其在东方的统治地位,他一方面引进希腊文化对东方民族进行教化,另一方面也十分尊重东方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衣着方式。
亚历山大去世后,希腊化不同国家的统治者都以亚历山大的继承者自居。希腊—马其顿人对当地民族的统治格局并未改变,希腊文化是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但希腊也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影响和改造。
——摘编自陈国巍王瑶《亚历山大东征期间的统治政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的统治措施和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亚历山大东征。(7分)
32.(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发展的过程中,意大利和欧洲诸国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哥登堡在15世纪中叶发明活字印刷术和双面印刷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书籍的出版和文化传播;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经济中心从意大利半岛转移至大西洋沿岸。在这种背景下,文艺复兴开始向欧洲诸国扩散,并向自然科学、哲学等领域拓展。德国文艺复兴的活动中心集中在大学和知识界,关注宗教、道德和哲学问题而非古典文化,并且强烈地要求德国统一和摆脱罗马教廷的奴役。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新旧财产形式和社会关系碰撞冲突,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有助于自身发展的新的思想和文化支持。教会及其说教成为社会直接批判的对象。而随着民族意识的强化,各地区都强烈要求教会民族化、世俗化。推动改革的力量主要来自下层民众、市民阶层、国王和诸侯。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扩展的条件及变化。(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其作用。(6分)
33.(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亦继续推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除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外,跨国公司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各国经济更为开放,市场经济制度化。世界贸易组织为国际贸易自由化作出了突出贡献。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使各国的实力发生消长变化,从而有利于改变世界舞台上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历史地看,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取决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基础上形成的世界经济格局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反过来讲,世界格局的演变也对经济全球化产生能动作用。冷战时期形成的两大阵营严重对立,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两极格局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摘编自张茂明《试析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互动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因素。(7分)
(2)根据材料,谈谈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关系。(6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历史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D B B A A D B C B B A C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B D D A C D C C A A C A D
二、非选择题(共3题,40分)
31.(14分)
(1)措施:宣扬君权神授,建立君主专制;推广希腊文化;武装征服;鼓励通婚;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4分,任答四点即可)
特点: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分而治之;借助神权强化政权合法性;措施多样(武装征服、通婚等);传播希腊文化的同时尊重东方的文化(融贯东西的文化政策)。(3分,任答三点即可)
(2)简评:亚历山大东征巩固和扩大帝国疆域(2分);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推动希腊文化东方化)(1分);推广希腊文化(1分);推动民族交融(1分);给被征服地区带来深重灾难和深远影响(2分)。
32.(13分)
(1)条件:文化交流频繁(1分);印刷术的改进(1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1分);变化:地点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各国(2分);范围由文化艺术领域渗透到宗教、道德、哲学和自然科学(2分)。
(2)背景: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民族意识的强化。(3分,任答三点即可)
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3分,任答三点即可)。
33.(13分)
(1)因素: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1分);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1分);市场机制的广泛建立(2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1分);两极格局瓦解(2分)。
(2)关系: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格局多极化存在着互动关系(2分);经济全球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前提和基础(1分),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1分);世界格局多极化对经济全球化产生能动作用(2分)。